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共41套新人教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两种命运的决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知道重庆谈判,了解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实。通过学习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培养依据基本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旧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结合有关史料,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风险亲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3.1.2学时重点

重点: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3.1.3学时难点

难点:国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播放视频《内战爆发》

问:刚才看到的这段视频资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追问:交战双方是谁?为什么会发生?能否避免?

活动2那一年,清凉山下,延水河畔……

多媒体出示图文资料,结合教材内容:

资料1:“……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当用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节选)

资料2:“……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节选)

设问:面对中国的前途走向,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思考: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前途主张,中国又该如何实现不同主张的统一?

假设1:内战、武力、战争…………

设问: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动内战?

假设2:和平、谈判…………

活动3谈判桌上的较量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看图说话:这一组图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

探究: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陪都进行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会去参加谈判?

活动:cosplay——如果你是蒋介石,说说为什么邀请毛泽东来谈判?

如果你是毛泽东,说说为什么去谈判?

出示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说说看,他们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出示《双十协定》,设问:协定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又在哪些方面存在分歧?

这些分歧的存在,又说明了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蒋介石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

活动4亮出獠牙,直扑中原…………

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出示中原解放区的位置图,了解中原解放区的大致位置及其军区代表人物

材料1:(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指出:“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毛泽东:《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指示

材料2: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

思考:从这两则资料中,你看出了什么?

出示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思考:

资料:1946年10月17日,最受蒋信任的参谋总长陈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用军事,三五月内可告一段落。任何一条铁路,两星期内可以打通。”

设问:①陈诚的话反映了国民党对于战争结果有怎样的预测?陈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

出示《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思考:②依据表格数据,说说国民党会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

面对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有何回应?如何应对?

阅读教材图4—5及其文字说明,了解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的概况

资料1:“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攻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他。”JAb88.coM

资料2:“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资料3:“在不利情况下保存自己,正是为了在有利情况下歼灭敌人”

出示《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设问:这种变化预示着什么?

活动5合作探究: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合作探究: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新中国的诞生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2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教材设计了四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渡江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最后“开国大典”叙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并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重点难点

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2微课

1.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大致过程

活动3学生归纳

3.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4.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

5.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6.出示新中国诞生图片的人民群众反应,设问: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

7.展示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实的图片,论证长期的苦痛。提问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从而得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的屈辱史。使中国走上了民主、独立、统一的道路

8.给出中国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学生人数变化,通过图表的反差直观反映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9.设问,让学生找出当今社会与之前相比的民主之处,得出中国的诞生是我们走上了民主富强的道路。

10.对新中国诞生的意义进行小结。

11.讨论:新中国的诞生除了对中国人民有影响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而言有何意义?

活动4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

延伸阅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共20套)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共20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整体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了解元谋人的发现及历史地位;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及意义,知道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2、结合“导入框”内容放映有关传说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教师根据幻灯片简介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的发现,强调指出:
1、“距今约170万年”这个数据经科学测定出来,是我国考古学界一致公认的研究成果。但是近来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其中有两处可能比元谋人更早。一个是重庆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另一个是山西芮(ruì)城县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学术界未有一致的定论。说不定在座的同学中,将来有人会探究出新的成果,为我国历史科学的殿堂添砖加瓦,使它更加灿烂辉煌。
2、遗存中的牙齿是人类的,而且有几件打制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烧骨则证明他们已知道用火了。
(二)北京人
教师简介1929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发现,强调1、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块头盖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以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40多个北京人个体。
3、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由此可见,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
结合教材内容放映有关“北京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
1、头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头像幻灯片以及相关表格,让学生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区别,得出结论——北京人的头部特征与古猿区别不大,与现代人区别却很大。
古猿低平粗壮高突前伸很不明显
北京人低平粗壮高突前伸很不明显
现代人高耸细柔低突后敛明显
2、打制石器:指导阅读课本第5页的“课后活动”,学生讨论:北京人制作的时期有什么用途?接着指导阅读同页的“活动与探究”2,组织学生讨论(题目如书)。
3、用天然火:指导介绍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堆了解为什么他们只能使用天然火以及需要保留火种。
(三)山顶洞人
结合课文放映有关“山顶洞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辩论。结合知识拓展,了解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况。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到了两种代表。其中,元谋人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
2、元谋人、北京人距今年代分别是约170万年、约70万到20万年、。
三、布置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四、课堂小结
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当我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先了解我们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规律让我们必须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元谋人作为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境内人类的最初状态。而北京人化石的大量出土,则向我们还原了一个早期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界不断的磨合中,人类一步步走向了进步,走向了文明。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背景。

