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2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学案鲁教版

活动建议
l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l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l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l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l设置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问题。
l收集资料,调查本地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情况。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第一课时)

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较多的生活体会,对交通运输线和点也不陌生,也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必修二前面几个单元学习中都涉及区位选择相关的知识,因此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缺乏完整有序的思维结构。在能力层面上,存在着提取信息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等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问题,逐步引导。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掌握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二是交通运输站点建设的区位因素。两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是城市交通网规划的原则。

1.通过设计线路活动,知道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交通运输线布局因素的发展变化。
3.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分析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性。
4.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能够从材料、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交通运输线路和点的布局”。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交通运输线或点案例本身,而是学会交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以“如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即分析方法和思路作为教学难点。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任意选择家乡的交通运输线(铁路、河运等),搜集相关资料,并思考它们的布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协助各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课件制作、资料整理等。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相关阅读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课标分解
“举例”两字表明这一节内容必须落实在实际例子上分析,因此这一节内容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特点”记忆要求比较高;“说明”两字暗含“综合分析”,因此这一节内容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特点”进行理解和对比分析、运用要求也比较高。
二、人教版教材分析
交通在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史上有重要意义。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中生产活动的纽带,是形成社会分工的根本保证。
因此教材在讲授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第四章《工业地域类型形成和发展》后,安排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阐述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其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难点,需要根据实际,兼顾客、货的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此外,由于受制于教材篇幅,对基础知识处理非常精炼,对案例处理也点到为止。尤其,“交通运输布局都受到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是精练,因此要想学生对交通布局具有深刻影响,还要通过一些案例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理解。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交通运输的方式
2.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3.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特点
4.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加强交通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树立交通安全和公共道德
(四)教学重点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分析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具体的案例分析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问题的复杂性使学生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收集的资料翔实和具体,信息量需求较大,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四、教学策略
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课件展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其中“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课时,“交通运输布局”1课时
六、教学流程
学习主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目的
教材
处理
导入新课
所谓“衣食住行”,行是我们生产生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简单说“行”指的是交通运输业,密切地联系了农业、工业两大生产生活部门,是经济的“先行官”。
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承上启下(上:农业和工业;下:交通运输业)
提问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哪些交通工具?
以上的交通工具分别对应哪些交通运输方式?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管道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对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有感性的认识
区别“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两个概念
拓展
除了以上的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以外,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运输“信息”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邮电业
通信业
补充“邮电业”和“通信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阅读概括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各异。请同学们阅读P78表5.1,学习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
首先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客、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各异。在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时,应该注意从哪些方面分析?
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
数量、速度、价钱
学生经过比较、读图、查图,增强直观性和比较、综合能力
小结
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运价、运量、运速
概括
运输方式
运价
运速
运量
空运


最小
陆运


铁路大,公路小
水运


最大
运用图表比较法,突破难点
提高
根据实例,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从乌鲁木齐到广州开会,当日下午到达
2.从大连运300万吨钢铁到上海,不急用
3.美国运坦克到伊拉克,马上参加打仗
4.从化运8吨活鱼到广州
5.大连运60万吨天然气到上海
6.从北京运50吨急救药品到香港
7.从云南运50万吨木材到广州
1.航空运输
2.水路运输
3.航空运输
4.公路运输
5.管道运输+铁路运输
6.航空运输
7.铁路运输
联系身边实例理解,化解重点难点
小结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简单说“多、快、好、省”。
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
互动
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客运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B.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路为主
C.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路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D.货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客运一直以水路和公路为主

“西气东输”工程采取的管道运输方式,其特点是
A.运距和线路分离
B.液体不外流,气体不挥发
C.消耗小、灵活性强
D.投资大,连续性差
C.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路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B.液体不外流,气体不挥发
通过练习,学以致用,加深对本节难点的理解
拓展教材
活动
梳理知识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多、快、好、省
1.客运(运输要求)
2.货运
(1)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航空运输)
(2)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活(短程运输选择公路运输,远程运输选择铁路运输)
(3)大宗笨重货物,远程运输(水路运输或铁路运输)

小结评价
通过练习,做这类题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被运物的特点
2.运输要求:多快好省
3.运输方式的特点
学习方法
补充做题方法技巧
过渡转折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组合,形成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点:港口、车站、航空港
线:铁路线、公路线、航道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方式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综合运输网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世界的联系更紧密,更方便。并逐渐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学生自由讲述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的理解
总结
我们在合理利用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使交通运输更好地为我们生产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教育

