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生1:跳绳生2:抓人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玩“谁走的路长”。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想不想要?

第一关: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生1:他们一样高。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才行,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老师演示并小结。

(三)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个起点才行,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反馈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第三关:谁走的路长

师:观察情境图,两个小孩走的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走的路一定一样长吗?(他们走的不是直线。)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怎么进行比较呢?(用数格子的方法):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也叫做“长短”。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等到了老师的奖品,每人一朵小红花,下课找老师领。

(四)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

1、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小兔站的高度不同,不能直接比较)没有站在同一个起点,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几支笔没有在同一个起点上,摆放的方向也不同,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右图中虽然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但都是折线。怎样比较谁长谁短呢?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引导数线段。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比高矮要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站直了比。比长短要先将一端对齐后,拉直了再比较。)

板书设计:下课啦

高矮、长短

()比()高,()比()矮

()比()长,()比()短

延伸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 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 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

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课时 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第三课时 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课时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第三课时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times;”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文具”一课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五课时。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用品这一情境,通过找朋友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体会到数与实物的对应思想。在此基础上,教材再通过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建立数感。 中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二、 目标:

1.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认真倾听他人想法、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2.使学生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具体意义,学会顺数和倒数的数数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文具盒、数字卡片、书写方格本。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内容:

(一)活动一:找朋友。

1.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挂图演示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

生3:我样样都喜欢,我每天都要用到它们。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1:文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生2:我想买一些回去。

生3:我想数一数每样各有多少个。

……

2.数一数、连一连、说一说。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板书出示6~10这些数字,如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生3:我数卷笔刀,2,4,6,8,共8个。

生4:我数橡皮擦,我竖着数,一行有3个,3行有9个。

……

(活动反思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活动二:实践活动——数文具。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我们小组的铅笔共有9枝,橡皮擦有4块,卷笔刀有3个,水彩笔2枝。

组2:我们小组的橡皮擦有4块,铅笔11枝,自动笔芯2盒,卷笔刀4个。

组3:我们小组有3个小朋友,铅笔有6枝,尺子1把,卷笔刀3个,橡皮擦3个,合起来一共有13样东西。

师: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老师看到第3小组的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有次序地开展小组活动,动作也很快,我们奖励他们小组每人一张合作卡。(学生对第3小组给予了掌声鼓励。)

(活动反思通过小组活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把观察与操作、思维与语言、具体事物与数学符号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教学中通过对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和适时评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与意识。)

(三)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的两只手共有10个手指头。

生2:教室里有6支日光灯、3把扫把。

生3:体育课报数我站在第一排第9个。

生4:我每天都坐6路车回家,要坐7站才到家。

生5:我用过10元钱,还见过50元、100元钱。

生6:扑克牌上面有这些数字。中央电视台有1~12台,我也看见过这些数字。

生7:我的生日是2005年6月17日。

……

师: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还真仔细,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我们也经常要用到这些数。

(活动反思通过联系实际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想像和思维的翅膀,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活动四:写一写、评一评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生:会!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

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生3:我提醒小朋友写6时写在右半格,下面的圈要写圆一点。

生4:我还想提醒大家,写6的时候要从上面开始写到下面,一笔写成。

生5:我想提醒大家10字要占两个格子。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3.练习与评价。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小朋友可以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几个,也可以试着写一些你感到有趣的数字,比如你的生日、你家的电话号码……看谁能得到今天的写字星。

(学生很感兴趣地进行第二次书写练习。)

师:认为自己写得有进步的小朋友可以在本子上画一个喜欢的水果,还可以把写好的,给小组的同学评一评。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小组长可以发给他一颗写字星。(小组评价)

(活动反思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之一。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初步学写了这些数字,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写字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碰到困难、提出问题、合力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习惯。通过组织写一写、评一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给别人提出合理意见,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活动五:游戏乐园。

1.游戏(一):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

(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生1:我是5,我的朋友在哪里?

持和5相对应图片的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评价)

……

生5:我是10,我的朋友在哪里?

这时,持和10相对应图片的老师和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小朋友,我们一共有几个人?老师排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师出示手势指明方向。)

生:一共有10个人,从左边数起老师排在第7个。

师:想一想,杨茗站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

生:第9个。

师:你们能提出一些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桌互相来玩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

(活动反思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良好。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到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2.游戏(二):数字游戏。

师:平时你们玩过跟数字有关的游戏吗?

