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复习专项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1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复习专项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复习专项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专题18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活动的地域和特点;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

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郑和下西洋

目的

开拓市场,攫取暴利。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性质

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及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船队成员

探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官吏、水兵、工匠

扮演角色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外国使团

船队性质

私人航海探险队

皇家特遣船队

经费来源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国库支付

历史影响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促进了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赐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导致结果

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的利益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国力逐渐增强

明初贡赐贸易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事业每况愈下,国力逐渐衰退,沦为挨打的境地

相同

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都对国家或世界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1年全国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007年全国Ⅱ.40)(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5分)

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5分)

答: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009年全国Ⅰ.39)(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

答: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l2分)

答: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jAB88.COM

(2)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但丁和乔托;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诸国;莎士比亚;拉伯雷;塞万提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伽利略的天文学成就;数学、物理学的进步;卓越思想家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出现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出现于中国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期

斗争方式

借助宗教“异端”和复兴古典文化

全面否定封建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涉及领域

文学、艺术和科学

思想文化

影响

把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并扩展到西欧各国

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相同

背景:兴起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后,资产阶级欲弘扬自己的文化;

内容:揭露批判传统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实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反封建斗争的深入开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国Ⅱ.18)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2009年全国Ⅱ.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有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分)

评分标准:(1)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文艺复兴的认识;②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③分析两者异同;④总体评价。(2)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有理。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复习专项教案


专题19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背景与进程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2010年全国Ⅰ.20)“我们要在这里下是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讲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B.葛底斯堡战役C.瓦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战役

(2010年全国Ⅱ.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欧洲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兴起;霍布斯和洛克的重要主张;启蒙运动的高潮;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贡献;百科全书派;启蒙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概念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第二次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进程

首先起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中心在意大利。

最早在英国出现,随后发展到欧洲,中心在法国,影响世界。

原因

根本:资本主义的萌芽;

思想:意大利较多的保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根本: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理性主义:呼唤用理性的阳光趋散现实的黑暗(欧洲封建专制制度)。要求批判专制、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代表人物

但丁:《神曲》承前启后的诗人;乔托:欧洲绘画之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人曲”的美誉;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莎士比亚;拉伯雷:《巨人传》;伊拉斯谟:《愚人颂》;塞万提斯:《唐吉诃德》。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饶太阳运行;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布鲁诺、培根: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霍布斯:社会契约创造国家;不反对君主专制;宗教是无知和恐惧的产物。

洛克:社会契约成立国家;国家政权不干涉臣民财产;国家立法、行政和处理外交事务权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伏尔泰:信仰上帝,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论法的精神》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立。

卢梭: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重视公共意志。

狄德罗:《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专制和愚昧。

影响

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对欧洲: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做思想准备;

对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相同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思想、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多有建树;

影响:不同程度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革命的进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统治;《人权宣言》;吉伦特派统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专政;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督政府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统治政策;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其评价。

(2008年全国Ⅱ.19)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2009年全国Ⅰ.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4)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英属北美殖民地状况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英国压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美国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的成立;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社会的发展;海地的独立;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葡属巴西的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2009年全国Ⅰ.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2009年全国Ⅱ.1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B)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2010年全国Ⅱ.21)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的国籍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

(2011年全国卷.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1640年至1688年

1775年至1783年

1789年至1794年

条件

原因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根本: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经济: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直接(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根本:波旁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第三等级)力量壮大而等级制度森严;

思想:启蒙运动;

直接(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背景特点

时间最早;没有启蒙思想影响;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突出;形成新贵族;反对封建统治

启蒙思想影响;形成美利坚民族;存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种植园经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启蒙思想、美国独立战争影响;法国封建等级制度、专制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属于第三阶级

领导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

对象

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殖民宗主国

波旁王朝

导火线

苏格兰起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

新议会的召开

莱克星顿的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战役

马斯顿荒原、那西比

萨拉托加、约克镇

瓦尔密

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政体

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三权分立合众国

资产阶级共和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独立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推翻殖民枷锁赢得独立

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

1、议会斗争(1640-1642):限制王权;2、内战(1642-1648):王党军和议会军,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马斯顿荒原和纳西比战役;2、共和国(1649-1660):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护国主;4、复辟时期(1660-1688):查理二世,辉格党和托利党,詹姆士二世;5、光荣革命(1688):威廉和玛丽。6、《权利法案》(1689):限制国王权利,君主立宪制形成。

