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红花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1

小红花。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红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红花》这篇课文讲述了佳佳为了得到小红花而在路上捡了一朵,后来在爸爸的教导下,她改正缺点,最后终于自己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儿童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谈话:开学初,班里设立了红花园地。经过努力,很多同学得到了小红花,谁能告诉老师,得了小红花,心里高兴吗?没得到小红花的同学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你们知道小红花也有真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小红花》。这样一段简单的开场白激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一定很想表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以读文本,品味感悟。

我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让学生借助以前认字的基础试读课文、教师绘声绘色地范读、教师领读、学生自读、互读、指名读的多种形式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由掌握识字的方法。

在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由识字,观察字的结构,在全班交流,让很多孩子有了展现的机会,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4、在激励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落到实处。如在学生举手发言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话音未落,只见孩子们各个都聚精会神地聆听别人的发言;在比如: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时候,我提示学生应有一个正确的读书姿势,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小学生立即展示在我的眼前。在书写时同样引导学生一个正确的写字姿势,眼离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但在这一课中也有不足之处:这一课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的典范,但我对思想教育挖掘不够深刻。如果借着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在班级开展相应的活动,会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小编推荐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理解并基本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看过《长征》这部电视剧吗?那知道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点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内容)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许多艰险,牺牲了很多同志。陈赓同志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时,曾经深情的谈起他在过草地时的一件往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件什么事。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教师在课堂上做简要介绍)

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倔强:刚强不屈。

终于: 副词。到底;终究;毕竟:试验终于成功了|终于回来了|终于,我们又见面了。

荒无人烟:荒凉而无人居住。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讲解)

注:以上几个词仅做简单讲解,在阅读课文时再做进一步训练。

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青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成熟后稃壳容易脱落。种子可供食用或,也可作饲料。(教师讲解:看图讲解)

硬邦邦:形容坚硬结实。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和生活实际讲解)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学生觉得回答有困难,则改为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3.在黑板上划出自己还没弄懂的字、词、句。

有学生懂的,则由该学生讲解:都不懂的,属于常识性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留到下堂课解决。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三、练习

默写生字新词:曾经 荒无人烟 无可奈何 青稞面 香港 硬邦邦。

课后小结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陈赓和小红军对话的几个自然段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把这些对话读几遍。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荒无人烟 无可奈何 满不在乎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
教学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
板书:骑马同行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课件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3)他为什么笑?(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板书:等同伴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1.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课件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课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骑马同行给青稞面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等同伴拉拍宁愿自己挨饿受苦,
笑挺鼓鼓的也不愿拖累别人

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

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理解陈赓为什么会说“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倔强(juéjiànɡ)的小红军

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①“深情”一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句导读:这句话体现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苦条件,“常常忍饥挨饿”更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②两个“疲惫”说明了什么?]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③从“黄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什么?]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④从“上马骑一会儿吧”感受到了什么?]

段导读: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十分虚弱的小红军,想帮助他。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句导读:“摆出”意思是装出,小红军是想通过这样的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加上“微微一笑”更能使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⑤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段导读:小鬼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赓先走。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⑥“命令的口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同志知道小鬼走不动了,命令他骑马。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⑦小鬼是想让陈赓相信什么?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小鬼装出自己很有力气的样子,让陈赓相信他走得动。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⑧为什么陈赓提出一块儿走?]

段导读:陈赓提出和他一块儿走,互相照顾。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段导读:小红军又找出一个理由拒绝了陈赓。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⑨“无可奈何”一词指什么?]

段导读:陈赓没有办法说服小鬼,想给他些干粮充饥。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mɑ)。我的比你的还多呢。”[⑩小鬼为什么要“轻轻地拍”?]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终于”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陈赓在小红军一推再推的情况下,只好自己朝前走去。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了陈赓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心情老平静不下来”说明了什么?]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上了马,但仍然放心不下那个小鬼。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陈赓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段导读:陈赓忽然明白自己上当了,可当他看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了地上。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句导读:“牙印”说明小红军曾经啃过这块骨头,暗示他曾处于极端饥饿的状况下。][你从“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发现了小鬼干粮袋的秘密。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明白了什么?]

段导读:小鬼最后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ɡdi)呀!”[“搂住”“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反映出了什么?表达了陈赓当时怎样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感到深深的歉意。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插图,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时代作必要了解。

一导入

(出示插图)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意,说清在什么环境下,谁和谁在干什么,两位红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还没有学习课文,对学生的表述内容不应要求过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

2.小组自学生字。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标出来,集体交流。

3.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中的收获。(说说字形、字音上易错的地方。)

4.指导几个易错的字音。

(1)“忍饥挨饿”的挨(ái)不要读成“āi”。

(2)“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读成“bó”。

(3)“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读成“qī”。

5.小组合作,互查字音是否读准确。

6.书写指导。

(1)倔:右边是“屈”,不要把“尸字头”写成“户字头”。

(2)饥:末一笔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提”。

(3)薄: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第9画是“横折”。

(4)段:注意右上部分是“竖撇、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狠:注意右边不是“良”。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他的青稞面,最后牺牲的故事。)