生:体育课玩过报数游戏,还玩过拍手游戏。

师:想不想玩一玩拍手游戏?杨烨小朋友一个人坐,老师和他玩,其余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也来玩一玩。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玩着开心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活动反思课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生平时常玩的一些数字游戏,并把它引进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刚才的拍手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数字?请小朋友在你们的数字方格本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评一评。

生1:我是这样写的,1,2,3,…,9,10。

生2:我是这样写的,10,9,8,…,2,1。

师: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一个是从小到大排,一个是从大到小排。

生2:一个是顺着数,一个是倒着数。

……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倒着数的现象吗?

生1:过年的时候见过,大家一起数10,9,8,7,…,2,1,新年好!

生2:老师有时候说,给你们10秒钟收拾桌面。10,9,8,7,…,2,1,时间到,小朋友就都坐好了。

师:小朋友观察生活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倒数10下,看谁的桌面收拾得最整齐!

生:10,9,8,7,…,2,1。

(活动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举例,让学生自己感受顺数与倒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3.说说感受。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认识了很多数字,还会写6~10这些数字。

生2:我觉得这节数学课很好玩,我很开心。

生3:我学会了顺着和倒着数数,还懂得了要爱护我们的文具。

生4:我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我们学过的数字。

……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开心。老师希望小朋友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在生活当中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师:在教室里、在你家里,什么物体的数量还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数字表示呢?找一找,记一记,明天来和大家说说,也可以把今天学过的数字练习写一下。

七、板书设计:

文具

1、找朋友:

2、数一数、连一连:

3、书写:

文本框:

八、作业布置:

1、每课一练《文具》。

2、优+学习方案《文具》。

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6-10这五个数字,每个各写一行。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文具”一课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五课时。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用品这一情境,通过找朋友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体会到数与实物的对应思想。在此基础上,教材再通过数一数自己铅笔盒里的文具、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建立数感。教学中要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充分运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认真倾听他人想法、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2.使学生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具体意义,学会顺数和倒数的数数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掌握6~10各数的书写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文具盒、数字卡片、书写方格本。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内容:

(一)活动一:找朋友。

1.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挂图演示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

生3:我样样都喜欢,我每天都要用到它们。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1:文具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生2:我想买一些回去。

生3:我想数一数每样各有多少个。

……

2.数一数、连一连、说一说。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板书出示6~10这些数字,如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生3:我数卷笔刀,2,4,6,8,共8个。

生4:我数橡皮擦,我竖着数,一行有3个,3行有9个。

……

(活动反思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活动二:实践活动——数文具。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我们小组的铅笔共有9枝,橡皮擦有4块,卷笔刀有3个,水彩笔2枝。

组2:我们小组的橡皮擦有4块,铅笔11枝,自动笔芯2盒,卷笔刀4个。

组3:我们小组有3个小朋友,铅笔有6枝,尺子1把,卷笔刀3个,橡皮擦3个,合起来一共有13样东西。

师: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老师看到第3小组的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有次序地开展小组活动,动作也很快,我们奖励他们小组每人一张合作卡。(学生对第3小组给予了掌声鼓励。)

(活动反思通过小组活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把观察与操作、思维与语言、具体事物与数学符号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教学中通过对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和适时评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与意识。)

(三)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的两只手共有10个手指头。

生2:教室里有6支日光灯、3把扫把。

生3:体育课报数我站在第一排第9个。

生4:我每天都坐6路车回家,要坐7站才到家。

生5:我用过10元钱,还见过50元、100元钱。

生6:扑克牌上面有这些数字。中央电视台有1~12台,我也看见过这些数字。

生7:我的生日是2005年6月17日。

……

师: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得还真仔细,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我们也经常要用到这些数。

(活动反思通过联系实际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想像和思维的翅膀,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进而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活动四:写一写、评一评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生:会!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

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生3:我提醒小朋友写6时写在右半格,下面的圈要写圆一点。

生4:我还想提醒大家,写6的时候要从上面开始写到下面,一笔写成。

生5:我想提醒大家10字要占两个格子。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3.练习与评价。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小朋友可以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再写几个,也可以试着写一些你感到有趣的数字,比如你的生日、你家的电话号码……看谁能得到今天的写字星。

(学生很感兴趣地进行第二次书写练习。)

师:认为自己写得有进步的小朋友可以在本子上画一个喜欢的水果,还可以把写好的,给小组的同学评一评。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小组长可以发给他一颗写字星。(小组评价)

(活动反思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之一。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初步学写了这些数字,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了写字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碰到困难、提出问题、合力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习惯。通过组织写一写、评一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给别人提出合理意见,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活动五:游戏乐园。

1.游戏(一):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

(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生1:我是5,我的朋友在哪里?

