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

高中氯气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

1.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答案:(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达百余年之久。
(2)赔款2100万银元,使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巨额赔款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资本。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加紧对华进行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2.举例说明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些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
答案: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允许美国兵船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一、鸦片战争的结果——近代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南京条约》附件
(1)签订:1843,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2)主要内容: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中美《望厦条约》
(1)时间:1844年。
(2)主要内容
①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②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
③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4.中法《黄埔条约》
(1)时间:1844年冬。
(2)主要内容
①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
②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要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1.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权利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1)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从此英国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始享受“治外法权”,这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从此中国给予其他列强的特权,英国可以依据这一特权“一体均沾”,有利于英国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3)英国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这项特权的取得,更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政治上,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社会矛盾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历史时期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例题]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剖析:本题选自2002江苏、河南大综合高考试题,以银钱兑换作为切入点,考查银贵钱贱这一历史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在清代,民间使用的多是铜钱,但完粮纳税却是用银两。正常情况下,银两比价是固定的。但由于鸦片泛滥和战后的赔款,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赔款都是用白银支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白银的吃紧和银荒。银贵钱贱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当时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反映。在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时,要通过战前鸦片泛滥和战后赔款来进行概括。可从对清朝政治的危害和农民负担的加重等方面说明影响。
参考答案:原因:①鸦片输入;②战后战争赔款。
社会影响:①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一、选择题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
A.珠江流域
B.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C.长江流域
D.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答案:B
2.下列规定最能体现英国侵略欲望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发生时,资本主义处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商品输出的需求。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打开中国的市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有关商品输出的规定仅有C、D两项,比较这两项,显然D项更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在协定关税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英国输华商品的税率,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的市场。
答案:D
3.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危害是
A.刺激了列强的侵华欲望
B.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
答案:D
继《南京条约》之后,1843~1844年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相关知识回答4~6题:
4.英国通过《南京条约》的附件取得的特权有
①片面的最惠国待遇②领事裁判权③鸦片贸易合法化④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屋、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重要知识的识记能力。《南京条约》的附件中,没有涉及有关鸦片的规定,因此,凡是带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B
5.在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规定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答案:A
6.西方列强取得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益,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虎门条约》的签订
C.《黄埔条约》的签订
D.《望厦条约》的签订
答案:C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半殖民地”主要是指
A.中国的经济成为列强经济的附庸
B.中国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和侵略中国的工具
C.中国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
D.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半殖民地这一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之所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主权开始受到侵犯,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丧失。A、B、D三项叙述的内容,不符合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实际情况。
答案:C
8.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A.中国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转变
B.社会性质的转变
C.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D.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
分析: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仍是中国社会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因此,A项的内容是不正确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国商务监督或总领事,将遵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立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它的官宪处理”。
——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子爵(英外交大臣)
致奉命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函》
材料2“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1月4日《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材料3“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人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内容是否相同?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2)从材料1、2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材料2中的“所能许可的这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的同意”指的是什么?
(3)英国在什么时间依据什么条约取得了这种特权?这种特权损害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南京条约》附件的认识,涉及到材料的处理、比较、分析、判断、概括以及文字表述等多项能力。回答时,应首先结合问题的要求阅读材料,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按题目要求加以简单的概括,形成答案。分析时要注意材料1的中心内容,主要是涉及中国的司法主权,材料2也是针对这一问题,材料3的内容表明英国已成功地实现了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愿望,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联想到领事裁判权问题。另外,解答时要注意材料出处中提及的两个时间,第一个时间表明,材料1是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第二个时间表明材料2是在《南京条约》附件签订前,这两个时间是解决第三问的关键所在。
参考答案:(1)相同。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材料2中的“绝对管辖权”。
(2)因为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未能取得领事裁判权,所以在1843年英国政府又指示英国代表向清政府索取这一特权。指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中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3)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司法主权。
10.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刻影响。请回答:
(1)列强为什么要求取得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利?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怎样的破坏?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材基本知识的理解和驾驭程度。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分析英国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军事侵略以及文化侵略之间的关系。无论什么侵略形式,都是为其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服务的。第(2)问在回答时,不要忘记了《南京条约》附件中的有关外国有权在中国通商口岸租赁房屋、土地以及永久居住的特权等有关规定。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影响,还是要从社会性质的变化入手思考。
参考答案:(1)用宗教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为其政治经济侵略服务。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1843年,又通过《南京条约》的附件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并依据这一特权在中国建立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东方明珠”香港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位于珠江口南侧,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门户,是通向东南亚、澳、欧、非、美洲的中转港,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三大天然良港,是国际贸易的金融中心,被称为“东方明珠”。
1841年初,英国扩大侵略战争,1841年1月25日,飘扬着“米”字旗的英国战舰在船长拜尔秋的率领下,耀武扬威地开进了美丽的香港岛。香港岛就这样被英军占领了,此时离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还有一年零七个月。
香港岛被占的消息传回白金汉宫时,英国统治者为此弹冠相庆,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丈夫甚至想把女儿命名为“香港公主”。
为了达到长期占有的目的,1842年,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强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字。英国以条约为依据割占了香港岛。英国人的狂喜之情是难以言表的。一位军官在回忆这一过程时,用大写字母写了一句得意的话:
CHINAHASBEENCONQUEREDBYAWOMAN
“中国人被一女人(指英国女王)征服了!”
1856年,英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又“割让”给英国。1895年,英国又乘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之机,于1898年和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
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届政府,均未承认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1949年,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之机,中共中央对香港问题作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策:“暂不收回,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实际上,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要利用香港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让香港成为内地通往东南亚和西方世界的一个窗口。1979年,邓小平向港督麦理浩指出,香港要收回,可通过谈判解决。在“一国两制”的思想指引下,经过两国外交上的较量和中国对原则问题的坚持,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零时起,中国如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白银、银两、纹银、银色、银元
白银是银的通称;银两是称量白银的货币单位;纹银是清代法定的一种银两标准成色,其他银两,须按成色折合计算;银色又称成色,是银质货币、饰品和器物的含银纯度,清代银两成色的鉴定是以纯银成色为一千作为标准的,银两成色依次可分为纯银(千分之千)、足银(千分之九百九十以上)、纹银(千分之九百三十以上)、标准银(千分之九百以上);银元是大型银币的统称,最初为外来货币,也称洋钱、番银、花边银或大洋,十五世纪开始铸于欧洲,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始流入中国,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其货币单位“元”是指西班牙银元,每枚重约7钱2分。从道光年间起,中国东南沿海有些省份开始仿造银元,1889年清政府正式官铸银元,背面有蟠龙图文,俗称“龙洋”;1912年开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1914年铸造有袁世凯像的新银币,俗称“袁大头”,1933年铸有帆船图案的银币,俗称“船洋”,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

