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03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
举动自专由
进止敢自专
哪得自任专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且
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10.何
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④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11.若
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12.区区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
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
13.遣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14.意
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15.迎
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16.结
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
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17.会
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18.故
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
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
19.望
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
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
20.幸
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
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
21.复
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
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
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
24.作
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
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
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
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
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
29.因
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
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
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
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
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
5.明日来迎汝(第二天)
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
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
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
(三)动词作名词
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
(五)使动用法
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
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六)意动用法
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
五、偏义复词
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偏指“兄”,哥哥)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
六、特殊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3.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4.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5.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6.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7.今日被驱谴/仍更被驱遣/同是被逼迫(被动句)
8.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
9.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
七、互文见义
1.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八、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除小序外)共357句,1785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守节情不移便可白公姥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宁:恐此事非奇.寻遣丞请还否泰如天地.渠会永无缘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逼迫兼弟兄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虽与府吏要.蒲苇纫如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
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夫婿,().交广市鲑珍,.()
千万不复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
.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誓不相隔卿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叶叶相交通枝枝相覆盖仰头相向鸣黄泉下相见
(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
儿已薄禄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
伯乐相马无物相之六、文言实词
不堪:妾不堪驱使不堪吏人妇
徒:徒留无所施徒有虚名
谢: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见: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
迎: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不足迎后人
区区: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适: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君书
念:念母劳家里念与世间辞
却:却与小姑别
令:便言多令才岂合令郎君莫令事不举令母在后单
何:何意致不厚隐隐何甸甸汝今何罪过作计何不量
应:汝可去应之六合正相应零泪应声落以我应他人
意: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处分适兄意
故:大人故嫌迟知是故人来故遣来贵门故作不良计
为:为仲卿母所遣十七为君妇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阿母为汝求始尔未为久慎勿为妇死

高一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汇总


高一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汇总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2)箱帘六七十

(3)蒲苇纫如丝(4)摧藏马悲哀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②十七为君妇

③为诗云尔④非为织作迟

⑤阿母为汝求⑥始尔未为久

⑦慎勿为妇死

(2)举

①举动自专由②莫令事不举

③举言谓新妇④举手长劳劳

(3)言

①举言谓新妇②谓言无罪过③何言复来还

(4)故

①大人故嫌迟②知是故人来③故遣来贵门

(5)意

①何意致不厚②吾意久怀忿③处分适兄意

(6)适

①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③适得府君书

(7)令

①县令遣媒来②便言多令才③莫令事不举

(8)见

①相见常日稀②君既若见录③渐见愁煎迫

(9)谢

①谢家来贵门②阿母谢媒人③多谢后世人

(10)应

①汝可去应之②六合正相应

③零泪应声落④以我应他人

(11)相

①相见常日稀②儿已薄禄相

③誓不相隔卿④及时相遣归

⑤好自相扶将⑥还必相迎取

⑦会不相从许⑧蹑履相逢迎

⑨登即相许和⑩不得便相许

(12)何

①何意致不厚②隐隐何甸甸

③汝今何罪过④作计何不量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何敢助妇语②交广市蛙珍

③仕宦于台阁④自名为鸳鸯

(2)名词作状语

①黄泉共为友②昼夜勤作息

③中道还兄门④手巾掩口啼

⑤朝成绣夹裙⑥卿当日胜贵

⑦夜夜不得息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又非君所详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足以荣汝身

4、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5、古今异义

(1)鸡鸣:古义今义

(2)难为:古义今义

(3)驱使:古义今义

(4)区区:古义,①②今义

(5)自由:古义今义

(6)可怜:古义今义

(7)教训:古义今义

(8)来信:古义今义

(9)处分:古义今义

(10)便利:古义今义

(11)明日:古义今义

(12)交通:古义今义

(13)逢迎:古义今义

6、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的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2)《玉台新咏》由南朝陈代编纂而成,共10卷,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3)乐府双璧是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这两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答案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4)摧藏马悲哀:藏,通“脏”。

2.一词多义

(1)为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éi)

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wéi)

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éi)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

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

⑦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

(2)举

①举动自专由(行动,名词)

