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七年级上册《端午日》苏教版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端午日》苏教版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上册《端午日》苏教版学案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写作背景:1936年8月9日(农历六月廿三),沈从文的《边城》出版。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出版。小说描写的是20年代前后与四川交界的湘西一座小小边城的故事。作品沤歌人性,在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而使小小边城形成了一个不分贫富,不讲地位,一律以诚相待,到处充满了爱的理想环境,曲折地表示了作者对戕贼人性的现实的不满。小说境界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韵味,富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淳朴而浑厚;语言自然含蓄,如高山流水,极具风致。学习
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重点
难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知识链接】在一篇文章中,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学法指导】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引起对民俗的重视。
《预习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茶峒()(2)干燥()(3)擂鼓()(4)洞穴(xué)(5)泅水(qiú)(6)节拍()(7)戍军()(8)一律()(9)数天(shù)(10)鹳(guàn)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zhàn()酒(2)划jiǎng()
(3)缠guǒ()(4)nà()喊
3.填空。
(1)《端午日》作者,代小说家、散文家,族人。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2)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大体主要有以下四个:①穿新衣。②用雄黄蘸酒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元鬼节(七月十五)、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探究案》
1.文章开头写龙舟赛前全茶峒的人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说明“龙舟竞赛”是全民参与,为下文做铺垫。
2.文章详细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详细写了赛龙舟的场面,略写了赶鸭子的场面。按时间顺序,突出了重点场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章结尾写到人和鸭子的竞赛,似乎与龙舟赛没有多大联系,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赶鸭子的场面不仅体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而且侧面烘托了划龙船的热闹。
《检测案》
1.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们的动作运用了持、划、拿、挥动、擂、打、敲打等动词。
2.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的感受,描写龙舟竞赛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民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也表现出作者对湘西特殊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9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魁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目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我的概括:洋节在中国风行,成为时尚,但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意近即可)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
我的看法:应该摒弃(应该保留)。
我的理由:我们不可沉醉于过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中丢失了自我。(我们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3)现在某网站想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请你为他们编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
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关知识
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导学案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来欣赏咏月诗词。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体味《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预习
1、搜集咏月诗词(不少于三句)
2、注音:
阙()乘()琼()不胜()转()绮()婵娟()
3、用“/”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解释:
达旦:兼怀:几时:把酒:
宫阙:何年:乘:归去:
琼楼玉宇:胜:不胜:
弄:何似:朱阁:
绮:绮户:无眠:
不应:恨:何事:全:
婵娟:共婵娟:
5、翻译全文:
6、了解作者:苏轼,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派的代表,如。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7、查阅资料,收集本词创作背景:
8、熟知内容:概括词上下阕意思: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互动探究
㈠、一读课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预习2)
㈡、二读课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预习3)
㈢、三读课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预习4、5)
㈣、四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预习7、8)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预习8②)
2、上阕开头四句反映了词人对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预习7写作背景)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的心理。为什么?
4、矛盾最终结果是。从“,。”两句可以看出。
5、下阕是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想通了“,”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的心态。(联系预习8①)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联系预习8①)
7、朗诵本词: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发挥联想和想象,读出矛盾的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四、拓展延伸:李白《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五、小结收获: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将怎样面对?
千年后你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
六、课堂作业:
1、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学案苏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学案苏教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理出文章思路,明白学生时代应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道理。
3、能对自己所欣赏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4、仿照文章的写法,摹写人物的情态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深厚感情;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第一课时
一、走近文本,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徜徉()()浩淼()阴晴雨晦()
雕镂()镌刻()谆谆教导()
2.生词解释
走投无路:
美不胜收:
绚(xuàn)丽: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谆谆教导: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文中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那几件往事?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填写下面文章结构中所缺内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往——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事回忆——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依往事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
依——使“我”铭刻在心——
收束全文:往事依依,催“我”奋进
三、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作者写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对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
四、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秦都中学师生交流案
六往事依依
年级:七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时间:2010-9-22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理出文章思路,明白学生时代应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的道理。
3、能对自己所欣赏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4、仿照文章的写法,摹写人物的情态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深厚感情;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第一课时
一、走近文本,自主学习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宋朱熹《春日》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宋卢梅坡《雪梅》
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唐李商隐《霜月》
二、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文中写的事为什么都与读书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
2.课文第6段引述老师的话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3.纵观全文,作者回忆往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1.课文第一段中的“模糊”和“历历在目”是一组反义词,用在这里是不是自相矛盾?
2.“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的心上刻镂下深刻的印象。”用“留下”替代“刻镂”行吗?为什么?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在你自己的经历中,是否有些书籍对你的成长产生了一些影响?是那些书籍?产生了哪些影响?
五、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三.综合训练
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你阅读过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请填写下列各空。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情节是。
(2)《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的人物是。
(3)《三国演义》中运用“草船借箭”战术的人物是。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卷诗。
2.“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知趣高尚的人。”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
1.根据句意仿写。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
;
。
随堂练习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宋朱熹《春日》
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翃(hóng)《寒食》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宋卢梅坡《雪梅》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__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盘点收获,学(教)后感言:
四件事,一.看图画时,犹如身临其境;二.读诗歌让我享受自然之美三.听老师讲课,使我热爱文学。四.听老师教导,让我受用一生。重点写了第三件事。
1.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课问内容要切合本单元“金色年华”栏目的要求,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题。”“依依”一词释为“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课文题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2.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老师朗诵……悲歌慷慨”的情状;“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被深深感动了。”这两堂课使“我”从此爱读辛弃疾的词,更喜爱新文学,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激起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3.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事,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书。读书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所以记忆的往事都与书有关。启迪:如果我们立志做有作为的人,必须自觉、主动认认真真的多读书。
4.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导去身体力行的,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一生受用不尽。
品味语言答案见《鼎尖教案》
七年级上册Reading导学案苏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Reading导学案苏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Reading导学案苏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服装和描述服装的相关词汇。
2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学习并能运用描述服装搭配的表达。
教学内容
四会内容
词汇:ladygentlemancomfortable
popularamongpurple
greysmartcool
scarfbothsilk
词组:sportsclothesboth…and…
bemadeof
句型:Trainersarcpopularamongyoungpeople.
HerecomesSimon.
Helookssmart
Bothofthemarewearingbluejeans.
That’sallfortoday’sshow.
Thanksforcoming.
三会内容
词汇:styletrainercotton
jeanswoolboot
教学准备
1录音机。
2要求参加时装表演的学生穿着的服装质地有丝绸和棉。
3服装种类有女衬衫、男衬衫、领带、长裤、牛仔裤、裙子、围巾。
4鞋子有运动鞋和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