研究课题:香港今昔的历史启示。
活动方式:
1.分析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的原因。
2.分析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原因。
3.搜集有关当今香港繁荣、稳定和发展的有关材料。
4.召开专题讨论会,交流心得,谈谈从香港的历史沧桑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有关指导:
1.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最基本的道理。香港被英国侵占,是旧中国落后的恶果。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
2.香港的回归,彻底洗刷了中国的百年耻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认真学习最新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教学思路导析
1.教材框架
2.重点难点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本节在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时,涉及到一系列概念,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等,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重要概念阐释
1.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它的取得必须有条约(通常为商务条约)根据,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侵入一个独立国家,夺取侵略权益,从政治经济上加以控制,使其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成为虽有本国政府但主权已不完整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一个国家的大门以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输出商品和资本,掠夺原料,将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其自然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形成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材料运用
1.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回答:
(1)为什么说《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
(2)怎样理解“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参考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除割地赔款内容外,还有开放五口、协定关税的规定,英国还在附件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等,这就大大破坏了中国主权,也有利于外国经济侵略。
(2)因为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除享有英国取得的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英法等国同样享有美国所取得的特权。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战后(鸦片战争)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门”。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材料2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商品大量倾销到中国,特别是英国的棉纺织品增长迅猛,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手工业,南方沿海的纺织业首当其冲,造成中国的手工业者破产;同时,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农业的掠夺,收购大量农产品,刺激了中国某些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上可以看到,鸦片战争后,一方面西方商品输入增加,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掠夺中国原料,逐步把中国变成了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献资料导读
1.《南京条约》摘录
一、凡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
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旧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
一、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皇帝准即释放。
二、凡系中国人,前往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按:本材料的内容主要包括《南京条约》有关英国割占香港岛、中英贸易等方面的规定。通过该材料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南京条约》危害的认识,这个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司法主权。同时,从对该条约内容的进一步分析中,能够更加明确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而“大皇帝”等词语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自高自大,愚昧无知。
2.有关外国侵略者侵犯中国司法权的材料
材料1“英国商务监督或总领事,将遵奉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置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他的官宪处理。”
——《巴麦尊子爵致奉命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代表函》(1840.2.20)
材料2“关于刑民事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1843.1.4)
材料3“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五口通商章程》
按: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在鸦片战争后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向清政府索取司法特权的历史史实。在中国土地上,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是否触犯了法律要由其本国领事来裁定,这就是所谓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权,并纵容了外国侵略者的侵略行径。

