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京版四下:《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运算》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0-07-09

北京版四下:《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运算》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京版四下:《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运算》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3/10、7.4、8、125、5.4、7/10 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评价:观察得很仔细)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 7.4-5.4= 8 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 7.4-5.40.9= 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设计意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进行复习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答题卡。)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简算的意识,及审题的习惯)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预设:学生如果回答能简算,则教师接学生的话说:能直接简算。如学生能说出直接简算最好)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板书:观察数特征 符号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判断一道题能否简算,要观察数字的特征及运算符号,运用定律、性质通过凑整达到简算的目的。)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不能简算的依据是运算顺序、简算的依据是定律和性质。)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打开书79页,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

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7、集体订正。

8、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师: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常常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便。

(引导学生观察例能不能简算,它的数据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征?简算时运用了哪个定律?)

学生观察、思考后独立做出,然后集体反馈。

41/2+41/2

=4(1/2+1/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41

=4

三、课堂练习:

1、我当小法官(正确的计算画 ,错的画 )

(1)2532125=(254)+(8125) ( )

(2)36101-36=36(101-1) ( )

(3)2599=25100-25 ( )

(4)510-35+65=510-(35+65)( )

(5)45(20+2)=4520+2 ( )

(6)432-(232-68)=432-232-68 ( )

2、选一选:

40(8+25)=408+4025,这是用了( ),使计算简便。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选一选:

61+72+39+28=(61+39)+(72+28)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选一选:

56 (57)=()

A.56 57

B.56 75C.56 5 7

3、 动动脑筋,你能用自己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吗?试试看

(1)12588

(2)17045+55017

(1)12588

方法一:12588

=125 (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方法二:12588

=125(811)

=(1258)11

=1000 11

=11000

(2)17045+55017

方法一:17045+55017

=171045+55017

= 17(1045)+55017

=17450+55017

=17(450+550)

=171000

=17000

方法二:17045+55017

=17045+551017

= 17045+ 55(1017)

=17045+55170

=170(45+55)

=170100

=17000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8.5 -(5.6 +4.8)1.3

0.98 99

5 1/32/5 2 /15

12 ( 1/4 -1/6 + 3/4 )

4.05 -(2.05 -0.7)

3212525

14.86.3-6.36.5+8.33.7

1600 2.5

2.5 12.5 4 8

( 21 - 7/8 )1/7

小结: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四、板书设计:

观察 数 特征 符号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1)8.5 -(5.6 +4.8)1.3

(2)0.98 99

(3)5 1/32/5 2 /15

(4)12 ( 1/4 -1/6 + 3/4 )

(5)4.05 -(2.05 -0.7)

(6)3212525

(7)14.86.3-6.36.5+8.33.7

(8) 1600 2.5

(9)2.5 12.5 4 8

(10)21 - 7/8 )1/7

编辑推荐

人教版数学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数学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64+(73+37)

87+42+58315+83

(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 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例如乘法运算定律,安排3课时,其中乘法分配律就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就有分配混乱或不完全分配等现象,虽然例题以现实的情境为背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七、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48+36= 75-29= 213= 526= )884=

60+70= 150-90= 40005= 3000+140= 608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引入例1。

2. 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4. 创设情境,引入例2。

5. 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

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 □ 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 □ +147)

(23+47)+56=23+( □ + □ )

654+(97+a)=( 654 + □ )+□

2. 课本31页第4题。

3.课本28页做一做。

4. 课本3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5. 课本31页第3题。

6. 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拓展练习】

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165+204+335+96 78+53+47+22 36+18+64

8. 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去军营 114人,去儿童福利院 76人,去敬老院 86人 , 去社区服务站124人。

(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

(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

9. 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

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2+568 803+275 5147+723

2.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人教版数学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数学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48+36= 75-29= 213= 526= )884=

60+70= 150-90= 40005= 3000+140= 608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创设情境,引入例1。

2. 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4. 创设情境,引入例2。

5. 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

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 □ 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 □ +147)

(23+47)+56=23+( □ + □ )

654+(97+a)=( 654 + □ )+□

2. 课本31页第4题。

3.课本28页做一做。

4. 课本3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5. 课本31页第3题。

6. 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拓展练习】

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165+204+335+96 78+53+47+22 36+18+64

8. 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去军营 114人,去儿童福利院 76人,去敬老院 86人 , 去社区服务站124人。

(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

活 动地 点

人数

(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

9. 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

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2+568 803+275 5147+723

2.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浙教版数学四下:《乘法运算定律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19练习五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课本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二)揭示课题。