持和5相对应图片的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评价)

……

生5:我是10,我的朋友在哪里?

这时,持和10相对应图片的老师和小朋友齐声答道:你的朋友在这里。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小朋友,我们一共有几个人?老师排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师出示手势指明方向。)

生:一共有10个人,从左边数起老师排在第7个。

师:想一想,杨茗站在左边数起的第几个?

生:第9个。

师:你们能提出一些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桌互相来玩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

(活动反思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良好。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共同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感受到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基数与序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2.游戏(二):数字游戏。

师:平时你们玩过跟数字有关的游戏吗?

生:体育课玩过报数游戏,还玩过拍手游戏。

师:想不想玩一玩拍手游戏?杨烨小朋友一个人坐,老师和他玩,其余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也来玩一玩。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玩着开心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活动反思课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生平时常玩的一些数字游戏,并把它引进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刚才的拍手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数字?请小朋友在你们的数字方格本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评一评。

生1:我是这样写的,1,2,3,…,9,10。

生2:我是这样写的,10,9,8,…,2,1。

师: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一个是从小到大排,一个是从大到小排。

生2:一个是顺着数,一个是倒着数。

……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倒着数的现象吗?

生1:过年的时候见过,大家一起数10,9,8,7,…,2,1,新年好!

生2:老师有时候说,给你们10秒钟收拾桌面。10,9,8,7,…,2,1,时间到,小朋友就都坐好了。

师:小朋友观察生活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倒数10下,看谁的桌面收拾得最整齐!

生:10,9,8,7,…,2,1。

(活动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举例,让学生自己感受顺数与倒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3.说说感受。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认识了很多数字,还会写6~10这些数字。

生2:我觉得这节数学课很好玩,我很开心。

生3:我学会了顺着和倒着数数,还懂得了要爱护我们的文具。

生4:我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我们学过的数字。

……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开心。老师希望小朋友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在生活当中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师:在教室里、在你家里,什么物体的数量还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数字表示呢?找一找,记一记,明天来和大家说说,也可以把今天学过的数字练习写一下。

七、板书设计:

文具

1、找朋友:

2、数一数、连一连:

3、书写:

文本框:

八、作业布置:

1、每课一练《文具》。

2、优+学习方案《文具》。

3、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6-10这五个数字,每个各写一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北师大版)


课题有几只小鸟

(7、6、5加几的进位加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6=137+6=13

作业设计P84第3题。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三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活动。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练习三

1、认真看题;

2、同桌两人要互相帮助;

3、说出完成练习时思考的过程;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你还可以怎样想?

6、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练习三第3、7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加法表课型整理复习课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总结:

数学好玩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本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淘气的校园。

第二部分:数学游戏---------一起做游戏。

课时分配:

1、淘气的校园(综合与实践)约2-3课时;

2、一起做游戏(数学游戏)2课时。

单元教学说明:

数学好玩的内容,不做期末笔试的统一要求。

课题淘气的校园课型实践与综合课

教学目标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那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师:讨论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学生发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师:(2)师: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师:(3)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师:(4)大家的观察都很仔细,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快有准确!(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三、全课总结: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淘气的学校

作业设计

课题一起做游戏课型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

1、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应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难点。

单元教学方法:

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完成。

课题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2、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了解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范例教学

教具准备CAI课件、模型钟。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倾听西华门的钟声(几时整敲几下,几时半敲一下。)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热烈讨论。)

四、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五、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六、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第3题:拓展提升。

观察大树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知道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其他的记时方法。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时针:又短又粗分针:较长较粗

整时:分针指向12,半时: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两个数字的中间。

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

课堂 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而开放的情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认识了一天中的其它时刻,而且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性。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数。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教 具:自制课件,实物钟。

学 具:每小组一张情境图及每人一张时间表示图,每人一个学具钟。

三、教学重点:会看钟面的整时和半时数

四、教学难点:会看半时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愿望。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电脑放歌曲)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师:猜猜它是谁?

