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18

2.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从容说课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

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

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www.JAB88.Com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

。。。。。。

附件下载

相关阅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稿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现象。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2、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这显然可以降低。
3、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够稳定,较高,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4、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
二是、三是、
四是。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被逐渐革除,代表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高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增值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D.国外人口迁入
4.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阶段
5.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二、综合题
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B.埃塞俄比亚C.法国D.俄罗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13亿。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底,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1/20.平均每1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530倍,德国是中国的236倍。尽管我国拥有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的文化程度(12岁及以上人口)1964年为2.3年,1982年为4.6年,1987年为5.1年,1990年上升5.5年,只接近小学水平。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

(2)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B.14.3%C.0.9%D.1.2%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4.地域文化是指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B.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形象
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D.一个国家所包括的所有物质财富
5.与婚姻的稳定程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C.发展中国家生活贫困,不稳定D.美国再婚率比较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德国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人口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
二、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的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的国内移民。
(1)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人口流动超过1.2亿,读下图回答问题。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的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选择题:CCABD
综合题
1.(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
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口数量过多,二是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底。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亲上加亲、“学而犹则仕”、安土重迁等有很大关系。
(2)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犹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选择题:ACDBBD
综合题答案:(1)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2)①C
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收入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课程

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

2、能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3、能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

4、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讨论自学,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

辩证地看待人口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本先展示图片,然后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
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五、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人口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降生。为提醒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人口问题,联合国把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2001年4月,联合国《全球人口预测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700万,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每年净增人口就占全球净增总数的一半。
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问题: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出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将找到答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那三个历史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表1—1—1、1—1—2、1—1—3,思考并填写下表:

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原因
(古代)
产业革命前
(近代)
产业革命后
(现代)
第二次大战后
在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窗---人口爆炸:世界人口年平均递增20%意味着什么?”以增强学生的人口意识。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4和图1—1---5及教材文字,思考: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在书思考并填写下表:

人口增长模式历史阶段特征原因地区
分布人口年龄结构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
原始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在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因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解决改善,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最直接的。
2.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为什么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
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
3.什么是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人口金字塔可以用1岁(也可用0----4岁或0----5岁等)年龄组的数据绘制。
4.常见人口金字塔有哪几种类型?(教材图1---1---5)
①快速增长型,从人口金字塔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
②缓慢增长型,人口金字塔表现为,年轻人占比例减小。
③静止型,各年龄组的人数大致相等,老年组人数逐渐减少。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活动1、2、3。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当今世界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分别会对其社会、经济的影响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看书,思考并填写下表:
人口问题表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7活动1、2、3。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环境因素中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自然灾害D.环境污染
2.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
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
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现在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低速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5.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存在的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A2.A3.D4.D5.B
6.(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外地人口大量迁人提供劳动力和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易造成人口拥挤,人口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等
(2)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采取措施吸收外地劳动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那么,能够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总体趋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
(3)划分: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教材插图反映的地理信息
2.人口问题的空间表现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同时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世界历史上人口增长状况
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3.通过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
4.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阅读P2-课文、图表和“知识窗”内容,填写下表
历史阶段增长速度原因
古代十分缓慢
近代速度加快

现代迅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转变
阅读P4-5课文和图1-1-4、图1-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

主要特征出现
时间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目前
分布区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
增长率人均
寿命人口
增长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2.读课本P4图1-1-5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与人口增长模式完成
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金字塔形状特点塔底
塔尖
寿命
举例
类型()型()型()型
3.人口增长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转变首先从开始的;人口向第四阶段的转变是靠的实现的。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阅读P6“图1-1-6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P6-7课文及图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表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国家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采取的对策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状况及原因。
2、读懂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并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地区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3、读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探究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
学习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多媒体展示、讲练结合、总结归纳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自主学习
1、产业革命前,________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增长_______。
2、产业革命后,由于_____发展和对______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人口_______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_______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________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________国家人口迅速增长。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有人惊呼人类进入“_________”时代。
问题探究
1.图1-1-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表1—1—1至表1—1—3“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增长”反映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征?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自主学习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和意义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向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人口增长的转变
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
减缓
阶段低速
增长
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传统型)“”模式(现代型)
人口年龄结构



平均
寿命
较短
继续
延长进一步
延长
目前分布地区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
非洲东部的

等国家大多数的
国家____、____、
____等欧洲发达国家
问题探究
1.人口增长第一阶段与第四阶段都是低增长阶段,它们有什么不同?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为什么?