上面这组口算25400、425等题目,你认为这些题目还在哪一类计算题中经常出现?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练习。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要进一步搞清三个运算定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三)分类练习

1、 回忆乘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用文字叙述并用字母表示,回答后

完成书本第二题。

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批改,教师巡回检查。

2、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 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先观察,提问:这组题目的简便计算要应用什么定律?把

怎样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中间两题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同桌合作。

(2) 应用乘法分配律为主的简便计算。

书本第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观察,根据题目的不同特征,你能把第4题分成不同的几

类?学生回答,教师板演。同时说明应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特别 强调4(2530)不要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相混淆,教师补充一道对比题:4(25+30)。

接着由学生按分类的顺序进行计算,完成快的同学自批后再列举同一类中不同形式的题目。

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同时请编题的同学汇报。如;

第一类:24125 第二类:9956

第三类:125(8+10) 第四类:19956+56

每类中各选择1道典的题目,由学生完成。

3、 综合练习

(1) 课本第5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先观察、质疑:上面6个题目中你对哪些题目的解法还有

疑问?同学之间相互质疑、释疑,教师适当引导。然后计算各题。全部学生完成后校对。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333774+113666 999999+999

学生根据板演讲解思路与理由。教师反馈出示1442+1458,思考:把这题改编成第1题的形式。(2821+1458或1442+7116)

4、 应用题。课本第6题。

(四)总结

(一) 作业《作业本》[15]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导学案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复习课审核人:数学组(六)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导学流程



新知识导图:(用字母表示出来)
1、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2、乘法的运算定律
3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



导练简算
(1)628+182+472+18(2)624-85-15

(3)45×11×2(4)96×101-96

(5)3400÷25÷4(6)723-(123+159)





一、填空我最棒
1、26+285+315=26+(285+315),此题运用了()律。
2、7×4×6×25=7×6×(4×25),此题运用了()律,也运用了()律。
4、1200÷(12×25)=1200÷12÷25,这样计算是根据()。
简算
1、444-56-442、101×147-147

3、25×164、88×125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导学流程



新1、复习数位顺序表: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即10个0.1是(),()个0.01是0.1,()个0.001是0.1.
2、复习小数的性质:()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从高级单位名数到低级单位名数是()进率,小数点向()移动;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是()进率,小数点向()移动。
5、复习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①近似数末尾的零能不能去掉?()
②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
③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④精确到百分位表示保留()位小数。


导练㈠填空
①由6个一,5个十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成的数是()读作()
②0.26里面有()个0.01,0.45是由()0.1和()个0.01组成
③6.53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㈡判断。
①大于3小于4的小数有9个.()②三位小数大于两位小数。()
③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都比1小.()④整数都比小数大。()
(三)单位换算。
94507=()万6804300000=()亿437=()万0.45平方米=()5元7角2分=()元30厘米=()米5吨50千克=()




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30米=()千米10元3角4分=()元9吨90千克=()吨
8.04吨=()吨()千克()克=345千克27公顷=()平方千米
1.25公顷=()平方米0.58平方米=()平方分米8米6厘米=()米
解决问题。
1、10千克鲜鱼可以晒3.6千克鱼干,1吨鲜鱼可以晒多少千克鱼干?

2、一块菜地有300平方米,每平方米可以收白菜24千克。一共可以收白菜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流程



新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总结:()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导练1、用下面三组边组三角形(单位:厘米)
(1)6、7、8.(2)4、5、9。(3)3、6、10

2、我们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1、练习十四2、3题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12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边可能是多长?

4、下面的三组纸条的长度,哪个能拼成三角形?
(1)5、9、4.(2)8、12、9。(3)6、7、15。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1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测----实验----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导学流程



新三角形的意义:()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


导练学习59页例1
(1).观察(59页)图形;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填表:
观察五个三角形各内角和的大小,并照样子填写下表。
(1)(2)(3)(4)(5)
锐角个数3
直角个数0
钝角个数0
(1)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不同点:(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可以把上面的这些三角形分为()类:
每一类分别叫做()三角形、()三角形、
()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判断: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4)、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两个直角。()
5)、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6)、一个三角形,最小的角是46度,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7)、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0度,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城关镇西街学校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2编写人:张高锋审核人:数学组
【学习目标】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导学流程



新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大小,可把三角形分为几类?
()叫做锐角三角形。
()叫做直角三角形。
()叫做钝角三角形。