3、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

4、师: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现在就和他们交朋友吧!(板书课题)

5、师:你已经了解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你还想和小伙伴交流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儿歌,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各种各样的钟表在优美的音乐中播出,拓宽了学生对各种钟表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外,老师通过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可以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要变了,(从课件演示的钟表中抽象出钟表面图)睁开眼睛,这些都是钟表的面,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有的生拿学具钟,有的看屏幕上的钟面……)

学生汇报(得以下答案):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子长,我叫分针,我的身子短,我叫时针。③若有学生汇报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课件就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半时。

1、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请同学们看图:

屏幕依次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出示书上90页的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你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点。

2、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师手指黑板上的钟面),你认为这些钟面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到黑板前整理钟面)

师: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整时的分一类,半时的分一类)

4、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5、结论:分针指着12,(点击闪烁),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点击闪烁),分钟指着6(点击闪烁),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点击闪烁)。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针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较优秀的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6、反馈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1)屏幕出示,苹果钟:“我的朋友在哪里”(钟面指着2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小猫钟:“我的朋友在哪里”(指着11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2)师用实物钟拨一时间,问:“我的朋友在哪里”(3时半)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3)接着: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出题拨钟,并相互评价。

(4)小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其他三人进行拨钟练习,并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认识时刻表示法。

1、示范时刻表示法:

师:6时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6时,6:00)

7时半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7时半,7:30)

2、找朋友游戏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张表示时刻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哪一个钟面是好朋友呢?你就把他站在这个钟面下。(开始吧!)

全班到黑板上找朋友。(放找朋友的音乐)大家找到了朋友,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只有一个同学找不到朋友。

师:你怎么啦?(生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

师:大家帮他找找看,黑板上有这张卡片的朋友吗?(没有)

师给生一个实物的钟面,问: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生拨时间)

师:你这个钟面跟黑板上的哪些是同一类的?你应该把这个钟面贴在哪里呢?(该生把钟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逐个教学时刻表示法,学生必然兴趣不大,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于学习,使课堂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息。除此,这个环节设置了一个学生找不到对应时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的意识。)

(五)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所以老师想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公鸡和小猪的故事。

电脑讲故事:看,公鸡在打鸣,这是早是几时?(生答):6时。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这是几时?(生答):7时半。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中午几时?(生答):中午12时半。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几时?(生答):4时。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晚上几时?(生答):8时。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2、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公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

3、师:小公鸡每天都按时起床、学习、劳动和休息,养成了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你能把你一天是怎样安排的,说给同桌听一听吗?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六)实践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挺合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安排星期天的时间吧!请拿出“快乐星期天”的情景图,四人小组合作,在图上写出合理的时间。

(学生交流、讨论,在情景图中写时间)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星期天的。

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在情景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你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具体安排了如下一些内容: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

(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即准备课。准备课就是要为儿童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一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做好一定准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认数字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会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捆小棒”。会表示20以内的两位数,并理解位置原理,进一步发展数感。

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

例如:让学生自己看数去发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教材每一个数都通过主题画让学生数各种实物,突出它们的数量都是某一数量;结合“快乐的家园”进一步认识“1”的丰富的意义,再迁移到对2、3……的认识,并初步体会数还有表示顺序的作用(序数);结合“小猫钓鱼”的情境,观察鱼的数量变化,发现“0”可以表示没有,同时也要知道0也可以表示起点和界限,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

另外,这几个单元还体现了儿童从“动作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反复循环的认识发展规律,并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

例如:生活中的数,是让孩子们动手数数,看图说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是让他们先数出数目比大小,再看图自己比大小,然后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捆小棒”这一节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经历20以内数的具体操作及认识过程,初步体会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再例如第二单元的比较,教材的设计非常有条理:比一比:让同桌两位同学经历比较高矮的实践活动,体验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怎样判断蚂蚁爬行路线长短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称一称:比较1只苹果和1只梨的轻重,先掂一掂,再称一称,体验称是比较物体轻重的好方法。练一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和质疑。

(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例如:有“几支铅笔”“摘果子”“乘车”“搭积木”等,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编排的。

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例:“有几瓶牛奶”?用画呈现情境:两箱牛奶(每箱可装10瓶),其中一箱有9瓶牛奶,另一箱有5瓶:9+5=?

