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09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分布》课堂实录
课前展示今日格言:昨天我虽然做的不是最好的,但这节课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轻松入境。
导入:
师: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一节地理课,我们这节课来做一次环球探秘。历史上麦哲伦做过一次环球航行,他是为了证实地圆之说,而我们今天来探索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
直接展示幻灯片海陆的分布(多媒体展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2页,第三单元第一课海陆的分布。我们来一起揭开七大洲的神秘面纱。(用意: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一:关于海陆的分布
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一:(慧眼识图,我来比一比)出示多媒体课件,南北、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从整体来看南北两个半球哪个半球陆地更集中?
生:北半球。
师:两个半球分开来看,它们的海陆分布状况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
生1: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2: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3:(从数据上归纳)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大家看的很准确!继续观察,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从东西两个半球来看哪个半球的陆地更为集中?
生:西半球。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两个半球分开来看,它们的海陆分布状况又是怎样的?(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
生1:东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2:西半球的海洋面积也大于陆地面积。
生3: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咱们大家回答的很正确,那么我们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生: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全体给予热烈掌声。出示多媒体课件总结)
情景二:出示多媒体,小小辩论赛:水球?地球?图片。
师:(过渡)我们发现的这一状况被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所证实,他在太空中看到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说我们是不是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她应该叫“水球”,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生1:我不赞成他的说法,我认为还是叫地球好,我们人类一开始就叫她地球,已经习惯了,认可了。
生2:我认为叫水球比较好,因为她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海陆面积的大小有更深的了解)
师:(归纳总结)咱们大家说的对,就像那位同学说的人们更习惯于叫她地球。
(过渡)由海陆分布状况引出“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问题二;关于七大洲
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一:(大陆大洲,我来认一认)出示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
情景对话
师:对于人类来说,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哪个与我们的关系更密切?
生:陆地。
师:陆地被海洋包围,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分别叫什么?
生:大陆、半岛、岛屿。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分别概括出什么是大陆、岛屿、半岛?
生: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
散布在海洋湖泊的、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半岛是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
师: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那么谁知道世界上一共有几个大洲呢?
生:七个大洲。
情景二:出示多媒体课件,七大洲图片。
情景对话(自主探究后回答)
师:世界上有哪七个大洲?
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师:图中红色的经线和蓝色的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谁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生:红色的是20oW,蓝色的是160oE。
师: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都有哪些?
生: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师: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都有哪些?
生:北美洲、南美洲。
师:我们知道赤道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纬线,请继续观察,它经过哪几个大洲?
生:亚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再来考考你,你知道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谁吗?
生:南极洲。
师:为什么南极洲跨经度最广,请说出理由。
生: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经过它,跨经度360度。
师:七大洲这七兄弟有的肩并肩,有的手牵手,人们为了区别他们,划分了洲界线。
情景三:出示多媒体课件,大洲的分界线图。
师: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
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师: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呢?
生:苏伊士运河。
师:南、北美洲两兄弟本来是手牵手的,被谁给分开了呢?
生:巴拿马运河。
情景四:(智力大冲关,老师,我来答!)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识图能力的快慢。
情景对话: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七大洲的认识,我发现咱们大家都很棒。我有一个想法,我点你答,不需举手,直接站起来抢答,做好准备。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是哪个大洲?
生:北美洲。
师:这是哪个大洲?
生:南美洲。
……
情景五:多媒体出示七大洲面积和轮廓图
情景对话:
师:刚才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同学们继续发扬。你们知道七大洲的面积吗?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取什么信息呢?(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后回答)
