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复习学案苏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复习学案苏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复习学案苏教版
复习2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编辑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笔芯、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不作评价。)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动铅,那你们知道自动铅的笔芯有多长吗?让我们来量一量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枝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教师:小朋友们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50毫米=()厘米
20分米=()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教师: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2.教师: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8分米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学案苏教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指南针挂图、正方形白纸
教学流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想)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再指名2~3人回答。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随机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美丽的青山乡是一个水果之乡(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毫米、分米的认识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课型:预习课课时数:1课时
学案
教案
自学导航活动一: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1)拿出尺子来认识分米,看看以分米有多长?用手来比一比。
(2)再看看一分米里有()厘米?
(3)想一想分米用()字母来表示?
(4)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是一毫米。
(5)一厘米里有()毫米。
2、填空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1m=()cm1dm=()cm
1cm=()mm1m=()dm
活动二:
总结十进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1、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想的?2、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3、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你是如何思考的?4、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你又是怎样思考的?活动三:填空:3分米=()厘米7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20厘米=()分米1米=()厘米500厘米=()米5dm=()cm40mm=()cm9cm=()mm60cm=()dm活动四:动手来画一画。1、画一条长30厘米的线段。2、再画一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3、最后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活动五:拓训练:抢答7m=()dm3cm=()mm90dm=()m60cm=()dm2m=()cm800cm=()m活动六:检测:当堂检测大本p28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过程:1、预习课本p54p55,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2、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展示20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五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质疑。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毫米》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毫米》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34-35。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和米、厘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用具:
课件、米尺、学生直尺、小瓢虫和树叶图片、2分硬币、、身份证、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
1.谈话导入,回顾米和厘米。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很多同学都长高了,能告诉我你们的身高是多少吗?用米合厘米说一说自己的身高。
2.激发冲突,引出毫米
观察估计小瓢虫的伸长体会不足一厘米的长度需要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题)
二、动手实践,构建新知,学习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1)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你们听说过毫米吗?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什么?
(2)利用学生尺,初步认识1毫米。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2.感知1毫米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
(1)比一比:能用小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并利用2分硬币进行验证。
(2)找一找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数一数,明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我们现在知道了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那2小格是
几毫米?9小格?10小格?(10毫米)还是多长?(1厘米)
(2)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板书)。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mm)
4、实际应用(量一量):解决小瓢虫的身长问题。(6毫米)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认识了这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三、利用学习经验认识分米
利用我们刚才学习毫米的经验,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这样的方法自己学习分泌这个长度单位。
1.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合作开展自学活动。
3.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4.猜测验证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学生猜测分米和米的关系
(2)利用课前准备的叶子卡片(长度1分米)进行集体验证。板书1米=10分米
5.小结:回顾今天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并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来排列。并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相继板书。
101010
米分米厘米毫米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填合适单位
2.填一填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答题纸短边的长度
3.单位换算
4.淘气的日记
2018年4月16日星期一天气:阴
今天上午,我们班全体同学去多媒体教室上课。走进大约有2分米高的教室门,坐在高70米的课桌前。课堂上,我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用1厘米长的铅笔在5米厚的数学书上做了练习题。今天学习了好多数学知识,我真高兴啊!
五、全课小结、延伸铺垫。
1.谈一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表现得最出色?
2.在这个大家族中还有很多成员,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后查一查还有没有其他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毫米
dmmm
量1米=10分米
比1分米=10厘米
找1厘米=10毫米
101010
米分米厘米毫米
《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米与毫米的认识》”,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柯秀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说明:为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这里有意将三角形纸片上的角设计成开口朝下,闹钟上的角开口朝左]
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课件闪烁)
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其实科学家们都给他们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请翻开书本84页,看谁找得快。生找并回答。
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想知道怎么来画一个角吗?请小朋友瞪大眼睛看好老师画,看谁看的最仔细。师画角
(首先我们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叫角的顶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是什么样的?(直直的),顺着这个点再画一条直线,也是(直直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他的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4.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操作。
1、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
找两个角做的大小不一的同学上台展示
师: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生回答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找一组大小差不多的角,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大小?用重叠法教学比较大小
2、练习
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怎么看出来的?(数格子,两条边岔开的大小)
小结: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剪刀
(出示纸扇图)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3.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三、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说二(5)班的同学们很聪明,老师邀请了手工小能手小明和小红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不过小明和小红有个条件,他们说只要你们能认真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就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同意吗?好!让我们请出他们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一些物体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中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数学王国的新朋友——“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感受角
师:我们常用的三角板上有角吗?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活动,师指导示范)
师:同学们摸一摸尖尖的地方,是什么感觉?生:刺手。
师:同学们再摸摸角的两边是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再找找这张手工纸上的一个角,摸摸什么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和小红准备的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形尺、纸工袋、闹钟)我们把它们请下来
(二)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指其中一个角问)顶点在哪?边在哪?通常我们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这就是一个角(教师比画)。
师:观察这些角,你们能总结一下每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吗?