学习主题二:交通运输布局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目的
教材
处理
情景创设
利用图片展示古代的重要交通线和交通工具,讲述著名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蜀道”到近代的“青藏铁路”,以及从“畜力-船-汽车-飞机-管道”交通工具变化,充分呈现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变化,提炼出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因素
通过古今交通运输线的发展变化,掌握用发展的观念看问题,并且调动学生积极性
收集资料,创设情景,吸引学生
承转过渡
从古到今,这些交通线的出现是偶然的?线路的位置受哪些因素影响?影响线路的形成的因素是否在变化?
学生充分讨论,表达自己观点
通过历史发展获取感性认识
小结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大致分为: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
转折
模拟练习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选择青藏铁路的设计路线进行学习。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延伸
课件展示
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1青藏铁路2甘藏铁路3川藏铁路4滇藏铁路: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哪种方案最差?
1方案最佳,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西宁到格尔木段已建成,工期较短。
4方案最差,线路较长,地形落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脉和很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突出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高
虽然大家确定了1方案比较好,那么青藏铁路在建设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
海拔高,多年冻土。
要点:自然条件的限制性、技术因素对自然改造
承上启下
过渡
课件展示
在古代,自然因素似乎很难克服,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克服自然因素的能力迅速加强,那么修建青藏铁路困难重重,为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呢?为了大家更清楚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条大家很熟悉的铁路:京广铁路
互动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京广铁路,对比青藏铁路,包括起止点,修建的历史背景,对区域发展作用等方面思考
讨论,阐述
联系身边地理,化解重点难点
突出过程和方法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
小结
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在于政治因素、国防需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这是社会经济因素;而京广铁路侧重于经济发展、国家建设,这也是社会经济因素。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概括
1.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包括哪些?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完善国家铁路网的需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需要、资源、客货流的运输情况等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合作能力
2.自然因素包括哪些?
地貌类型、水文条件、气候条件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合作能力
3.技术因素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合作能力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016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016》,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发
交通条件对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
聚落空间形 落的主要。
态的影响

举例:株洲市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是
个典型的。
 
对聚落空间
形态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变对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聚落空间形态和
 发展速度的影响 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其中的影响至关重要,山区商业网
 点的密度明显平原商业网点。
对商业网点
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还会影响商
业网点分布的,很多商业网点以为
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公路沿线。

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繁荣或衰落。

13铁路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2007年10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领导小组成,意味立着其前期准备完毕,开工在即。京沪高速铁路预算为2200亿人民币,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
材料三: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图18)

(1)分析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2)烟大轮渡已开通,沿海铁路正在修建。分析东部沿海铁路贯通后,对缓解京沪铁路压力所起的作用。(4分)

(3)京沪高速铁路将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有何好处?

(4)京沪高速铁路在山东省境内长500余公里,将设立德州、济南、泰山、曲阜、枣庄五站。试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对山东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构建本节知识框架