1、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5.5):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3、建国(1776.7.4):《独立宣言》的发表;

4、转折(1777):萨拉托加大捷;

5、结束(1781.10):约克镇大捷;

6、独立(1783):英国承认。1、君主立宪派(1789.7-1792.8):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由制宪会议到立法议会;通过反封建决议;发布《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2、吉伦特派(1792.9-1793.6):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由立法议会到国民公会;颁布新的土地法;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3、雅各宾派(1793.6-1794.7):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国民公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颁布限价法令;通过惩治嫌疑犯法令;发布总动员令。4、热月政变(1794.7.27)

过程特点

议会斗争与内战交替进行;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封建王朝复辟;宫廷政变结束革命

大陆会议与战争战役;战场由北向南推进;荷法等国际援助;独立战争与争取外交援助

巴黎人民起义与资产阶级颁布法令;普奥等国干涉,反封建与反干涉同时进行;规模巨大波澜壮阔推向革命高潮

影响

1、国内:推翻封建专制君主制,确定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2、国际: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1、国内: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2、国际: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产生影响。

1、国内:结束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国际:动摇欧洲封建秩序,为各国革命树立榜样。

共同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特征: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联盟;过程曲折;大资产阶级掌权。

结果:取得成功,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欧美国家确立。最终以法律文献巩固革命成果。

其他1787年宪法

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利;规定国家职权的设置;确立民主选举制度;确立共和政体;允许奴隶制存在,种族不平等。

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

1789年,华盛顿,费城。

拿破仑帝国

背景:热月党人统治,督政府软弱无能,雾月政变,执政府成立。

建立:1804年12月,拿破仑程帝。

对内:(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进行财政改革,(法律)颁布《民法典》,(文化)法兰西大学。

对外:战争。

评价:前期:革命性,捍卫革命成果,巩固统治秩序;后期:侵略性,侵犯国家主权,掠夺人民激起反抗。

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项目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世袭

国家元首的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的权利

掌握国家和实权

“统而不治”的虚君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议会

议会与政府关系

分权制衡

政府对议会负责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作用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统一

②178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③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意义

1、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两院制议会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由普选产生,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规定德国是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②作为国家元首的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帝国宰相是由皇帝任命,而不由议会选举。

③两院制的议会是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会长由帝国宰相担任。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帝国议会虽是立法机构,但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且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2)评价: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彻底、不完善。

法德两国代议制政体的异同点

法国是比较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共和政体,德国的代议制是不够完善和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相同点: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率部队;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

不同点:

(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任命帝国政府的宰相,宰相不由选举产生,所以不对议会只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需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

(3)官员和代表产生方式:法国总统和参议院议员由选民间接选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

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对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B.国家元首都有权解散议会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本题易错选B,错因在于没有很好的分析比较法国共和政体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异同。通过分析比较法德两国的法律文件的内容可以解答。分析可知A项只符合德国,B、项符合法国,D说法既不符合德国也不符合法国。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元首,有权组阁任命内阁成员。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2010广东高考)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C.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项也排除。

答案:A。

2.(2010安徽高考)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D

3.(2010全国2高考)法国人克雷夫克在18世纪70年代写到:“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的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

:提炼出题干的信息:“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指新民族的出现,应该指美利坚民族,既然是美利坚民族,那就应该是英国的美洲殖民地,故选A,依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在B、C、D国家的殖民地均未兴起一个新的民族,故均排除之。

答案:A

4.(2009宁夏辽宁高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帝国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由此排除A选项,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除B选项,C选项错在直接民主,因为代议制均为间接民主。

答案:D

5.(2009广东高考)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把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就是因为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就实现了政权的易手。

答案:C

6.(2008海南高考)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解答本题应首先联想到1880年的时代背景。法国共和制来之不易。共和制与帝制经过长期斗争,于1875年颁布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为了巩固这一成果,第三共和国政府通过规定,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答案:C

7.(2008江苏高考)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B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是英国的,不符合德国。德国的国家权力真正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D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正确的是A项。两国君主都为国家元首,但是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

答案:A

8(2008广东高考)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

A.审判重大案件B.行政管理

C.批准征收新税D.制定法律

:本题以再现历史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要结合教材回答问题。三级会议召开是为了满足国王征收新税的需要,由于第三等级的反对,而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级会议召开是革命的导火线。