生1: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
生2:七大洲面积的排序是亚洲面积最大,第二的是非洲,北美洲第三,……
师: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按照他们的面积大小排序进行记忆,他们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生: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师:如果加个横批吗?
生:七大洲。
师:七兄弟形状各异,怎么记住他们呢?我们来观察他们的轮廓,你们说南极洲像什么呢?
生:像一只仙鹤。
师:北美洲的轮廓像什么呢?
生:像一只松鼠。
师:我们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记住他们呢?
情景六:(巧手画世界,我来画一画)多媒体出示动画。
师生共同随投影上的画笔,画出七大洲的轮廓,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世界,发放题签。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通过巧画七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景七:(大洲自述,相信我能行)多媒体出示七大洲地图。
友情提示:按第一人称自述。
例如:我是大洋洲,七兄弟中我最小,我主要位于东半球,我的北面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归纳并流畅地叙述起来)
师: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
生:我是亚洲,我位于东半球,我是七兄弟中的老大,我与小六欧洲肩并肩位于亚欧大陆上。
……
问题三:四大洋
情景一:多媒体出示四大洋面积图。
师:刚才我们对大洲的位置分别做了详细地了解,在大洲外这么广阔的区域是什么呢?
生:大洋。
师: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大洋,你们知道是哪四大洋吗?
生: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师:请大家观察地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生: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第二大的是印度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师:我们能不能按照记忆七大洲面积的方法记忆四大洋面积的顺序?
生:太大印北。
师:同学们,请依据四大洋的面积计算一下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有多少?
生:3.61亿平方千米。
师:再来计算一下它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
生:71%。
师:那么,陆地占多少?
生:29%。
师:所以,我们说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是海洋,百分之三十的是陆地。
师:对!也就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村共有60亿人口,却居住在只占29%的陆地上,为此,地球将承受多大的压力呀。同学们,你们不想为此说点什么吗?
过渡到情景三:情感提升
(设计意图:主要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开拓精神)
生1: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生2:我们可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
师:大家说的很精彩。因此我们应珍惜人类这惟一的家园,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空、森林和海洋,用心爱护我们的地球,使其永远蓝天白云、杨柳依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机会继续沐浴着这份美丽,使我们的家园永远健康、美丽、生机勃勃。
问题四:多媒体出示麦哲伦环球之旅图。
情景一:
师:探秘了七大洲、四大洋,下面我们随麦哲伦的船队实地考察一下。麦哲伦的出发点位于哪个大洲?
生:欧洲。
师:他都经过了哪些大洲和大洋?
生:从欧洲跨大洋洲,经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到达亚洲东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进入印度洋,接着经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又回到了大西洋和欧洲。
情景二:(大显身手,我来做一做)多媒体出示课堂检测。进一步检查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抢答。
情景三:我探索,我快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景四:是真是假,我来辨一辨。(训练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针对性地练习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做到堂堂清。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后实践指导,把理论真正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问题五:学习小结,我来妙梳理。
小结,学生谈感受、收获。知识点进一步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学以致用,进行有效的课后实践,理论联系实践。
五、回顾反思:
各环节我力求在知识的一步一步地深入中过渡到下一环节,最大效能地利用仅有的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用自己的亲和力感染学生,创设情境,有效启发、引导,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知教人、以智育人、以情动人。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能力和学习习惯,并能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过程,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是一节清新流畅,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好课。
在教学过程中,邵老师善于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激活学生思维。“地球”“水球”之争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动态的地球、慧眼识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抢答、归纳记忆、填图、巧手画世界等方式的反复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地图提取信息,运用数据分析规律,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课堂上采取的小组讨论、小组竞学、个人抢答的形式,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声情并茂的感情提升,是老师亲和力的有力展现,师生、生生在融洽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探求新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相关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海陆分布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海陆分布”,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海陆分布

