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科技教育与文化教案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8

科技教育与文化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技教育与文化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两弹一星”

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3页第13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6、87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14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重点补充网站《史海荡舟》登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资料,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籼型杂交水稻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8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教师组织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层次:

3结合课本88页“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A.原子弹爆炸成功;B.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指出: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4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3页“练一练”各题。

2根据《新学案》45——46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3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项目表现与进步

人文精神方法和能力知识的获得自己学习的特点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逢勃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比赛项目取得哪些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A.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奋了民族精神,张扬了国威。B.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屡建功勋。容国团、许海峰、李宁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就象那长江后浪推前浪,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发展体育运动除了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之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A.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B.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发展体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体育的发展,使民族素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

·教师画龙点睛:我国正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作用中不断崛起。我坚信,到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时候,全世界将欣喜地观赏到中国龙在东方盘旋升腾的壮观场面。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关于课本103页的“练一练”,应提示学生分三点回答:

A.从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来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民族素质大幅度提高,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B.从典型的事例来说,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体操等项目在国际体坛上卷起一阵阵“中国旋风”,获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举行的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弘扬了国威。今年,第28届奥运会即将在雅典举行,我国体育健儿正在厉兵秣马,届时能够展现怎样的风采,应当不会辜负人们的厚望。

C.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由于中国体育水平举世瞩目,所以越来越得到国际体育界的信赖和支持,2008年将由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JaB88.cOm

1根据103页“动脑筋”:你愿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希望大家学好各门功课,特别要从上好日常的体育课做起,自觉提高身体素质,学好外语,学好计算机技术,争取成为奥运会的运动员或志愿者。大家还要积极动员亲邻好友为2008年奥运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总之,要在2008年向全世界展示一个体育水平高、人文素养好、环境景观美,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大中国形象。

2完成《历史填图册》26页的题目。

3根据《新学案》55——56页[知识网络]梳理本课历史线索,完成[自我测评]。

4提醒学生预习第22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也步入了新时代,成就辉煌

掌握两个文学艺术创作高峰期里出现的代表性作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大赛事中的夺冠人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历史资源,收集整理自己所喜爱的文学艺术作品、体育明星等相关资料,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

讨论探索文艺作品与社会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体育事业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体育事业摆脱“东亚病夫”地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新中国历程的缩影和代表,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值得大力颂扬和学习

溯源固本立志奉献文艺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艺作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也要为将来事业的成功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

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99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你有自己喜欢的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吗?能否向大家作些简单的介绍?(可以通过这样的联系,利用“追星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真理的内在需求。但要注意从讨论时间、思维理念等方面予以调控。)

承上启下,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事例都很生动感人,说明这些优秀作家、文艺明星和体育健儿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留下了走向成功的轨迹,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我们怎样进一步从他们的成功体会到新中国的崛起呢?怎样为自己的将来也铺设出锦绣前程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文学的繁荣

1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人了新的时代?

(A.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B.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2为什么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时代的影子。文革期间由于社会的畸形,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或浮夸于世的文学作品。文革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才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涌现出一批《班主任》之类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源于社会而奉献于社会,取之于人民而回报给人民。)

艺术的发展

1你知道哪些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方面的形式,还有音乐、影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形式。)

2根据100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为什么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演出时,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他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作品本身质量很高,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还得到了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

B.你还可以从这张图片中感受到周恩来怎样的人品?(作为国务院总理要日理万机,他却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来观看演出,说明他对人民大众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无比关心。照相时,他谦虚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却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伟大,这就是一代伟人令人敬仰的风范!)

3请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100页“文献资料·艾青的诗句”,提问:这些诗句中的“出发”和“到达”说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样?(出发=事业的开始,到达=事业成功。诗人借水手之口,表达了渴求事业成功的心境。)

4组织学生根据101页“动脑筋”:谁的做法正确?(女生做得对,因为她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脚踏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文学,她能合理安排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阅读、练笔,准备好扎实的文学功底,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许会有偶然的收获,但基础太单薄,就象在沙滩上堆积砖瓦,最终是建不成高楼大厦的。)

·教师小结、过渡:文学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学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无论同学们将来从事哪个行业,只要真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象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大师那样,从文化知识开始,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为了事业不懈地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扩展阅读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列举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事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6.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7.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和汗水,科教兴国给人以希望,申奥成功让国人振奋,这一切都展现了腾飞的中国在21世纪的美好前景。

 阅读下列材料: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推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的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材料说“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请你列举出你所知道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变革。(至少举出两例)

本题考查的时间跨度大,需要一定的归纳能力。材料的中心句是“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而且材料中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道,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任意回答两个即可)

一、单项选择

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A.神舟一号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D.神舟五号

3.首批列入863计划的领域不包括

A.海洋高技术B.航天技术

C.信息技术D.生物技术

4.下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是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那它属于下列哪一领域的成果

A.航天技术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D.新材料

5.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B.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6.到2000年,我国在校学生人数达1100万人左右。研究生人数由1980年的2.2万人增加到30.1万人,累计毕业近60万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派出留学人员和来华留学人员规模都得到较大发展。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②我国的人口增长过快,已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③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④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7.新中国成立后,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口号是

A.向科学进军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阶级斗争为纲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一个同学想走进电影院了解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故事,如果要你给他推荐一部影片,你会选择下列哪一部

A.《大决战》B.《日出东方》

C.《开国大典》D.《抉择》

9.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二、材料解析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物理学家赵忠尧归国途中被驻日美军关进监狱,在祖国人民和世界科学家的声援下才恢复自由。他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材料二:作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材料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请回答: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我们应该学习这些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3月20日,在瑞士沃德州从艾格尔到雷恩的火车上,记者碰见两个女学生,一个来自广东,一个来自重庆。她们在国内读完高中,到附近一所相当于大专的美国学校读书已经3年,明年将要毕业。每年回两次家,学费加零用一年要花30多万元,3年下来,两人都花了100多万元。问到留学的收获,她们都很茫然。