学生汇报,师指导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三)画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认识角的样子,还要会把它绘画出来。
师:(演示画角)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起画一条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你们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
生:在纸上练习画角。
(练一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四)找角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没有角,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在身边发现角
师:你找的角在哪?给大家说说顶点在哪?边在哪?(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角,请你们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和你的同座位小声说说角在哪儿。
(五)辨角
师:请同学们来当裁判,是的用“√”表示。
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有没有一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
(六)数角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先给角做上记号,数一数,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拿出老师给你们的学具,请你做个角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能把你的角变得大一点吗?再变大一点,再大一点。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把角变得小一点吗?再小一点。(生操作)这次又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知道这个重要知识,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8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师: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系吗?猜一猜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还要学会验证,请看红角与蓝角之争。它们是怎么比的?
(课件演示边长变长变短角不变)
小结:原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什么有关呢?(只与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
四.拓展练习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表现非常棒,小明和小红来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了,看看我们一起做什么吧
1.拿出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2.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纸,剪一刀后会剩下几个角?
五:全科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学案苏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认识角》学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三角板、小棒、钟面、活动角、长方形纸、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师:你认识这些图形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五角星)
师: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的不一样,你觉得是哪个?有什么不一样?
生:其它都有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认识角
1、找角
两个小朋友正在家里做纸工,你能在哪写那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出示情景图)
2、指角
师拿出三角尺,问:谁能指一指这上面的角?
指名上讲台指角,师纠正错误方法,并示范怎样指角。
生再次上前指角,同桌互相指角。
3、抽象角,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角,还学会了指角,其实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交流讨论,师在黑板上画出角。(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小明昨天也认识了角,老师布置回去画角,我们来看看他的作业.(打开课本)他画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数一数(统计错误人数)
三、角的大小
1、做角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小朋友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先闭起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拿出小棒搭角)把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同桌看。
教师巡视指导。问:有些同学把整根小棒当成角的边,对不对?那么角的顶点在哪里?哪里是角的边?(明确操作时间)
2、钟面上的角
师出示一个时针和分针夹角很小的钟面,转动指针使夹角逐渐变大。再转动指针使夹角逐渐边小。问: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出示三个钟面。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3、观察活动角
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学生活动后交流: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有关)师:追问:角的大小与角两边什么有关?(学生再次拨活动角,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离开的距离有关!
苏教版二年级学下册数《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学下册数《认识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说二(5)班的同学们很聪明,老师邀请了手工小能手小明和小红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不过小明和小红有个条件,他们说只要你们能认真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就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同意吗?好!让我们请出他们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一些物体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中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数学王国的新朋友——“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感受角
师:我们常用的三角板上有角吗?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活动,师指导示范)
师:同学们摸一摸尖尖的地方,是什么感觉?生:刺手。
师:同学们再摸摸角的两边是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再找找这张手工纸上的一个角,摸摸什么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和小红准备的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形尺、纸工袋、闹钟)我们把它们请下来
(二)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指其中一个角问)顶点在哪?边在哪?通常我们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这就是一个角(教师比画)。
师:观察这些角,你们能总结一下每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吗?
学生汇报,师指导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三)画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认识角的样子,还要会把它绘画出来。
师:(演示画角)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起画一条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你们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
生:在纸上练习画角。
(练一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四)找角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没有角,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在身边发现角
师:你找的角在哪?给大家说说顶点在哪?边在哪?(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角,请你们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和你的同座位小声说说角在哪儿。
(五)辨角
师:请同学们来当裁判,是的用“√”表示。
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有没有一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
(六)数角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先给角做上记号,数一数,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拿出老师给你们的学具,请你做个角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能把你的角变得大一点吗?再变大一点,再大一点。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把角变得小一点吗?再小一点。(生操作)这次又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知道这个重要知识,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8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师: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系吗?猜一猜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猜想,还要学会验证,请看红角与蓝角之争。它们是怎么比的?