导练一、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有一个角是120。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①钝角②直角③锐角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①1②2③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①等边②直角③钝角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30°、75°,这个三角形是()。①锐角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③等腰锐角三角形
二、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1、求下面各角的度数。(每题6分)
(1)∠1=27。∠2=53。∠3=()这是一个()三角形。
(2)∠1=70。∠2=50。∠3=()这是一个()三角形。
2、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35。∠2=()
(1)∠1=28。∠2=()
(1)∠1=47。∠2=()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 + 0.1-(4.9 + 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P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①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②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二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46+( )=75+( )

②( )+38=( )+59

③24+19=( )+( )

④a+57=( )+( )

(1)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①632+85=717 85+632=( )

②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①140+250=260+130

②20+70+30=70+30+20

③260+450=460+250

④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69+258+147=369+(□+147)

②(23+47)+56=23+(□+□)

③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①a+(20+9)=(a+20)+9

②15+(7+b)=(20+2)+b

③(10+20)+30+40=10+(20+30)+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91+89+11 78+46+154

②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325+480+75

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l页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算法。通过复习,要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一步认识一些运算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75—20=

提问:你能说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出示加法定义)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两道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出示减法定义)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出示乘法定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吗?什么叫做除法?(出示除法定义)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且从上面的每组题可以看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我们能不能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呢?请看期末复习第1题。

2.四则运算意义的应用。

(1)请同学们先看第(1)题。谁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加法应用题?

谁能根据编出的加法应用题来编两道减法应用题?(指名学生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2)请同学们再看第(2)题。谁来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乘法应用题?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出两道除法应用题?(指名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乘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编出相应的应用题,知道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要用四则运算来解答。为了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整理运算定律。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a+b=a+b

axb=bxa)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板书(a+b)+c=a+(b+c)

(axb)xc=ax(bxc)]

哪位同学看着这两个字母式子说说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字母式子(a+b)xc=axc+bx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 定律?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 里?

说明: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通过结合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学习过哪些运算的规律?(让学生 口答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提问:这些运算的定律或规律有什么实际应用?

2.简便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第3题。

(1)指名学生板演第1~3行左边三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3行右边三道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道题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出过程和结果,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注意结合264—198的计算,提问学 生:为什么减去200后要加上27)

(3)指名学生板演第4行的两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第1小题连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想到把6和4交换位置?

第2小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

(4)谁来说一说,125x48(板书)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简便计算过程)为什么要把48看成8x 6的积?

指出:这里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乘法的结合律来计 算比较简便。

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看5600÷16,(板书)能不能把哪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运算的规律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00÷(8x2)

提问: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结:我们在计算式题时,有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还能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吗?你 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习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做复习第3题最后两行。

加法运算定律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对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延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改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和没变。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

数学四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四下:《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题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铺垫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各是什么意思?

a+b=b+a

(a+b)+c=a+(b+c)

2、进行一个抢答小比赛:比比谁最快说出三角形角上三个数的和。

21

68

75

227

25

37

73

342

79

3

上面这些数字,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先将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相加能使计算更简便说一说。1-9中哪两个数相加能得到一个整十数。

复习分为两部分,一是运算律,二是渗透简便运算中凑的思想。抢答比赛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带动新知学习,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能有一个比较活跃的氛围。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出示书P57的图,谁能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学生可能这样列式解答:

1. 29+46+54 (依次把三个年级的人数合起来)

=75+54

=129(人)

2. 54+46+29(54和46可以先写,先计算得100)

=100+29

=129(人)

3. 29+(54+46)(54和46可以先凑成100)

=29+100

=129(人)

以上三种算法哪一种是最简便的?

说明: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第一种: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没有利用简便方法。

第二种:前两个数相加能凑成一个整十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这样能使计算更简便。

第三种:将56+46用小括号括起来能先得到一个整百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这样计算也很简便。

师:比较这三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再次强调凑)

师:如果能在列式的时候已经观察到三个数中,其中两个数可以凑成100,那么可以写在前面,这样不需要运用加法运算律就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当然,也可以在列式后,再利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化。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69+75+25 78+(47+22)

86+14+58 47+59+42

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

核对并小结:

(1)能利用加法运算律的,可以使两个数凑成整百的,可以把这两个数写在最前面,也可以加上小括号。

(2)如果前两个数相加,已经是整百的,就不需要利用加法运算律了,直接计算即可。

(3)如果不能简便的,那就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比一比,看谁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

数字的顺序:38 18 32 64 19 36 79 59 21

38 18 32师:你是先算谁和谁?为什么?