②莫令事不举(办成功,动词)

③举言谓新妇(拿,动词)

|④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动词)
(3)言

①举言谓新妇(话,名词)

②谓言无罪过(以为,动词)

③何言复来还(讲,说,动词)

(4)故

①大人故嫌迟(总是、老是,副词)

②知是故人来(旧,形容词)

③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5)意

①何意致不厚(故,原因,名词)

②吾意久怀忿(心,心意,名词)

①处分适兄意(主意,名词)

(6)适

①始适还家门(出嫁,动词。)

②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动词。)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刚刚,副词。)

(7)令

①县令遣媒来(官名,即县长,名词。)

②便言多令才(美好,形容词。)

③莫令事不举(便,让,动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我,指兰芝,代词。)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谢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10)应

①汝可去应之(答应,动词)

②六合正相应(合适,动词)

③零泪应声落(应和,随着,动词)

④以我应他人(许配,动词)

(11)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相貌,命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

④及时相遣归(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⑤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

⑥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⑦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

⑧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

⑨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

⑩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12)何

①何意致不厚(什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

③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做官)

自名为鸳鸯(叫,说)

(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每夜)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了解详情)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4、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公姥: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有“作”的意思。

(3)我有亲父兄父兄: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

(4)我有亲父母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5)逼迫兼弟兄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5.古今异义

(1)鸡鸣:古义,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早1时至3时今义,鸡鸣叫。

(2)难为:古义,难当。今义,表示使另为难,或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3)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4)区区:古义,①愚拙,②真情挚意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5)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6)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与怜悯。

(7)教训II: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今义,寄来的书信。

(9)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10)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11)明曰:古义,第二天今义,未来的一天。

(12)交通:古义,交互相通。今义,指往来通达。

(13)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6.文学常识

(1)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人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如《敷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X(梦游天姥吟留另IJ等。