(课件演示边长变长变短角不变)
小结:原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什么有关呢?(只与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
四.拓展练习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表现非常棒,小明和小红来和大家一起做手工了,看看我们一起做什么吧
1.拿出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2.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纸,剪一刀后会剩下几个角?
五:全科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具准备:
课件,指南针图,写有八个方向的长方形卡片,黑板上画好一个空白方向板;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空白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提问:我们小朋友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那大家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左边呢?右边呢?
2、提问:在我们平面图上是如何表述的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请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3、出示例图。(去除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公园)
提问: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4、讲述: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小朋友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是什么意思?在伟大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四个方向,小朋友想认识吗?那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方向王国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东北
(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超市。
提问:超市在汽车站的哪面?又在少年宫的哪面?
超市在学校的哪面呢?
(2)同桌讨论,并要求说明理由。
(3)指名说。(因为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少年宫在学校的东面,超市在汽车站和少年宫之间,所以是东北面。)
(4)小结: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所以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边说边出示东北)
(5)讲述:小朋友们分析的真准确,请在方向板上写出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2、认识西南
(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公园
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面?
(2)同桌讨论,并说明理由。
(3)指名说。(火车站在学校的西面,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而公园在火车站和电影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4)小结: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边说边出示西南)
(5)小朋友们经过同桌的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个正确答案。请在方向板上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3、认识东南和西北
(1)在原图上出示人民桥和体育场
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2)独立思考。
(3)指名说。(因为人民桥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所以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因为体育场在学校的东面和南面之间,所以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
(4)、讲述:小朋友,你观察的真仔细,说得真棒。人民桥的确是在学校的西北面,体育场就在学校的东南面。和他一样想的小朋友请举手。(边说边出示西北和东南)
(5)、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现在知道,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在这八个方位中,哪些是我们的新朋友呢?
在以后,我们可以用手中的方向板解决生活中有关方向的实际问题。
5、根据不同参照来确定方向
讲述:刚才我们都是以学校为中心来确定方向的,大家会以别的景物为中心来确定方向吗?
同桌交流讨论。
6、指名说。(各种情况都可以,但对于像汽车站在少年宫的西北面这样的情况要加以说明)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试一试”——填方向
(1)谈话:小朋友们,方向王国里有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向的指南针。(出示指南针挂图)
(2)介绍:指南针中,绿色指针指的方向是北。小朋友们猜一猜,白色指针指的是什么方向呢?(边说边出示北)
(3)指名回答,并要求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南)
(4)你能把指南针图上其余的方向填完整吗?
(5)请最快的六个同学上黑板贴出其余六个方向。指一两个说说为什么这么贴。
(6)提问做得最快的同学:为什么你做得这么快,有什么绝招吗?能不能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借此机会再次复习八个方位的确定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1题——给小动物找家。
(1)谈话:上星期,我们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从活动中看得出来,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当我们动物朋友也遇到难题时,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动物学校举行运动会,比赛当天可真热闹呀!可比赛结束后,小兔、小猴、小鹿、小狗都迷路了。但他们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体育场的哪面。你能根据它们说的话,帮它们找到家吗?
(2)帮小兔找家
小兔说……(老师出示小兔说的话,学生齐读)
同桌讨论并连线。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如果学生回答,因为小兔爱吃蘑菇,所以连蘑菇房子。那就再提问,除了这样想,还能怎么想也知道连蘑菇房子?)
(3)帮小猴、小鹿、小狗找家
分别出示小猴、小鹿、小狗说的话。
自己阅读,自己连线。完成后和同桌进行交流。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回答在课件上进行演示。(如果出现上述类似情况,再提问,还可以怎么想?)
3、做“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定方位
(1)审题
出示题目要求及图片。
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图上有什么?
(2)完成书上练习
独立完成指名说。
(3)以水库为中心提问题
以水库为中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探讨交流。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
(4)指名说。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
(5)以其他景物为参照,继续介绍。
刚才都是以水库为中心的,现在请大家以别的景物为中心进行提问,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
(6)指名回答。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认识了这八个朋友,我们能干什么呢?