本部分内容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教材等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索的素材,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小结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二、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前)
体制特点: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旧石器
火的使用:保存、使用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概况,理解农耕产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迈进,
二、过程与方法
2.学习识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的方法,提升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合理推理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祖先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农耕文明逐步产生的进程和相关历史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白虎通》原文
(1)“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2)问: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授课与活动
(课件显示标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半坡居民的活动
(1)半坡居民的生活
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
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箭头、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出示图片)
(2)你又能汲取哪些关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信息?
2.河姆渡人的生活
(1)展示关于河姆渡遗址考古史料:
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稻谷、干栏式建筑、猪纹陶钵等
(出示图片)
(2)你能汲取哪些关于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信息?
(3)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过着定居的农耕,但在房屋的样式和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方面却有些许差别,你能说出原因吗?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指导大姐阅读“原始农业的发展”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
(2)从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你能看出我国先民在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方面有哪些变化,你有何感想?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假如同学们坐上时光机,到半坡居民或河姆渡居民的家里做客,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充分发挥想象,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让学生回顾历史知识,培养情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小结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
2、生产生活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年代
2、生产生活


利用考古史料汲取有效信息,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横向比较认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异同点及原因,通过纵向比较认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的进步性,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核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各知识点梳理:
⑴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102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10000。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8)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种多样的社区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②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4-17
①常见地图:
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见课堂笔记)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
交通图
②读图步骤:
首先看比例尺和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然后概略地了解整个地区的一般特征;
最后分要素、地区详细阅读。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2、地球中面积广大的陆地是大陆,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请掌握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4、请掌握世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要求在纸上能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黑海海峡。
6、请掌握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阅读课后图册)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P21图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
(P23图2-7、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海洋中丰富的资源;陆地空间的扩大;海上交通等,处处体现了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8、世界气候
纬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大致在南北纬30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甚至几年不下雨
大致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气温年变化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
南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极地附近
极地气候
终年严寒,皆为冬季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气候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
9、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图中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岛、中国和非洲、欧洲的气候类型。
10、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1、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
12、请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13、中国的位置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这种地理位置的优点是:见书本P43页。
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南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请掌握三大人种的特点)P32
世界人种的分布
人种
外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罗巴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
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
(尼格罗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15、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16、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顺序请掌握。(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17、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P33
18、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有关方面来回答。(请说出几个世界组织的名称及主要的情况)P35-36
19、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北纬的代号是N,南纬的代号是S。经线和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经线的形状是半圆,而纬线的形状是圆或点。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度的方法是从左到右,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西经,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东经。而南北纬线的判断则是从下往上,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南纬,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北纬。
20、地球每转10需要4分钟,即转150需要1小时,我国东西之间跨经度达62度,则东西之间时间相差4个小时多。其中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21、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请掌握。由此来练习掌握地球上的某一个点的位置。(给出某一个点的经纬度,判断它位于什么半球,什么纬度带,什么温度带)P38
第三单元复习
1、我国陆地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北端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是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P42
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P42-43
14个陆上相邻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我国的两大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第二级是县、市、区、自治县等。第三级是乡、镇、街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有34个行政区划。
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形状。P44-45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5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的22%。我国的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是世界的3倍。P44
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广西壮族。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8个,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民族有19个。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P47-48
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汉语)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五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要求掌握,并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节日、服装、信仰的宗教。
14、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15、请掌握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P50
16、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降水量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要温暖。也影响到我国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东流。
17、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18、正由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影响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19、请掌握我国气候的分布。尤其是开化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开化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为主。
20、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夏季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而且是气温较高的时期。所以季风区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它会给我们带来洪涝或干旱这样的自然灾害。21、掌握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风向、发源地。P50
2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这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23、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
各段
范围
水文特征
上游
巴颜喀拉山北麓——
内蒙古河口镇
1、上源段:水量小、水清流缓2、峡谷段:水流急、峡谷多、水能丰富、水量大增3、河套段:水量减少、水利工程发达。
中游
内蒙古河口镇——河南孟津
水量大,河水汹涌,泥沙大量流失
下游
河南孟津——黄河入海口
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
24、如何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P57
(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
(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黄淤灌”。
(3)、在上、中游干流上兴建一系列如: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
25、黄河、长江比较
项目
长江
黄河
源头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颜喀拉山北麓
入海
东海
渤海
干流长度
6300千米第一大河
5400千米第二长河
流经省区
青、川、藏、滇、渝、鄂、
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
晋、陕、豫、鲁(9个)
上、中、下各段划分
源头——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头——内蒙古河口镇——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中游:汉江、湘江、赣江
上游:洮河、湟水
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工程
上游:二滩、三峡、葛洲坝
中游:丹江口
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
