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G1-04陆地要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28

G1-04陆地要点。

陆地环境教学要点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造岩元素-(化合)-造岩矿物-(集合)-岩石

组成岩石的矿物

概念: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它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造岩矿物:石英(二氧化硅)、云母、长石、方解石。

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及其成因(矿产)

①岩浆岩(火成岩):由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

地下冷凝-侵入岩-花岗岩-坚硬、高耸--风景名山

地上冷凝-喷出岩-玄武岩--火山

内生矿-侵入岩-地壳活跃(板块边界)-有色金属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348

相关知识

10陆地水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10陆地水》,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10:陆地水

一基本点

(一)水圈

1地球表面约3/4为水所覆盖,所以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水以固液气三态广泛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中,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2水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大气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海洋水。其中,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

3各水体之间通过水循环而相互转化和不断更新,根据更新周期的长短,分为静态水资源(冰川、深层地下水和内陆湖泊水)和动态水资源(河流、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水循环根据发生的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和内陆循环。水循环的主要意义: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补充陆地水,更新水资源。

(二)河流

1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

雨水补给: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依据气候类型判断丰水期和枯水期)

积雪融水:纬度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融化而出现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2.3.5 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 1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2)分类

按空间分布

按循环周期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2)冰川有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川融水补给其他陆地水的功能。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明显。

(3)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潜水互补;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链接·注意

分析某一条河流时不但要用联系思维的方法考虑补给方式,还要考虑某一国家、大洲(含分区)的河流湖泊水文变化特征,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来说,可以找出世界主要的大江大河进行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
从历年高考来看,区域地理知识约占试卷分数的30%~40%,平时常说“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地理知识。因此,从命题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命题的基础和背景,如果区域地理知识掌握不扎实,无论理论知识掌握得多扎实,答题也是南辕北辙,得到“一棋走错,满盘皆输”的结果。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基本的命题趋势是:根据各区域经纬网及典型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准确定位;以热点地区地理材料或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或地图,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呈现局部地区轮廓图(含剖面图)对比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位置、地形、气候的判断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农产品的全球贸易。
2.1世界陆地和海洋
★学习目标
1.认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天然分界线。
2.了解世界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基本地形的名称及分布。
3.说明大陆漂移假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4.结合区域定位,考查陆地与海洋的局部轮廓或经纬网。
5.运用等高线图,考查陆地地形、地势的特征,对气候、河流的影响等。
6.结合造山带、海沟、岛弧链等考查海底地形与板块边界类型。
学海导航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海陆相间,海洋包围陆地,陆地分割海洋,全球海洋连通,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无论是全球还是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二.陆地:
1.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概念备注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由大陆、岛屿组成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连带半岛和地峡)全球共分六块大陆,它们是亚欧大陆(世界最大)、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小,768.2万平方千米)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地峡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如中美地峡被称为“美洲大陆的桥梁”;克拉地峡;巴拿马地峡;苏伊士地峡等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大洲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全球分为七大洲,他们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大洲:
(1)七大洲的轮廓图:
(2)七大洲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由大到小依次是:
亚洲(4400万)、非洲(3000万)、北美洲(2400万)、南美洲(1800万)、南极洲(1400万)、欧洲(1000万)、大洋洲(900万)。可简化为: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洋。
(3)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m)由高到低依次是:
南极洲(2350)、亚洲(720)、非洲(650)、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4)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①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无。
②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③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西端)、欧洲(冰岛)、非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④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⑤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⑥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6)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①亚、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南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⑥欧、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7)地跨两大洲的国家(9个)
①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俄罗斯(欧洲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亚洲国家)。
②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埃及(非洲国家)。
③地跨南北美洲的国家:巴拿马(南美洲)。
④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亚洲国家)。
⑤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美国(北美洲国家)。
地表是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的,但是你能否说清它们的分布情况呢?请根据下图回答(1)~(3)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这是因为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A.1:1B.7:3C.3:1D.3:2
(2)关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大洲分布在最大的大洋的东岸
B.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不相邻
C.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是北冰洋
D.最大的大洲和北美洲之间是最大的大洋
(3)下列各大洲中只濒临两大洋的是()
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A.①②③④B.③⑤⑥⑦C.②④⑥⑦D.②③④⑦。

(1)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2)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它位于最大的大洲——亚洲与北美洲之间。(3)读图可知,亚洲濒临三大洋,北美洲、南极洲也濒临三大洋。