相关知识

鸦片战争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鸦片战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复习重点: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
2、分析《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复习难点:
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分析。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自主学习
考点1 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2)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___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_____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_____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签订《_______》: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合作探究
一、鸦片战争
1.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外交
综合实力
2.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炮子谣》
(1)最早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鸦片输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的禁烟而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知识检测:
1.近代史上,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主要借助了鸦片、商品、炮舰。其先后顺序是()
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炮舰、商品
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商品、鸦片
2.一位英国商人在1853年来到中国,他可能①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②到徐州游览两汉文化③在上海销售钢琴滞销 ④在上海建造洋楼 ⑤随英国兵船到福州巡查贸易()
A.①③④B.②④C.④⑤D.③④⑤
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4.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深爱我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其中近代以来中国“历经磨难”与英国有关的史实有()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②侵占香港地区③取得协定关税权④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5.下列条款,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
6.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结论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所以中国失败
B.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C.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D.战争的结局与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直接关系
7.《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9.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高三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危害

1.★《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使香港岛从此远离祖国怀抱长达百余年之久。

(2)赔款2100万银元。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支付战争赔款,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打开,使得英法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变化。

(2)社会经济: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社会政治:导致清政局的开始变化。

(4)阶级关系: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有远见的中国人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教训

中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自卫战争。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因为:

①清朝封建统治由于日益腐朽,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抵抗派屡屡受压,妥协派日益得势,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③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蓄谋已久。

④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认识:①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有直接关系。

鸦片战争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鸦片战争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10课鸦片战争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理解本单元包括这课沿着两条线索展开:既是西方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和价值观: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民族精神。

1.教学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教学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1课时

导入新课:这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2002年,它们在嘉士德和苏富比两家拍卖行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公开露面,无数华夏子孙为此震惊、愤慨、抗议;国家文物局也严正申明,要求两家拍卖公司停止拍卖。但正义的呼声竟没有得到回应,为防止国宝再次流失,保利集团到现场参与竞拍,并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故里。

 思考与判断:百年的中国屈辱史是从何时开始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教训?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历史背景:战争爆发前中国与世界

1、清政府:危机四伏

2、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蓬勃发展

思考: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怎样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西方列强为了发展工业革命,要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实质上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

思考:英国所采取的对华步骤:

1、首先与中国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敲门”。

2、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推门”。

3、英国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严重危害了清王朝统治。中国开始了禁烟运动(高潮是虎门销烟)中英两国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英国借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砸门”

拓展: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请大家结合史实对此进行判断。

(二)、战争经过:

1、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过程: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初,清政府由被迫抵抗转向妥协投降

第二阶段:1841初—1842年8月,英国开始扩大战争,清政府最终屈服求和。

1:在整个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

请列举中国人民反抗的表现:

2: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战争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三)、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结果: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2、影响:中国进入近代历史,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鸦片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原因:思考西方列强为什么很快对中国又发动了新的战争?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想要打开中国大门和市场。

过程:

(二)结果和影响:

1、结果:《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以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

战争名称

起止时间

原因

发动者

结果和影响

中国人民的反抗

清政府的态度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例1]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B

2.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例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

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落后就要挨打 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B.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而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答案]B

3.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扩大: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领土割占更多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答案]D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
(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
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
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中国英国
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
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
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
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
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
贸易主权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6.鸦片战争的影响
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
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
年份1840184218451846
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140
材料三:
国家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3.6亿0.75便士
洪都拉斯14600人934.5便士
(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
(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
(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
清政府的变化:
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
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
1.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影响
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中国失败,失去更多新的权益

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