材料二:来自上海的小万今年24岁,他认为自己出国一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这钱花得值。小万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在瑞士格里昂学院就读酒店管理。刚刚一年,已经是学院一个餐厅的主管,吃住除外,学校每月给他开1300瑞郎,这是瑞士法定的最低工资。小万说,不在乎钱,大老远来就是要学到东西。看看国内的五星级酒店,上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外国人,中国人大都是搞低层服务。为什么?我国在酒店管理方面落后。瑞士的酒店管理历史悠久,驰名世界。格里昂学院是该领域著名的五所学院之一。他选择这里,目的是把最先进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国。

材料三:从法兰克福到北京,公务舱的价钱约为经济舱的两倍,达8000多元人民币。两位中学生模样的同学在靠窗的公务舱坐席上坐着,眯着眼,听着耳机。等他们醒来记者问:“两位同学是回国吧?”“是,回去考托福。”男同学回答。“这边不是考雅思吗?”“是,但雅思太难考了,回去考托福,明年去澳大利亚。”“你们在哪里留学?”“爱尔兰,跟农村一样。”“在欧洲这一年花了多少钱?”“学费17万元人民币,班里有来自孟加拉国的,巴西的,日本的,还有几个荷兰的,学几天就走几个,又来几个,我算学得最长的了。”“你们在欧洲一年,都有哪些收获?”“英语口语有长进,跑了11个国家,坐汽车,乘火车,花的钱也不多……”

阅读材料,请问:

⑴目前低龄学生出国留学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了一股风气,你认为自费出国留学花几十万值不值?低龄学生有无必要出国?如果是你,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⑵试着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三、历史探究

13.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

14.改革开放前,人们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国家分配,如果你现在要找一份工作,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看看下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哈尔滨举行的企业人才招聘会某网站登载的招聘广告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5:CDABD6—10:CBCBD

二、材料解析

11.提示:可以从这些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谈感想。应该学习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富强甘愿抛弃个人的利益,等等(说明: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从这些方面谈感想即可)

12.提示: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同意后一种观点。

三、历史探究

13.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14.提示:可以走进人才市场进行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发求职信、在报纸网络上发布求职信息、参加应聘等等。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1、学习目标: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学习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学习难点:认识科举制的历史地位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在课文中圈划出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京师大学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高学府,也是_________________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04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3、《申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驱。

4、商务印书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1、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2、疑点与难点

A、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二是今天中国著名学府,它是由图一发展而来的。以下关于它们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图一图二

A.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了京师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

C.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多项成果之一

D.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2、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清朝统治B.顺应了时代潮流

C.推动了社会进步D.培养了实用人才

3、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B.《时务报》

C.《字林西报》D.《申报》

4、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开始于唐朝

B.在近代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C.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D.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

5、假如你生活在一个世纪前的北京,你不可能经历()

A.给朋友发电报B.参加科举考试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这一年最后一次殿试在北京举行,状元由慈禧太后钦定,名字吉利的刘春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名状元。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除某一制度的评价

请回答:1、根据材料请指出“某一制度”指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是何时创立的?到了什么时候废除?为什么严复把此事形容为“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B、选做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右图,选出以下叙述不准确的一项

()

A.1897年在上海创办B.它最初专营印刷

C.主要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

D.是中国近代唯一的文化出版机构

2、你平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此出版社是()

A.中华书局B.新华出版社C.商务印书馆D.三联书社

3、2008年是北京大学的110年诞辰,京师大学堂是它的前身,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中B.鸦片战争期间

C.维新运动中D.义和团运动中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

2.能力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本的有关插图,例如,《罗塞塔石碑》,《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字母演进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基本教义,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

教学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

三、

提问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奴隶制小国、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邦时间(前3000年左右、前3000年起、前2500年)。今天,我们学习这些古国的文化成就。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什么叫象形文字?(因为它用图形表示事物)看图画《象形文字》。例如,古埃及人画了两条腿来表示“走”字;画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条竖杠代表眼泪,以此表达“哭”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约有700个。后来,象形文字进一步发展,它不仅表示一定概念,还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现了音节字。在此基础上,音节字中有一小部分简化成字母符号,共有24个。因此,这种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说明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创造的?(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小尖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压出字迹,笔道的形状很像楔子)指导学生看图片《楔形文字》,说明: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为了书写方便,人们逐渐对一个物体不全部画出,而只画出最能表现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来的图画逐渐变为直线的图形。由于它被广泛使用,人们称它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

字母文字的演变和影响: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后来经过多次演变,外形逐渐简化,向字母文字过渡。它的24个单辅音的符号,类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代,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古代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后来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1)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2)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西亚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3)腓尼基文字对字母文字的影响:古代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腊人则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备的希腊字母文字,后来的拉丁文就是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来的。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苦、集、灭、道“四谛”,也就是四条真理。公元最初两个世纪,佛教出现大乘、小乘两大教派,“乘”是“渡”、“运载”的意思。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小乘佛教坚信释迦牟尼的遗教,注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脱人生苦难),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大乘佛教发展和修正了释迦牟尼的说教,尊奉如来佛为最高神,同时造出许多偶像加以崇拜;它还认为人们不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众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亚、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

2.基督教

基督教在1世纪时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耶稣就是“救世主”。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两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拉丁语地区的西派。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分裂,东部称正教,即东正教;西部称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纪时,西部教会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后又不断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现象。基督教对欧美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当的影响。

3.伊斯兰教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