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景观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危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原因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26、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内河航运中运输量最大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
27、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有:黄河小浪底(黄河的中游),长江三峡工程(全国最大的)及长江的葛洲坝(两个都位于长江的上游)
28、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29、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62-64
区域
内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
低于00c(<00c)
高于00c(>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800mm)
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32、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请掌握哪些省区属于西部。P65
33、东部和西部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P66--67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34、游历华夏(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公路: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水运:运量大,运费便宜,速度较慢,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航空:运量小,速度快,运价高;
管道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安全可靠,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35、请把南北差异的情况运用到具体的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去。
特别要注意的知识点:
1、俄罗斯与印度同我们中国各有两段边界是相连的。
2、中国有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
3、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新疆的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是跨经度最多的省区;甘肃省邻三个自治区(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的省是湖北省;
4、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5、我国的重要的几条地理分界线:
中国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6、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中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7、沿北纬32度线,从西向东,我们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这条线是我国最典型的地势三阶分布)。
8、造成中国气候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中国降水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9、造成同纬度的两个地方(如中国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气候、降水的差异是两地海陆位置的不同及受季风的影响.
第四单元复习
1.各知识点梳理:
⑴家住平原P74-77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
湄南河平原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
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
B.劳动人手不多。
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③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
内容
泰国湄南河平原
美国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
北美洲中部
人口密度
密集
分散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大豆等
农业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
机械化作业
生活水平
较低
较高
⑵与山为邻P78-82
①天山山体从山麓到山顶不同的自然景观: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阔叶林——针叶林)、草地、雪山。P78夏季是牧区的黄金季节,牧民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从一个牧场转向另一个牧场,被称为“转场”。
②元阳县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
A.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云雨,常年不断的雨水,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合理的引水渠道,使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灌溉了层层叠叠的梯田。
③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业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有利方面:A.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了外出打工的辛劳;B.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C.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不利方面:A.盲目和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B.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影响到该地区长远的发展。
⑶傍水而居P83-88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发展情况:
②城镇出现的过程
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货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频繁、交易人数的增多、商品的丰富——出现店铺、街道、简单的手工作坊——出现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生的人——出现小城镇。
②日本的鱼文化:渔业发展的原因-------寒流与暖流交汇,鱼饵资源丰富,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意大利威尼斯是如何因水而生、而兴、而美、而危,如何因水再兴。见书P87-88
⑷草原人家P89-95
①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A.澳大利亚地势平坦、开阔、干旱、草原面积广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前提条件。
B自流井多,地下水资源丰富,解决了牲畜的引用水。
C动物具有古老性,使羊群缺乏大型野兽的袭击。
表现A.羊比人多。羊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1亿只以上,澳大利亚全国人口只有1700万,平均每人拥有羊6只以上。
B羊毛量大质优。羊毛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②青藏地区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见课堂笔记)
③内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见试卷)
⑸干旱的宝地P96-98
①坎儿井的构造及优点:
坎儿井的构造: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的优点:
A.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
B.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优良;
C.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清凉剂”;
D.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动力。
②丝绸之路的荒废对现代绿洲农业的发展的启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异同
不同点
丝路明珠
石油宝库
位置
中国西北部
阿拉伯半岛
主要特点
绿洲农业带来财富
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
坎儿井
修建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厂
农产品
葡萄、哈密瓜、小麦
椰枣、小麦、水稻
相同点
①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②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⑹文明中心——城市P99-105
①国际大都市应具备的条件
应该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交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科学技术比较发达;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良好的国际形象。
②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所具备的条件:
见作业本
③筑波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为人们的安全、便利着想,要让人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应该千方百计地改善城市的环境,充实城市的文化生活,营造和睦友善的社区氛围等。
④巴黎获得“世界文化艺术之都”美誉的原因:
因为巴黎的艺术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的,漫游巴黎的人随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正是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欣赏、接纳、传承,才使各种艺术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无论在何时,都能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
⑺来自家乡的报告
①描述家乡的基本点: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具体事例点拨:
事例:小王在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决定对自己的家乡展开一次调查,以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其显著变化。为此他选择了一个调查题目:××服装业的发展。
他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也许有了你的帮助,小王会进行一次成功的社会调查。
要全面地了解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他需要做的是:
(1)他可以调查当地人文环境的哪些方面?
(2)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文字资料?
(3)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实地状况?
(4)除此之外,他还可能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点拨:
(1)服装发展的历史、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对服装发展的影响等。
(2)上图书馆、上网、报刊、去相关部门。
(3)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服装业内人士、参观服装工厂等。
(4)参观当地的服装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参加当地的服装节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敬业与乐业

【文本解读】

文章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这是一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作者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的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的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课文文采飞扬,学习时应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2、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4、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课文,深入感知,增强感悟。

2、品读法:

品读课文,理解主旨

3、讨论探究法:

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熟悉作者,练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导语设计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的人。比如,白求恩,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职业精益求精,收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诺贝尔,他全心研究炸药,自己多次在实验中死里逃生,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不放弃,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炸药。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预习展示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对下列问题进行展示:

1、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2、重点字词积累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倘若禅师

(2)解释词语

心无旁骛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强聒不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仔细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根据这几个问题,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熟读课文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

明确答案要点:

1、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二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六、作业布置

1、摘录并背诵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段落

2、预习课文后半部分

引起好奇,激发兴趣。

借助课本和工具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找中心论点

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论证方法、反思质疑、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以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建议: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做准备

拓展学生思维,学会逆向思维

激发学生的批评质疑能力,学会辨证的理解问题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

 敬业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教学反思(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可以每一教案一个;也可写一个总的全面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