(1)B(2)D(3)C
3.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地形类型特点备注
海拔高度相对
高度地面起伏
山地海拔较高
(500m以上)很大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相对高度大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
主要山脉:①东西向: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②南北向:贯穿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较低
(500m以下)较小(多在2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平原海拔较低
(200m以下)小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500多万平方千米)
高原海拔较高
(500m以上)小地面平坦,起伏不大,边缘陡峻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
盆地无一定标准大小均有中间低,四周高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2)七大洲的地形特色:
洲名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1)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3)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2)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大裂谷;(3)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的高原边缘
欧洲(1)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的2/3;(2)地势低平,为世界最低的大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3)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2)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山地,东部是低山,中部是平原;(3)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1)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2)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1)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2)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2)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3)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
大洲共同特征地貌类型地势
欧洲地形单一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大陆”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非洲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南美洲
北美洲分东、中、西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东、西部高,中间低
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底(中部为高原山地,四周为平原)高低起伏大
(4)七大洲的最高峰:
①亚洲: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m。
②欧洲:厄尔布鲁士西峰(俄罗斯、格鲁吉亚交界处),海拔5642m。
③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坦桑尼亚),海拔5895m。
④北美洲:麦金利南峰(美国阿拉斯加),海拔6194m。
⑤南美洲:汉科乌马山(玻利维亚),海拔7110m。
⑥大洋洲:新几内亚岛上雪山山峰查亚峰(印度尼西亚),海拔5030m。
⑦南极洲:文森峰,海拔5140m。
三.海洋:
1.概念:
(1)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2)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四大洋的分界线:
(1)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2)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通过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146°51′E经线。
(3)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通过南美洲火地岛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
(4)北冰洋与大西洋、太平洋的分界线:66°34′N纬线(北极圈)。
①北冰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
②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概况:
名称位置面积(/万平方千米)主要特征主要边缘海和内海主要岛屿、群岛、半岛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州、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18000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白令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珊瑚海等台湾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朝鲜半岛等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9300岛屿不多、呈S形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西印度群岛等
印度洋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7500大部分位于热带。热带海洋面积最大。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斯里兰卡岛、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等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欧、
北美三大洲
所包围1300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浅而宽的边缘海,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
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巴伦支海等新地岛、北地群岛等
4.四大洋的有关排序:
(1)面积(单位:平方千米)由大到小排序:太平洋(18000万)、大西洋(9300万)、印度洋(7500万)、北冰洋(1300万)。
(2)深度(单位:m)由深到浅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表面温度(单位:℃)由高到低排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5.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特点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底富含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大陆板块)。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陡坡,平均深度200~~3000米左右
大陆坡外缘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分界线(大陆板块)



部海盆(洋盆)大洋底的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大洋板块)
海岭(大洋中脊)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成为岛屿
海岭是洋底地壳的诞生处,是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
海沟海底狭长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的岛弧外侧
海沟是洋底地壳的消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边界(消亡边界)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
(2)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是()
A.aB.bC.cD.d

由密西西比河和科迪勒拉山系可知是北美大陆,那么它的东西岸分别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图中字母表示山脉,a是海岸山脉,b是内华达山脉,c是落基山脉,d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1)A(2)C
6.世界海运中重要的运河和海峡
两大洲之间的海峡:①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②丹麦海峡(欧洲冰岛、北美洲格陵兰岛)、③直布罗陀海峡(欧洲、非洲)、④曼德海峡(亚洲、非洲)、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洲)、⑥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
①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世界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数量大的国际运河。
②巴拿马运河——斜贯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国际运河,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数量仅次于苏伊士运河。
③基尔运河——位于德国东北部,沟通波罗的海和北海,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捷径,是世界上通过船只最多的国际运河。
④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
⑥英吉利海峡——介于英、法两国之间的狭窄海域,是连接西北欧与北美的主要航线,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⑦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部阿曼半岛和伊朗之间,呈人字形,西接波斯湾,东连阿曼湾,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海峡”。
⑧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通道。
根据陆地和海洋的轮廓特点、经纬度分布,掌握下列内容:
①图,海峡名称是英吉利海峡;A是英国,B是法国;向北沟通北海。
②图,海峡名称是霍尔木兹海峡,重要资源是石油。
③图,海峡名称是马六甲海峡;A是马来半岛,B是苏门答腊岛;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④图,海峡名称是白令海峡;A是亚洲,B是北美洲;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⑤图,海峡名称是朝鲜海峡;A是朝鲜半岛,B是九州岛、C是本州岛;北通日本海。
⑥图,海峡名称是德雷克海峡;大陆名称是:A南极洲,B南美洲。该海峡有西风漂流洋流通过,从南极看该洋流流向是顺时针。
⑦图,海峡名称是土耳其海峡;大洲分别是A欧洲,B亚洲;北通黑海,南通地中海。
⑧图,海峡名称是曼德海峡;两侧的半岛和大陆分别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沟通的海域为红海和阿拉伯海(印度洋)。
⑨图,海峡名称是莫桑比克海峡;东西两侧的岛屿和大陆分别为马达加斯加岛、非洲。
⑩图,海峡名称为直布罗陀海峡;南北两侧的半岛和大陆分别为伊比利亚半岛和非洲,东西两侧的海洋分别是地中海和大西洋。
读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1)~(3)题。
(1)A代表____(半岛),B代表____(洲),C代表____岛,D代表____(国)。
(2)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洲和大洋洲的海峡是____,图中代号是____;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____,图中代号是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____,图中代号是____;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盛产石油的海峡是____,图中代号是____。
(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从轮廓图判断陆地名称的题目,图中四个海峡要求重点掌握,同时注意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组成。