1郑州既是铁路交通枢纽又是商业中心,是由于()
A郑州商品生产能力强B郑州市规模大
C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D郑州是河南省省会
2影响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化B工业的发展
C自然资源的变化D人口的迁移
3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交通线路少,使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较小
B山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应建立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客源
C平原建立商业中心是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的具体体现
D小商店、流动摊点应是山区商业网点的主要形式
4我国扬州和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了()
A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多少,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C政治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D军事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5京九铁路自北而南,跨越多条大河大江,穿过崇山峻岭,沿途地形各异,地质情况复杂,在这种条件下修建铁路,其支撑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发展B.人民群众的支援
C.香港的大力支持D.先进的科学技术
6形成商业中心,应具备的主要条件为()
A.经济发达地区、地势低平有大河B.气候温暖,土壤肥沃
C.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众多D.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矿产资源丰富
7武汉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地处长江中游平原,长江、汉水交汇处,位置优越②地处我国中部人口密集区,客货流量大③武汉附近各类资源丰富,便于开发④武汉气候条件好,便于铁路建设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铁路沿线地区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客货流量大,京沪铁路连接南北两大城市群,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加工能力强,但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要从北方调入大量矿产。
(2)东北地区与上海、山东、江苏之间的客货流可走沿海铁路,可分流京沪铁路客货运输,减轻京沪铁路运输压力
(3)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与其他交通线路的相互影响,保障京沪高速铁路正常运行
(4)铁路建设大量投资,将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铁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出行时间,密切山东沿线五城市与京津唐、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增大客流量,促进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课堂反馈
1——7CABBDCA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本节教学内容是交通运输的重要也是基础内容,课前学生认真预习,课堂上基本上能达到教学设计意图,达到教学目标,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完成各学习学任务是比较顺利。学生能够说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选择相应的运输方式。能够案例分析出南昆铁路的意义。
2.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重心
本节课先以比较的方法识记知识点,让学生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然后再以案例分析交通运输线和点(南昆铁路、航空港)修建的意义和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读图分析技能的培养,进而形成知识、技能、情感的良性循环。学生活动方式主要有:资料搜集、集体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较好。
3.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对于这一节课,觉得应该再举一些案例,分析交通运输线(比如:公路线)和交通运输点(比如:港口、航空港等)的修建条件和意义,使学生更能全面的了解到交通运输网的修建意义;课堂可以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分析和了解,少讲多练,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效率;如果我能举出身边的地理实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以搜集更多关于本地的相关资料、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
课标细化
1.知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2.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
3.说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是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交通运输这一内容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教师还通过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文信息,深挖有用信息,建构起解决相似问题的思维模式;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实效。
三、教材分析
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就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南昆铁路建设为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材料偏少,且缺乏分析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实例印证,要想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靠单纯的教材讲解有些枯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行深化,对南昆铁路建设前后的基本情况以小组讨论、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补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展示课程标准并细化课标,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1.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区位因素
3.解释南昆铁路的建设意义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电视里唐僧师徒四人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在拍摄过程中师徒四人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也随之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这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教师设问]图片中显示交通工具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设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何优缺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表5.1,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完成自主预习中的表格归纳
方式优点缺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教师引导]我们在选择何种交通运输方式时,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还要考虑货物运输的距离、运量和运费,最终采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实例运用]让学生结合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货物种类起点至终点公路铁路航空河运海运管道2箱急救药品上海西藏3吨活虾常阴沙农场市区1万吨海盐天津上海10万m天然气新疆张家港2500吨煤炭安徽上海5000吨工业品上海重庆[学生活动]结合课本思考,得出答案:
分别是:空运、公路、海运、管道、铁路、河运
[规律点拨]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运费、运速、运量、灵活性等。
[习题巩固]完成配套练习,巩固本部分知识。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铁路)、点(车站)交织形成交通运输网。特别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布局,会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接下来我们就以被称为风景最美、最险峻的西南铁路大动脉南昆铁路为例,分析影响建设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
南昆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分析
[材料分析]材料一: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所经地区地质极为复杂,地形极其险峻。沿线溶岩、断层、坍塌、滑坡、泥石流、膨胀土、强地震区遍布。
材料三: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贵州省西南部的煤炭储量巨大,有江南煤海之称。云南省磷矿石的储量达200亿吨,居全国第一。
材料四:南昆铁路于1990年立项,工程总投资300亿元以上,工期7年。沿线大都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教师设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如何?根据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条件,推测西南地区的气候类型。
2.西南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贵州省要出口1万吨煤炭到印尼,应该选择何种交通运输方式?距离最近的港口是?
3.试从自然、经济社会方面分析导致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1.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
2.贵州的煤炭、广西的铝矿等矿产资源;喀斯特地貌等旅游资源;森林和水能资源
3.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质:地质灾害多发区;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易塌陷、渗漏;
②气候条件:夏季暴雨集中,洪涝、泥石流灾害频发。
③河流:多河流峡谷,架桥投资大。
经济因素:经济落后,地方财政投资不足
技术因素:技术难度大
[规律点拨]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技术条件(克服自然障碍,支撑性因素)
自然因素(影响选线,限制性因素)
[习题巩固]完成配套练习,巩固本部分知识。
南昆铁路修建的意义
[材料分析]
材料五:南昆铁路被称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大西南地区借道南昆铁路出海,陆路缩短360公里以上,因而成为川、滇、黔出海的最佳选择。把西南内陆与华南沿海口岸紧密的连成一体,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和开放格局。
材料六:南昆铁路的胜利建成,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修筑铁路和建设桥隧的科学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且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扶贫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造福西南各族人民,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角度意义经济对外联系铁路网分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就业机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战略国防建设[规律点拨]交通线路的建设的意义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经济意义(交通布局合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就业、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开放程度、国防)
[习题巩固]完成配套练习,巩固本部分知识。

[材料分析]
沪昆高速铁路,投资2800亿元,全长2066公里。目前上海前往昆明的火车最快需要37个小时;而上海飞往昆明的航班耗时约4个小时,机票价格为1900元。沪昆高速铁路建成投运后行程缩短为8小时,车票价格为600元左右。
[教师设问]1.分析影响沪昆高铁建设的因素。
2.说明沪昆高铁建设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1.影响沪昆高铁建设的因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质:途径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形崎岖;
②气候条件:夏季暴雨集中,洪涝、泥石流灾害频发。
③河流:多河流峡谷,架桥投资大。
社会因素
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投资不足
技术因素
技术难度大
2.说明沪昆高铁建设的意义。
经济:①完善全国铁路网;
②缓解原有铁路运输压力;
③大大缩短运行时间(提高效率)
④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
社会:⑤增加就业机会;
⑥巩固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⑦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环境:⑧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教师设问]3.从沪昆高铁的建设反映交通运费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利用板书进行扼要总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性
1.特点比较
2.方式选择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可能性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技术条件(克服自然障碍,支撑性因素)
自然因素(影响选线,限制性因素)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必然性
经济意义(交通布局合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就业、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开放程度、国防)
四、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性
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1.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探究沪通铁路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分析沪通铁路建设对张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学校研究性学习进行有关沪通铁路规划建设的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