2.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往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以前的事,这里指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发生的事。)发生在什么地点?(荒无人烟的草地)

3.老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4.作者有序而生动地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小组自由讨论。

5.小组汇报,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跟他一块儿走。小红军不仅没有接受帮助,还说服陈赓骑马先走。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去找小红军时,发现小红军已经牺牲了,他深深地自责。

四小结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充分,领悟深刻。

3.要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找出重点词语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最终悟出了运用这些词语的匠心所在。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1.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写有人物外貌、语言句子的投影片。

一导入

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他们高尚的心灵。

二学习课文

1.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

(指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自由读一读这一句,想想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1)学生边读边说体会。

学生甲:天气很冷,小红军双脚冻得又青又红。

学生乙:小红军又冷又饿,还坚持往前走,他非常勇敢,很坚强。

(2)请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3)这位勇敢、坚强的小红军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最后牺牲了。)

(4)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读第14自然段的句子: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还有哪一段也是写结果的呢?

(第12自然段的句子: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3.“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陈赓明白了这位小同志没有食物,又累又饿,是用假象欺骗了他。)

(1)(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①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牛膝骨?

(烧得发黑的牛膝骨,说明很难吃。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说明小红军啃过它。)

②教师范读这句话,学生再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在这之前,小红军是怎样向陈赓同志说的?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3)这时,陈赓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陈赓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筋疲力尽了,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没有粮食,饿得受不了了。(板书:无粮)

学生乙:明白了小红军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

①小红军真的没力气了吗?自由读一读第3~6自然段。

②他为什么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为什么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这么说是为了能让陈赓骑着马走出草地。)

③分角色读第3~8自然段。

引导:想到这里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丙:陈赓明白了小红军其实是没有力气,装作很有力气的样子。(板书:无力)

引导:陈赓还明白了什么?自读第7、8自然段。

(板书:无伴)

(4)这时,陈赓全明白了,刚才小红军说的全是假的,其实小红军说的“干粮比你的还多呢”“体力比你强多了”“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全是假的。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4.再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体会“终于”和“只好”这两个词。小红军装得太像了,像得把陈赓同志都“骗”了。

5.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那些孩子也和这位小红军一样那么高尚。

6.这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小红军……

(再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7.同学们,你们不要小看那一小包青稞面。当时,它对于小红军来说,可能就是生的希望。但小红军却把“生的希望”给别人,而把什么留给了自己?(板书:死的危险)

8.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要死得轰轰烈烈,像小红军一样死得有价值。现在,请用你深情的笔,把此时此刻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请你来夸夸小红军。(真英雄、很无私、有志气、很顽强、了不起。)

1.课前应准备一番,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的录像集锦,听长征故事,特别介绍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使学生奠定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基础。

2.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可以用议词义,或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情景,加深感受,体会小红军的良苦用心和陈赓同志的善良与无奈。如“满不在乎”“命令”“倔强”“腰一挺”“无可奈何”“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3.学完全文后,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写小红军的细节,找出小红军骗人的破绽,让学生会联系第2~10自然段,从环境恶劣、小红军饥饿疲惫、处境危险、“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这些细节发现小红军的破绽。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他牵着那匹(pǐpī)瘦马,慢慢地(dìde)走着。

(2)小红军摆出一副(fùfú)满不在乎的样子。

(3)他倔(juéjuè)强地说:“好,那就比一比吧!”

(4)他立即(jìjí)掉转马头。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地的小脸

地捶着地拍着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游泳池里的人真多呀,没游几下,就会碰到人。

(1)公共汽车里真挤呀,

(2)他的歌声很好听,

(3)小弟弟真有礼貌,

(4)他太胖了,

4.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骗”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一骗是说“走得动”。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叫他“上马骑一会儿”,而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并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而小红军为了表现身体强壮,“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来欺骗陈赓。

二骗是说“等同伴”。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他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三骗是说“干粮多”。陈赓同志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或一块儿走的情况下,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时,小红军却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帮助。

小红军就是这样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当陈赓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掉转马头……向着来路跑去”找小红军时,他已倒在草地上了。

5.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中的“终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作者简介

陈靖,中国作家。苗族人,1918年生于贵州。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猎鹰记》等。陈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名誉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苗族文学顾问,文史研究会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2.陈赓

陈赓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在上海逝世。

四年级语文上册《倔强的小红军》知识点讲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倔强的小红军》知识点讲解

【原文】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字词学习】

字:偏、荒、翘、摆、骑、递、浮、倒、硬、掏、烧、狠

词:深情、疲惫、络腮、姿势、粮袋、码头、呼吸、嘴巴、忍饥挨饿

【重点句子】

1.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2.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3.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4.“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5.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6.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主要内容】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小红花》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