(1)小亚细亚非洲苏门答腊伊朗
(2)马六甲海峡③直布罗陀海峡②土耳其海峡①霍尔木兹海峡④
(3)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火山地震带及其附近,海峡附近有火山、地震活动位于板块的交界及其附近,这里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7.世界主要的海运输航线(含港口)
①北大西洋航线:西欧(鹿特丹、汉堡、伦敦、哥本哈根、圣彼得堡;北欧的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北大西洋—北美洲东岸(纽约、魁北克等)、南岸(新奥尔良港,途经佛罗里达海峡)。
②亚欧航线也叫苏伊士运河航线:东亚(横滨、上海、香港等港口,途经台湾、巴士海峡等)、东南亚(新加坡、马尼拉等)—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亚科伦坡、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等)—曼德海峡(亚丁)—红海—苏伊士运河(亚历山大)—地中海(突尼斯、热那亚)—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多佛尔)海峡—西欧各国。
③好望角航线:西亚(阿巴丹等,途经霍尔木兹海峡)、东亚、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东非(达累斯萨拉姆)—莫桑比克海峡—好望角(开普敦)—大西洋—西非(达咯尔)—西欧,载重量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④北太平洋航线:亚洲东部、东南部—太平洋—北美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温哥华、西雅图等)是亚洲同北美洲各国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不断增加。
⑤巴拿马运河航线:北美洲东海岸—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城)—北美洲西海岸各港口,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具有重要意义。
⑥南太平洋航线:亚太地区国家(悉尼、惠灵顿)—太平洋(火奴鲁鲁)—南美洲西海岸(利马、瓦尔帕莱索等)往来的通道。
⑦南大西洋航线:西欧—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的海上通道。
⑧北冰洋航线:东亚(海参威)—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北欧(摩尔曼斯克)—大西洋—西欧
其中已①②③④四条航线是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北大西洋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运输路线,好望角航线是石油运量最大的航线,被称为西方国家的“海上生命线”
四.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从而开创了“活动论”。
2.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其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下表)。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界的类型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
(3)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
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如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火山比较少。但六大板块内部一些小板块的交界处也会发生地震火山。如我国的昆仑山区,非洲的东非裂谷带。
(2007年高考重庆卷)读图,回答(1)~(3)题。


(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C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中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3)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多1个B.多2个C.少1个D.少2个

本题考查世界大洲和大洋知识,主要海峡及板块构造理论知识。第(1)题,从图中可知七大洲中G亚洲为4400万K㎡,E为北美洲2400万K㎡,D为南美洲约1800万K㎡,C为南极洲1300万K㎡,B为欧洲约1000万K㎡,A为大洋洲约850万K㎡;太平洋为K约18000万K㎡,I为大西洋约9000万K㎡,J为印度洋,7500万K㎡,H为北冰洋120万K㎡,故(1)选B。第(2)题,从欧洲至亚洲应选D。第(3)题,春分日重庆为正午12时,北冰洋上某岛正好日出,该岛位于15°E附近,故甲经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乙只经过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1)B;(2)D;(3)A