请小朋友回家后,看看自己的这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认识游览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出示锡惠公园的游览平面图)
谈话:过几天我们要去锡惠公园春游了,锡惠公园的许多景点都在这张平面图上,你喜欢玩哪些景点?怎么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呢?你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游览路线。(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新知。
谈话:小明、小芳和我们一样也要去春游,他们去的地方是南山公园(投影出示例题中南山公园的平面图)。我们和他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图,好吗?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仔细观察公园平面图,你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你还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吗?指名回答。
(2)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小明从南大门进人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出示这段话)。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打开书,先把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用铅笔画一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互相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小结:是的,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东北方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走,从西门出公园,结束了游览(投影出示行走路线)。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可以说得很清楚。
2、试一试。
(1)谈话: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投影出示这段话)。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吗?设计好了跟同桌说一说,也互相评一评,看有没有准确地运用方位词。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出示小芳的行走路线,师生共同点评。
(2)谈话: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园,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谈话:如果我要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怎样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第一层次:巩固新知。
谈话:路线图除了帮助我们认识游览路线,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用途呢!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投影出示)
谈话: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小结:准确地使用方位词,就可以把小红上学的路线说得很清楚。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投影出示)
(1)谈话: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2)谈话:看来从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提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轮流提问、回答,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第二层次:综合运用。
L、认识公交车路线图(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朋友乘过公交车吗?乘过几路车,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自由说。
(2)谈话:是啊,公交车都有自已固定的行走路线。这是l路和2路公交车的行走路线图。(出示题中插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相机提问: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儿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
(3)谈话: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已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2、认识环行车的路线图(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10路车是市内的环行车。你见到过这样的站牌吗?能看懂吗?把你了解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让小朋友知道:站牌左上方的⑩表示10路公共汽车停靠站,下面的许多站名是表示10路车经过的各站,红色写的体育场是本站的站名,最下面的红色的箭头表示汽车行驶的方向。
(2)谈话:小明在体育场要到少年宫去,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乘环行车最关键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认清环行车的行驶方问,确定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候。
3、认识城市平面图(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这是城市平面图的一部分,其中黄色部分表示各条道路,红色各点表示各个单位。建设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7你还能说一说各单位的相对位置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大家对这张平面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们能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吗?请大家注意,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组织大家逐个问题讨论解决,每一个问题可以重点请l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评议,补充。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可以由小朋友轮流提问回答。
小组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讨论题目中的第3、4个问题,让小朋友说出小星上学、妈妈上班、芳芳从学校到新华书店的不同的路线。“你还能提哪些问题”,让小朋友自由提问,会回答的自由回答。
小结:认识路线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外出游览、乘车,或者到城市某一个地方,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自已哪一方面学得比较好?
2、谈话:现在,你能设计游览锡惠公园的路线图了吗?(出示锡惠公园的平面图,每一小组发一张复印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玩哪几个景点?设计好你们的游览路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谈话:大家都设计好了游览路线,我们春游时就可以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路线游玩了。你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讨论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认识路线图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知识点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练习题
1.6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10个十是()。
3.65的6在()位,表示6个(),5在()位,表示5个()。
4.一个三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5.按顺序填空。82,80,(),(),74,(),()。
参考答案
1.67是由(6)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36)。10个十是(100)。
3.65的6在(十)位,表示6个(10),5在(个)位,表示5个(1)。
4.一个三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按顺序填空。82,80,(78),(76),74,(72),(70)。
“认识分米和毫米”,及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例题,第28~2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
(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
(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
[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数数看。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提问:从0刻度开始,1毫米在哪里?10毫米、20毫米……80毫米在哪里?15毫米和25毫米在哪里?米尺上5毫米、15毫米等刻度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多媒体演示)
你能画一条26毫米长的线段吗?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评析:让学生猜测、想像、讨论、观察,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解决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这几个长度单位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你们想说说吗?请看第27页横线下边的文字,谁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
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量下列物体的长,你认为用什么单位合适。
语文书的厚度;筷子的长度;教室的长;橡皮的厚度;铅笔的长。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4.游戏“找朋友”。大树、筷子、课桌、蚂蚁想跟长度单位交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它们的朋友呢?(边唱《找朋友》边做游戏)
一棵大树高5()
一根筷子长20()
课桌宽3()
小蚂蚁身长5()
5.选择题。
(1)哪个物体长度最接近1分米。()
①1根火柴
②1枝粉笔
③1枝毛笔
(2)哪个物体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
①一本《新华字典》
②一本语文书
③一张IC电话卡
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6.“想想做做”第6题。
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评析: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分米和毫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接着通过猜测、验证,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再通过讨论、数一数、画一画、比划、举例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复习学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认识小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