(1)直接去数图中的两箱牛奶。

(2)先手数出9根和5根小棒,放在一起数。

(3)观察图发现,先从5瓶箱里取出1瓶把另一箱装满,答案是14瓶。

(4)把有9瓶的箱当成满箱,这样共有15瓶,再减1瓶,得14瓶。

(5)9+5=9+1+4=10+4=14

(6)9+5=5+9=5+5+4=10+4=14

(7)9+5=5+9=5+10-1=15-1=14等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

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分两个单元进行。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看到的物体,体会这几个方向,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先认识体,再认识面。

(二)空间观念是自觉地把握空间,使用图形的意识和能力。

1.以图形为载体,以生活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为学习活动的主题。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3.会直观地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经历在现实中描述与交流物体间的位置与顺序,例如:“你相邻的同学是谁?”“教室里有什么?”“指一指”文具盒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等;让学生动手做,获得空间与形象思维的体验,例如:“我说你摆”动手搭你喜欢的东西等。

三、怎样把握“分类”与“统计”的教学要求

(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

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

(二)经历统计初步活动,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1.统计是一门数据处理的学问。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作出推断)。

2.统计活动的每个环节怎样进行,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出注意,想办法,经历全过程。

3.统计图表是统计的必要手段,而非目的。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

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

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2 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用电脑出示课 本 全景图,生观察图、理解图。师提问生是否能说下图的意思。

(11个小朋友要开会,每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上只有7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二、探索新知

师带领生将准备好的图 形摆一摆。用 ○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 把椅子?

师指名回答。

师继续提问,谁能列出算式? 说明理由 。(11-7=4)。

师指名说 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新知

师带领生做课后练一练第1、2、3题。

四、小结

生小组讨论。

师: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 ○ ○ ○ ○ ○ ○ ○ ○

△ △ △ △ △ △ △

11-7=4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案北师大版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而开放的情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认识了一天中的其它时刻,而且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数。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实物钟。
学具:每小组一张情境图及每人一张时间表示图,每人一个学具钟。
三、教学重点:会看钟面的整时和半时数
四、教学难点:会看半时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愿望。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电脑放歌曲)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师:猜猜它是谁?
3、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
4、师: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现在就和他们交朋友吧!(板书课题)
5、师:你已经了解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你还想和小伙伴交流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儿歌,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各种各样的钟表在优美的音乐中播出,拓宽了学生对各种钟表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外,老师通过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可以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要变了,(从课件演示的钟表中抽象出钟表面图)睁开眼睛,这些都是钟表的面,观察一下,钟表面上有些什么?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对钟表面的认识情况。
(有的生拿学具钟,有的看屏幕上的钟面……)
学生汇报(得以下答案):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子长,我叫分针,我的身子短,我叫时针。③若有学生汇报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课件就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依托经验,自主探究,认读整时、半时。
1、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请同学们看图:
屏幕依次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图: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出示书上90页的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你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点。
2、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
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师手指黑板上的钟面),你认为这些钟面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到黑板前整理钟面)
师:你是怎样分类的呢?
(整时的分一类,半时的分一类)
4、师: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5、结论:分针指着12,(点击闪烁),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点击闪烁),分钟指着6(点击闪烁),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点击闪烁)。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针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较优秀的学生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6、反馈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1)屏幕出示,苹果钟:“我的朋友在哪里”(钟面指着2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小猫钟:“我的朋友在哪里”(指着11时)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2)师用实物钟拨一时间,问:“我的朋友在哪里”(3时半)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用学具钟拨同一时间)
(3)接着: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出题拨钟,并相互评价。
(4)小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其他三人进行拨钟练习,并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认识时刻表示法。
1、示范时刻表示法:
师:6时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6时,6:00)
7时半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7时半,7:30)
2、找朋友游戏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张表示时刻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哪一个钟面是好朋友呢?你就把他站在这个钟面下。(开始吧!)
全班到黑板上找朋友。(放找朋友的音乐)大家找到了朋友,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只有一个同学找不到朋友。
师:你怎么啦?(生找不到这张卡片的朋友。)
师:大家帮他找找看,黑板上有这张卡片的朋友吗?(没有)
师给生一个实物的钟面,问: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生拨时间)
师:你这个钟面跟黑板上的哪些是同一类的?你应该把这个钟面贴在哪里呢?(该生把钟面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如果按部就班地逐个教学时刻表示法,学生必然兴趣不大,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于学习,使课堂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息。除此,这个环节设置了一个学生找不到对应时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的意识。)
(五)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所以老师想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公鸡和小猪的故事。
电脑讲故事:看,公鸡在打鸣,这是早是几时?(生答):6时。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这是几时?(生答):7时半。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中午几时?(生答):中午12时半。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几时?(生答):4时。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晚上几时?(生答):8时。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2、师:同学们,你们说小公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
3、师:小公鸡每天都按时起床、学习、劳动和休息,养成了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你能把你一天是怎样安排的,说给同桌听一听吗?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六)实践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挺合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安排星期天的时间吧!请拿出“快乐星期天”的情景图,四人小组合作,在图上写出合理的时间。
(学生交流、讨论,在情景图中写时间)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星期天的。
各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在情景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你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健康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着学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校园》教案北师大版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可爱的校园。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这10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10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10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xxjxSJ.cn-小学教学设计网]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10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10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0字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一、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一节练习课。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加与减(二)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练习四》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同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涉及进位加法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法,对加减法的意义了一定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还不够熟练。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列竖式时,会忘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将进位的小1漏写或漏算。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进一步理解、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种以上的方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还包括从具体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主要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并运用游戏、竞赛、观察、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感受到数学问题并非凭空捏造、遥不可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流程