(2)《玉台新咏》

南朝陈代徐陵编,成书于梁.共10卷,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3)乐府双璧

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这两首长篇叙事诗。

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乐府的特点以及《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相关的文言常识: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相谢适)
3.能够顺畅地、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抓住关键字句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合作,在讨论中探究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作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毁美好爱情的罪恶;
2.在强烈的感动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以及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1.偏义副词、古今异义、相的指代用法的掌握;
2.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3.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
教学难点
1.多角度阐释刘焦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2.多角度分析人物。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出示诗《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请同学说说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神话传说:
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或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诵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有如《静女》般美好的,有如《氓》般悲惨的。而我们将要听到的这个爱情故事也被人们用文字记载着,用影视表演着,用音符传唱着。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爱情故事也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演绎着,我希望我们同学也用话剧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二、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被宋代文人并称为乐府双璧,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2.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通读全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自译课文
(1)字音
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
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
晻窈窕仕宦箜篌玳瑁
(2)结合注释,通读全文
2.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结合小序,理清故事情节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
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学生复述:孔雀起兴兰芝自请回家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而不许兰芝辞别婆、姑夫妻路口分手兰芝回家见母阿兄逼妹改嫁焦刘相约同死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化鸟双飞
教师陈述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布置作业:熟记的文言知识点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除了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还要熟记在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文言知识,因为考试经常涉及到这些知识点。
(要学生拿出一张纸,分成四个板块,在每个板块上分别写上:通假字、偏义副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文言知识汇总(投影)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
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
2.偏义副词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原意为公公婆婆,这里的公字无意义,专指婆婆6下文勤心养公姥、奉事循公姥。中公姥伺此)
夜勤作息(作息:原意为劳作和休息这里息无义,专指劳作、劳动)
我有亲父兄(父兄:愿意为父亲和兄弟,这里父无义,专指兄弟)
我有亲父母(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父无义,专指母亲)
逼迫兼弟兄(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弟无义,专指哥哥)
其日牛马嘶(牛马:原指牛和马,这里牛无义,专指马。)
3.古今异义原句古义今义原句古义今义便可白公姥告诉;常指一种颜色共事二三年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怜悯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槌床便大怒坐具睡觉的地方再拜还入户第二次下一次以此下心意耐心受委屈下定决心本自无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却与小姑别退出来副词,表转折自可断来信使者,媒人书信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对有错误的人作出处罚决定渠会永无缘他人工开凿的河渠蹑履相逢迎迎接奉承;拍马屁叶叶相交通交错,连接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4.一词多义
(1)相
①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常译作相互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
②代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代指刘兰芝:及时相遣归久久莫相忘嬉戏莫相忘还必相迎取誓天不相负
代指焦仲卿:会不相从许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代指仲母:好自相扶将
代指媒人:登即相许和不得便相许
③名词,表相貌儿已薄禄相
⑵谢
①谢绝,推辞:阿姆谢媒人
②辞别:谢家来贵门
③告诉:多谢后世人
⑶适
①按照:处分适兄意
②刚刚:适得府君书
③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
⑷应
①答应:汝可去应之
②合适:六合正相应
③随着:零泪应声落
④许配:以我应他人
二、研读文本
1.全班齐读序,说说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人物(刘氏、焦仲卿))、情节(遣誓逼死)以及写作原因(时人伤之)。
2.疏通全诗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
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3.作者要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为什么却用孔雀东南飞开头呢?
联系《氓》:起兴,奠定了悱恻缠绵的感情基调。
4.研读第2节
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
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
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
勤劳能干;
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
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④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
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
⑤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
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5.研读第9节
①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
严妆。
②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
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
③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
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
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④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
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
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6.研读第10节
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
什么?
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
倔强。(请个别同学读)
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
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
7.研读第11、12节
夫妻分别时她责怪焦汉卿?
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8.研读1321节
她先拒绝县令求婚,为何屈服哥哥的逼婚?
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三、小结本课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刘焦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悲剧根源
(一)人物形象
1.刘兰芝:
引导学生讨论
(1)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2)讨论: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
①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③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
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3)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后身价反高?
明确:这个情节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考察
汉代历史,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卓文君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
(4)刘兰芝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殉情?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冷酷的现实使她放弃了最后的一丝幻想,只有死才能厮守相爱,只有死才能警醒世
人,所以她选择了殉情。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投影: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
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
2.焦仲卿
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他终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刘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知识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
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焦母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二)刘焦之间的坚贞爱情
①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三)到底是谁动了这块奶酪?
1)焦母的专横和刘兄的趋炎附势。
(辩论:检察官认为焦母、刘兄是杀害刘兰芝、焦仲卿的凶手,要求判他们死刑。但是焦母、刘兄的辩护律师为他们辩护,要求减刑)
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理,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要休她不可?
真的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①焦母蛮横专制
②兰芝不会生育(引出七出)
③门不当户不对
④刘焦感情太好,导致焦母嫉妒。
2)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刘焦门不当户不对,刘兰芝违背了封建礼教)
3)焦仲卿的胆小懦弱,在爱情面前退缩忍让
4)刘焦的反抗不彻底
教师小结:
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抓住有价值的与毁灭两个关键词。
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
(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
有价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情真、重誓
如何毁灭社会、性格
(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
社会悲剧:a.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根源:汉代独尊儒家后对礼教的推崇孝。)b.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
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剧: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
(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
性格悲剧: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纯朴、懦弱内向、优柔寡断)。
三、拓展学习
欣赏:陆游与唐琬。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注释】1)红酥手:红润而白嫩的手。2)黄滕(tng)酒:酒名。3)宫墙柳:以柳喻唐琬。她已另嫁他人,有如宫禁里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4)离索:离散,分居。5)泪痕红浥鲛绡透:沾染着脸上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鲛绡,丝绸制的手帕。6)山盟:盟誓如山不可移易,所以称为山盟。7)锦书难托:书信难寄。锦书,指书信。唐琬已被陆游之母休弃,而且另有丈夫,按照道义,不能在通书信。8)莫莫莫:表示绝望,只好作罢。
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钗头凤》词是陆游早年(31岁)的作品,描述了陆游怀念前妻唐琬的深挚感情,反映出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的悲惨现实。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是一出爱情悲剧。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感情很好。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整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
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后来陆游另娶,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有一次陆游春日出游,在绍兴的沈园与唐琬相遇。唐琬以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在园壁上题了这首《钗头凤》。词中的东风恶,欢情薄等句,对破坏美满婚姻的制度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相传唐琬看见之后,和了一首词,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不久,唐琬就抑郁而死,陆游也抱恨终生。(相关资料:四十年后,陆游旧地重游,感慨不已,又写了两首《沈园》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棕一泫然。)
四、课堂小结
孔雀东南飞,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焦仲卿和刘兰芝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也包括我们所提到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儿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多么伟大的爱情,多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多么令人唏嘘赞叹的结局真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布置作业:
选取故事中任一人物(焦母、仲卿、兰芝、刘母、刘兄、邻家女、太守之子),采用第一人的方式称,改写本文,主要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和情景烘托,600字以上。

