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上册《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提纲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九年级上册《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提纲。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上册《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提纲

四大文明古国自西向东的顺序: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

1.地理环境: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2.金字塔

(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2)概况:80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4)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1.地理环境::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2.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民族所灭。公元前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兴起并强盛一时。

3.《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2)内容: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

1.地理环境: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2.种姓制度

(1)含义: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_,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3)规定:种姓之间等级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4)影响: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册历史《西方文明之源》复习提纲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历史《西方文明之源》复习提纲”,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九年级上册历史《西方文明之源》复习提纲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ó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è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九年级上册《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导学提纲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导学提纲”,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导学提纲

1、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

〖资料〗日本,意思是“日出之国”。

1、背景

(1)7世纪中叶,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

(2)为了打击贵族,挽救危机。

2、改革者:孝德天皇、中大兄皇子、高向玄理

3、时间、特点

646年(大化二年),以孝德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内容

(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2)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3)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5、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6、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

理经验这样国家才会国富民强;只有改革发展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才是一个国家振兴的希望。

6、日本文字:大化改新后,日本用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

〖思考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改革的规定?请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项内容。

大化改新。材料一是实行班田收授法。材料二是实行租庸调制。

(2)这是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时间是在哪一年?当时的人物是谁?

日本,646年,孝德天皇。

(3)此次改革的内容还有哪些?请你再列举出来。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等等。

(4)此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改革有何意义?从这次改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效法隋唐进行的改革。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样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阅读材料〗

1、作坊里的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到了近代又向西方拜认了第二位老师。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试照太清。“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郭沫若咏鉴真——李白《哭晁卿衡》

3、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全球通史》

4、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日本遣使来中国,光武帝以印为赠。18世纪,日本九州北部出土汉倭奴国王”金印。

二、阿拉伯的兴起

1、伊斯兰教的创立

〖资料〗“伊斯兰”一词原意为“皈服”、“顺从”,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意为“皈服者”,即信仰安拉(中国穆斯林称“真主”,是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宇宙惟一的主宰)、服从先知(穆罕默德)的人。

(1)背景:

A、内部: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B、外部: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

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C、共同愿望: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

(2)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阅读材料〗

你们要记住真主对你们的恩典:你们原是仇敌,真主融合你们的心。你们借他的恩典,结为兄弟。你们原在火坑之畔,是真主使你们脱离火坑。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

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资料〗

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是指宗教信仰与国家权力两者相结合。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

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2)630年,穆罕默德率麦地那武装兵临麦加城下,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穆罕默德便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资料〗

克尔白(克尔伯),阿拉伯语意为“立方体形的房屋”,中国穆斯林称之为“天房”。古庙中央的方形石殿原为阿拉伯多神教徒敬神献祭的中心。

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思考题〗

材料一: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的伊斯兰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配备起来,并准备为出征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

请回答:

(1)伊斯兰教是在什么时间由谁在哪里创立的?

伊斯兰教是在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

(2)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的时候遭遇怎样?麦加的科里希特贵族为什么那样对待伊斯兰教?

遭到了麦加贵族的迫害。

因为伊斯兰教的创立,触犯了麦加贵族的利益。

(3)面对着麦加的科里希特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采取了什么措施?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量信徒离开麦加,出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4)穆罕默德进军麦加是在哪一年?结果如何?

630年。

征服了麦加,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加快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资料〗

“圣战”是宗教战争的称谓,是指宗教徒为所崇拜的天神而战,为所信奉的教义而战,因而是神圣的战争,不是一般的俗界战争。实质上,所谓圣战都是一定的利益集团因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进行的暴力活动,以宗教名义只是一种借口。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即商鞅变法,旧制度(奴隶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封建制度)建立了。

3、西汉时,日本列岛有30多个国家派使节到中国,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日本倭奴国“汉倭奴国王”金印。

遣唐使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著名代表有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文明的摇篮》复习提纲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文明的摇篮》复习提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文明的摇篮》复习提纲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