该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上进心和求知欲,但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了“在数学智慧王国中逛商城”的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探索欲。下面就整个教学过程作具体阐述:

(一) 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创设“在数学王国里逛商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朋友,今天数学王国的商商城开张,淘气和笑笑决定去逛一逛。你们想去吗?请用行动告诉我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 体验情境,快乐学习

1、 智慧图书馆。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参观小书架”的活动:根据已经创设的情境出示图书专柜图,引出图书统计表即第1题,请学生看统计表理解并交流题意“大家算一算,每一个小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 智慧门诊。以淘气在商场里遇见老朋友啄木鸟医生的情境引入。淘气说: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医生帮忙看看树病在哪儿。由学生扮演医生,帮淘气找到数的并在哪里,再开个“药方”給树治治病。通过体验当医生的角色,交流帮小树开“药方”的心得,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

3、 智慧购物街。这一环节设计了以下活动:“智慧泡泡店”、“小小服装设计师”、“体育明星店”。

活动一:智慧泡泡店。笑笑在智慧商场里买了神奇的智慧泡泡水。瞧,这是她吹出的泡泡,出示有算式的泡泡。提出要求:如果算错了,那个泡泡就会破。进入计算情境,比一比,看看谁最后得到泡泡多。通过游戏与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并通过竞赛规则的方式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做到准确、熟练。

活动二:小小服装设计师。“淘气来到了童装店,遇到了许多小朋友,他们都穿上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可该配哪顶帽子呢?请大家帮这些小朋友搭配一下吧。”请学生观察第4题后,说说题意,算一算得数是几就连哪一顶帽子,再连一连,看谁该戴哪顶帽子。汇报交流时提问:77+8为什么没有帽子?提高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体育明星店。安排这个环节是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谈话引入:好孩子不仅爱学习,也爱锻炼。笑笑又买了一副羽毛球和一副乒乓球。出示第6题,组织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第6题。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培养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智慧广场。在参观智慧广场小猴和“摘桃比赛”表演时需要获得入场券,先要通过“智慧大闯关”环节。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接着集体订正,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鼓励发现左右两式间的关系直接比较的方法。闯关成功,观看小猴摘桃表演,看练习第8题,选择一只喜欢的小猴,算一算,帮他很快的摘到桃子。通过活动,在游戏与比赛中强化计算能力,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三)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 这节课我们去数学王国逛商城,你玩的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2、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 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①②③

(1)“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当中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比赛、猜想,分一分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比赛,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来,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为什么有些同学拿得快。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包 首先教师请大家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学生会回答:给物体分类)接着就请同学们先分类整理,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与学生的整理过程可以给予过程性评价)。

[2]、介绍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学生是按学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学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两类等。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笑笑和淘气是怎样分的,你和谁的分法一样?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书包并初步体会分类的好处 请学生把自己已经分类整理好的书、本子再放回到书包里,再比一比看谁拿得快,让学生感受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学生会知道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乱,书包里比以前整齐多了,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的好处。