《孔雀东南飞》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雀东南飞》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雀东南飞》学案
教学指导:
一、全诗很长,可重点指导关键的或精彩的段落,如焦母回绝仲卿、兰芝辞别婆婆及小姑子,兰芝和仲卿分手时立誓、兰芝和仲卿诀别等。要让学生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推测接下来情节的发展。
二、可引导学生联系《木兰辞》里的铺陈排比手法,以加深对这种手法的认识。《木兰辞》里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这首诗有很浓的悲剧气氛,朗读时可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以烘托这种气氛,更好地感染学生。
独立试航
问题导读
1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文学家。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代表作家,时人称为
。曾编选十卷,成书于梁代,是继、之后最早的最一部古诗总集。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和,以及成诗的经过。全诗357句,1765字,沈德潜称为,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孔雀东南飞》原名,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及唐代韦庄的并称为,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
3“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或简称。
4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箜篌()公姥()槌()床伶俜()绣腰襦() 葳蕤()纨()素 明月珰() 磐()石便()言令才 否()泰 踯躅() 
5指出以下各句中的偏义副词
“昼夜勤作息”“勤心养公姥”
“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
“逼迫有弟兄”“其日牛马嘶”
“否泰如天地”
6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1)共事二三年(2)可怜体无比
(3)汝岂得自由(4)本自无教训
(5)处分适兄意(6)便可作婚姻
(7)叶叶相交通(8)千万不复全
(9)奄奄黄昏后
关键信息
1南朝陈 官体诗“徐庾体”《玉台新咏》《诗经》《楚辞》
2民间叙事诗时间地点人物“古今第一首长诗”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秦妇吟》“乐府三绝”“乐府双璧”
3音乐机构“乐府诗”“乐府”。
4kōnghóumǔchuílíngpīngrú
wēiruíwándāngpánpiánpǐzhízhú
5作息(偏在“作”)公姥(偏在“姥”)父兄(偏在“兄”)父母(偏在“母”)弟兄(偏在“兄”)牛马(偏在“马”)否泰(偏在“否”)
6(1)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 (2)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3)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约束(4)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5)古义:处理今义:处罚(6)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7)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的(8)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9)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尽
我发现的问题(编写说明:留出一定空白供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应该掌握的重要问题或知识点。)
合作探讨
主干知识
1徐陵与徐庾体
2乐府诗长篇叙事诗
3偏义复词
4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的表达
5铺陈、比、兴的手法
6首尾呼应的结构
7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8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揣摩人物心理
创新解读
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这个情节的?
1、从社会现实来看,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如: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
2、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用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出于同情心)
其次,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休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要点透析
1诗歌中铺陈、比、兴手法的运用
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相当于《诗经》手法中的“赋”。如在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这部分中,描写由足至头、腰、耳、指、口、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用严妆说明她有大家闺秀风度,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如。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这里作者用铺陈的手法从13岁说到17岁,写出了刘兰芝的聪明能干、知书达理。意在强调刘兰芝——多才多艺,举止得体很有教养。又如第八段“勿复重纷纭……久久莫相忘”。用赋的手法写出刘兰芝——勤劳;比兴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尾声: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令人联想回味。这种写作手法源自民歌,极富表现力。
2 以刘兰芝为例,分析人物动作刻画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炼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遇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一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画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探究拓展
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
思路点拨
类似的例子中国有牛郎织女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座,一年得以见一次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外国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等等。又如中国古代戏曲作品里,《窦娥冤》的结尾写窦娥的鬼魂申冤报仇,最后将一个个坏人绳之以法,《梧桐雨》的结尾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圆等,也算得上是这一类型的结尾。