64 19 36师:你怎样算?(同上)

79 59 21师:你怎样算?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算法吗?哪一种算法更好呢?为什么?

师: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将79和21先加能得到一个整百数。用整百数通另一个数相加更简单。

师小结:当方法多种时,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A:出示:175+201

师:这一题你能简便运算吗?两个数,如何凑呢?

换个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我们一般拆那个最接近整数的数。

出示:238+402 354+102 105+216

354+298 204+417 246+408

师:同桌先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拆哪个数(体会对接近整百的数动手术的优点)

例:238+402

=238+400+2

=638+2

=640

分组完成在练习本上

B:拓展:361+72+439+128

师:这一题,共四个数,你又想如何解决呢?

C:拓展:1+2+3+4++100

师:一百个数呢?(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

讲数学王子高斯7岁时运用简便运算计算1加到100的故事

D:(100+a)+(100+a)+(200+b)+(200-b)

师:你能迅速说出这一题的结果吗?

2、想想做做第4题。

观察表里的数,想一想如何算比较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独立完成第6题,并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各自的发现:1、加数都是200,另一个加数越大,和越大

2、被减数都是200,减数越大,差越小

3、把两个得数加起来,结果都是400

把两个结果相减,结果分别是20、40、60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几个数连加时,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布置课堂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第5题

五、板书设计:

运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四、五、六年级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多少人?

29+46+54 29+46+54 54+46+29

=75+54 =29+(46+54) =29+100

=129(人) =29+100 =129(人)

=129(人)

新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最简便的方法。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发规律。

试一试,先让学生说,再完成在练习本上。主要是想通过说,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不总是停留在完成作业的层次上。在明确了每一步的意义及所用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通过先观察不动笔同桌相互说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不总是笔动。用思维的动代替笔动,并用语言将思维的过程表述出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思考。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一些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加法算式,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各数再加多少100?(口答)

18 24 37 45 53 66 72 89

学生一边口答,老师一边在各数下板书出另一个数。

提问:每组两个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和各是多少?两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指出:如果两个数个位上数的和是10,十位上数的和是9,就正好凑成100。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什么叫做加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字母表示的加法结合律)

4.引入新课。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就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同学们要弄清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2)教学第(1)题。

板书出算式。

提问:这里三个数连加,哪两个数可以先凑成整百数?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可以这样想:137和63可以凑成200,应用加法的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

简便计算的过程应该怎样写?(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注意强调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时要加小括号)

追问:这里的计算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连加题按顺序算要用笔算,现在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加另一个数只要用口算,这种方法就比较简便。

(3)教学第(2)题。

板书出算式。

我们继续用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的方法来看第(2)题。

提问:这道题里哪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数?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要先算118加182,应先把它们的位置怎么样?[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接下来怎样算才比较简便?[板书:=(118+182)+159]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这样计算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小结:从例3可以看出,如果在加法里有两个数正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一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百(整千、整十)的数先加,再与其他的数相加,这样算比较简便。

2.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第2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怎样想?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2)提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一般先把哪两个数相加?

(评析:这里的提问是为了揭示加法里简便算法的一种规律,便于学生掌握方法。) .

3.进一步研究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1)过去口算57+28是怎样算的?

板书: 57+28

=57+(20+8)

=(57+20)+8

=85

提问:以前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应用的?

(2)教学“试一试”。

我们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实际上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把一个加数看成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的和,再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几十,再加几。现在,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试着应用加法结合律口算157+104。(板书:157+104)

提问:怎样应用加法的结合律来口算?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试做,老师巡视辅导。学生口答口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口算是怎样想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结: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又比一个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与几的和,应用加法结合律,先加几百,再加几,这样可以用口算,比较简便。

4.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第1小题哪个数接近整百数?第2小题呢?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两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当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又稍大一点时,可以怎样口算?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第4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每组一道题。

集体订正。

(2)提问:每一组里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对照第一个算式,第二个算式实际上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个算式计算比较简便?

指出:这里的加法简便计算,就是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两个数先加起来,再接着计算。

2.练习十三第5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里要把哪两个数先加使计算比较简便,这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练习十三第6题第一行。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一个加数如果接近整百数又稍大一点,可以用口算,方法是先加整百数,再加几。

说明:用简便方法计算,以后熟练了可以直接口算写出得数。但现在还是要一步一步根据运算定律,把过程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题,第6题第二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8题。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序号

13

课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P34例2(乘法结合律)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活动一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125840 =(□□)□

《北京版四下:《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运算》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欧姆定律教案高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