(3) 解释与应用 在做练习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猜想推测活动,分类之前学会先思考后再行动,这既是做事情的一种好习惯,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分类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这样分好不好?(有必要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分帽子”、“分车子”、“给老师和同学分一分”,学生是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你认为谁拿书会快一些,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车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一人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房间和其他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文具盒、橡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参加森林舞会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新课标特别提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说相反的字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 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

第二环节: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再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儿?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课本,文具盒和橡皮。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课本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课本的上面,橡皮放在文具盒的上面等等。 给动物分房子。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寻宝。这道题不仅复习了上下关系的概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安排住所。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打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12÷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案例分析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案例分析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让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初步建立学生位置的模型思想。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相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的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个盒子、相关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与大家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口令》,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老师说出一个词,你们说出一个与它相反的词。例如我说高,你们就说(矮),大(小),多(少),长(短)。你们真聪明,那上的反义词是什么呢?一起说。(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有关上下的知识。(板题:上下)

二、情境导入,建立模型

师:今天是森林里老松树爷爷的生日(出示松树),小动物们都赶来为他过生日了,哪都有谁来了?(出示小鸟、小兔),你们看一看,它们都在哪里呢?(课件播放动画)

生:小鸟在小兔的下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学生还可能说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或者说的不准确,老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时候小松鼠也急急忙忙的赶来了(出示小松鼠),你们再看一看,它在哪里呢?

生1:小松鼠在中间(教师出要给予肯定)

生2: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说小松鼠的位置?

生3: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师:小松鼠在上面时,是和谁比较?小松鼠在下面时,又是和谁比较?

生:小松鼠在上面是和小兔比,在下面是和小鸟比。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小松鼠比较的动物不同,得也来的结果也就不同了。我们在说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所参照的物体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也就不同了。(让学生说一说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

巩固练习

1、猜一猜

师:老师很喜欢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们来猜一下,它是谁?它在小鸟的下面,在小蝴蝶的上面,你猜到了吗?

生:小松鼠

师:你的反应真快。那谁能像老师一样说出你心中喜欢的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看谁猜的最准。

生活动(一生进行舒述,然后指生说答案)

2、摆一摆

师:我们就猜到这里,课下同学们还可以去猜一猜。现在我们就来把我们桌子上的学习用品来重新摆放一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摆放学习用品,并说一说摆放好的学习用品的位置关系。学生自由摆放,并说一说。)

3、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师:刚刚大家做的都很好,那我们就用今天学的上下的知识来说一说我们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生随意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说出不是垂直的物品,老师对此也要肯定,说明它们之间也可以比较)

三、巩固提高,拓展练习

1、说一说(课本65页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对我们学习的上下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了,那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去智慧岛上找朋友(出示图片),只有聪明认真的小朋友才能通过智慧岛岛主的考验,找到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智慧屋,在屋中有一个书架(出示书架)认真观察一下,书架上都有什么?

生:有船、花、书……

师:你能说说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吗?

生:……

2、分房子(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师:大家说的真好啊!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智慧楼前。在这所大楼中住着大象、小猫、小狗和小兔四只小动物,但它们经常因为谁住在哪里而争吵,这可难坏了智慧岛的岛主,所以他想请我们同学来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拿出手中的卡片和小动物图片,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们贴在窗口中,每个窗口只能巾一只小动物,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操作)

师:大家已经为它们分完房子了,现在请根据你手中的卡片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找2——3名学生回答)

3、找奖品(课本65页练一练第3题)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热心,为智慧岛的岛主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为了感谢我们,他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想要礼物的同学就要开动你的脑筋,来找一找。

师:(师出示盒子)礼物就在这个盒子中,认真听老师说,看谁先猜出来。礼物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可能在哪?

生:2号或3号盒子中。

师:再听,礼物在3号盒子的上面,谁知道?

生:在2号盒子中。

师:你说在2号盒子中,那你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在这里。

生:(把礼物从2号盒子中拿出来)

师:你真棒,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这份礼物,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努力,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没有得到礼物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肯努力,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4、找朋友(课本65页练一练第4题)

师:大家已经通过的重重难关,现在你们要找的朋友就在这座楼中(出示图片),只要你说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下来和你一起做游戏。听老师的提示,然后快速的抢答。(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找出最上面的是小红,最下面的是小兰)

5、游戏:请你和我一起做

师:小红、小英和小兰已经和我们成为了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他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和我一起做》。老师说“请你和我一起做”(击掌),你们也一边拍手一边说“我就和你一起做”。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师生一起做游戏,老师用口令引导学生做上拍、下拍、前拍、后拍的动作。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做与老师口令相反的动作)