故事从总体上来说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色,这种结尾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种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精彩例题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写兰芝离家前的“严妆”一段,运用“赋”的手法作铺陈渲染。
B.诗歌末段表达诗人的强烈愿望,是全诗故事情节的高潮。
C.《孔雀东南飞》开头一句运用古代民歌起兴手法,引出故事,统摄全诗。
D.兰芝自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运用互文手法,强调兰芝聪明能干,富有教养。
答案:B
思路分析: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精心梳妆,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兰芝离开焦家时的冷静沉着。
B.赞美兰芝的美丽,表达对封建礼教的谴责。
C.表现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痛苦矛盾之情。
D.来取悦焦母,使其改变主意的讨好之举。
答案:D
思路分析: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既有助于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又流露出这首诗的创作者对兰芝的由衷同情与赞美。
整合全案
整合思路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这场悲剧是如何产生的?
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段小序很是重要。它不但告诉我们故事的梗概,发生的年代、地点,主角的姓名、身份,并且也记录了这首诗的来源,说明是仲卿夫妇死后,当时人为了哀悼他们而作的。历来文人都依据这个说法,肯定《孔雀东南飞》是建安时代的作品。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一对彼此深爱着的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活活拆开,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子的恳求丝毫不能打动她。在她身上,封建家长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今天读这首诗,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言行仍令人震撼。
2诗中的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1)刘兰芝是一个聪明能干、知书达理、聪明、多才多艺,举止得体很有教养、善良、勤劳、重感情,忠于爱情,有大家闺秀风度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2)、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委曲求全。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3、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
故事一开头兰芝向仲卿自陈时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七为君妇……”,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七遣汝嫁……”这样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后来写兰芝做嫁衣时,这样写道:“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了她心灵手巧,照应了“十四学裁衣”一句。
故事开头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结尾处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兰芝离开焦家时,诗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做了铺垫。
仲卿送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兰芝说:“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后来仲卿误以为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
例1: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
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
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与辞母的情景恰成对照。兰芝对小姑讲了一些感情真挚的话,可见姑嫂间平日亲密的关系。很好地表现了兰芝善良、温柔的性格和良好的教养,也从侧面说明了兰芝被遣的被遣的原因绝非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进出自专由”。
例2: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休刘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长制的威压。
例3从“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看古代计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记时的记载。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餔)时。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迁移拓展
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如府吏“举言谓新妇”几句和“低头共耳语”几句,意思大体相同,却不能互换;又如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对母亲是“含泪答”,对兄长则是“仰头答”。试对此做具体分析。
思路分析:
府吏(焦仲卿)“举言谓新妇”几句,是在向母亲求情而被严词拒绝之后,回到房中和兰芝说的。兰芝对于他的求情本来还抱有一线希望,因此,仲卿为了避免过于刺激她,尽量缓缓地说明原委,并且及时许下承诺。“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是殷殷叮嘱,温存备至。而“低头共耳语”几句,是焦、刘两人在路口分手时说的。在路口话别,势必不能多说,因此仲卿拣了最紧要的意思讲。加之分别在即,今后双方的处境难以预料,因此,这几句和前面几句相比,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虽然相同,但语气急迫得多,并且出现两个“誓”字。最后一句“誓天不相负”是临别发誓,于是引出下文兰芝的誓言来。
兰芝对母亲的劝嫁是“含泪答”,因为母亲能够体察女儿的心,同意女儿的选择,她内心的痛苦也可以让母亲知道;对兄长的劝嫁是“仰头答”,因为她知道兄长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既然无法抗争,只有假意听从。心意已定,她的内心来不及痛楚,只想快快把眼前一切事情了结。资料链接
1、文体知识——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十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357句,176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古代计时法
我国古代有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况如下。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五夜五更时间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甲夜
乙夜
丙夜
丁夜
戊夜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19—21
21—23
23—1
1—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