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三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易错知识点汇总

小学走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8

初三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易错知识点汇总。

初三上册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易错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就是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有时还要对其中的误差说明原因.
【知识点的认识】
用于加热的仪器,可分为直接加热的和间接(即不能直接)加热的两大类.可以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以及玻璃棒和玻璃片(只有在烘烤少量溶液时使用)等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烧杯、烧瓶、蒸馏瓶、锥形瓶以及除上述可以直接加热的一切需要加热的仪器.
加热器皿-酒精灯
【知识点的认识】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用来给物质加热的最常用的加热工具,其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其使用注意事项有:
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6.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很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延伸阅读

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易错知识点汇总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易错知识点汇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上册化学《氧气》易错知识点汇总

氧气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指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即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kPa时的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kPa(准确地说应为101.325k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
(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
(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
(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
(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
(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生物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初三上册化学《空气》易错知识点汇总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三上册化学《空气》易错知识点汇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初三上册化学《空气》易错知识点汇总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就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等)、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等)、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2.人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燃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森林火灾、意外事故火灾等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空气污染源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有害气体的来源是这块考查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是指空气中的各成分的重要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氧气,在过去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通常状况下,人吸入空气就可以,但如潜水、医疗急救等时,则需要用纯氧(或富氧空气);还有,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金属切割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用途也比较广泛.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3.稀有气体,在空气中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它们却是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它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氖、氩、氪、氙等可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
4.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可是,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固体、液体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
3、清洗仪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8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
【小结】
1)固体的取用方法
2)液体的取用方法
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阅读】P20-21酒精灯的使用,并记忆理解。
【演示】实验
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处加热;另一支的底部与灯心接触加热;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将水加热所需时间。
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1)试管外壁要干燥,
2)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3)试管口要向上倾斜45°,
4)加热时要先预热,
5)加热后不要立即涌动水洗。
4、洗涤仪器
讲述洗涤仪器的方法、注意点、仪器干净的标准。
【小结】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洗涤仪器

四、板书设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取用规则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3、量筒的使用
4、滴管的使用
5、正确使用酒精灯
6、正确清洗仪器的方法
五、教学后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不错,而且学生的动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喜欢化学这个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