1、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任何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最小、最浅的大洋。
6、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7、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非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三)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展示一些水生生物的化石图片,学生思考:许多水生生物的化石都是在陆地上被发掘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

能不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这种变化?我建议在这里加一段沧海桑田的flash吸引学生的注意。

设计依据

利用兴趣话题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师生活动

1)案例探究:

案例1:科学家发现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东海海底有古河道,请你对此作适当的解释。

案例2:科学家认为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是由海底上升而成的。假设你是科学家,你会从哪些方面寻找证据?

案例3: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迫举国迁移

图瓦卢总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由9个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的环形小珊瑚岛组成,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人们将构成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并不过分,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图瓦卢真的像一个世外桃源。然而,就在本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并宣布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

你认为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原因是什么?

过渡提问:人类活动能否直接引起海陆变迁?

展示澳门填海造陆的动画。

辩论:人类活动导致的海陆变迁受否对人类生存有利?

2)探究:观察非洲、南美洲轮廓,并尝试把他们拼合起来,说出自己的发现。

上个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发现世界一些陆地轮廓极为相似,似乎能够拼合起来,经过系列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用来解释世界海陆分布。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

展示动画:大陆漂移

设计依据

提出挑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以案例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乐于接受,兴趣盎然。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撞出思维的火花。分组进行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后老师提升补充,层层递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直观显示大陆漂移的过程,是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师生活动

为什么将鸵鸟、海牛等生物以及古底层作为非洲同南美洲当初是一块陆地的证据?这些证据能够充分证明维格纳的说法吗?

过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地证明地壳变化的证据,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3)学生阅读“板块的运动”课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课件展示:板块分布

回答:

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那六大板块?

板块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板块边界相互挤压、碰撞或拉伸会造成什么结果?你能否用书本模拟一下?

拿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对比板块分布让学生自己总结火山

设计依据

利用趣味话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对板块构造理论的掌握难点不在于文字的不理解,而是对板块构造理论基本观点的运用。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三)课堂小结

以PPT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快捷易懂。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强市不断进行着的

2、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都会导致海陆变迁

3、人类活动也对海陆变化起到影响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的运动

1、地球表层有板块构成,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不断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了解世界上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材分析:
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对板块构造学的理解和应用其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下面就讲给大家听听。
利用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一、




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知识。
一.沧海桑田
(1)案例探究:
案例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化石
谁来说说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中会有海洋化石?
师:对,地壳运动使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案例2: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谁来说说为什么东部海域的海底会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师:对,海平面的上升使这里从桑田变成了沧海。
案例3:荷兰填海造陆
谁来说说为什么欧洲的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师:对,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得出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个:1.地壳运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通过读图观察、讨论探究、举例说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以案例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乐于接受,兴趣盎然。
二、






过渡:人们已经知道了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上半页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场激烈的争论,那是“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之间的较量。地球活动论者认为:七大洲四大洋在运动。地球固定论者认为:大地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
师: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阅读材料《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魏格纳发现南美洲、非洲轮廓的什么特点?
2.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什么设想?
3.为了证明这个设想,他怎么做的?
4.他找到了哪些证据?
指导学生读图讨论。
学生回答:
1.大西洋两岸的两洲轮廓凹凸相吻合。
2.两个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3.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寻求证据。
4.⑴图: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⑵图:大西洋两大陆两岸动物的相似性—海牛、鸵鸟。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证明两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师:对,这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猜想。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长达2亿年的历史时光课件演示:大陆的漂移(动态)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层层递进,由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
接受和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直观显示大陆漂移的过程,是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三、





过渡: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处于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学生阅读“板块的运动”课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课件展示:板块分布
回答:
①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那几大板块?
②板块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③板块边界相互挤压、碰撞或拉伸会造成什么结果?你能否用书本模拟一下?
拿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对比板块分布让学生自己总结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状况。
学生对板块构造理论的掌握难点不在于文字的不理解,而是对板块构造理论基本观点的运用。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评价
园地
“学以致用”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习效果
课堂
小结
地理歌谣
大陆在漂移,病床上思索,
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亚欧和非印,大洋加美南,
板块的构造,六块来拼合。
碰撞与张裂,山脉与裂谷,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沧海桑田变,调查证据得,
科学与创新,就靠你和我。
巩固新知
家庭
学习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课后查阅资料跟爸爸妈妈一起谈谈对海陆变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