A级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是麦哲伦海峡
B.亚洲与非洲之间是波斯湾和苏伊士运河
C.非洲与欧洲之间是直布罗陀海峡和土耳其海峡
D.南、北美洲之间是巴拿马运河
2.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平洋和大西洋都跨东西两半球
B.大洋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C.南极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D.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
4.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5.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的分界线又是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6.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是海洋
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下图是为了了解地壳的平均厚度而绘出的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序号表示另外四块大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澳大利亚②南美③北美④非洲
B.①南美②澳大利亚③非洲④北美
C.①澳大利亚②北美③南美④非洲
D.①北美②南美③澳大利亚④非洲
8.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大陆的面积与平均高度呈正相关
B.六块大陆构成全球六大板块
C.面积为25×106km2的大陆平均高度约为500m
D.南极大陆的高度是包括了冰层厚度的高度
(2008年济南模拟)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9~10题。
9.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A.3条B.4条C.5条D.6条
10.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B.海沟C.海盆D.大陆架
二.综合题
11.读亚、欧、非三洲交界的地区图回答:
(1)亚、欧两洲之间以____、____、里海、____、黑海和____为分界线。
(2)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红海、____。
(3)图中跨两个大洲的国家是____________。
(4)下列海域的纬度基本和地中海相同的是()
A.波罗的海B.加勒比海C.黄海D.东海。
12.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着纬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表示海洋韵是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海陆分布大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地随着纬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我们生活的大陆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木块一样,在不停地漂移,只不过它漂移的速度很慢,不易被人们察觉到。但是经过若干年后,大陆分布就会有很大变化。读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按时期先后,大陆漂移的正确次序是()
A.abcdB.bcdaC.cdabD.cdba
2.根据目前板块运动的方向,可以推知若干年以后()
A.红海将消失,地中海将变成浩瀚的海洋
B.阿尔卑斯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还会不断升高
C.大西洋不断缩小,直至消失,而太平洋则会越来越大
D.浃大利亚大陆将和南极大陆会合
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内容无关的有()
①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②台湾大地震③三峡水库将建成④荷兰填海造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下图,回答4~7题。
4.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5.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排序正确的是()
A.①阿根廷、②南非、③泰国、④法国
B.①巴西、②澳大利亚、③印度、④德国
C.①坦桑尼亚、②阿根廷、③澳大利亚、④英国
D.①赞比亚、②智利、③美国、④俄罗斯
6.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7.属于图中四地所在大洲重要地形区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安第斯山脉、②刚果盆地、③拉布拉多高原、④西西伯、西伯利亚平原
B.①拉普拉塔平原、②大自流盆地、③伊朗高原、④阿尔卑斯山脉
C.①埃塞俄比亚高原、②亚马孙平原、③大分水岭、④东欧平原
D.①阿特拉斯山脉、②阿尔卑斯山脉、③密西西比河平原、④青藏高原
(2008山东重点高中模拟)下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读图回答8~9题。
8.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A.N处B.O处C.P处D.Q处
9.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处深度很大,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
②P处深度很大,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
③P处两侧多火山、地震、泥石流和滑坡
④以P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板块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读下图,表示苏伊士运河的是()
11.读下图,图示山脉海拔高度变化趋势及理由分别是()
A.降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B.升高;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C.升高;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
D.降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
二.综合题
12.地表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还在不停地运动。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在板块分别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板块还处在不停运动之中,生长边界____运动可形成____。消亡边界____运动可形成____。
(3)世界上地震带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带。
(4)有人预测约64万年后中国和日本就是同一陆地上的邻国,若干年以后印度尼西亚将隆起成为喜马拉雅山的一部分。你认为这种预测有科学依据吗?

A级双基过关
1.D2.D3.A4.C5.B6.D7.A8.D9.D10.B
11.(1)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2)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
(3)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埃及。
(4)C
12.(1)AB
(2)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占绝对优势,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3)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陆地面积比重增大,北极地区为海洋;在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陆地面积比重减少,南极地区为陆地