四、全课总结,评价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上下的知识,回家后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案例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案例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案例分析

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让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初步建立学生位置的模型思想。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相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的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个盒子、相关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与大家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口令》,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老师说出一个词,你们说出一个与它相反的词。例如我说高,你们就说(矮),大(小),多(少),长(短)。你们真聪明,那上的反义词是什么呢?一起说。(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有关上下的知识。(板题:上下)

二、情境导入,建立模型

师:今天是森林里老松树爷爷的生日(出示松树),小动物们都赶来为他过生日了,哪都有谁来了?(出示小鸟、小兔),你们看一看,它们都在哪里呢?(课件播放动画)

生:小鸟在小兔的下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学生还可能说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或者说的不准确,老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时候小松鼠也急急忙忙的赶来了(出示小松鼠),你们再看一看,它在哪里呢?

生1:小松鼠在中间(教师出要给予肯定)

生2: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说小松鼠的位置?

生3: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师:小松鼠在上面时,是和谁比较?小松鼠在下面时,又是和谁比较?

生:小松鼠在上面是和小兔比,在下面是和小鸟比。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小松鼠比较的动物不同,得也来的结果也就不同了。我们在说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所参照的物体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也就不同了。(让学生说一说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

巩固练习

1、猜一猜

师:老师很喜欢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们来猜一下,它是谁?它在小鸟的下面,在小蝴蝶的上面,你猜到了吗?

生:小松鼠

师:你的反应真快。那谁能像老师一样说出你心中喜欢的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看谁猜的最准。

生活动(一生进行舒述,然后指生说答案)

2、摆一摆

师:我们就猜到这里,课下同学们还可以去猜一猜。现在我们就来把我们桌子上的学习用品来重新摆放一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摆放学习用品,并说一说摆放好的学习用品的位置关系。学生自由摆放,并说一说。)

3、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师:刚刚大家做的都很好,那我们就用今天学的上下的知识来说一说我们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生随意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说出不是垂直的物品,老师对此也要肯定,说明它们之间也可以比较)

三、巩固提高,拓展练习

1、说一说(课本65页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对我们学习的上下的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了,那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去智慧岛上找朋友(出示图片),只有聪明认真的小朋友才能通过智慧岛岛主的考验,找到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首先我们来到了智慧屋,在屋中有一个书架(出示书架)认真观察一下,书架上都有什么?

生:有船、花、书……

师:你能说说这些物品的位置关系吗?

生:……

2、分房子(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师:大家说的真好啊!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智慧楼前。在这所大楼中住着大象、小猫、小狗和小兔四只小动物,但它们经常因为谁住在哪里而争吵,这可难坏了智慧岛的岛主,所以他想请我们同学来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拿出手中的卡片和小动物图片,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们贴在窗口中,每个窗口只能巾一只小动物,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操作)

师:大家已经为它们分完房子了,现在请根据你手中的卡片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找2——3名学生回答)

3、找奖品(课本65页练一练第3题)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热心,为智慧岛的岛主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为了感谢我们,他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想要礼物的同学就要开动你的脑筋,来找一找。

师:(师出示盒子)礼物就在这个盒子中,认真听老师说,看谁先猜出来。礼物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可能在哪?

生:2号或3号盒子中。

师:再听,礼物在3号盒子的上面,谁知道?

生:在2号盒子中。

师:你说在2号盒子中,那你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在这里。

生:(把礼物从2号盒子中拿出来)

师:你真棒,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这份礼物,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努力,争取有更多的收获。没有得到礼物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肯努力,你就一定会有收获。

4、找朋友(课本65页练一练第4题)

师:大家已经通过的重重难关,现在你们要找的朋友就在这座楼中(出示图片),只要你说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下来和你一起做游戏。听老师的提示,然后快速的抢答。(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找出最上面的是小红,最下面的是小兰)

5、游戏:请你和我一起做

师:小红、小英和小兰已经和我们成为了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他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和我一起做》。老师说“请你和我一起做”(击掌),你们也一边拍手一边说“我就和你一起做”。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师生一起做游戏,老师用口令引导学生做上拍、下拍、前拍、后拍的动作。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做与老师口令相反的动作)

四、全课总结,评价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上下的知识,回家后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