3.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
1、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__________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__________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当稳定。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1)问题: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比重过大等问题。
(2)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______、就业、______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_____。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 __________,不利于_______、经济、______、就业、_______等问题的解决。 
(3)措施:实行__________政策。
3、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1)问题:发达国家普遍的人口问题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
(2)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带来_________、
_________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措施:一些发达国家采取_________
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_______。
问题探究
1、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的表现是什么?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 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在人类社会初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是()
A.出生率很低B.死亡率很高 C.人类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D.出生率很高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 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
5.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 
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6.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
(2)图中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两个阶段,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两个阶段是___,其中___之间的虚线处最高,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C、D两阶段死亡率最低,至____阶段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这是因为____造成的。
(4)我国正处于___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比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工作的结果。
课后练习与提高
读下图,分析回答1~3题。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1.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比较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死亡率高D.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后,人类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低
2.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其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3.从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得知,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不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B.人口增长的速度从历史到现在速度在不断加快
C.人口数量加倍,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
D.人口的增长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根本的联系
(07高考上海卷)右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判断4-6题。
4.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5.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6.人中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过渡型”
④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②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③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④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9—10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
甲人口数(人)20006500150010000
死亡率(%)0.60.62.50.885
乙人口数(人)3500600050010000
死亡率(%)0.80.72.20.81
9.下列说法与表格数据相符的是
A.甲地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10.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11.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和____等。
12.阅读“中国1949年以来人口变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第二阶段:人口负增长阶段,1957-1961年;第三阶段: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第四阶段: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第五阶段: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第六阶段: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年至今。
⑴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开始于哪年?

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

⑶中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⑷比较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人口增长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知识点一
问题探究:1、图表直观地反应了人口增长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人口增长的持续性是指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其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人口增长的阶段性是指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2、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知识点二
问题探究:1、第一阶段的低速增长是由于高死亡率造成的,属于原始型的增长模式;而第四阶段的低速增长是由于低出生率造成的,属于现代型的增长模式。
2、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变化,家庭结构由多子女的大家庭向少子女的小家庭转变。此外,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也是导致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3、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
知识点三:
问题探究:1、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约48亿,人口基数大,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中人口
4.解析:仔细阅读该国的“人口金字塔”图,该国人口的增长和构成的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年轻人口的比重则基本没变化。
答案:B
5.解析:阅读该图,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的快,说明了该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同时右侧女性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左侧男性老年人口的比重,说明了女性人口的寿命更长。
答案:A
6.解析:通过阅读该图,可得出1980年以来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比较稳定(低),而老年人口的比重又较高,判断为发达国家。答案:B
7.解析:根据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可判断甲国应为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故②、④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C
8.解析:根据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可判断甲国应为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主要人口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从而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答案:D
9.解析:从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甲地60岁以上人口是乙地的3倍,因此甲地的人口死亡率较高。
答案:D
10.解析: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不断提高,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答案:B
11.(1)30AC(2)A(3)略(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12.⑴1963年。⑵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等。⑶目前中国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⑷20世纪50年代末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急剧上升,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的失误,国民经济出现大萧条,人民生活困苦导致的。80年代人口死亡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出生率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人口呈波动增长。原因是60年代人口高出生带来的滞后影响。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江苏省丹阳六中教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地理执教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要求: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
2.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3.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
知识梳理:一、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N;一半以上人口分布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范围内。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地带。3.我国人口的总特征:数量最大,密度高,分布。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多少;多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少;多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①②③④。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与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有:①_______丰富程度,②水平,③发达程度,④程度,⑤人口水平及____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特点具有性和性。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证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的人口数量。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的基本国策,以谋求。
导学检测:
1、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环境好的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生态好的地区
C.资源丰富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D.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
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
3.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生活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文化教育状况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2.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①资源总数不断扩大②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③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增长④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能进行定量计算,存在具体的数量
B.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对制定该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数量
巩固训练:1.下列地区中属人口稠密区的是()
A.澳大利亚 B.东亚 C.北非 D.东欧
2.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密集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C.世界上的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D.亚州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_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右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8~10题:
4.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A.100亿、99亿B.100亿、90亿
C.110亿、99亿D.110亿、90亿
9.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C.ba≈cD.a≈cb
10.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确的叙述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易的大小也有影响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1~12题:
1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平衡是人类生存前提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1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I、Ⅲ、Ⅱ
13.读下图表,回答问题。

表1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
49℃29℃24℃21℃±3℃18℃10℃-20℃
(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① 
② ③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
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14、(2004年上海地理)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趋向性。读图回答(1)~(5)题。

(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___地区、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__(多项选择)
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