B级能力跃迁
1.D2.B3.D4.’C5.B6.D7.B8.A9.C10.A11.C
12.(1)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2)张裂裂谷和海洋碰撞高山
(3)环太平洋喜马拉雅一地中海
(4)有。因为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所以日本群岛和亚欧大陆是在不断靠拢的。印度尼西亚大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而隆起形成山脉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并通过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从而明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通过学习岩石、矿物和矿产等概念,使学生了解岩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通过阅读地层和化石等资料,使学生认识岩石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观念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整个单元的知识基础,关于这一点教材在引言部分叙述的较清楚,引言部分说明岩石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环境和整个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要素,是陆地上生命及人类生存的基地。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这在第二节教材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岩石是土壤的发育及其物质组成的基础,这可从第四节教材中得知,另外引言中特别提到岩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也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引言部分叙述较为概括、简练,并且与后面章节的联系较为紧密,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进行了较好的铺垫。
除引言外,本节教材还包括三部分内容: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的成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地壳物质循环。这三部分知识环环相扣,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教材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组成岩石的矿物”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介绍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并以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了解了地壳中化学元素的组成,教材进而说明矿物和矿产的概念,这部分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特别是所举实例都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生最为熟悉的,拉近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所列举的矿物实例又兼顾了学生对于岩石概念的理解,并突出了矿物与岩石的关系,而且配以图片增强对矿物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对矿物已理解,初步了解矿物与岩石关系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岩石及其成因”的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以花岗岩为例介绍岩石的概念,其次介绍了三大类岩石分类依据、简单的成因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几种常见的岩石及其特点以及岩石与矿产、矿石的关系,介绍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实质上是阐明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关系,这部分教材是为后面了解地壳物质循环作知识上的铺垫。强调岩石与矿产、矿石的关系,是为了强化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有所用。关于地层和化石,教材通过正文、阅读材料和示意图三种方式呈现,既不加深学习的难度,又使学生能够认识岩石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了解一些关于地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可以是前面知识的小结,同时又是后面知识的引言,三大类岩石转化的知识在前面已经涉及,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地壳物质之所以能够循环是由于外力和内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关于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在后面一节教材中可以了解到,因此在本节教材中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内、外力作用的概念,只要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理解其如何起作用即可,这段教材最终是使学生能够明确地壳中的物质通过相互的转化不断进行循环。
本节教材中配备了多幅图片和示意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图片和示意图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完成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定、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标本进行观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法建议
建议采用教师引导,注意联系实际,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考虑采取上述教学形式的原因是:本节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学生平时对存在于周围的这些熟悉事物注意不够,可能更多地是忽视这些事物的存在,因此学习时,应该给学生创设条件,使其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存在于周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关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组成的“单质”或“天然化合物”等概念,学生在化学课中已具备这些知识,地理课上侧重强调“矿物”这个概念即可,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矿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由矿物标本引出“矿产”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只有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能被人类所用,才称其为矿产,而一块矿物标本是不能称其为矿产的。如果没有实物标本,则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幅图片,使学生对这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一定的认识。关于“岩石”的概念,可以沿用“矿物”概念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或花岗岩标本,找出其中的矿物,由此引出“岩石”的概念。关于“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的学习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各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描述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说明每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有哪几种?教师如果有实物标本提供给学生引导其观察各类岩石的特点,教学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实物标本,则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教学也可以。在说明“沉积岩”的特性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分层的特点,并由此引出“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示意图,使学生理解地层和化石对地学研究的价值,另外本段教材中出现了两个新概念“矿石”“品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矿石”与“矿产”“岩石”之间的关系及区别。在学生对三大类岩石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怎样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转化的过程各组设计出示意图,利用学生绘制的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是不断转化和循环的,学生对此理解会比较深刻。

--方案

①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②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③地壳物质循环

矿物标本,各类岩石标本

(引课)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入手思考:陆地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特别是岩石与其它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花岗岩标本)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石英的成分是什么?→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板书)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阅读教材中扇形图)地壳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构成矿物,举生活中实例或根据化学课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物质是矿物,这些矿物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明确有些矿物是单质,有些矿物是化合物。

(出示矿物标本)矿物对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标本是否可以称为矿产?

(板书)2.地壳中的矿物
 (1)矿物的概念

(出示花岗岩、石灰岩等标本或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说明几种熟悉岩石的组成→明确岩石的概念

(板书)二、岩石及其成因

1.岩石的概念

2.按成因分类

(出示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并结合教材中岩石成因的相关图片)观察玄武岩、页岩、板岩等,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结合实物标本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

(出示有化石的岩石标本)观察化石多存在于哪类岩石中?化石能够起什么作用?

(阅读教材中补充资料和示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地层和化石的知识→完成示意图中的问题。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矿石与岩石及前面提到的矿产有什么区别?如何评价矿石的优劣?

(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转化?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

(板书)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岩石、矿物、矿产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这些地理事物的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密切,特别是在教学中如果所用的岩石或矿物标本是学生或教师亲自在野外采集的,其效果更好。另外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认定加工信息的能力,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图像资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图示的形式总结概括知识结构。

第一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2.地壳中的矿物

(1)矿物的概念

二、岩石及其成因

1.岩石的概念

2.按成因分类

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某地区不同地层依次发现有三叶虫,恐龙,剑齿虎化石,说明该地区缺少鱼类化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