答案:C

一、选择题:

1.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

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选A。德国皇帝的权力很大显示了其专制主义,而其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骑士皇帝”显示了军国主义特点。

2.“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

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宪法

:选C。由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指的是希特勒发动的二战。二战发生的历史根源是德国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3.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

“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选D.主要考查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的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的医院用皇帝任命。皇帝可以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权力。所以,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4.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

B.它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选C.法国总统是间接选举产生。

5.某份晚清画报刊登一则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此人是

A.俾斯麦B.威廉一世C.兴登堡D.威廉二世

:选A.俾斯麦是普乐士的铁血宰相,为统一德意志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A。

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

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房间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

:选D.由题干材料“终于选好”可知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

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其书《大外交》中描述到:“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

性普遍参政权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国会的关系,比国王和国会之间更亲密......”其中提到的“它”是哪一个国家呢?当今世界中又是哪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组成和“它”相似呢?

A.德国;美国B.英国;法国

C.德国;法国D.英国;德国

:选A.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帝国宪法规定首相由皇帝任命,帝国国会不能弹劾政府,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是批准预算;美国地方有较大的自主权,地方各州的行政长官通过选举产生。

8.1873年,法国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他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轿式马车,

缝制了国王的礼服,结果没有得逞。其复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B.法国保皇派内部发生重大分歧

C.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最高D.法国广大人民、士兵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反对

:选D.共和政体之所以战胜了专制政体的复辟,关键在于广大人民、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广大士兵的反对,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9.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深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宰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选D.③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0.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

文宣布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B.恢复了资产阶级等级制度

C.规定只有平民才能当选为法国的总统D.堵塞了复辟之路,巩固共和制度

:选D.此题考查对引文的正确理解,ACD说法有误。

11.“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

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选B.从“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一句看出旧势力对的不甘,法国1875年宪法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12.(2010广东省深圳市高三模拟)法国近代政体的确立经历诸多曲折,其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颁布1791年宪法B.颁布《人权宣言》

C.颁布1787年宪法D.颁布1875年宪法

:选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直在帝制和共和制中徘徊,最终共和制的确立,其标志就是颁布1875年宪法。

13.马克思说德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

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德国国内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

B.德国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最终失败

C.德国国内没有产生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

D.德国以统一的形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选D.本题考查对德国代议制确立过程的把握,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的过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4.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皇是世袭的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选C.本题考查对两国代议制的比较,德国皇帝有权解散议会,而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才有权众议院。

15.(2010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模拟)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选A。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拥有统治大权,君主专制明显色彩,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授予德国皇帝巨大权力,宰相及内阁听从于皇帝,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未满届的众议院。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引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引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有哪些权力。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哪些权力。3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2分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点。9分

答案:

(1)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行使行政大权,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施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3分

(2)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宰相和其他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3分

(3)法国是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2分

不同点:

第一,国家元首的产生方法不同。1分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要对议会负责;德国皇帝是世袭的,凌驾于议会之上。2分

第二,两国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不同。1分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要对参众两院负责。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行政权控制立法权,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工作,同时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帝国议会制定的任何法律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第三,两个国家与旧制度的关系不同。1分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封建势力被彻底摧毁,实行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容克地主的政治地位没有触动,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实行的是保留有浓厚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十 中国近(现)代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一、中国的近代化:
1、概述: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在经济领域主要是指手工操作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涉及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戊戌变法等(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①、起步阶段(1861年—1895年):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阶段特征: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加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最重要阶段):主要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的发展最为突出;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阶段特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国民政府前期,是中国近代工业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下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工业化事业推进绝境;(阶段特征: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环境下艰难发展)。
3、中国近代工业化与欧美各国工业化相比:①、中国近代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经历曲折;②、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领导权;③、中国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发展畸形,中国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地区分布不平衡;
4、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利因素:①、先天的不利条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人才不足、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③、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而中国则反之;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二、中国现代的工业化:
1、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①、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苏联建设经验阶段;②、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年—1966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文革”中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失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文革”中左倾错误导致的国民经济严重动荡并遭到破坏)。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①、邓小平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中,重点是科技现代化;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设计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蓝图;③、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在谈话中,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④、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⑤、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3、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①、“三个代表”;②、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先进的现代化,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是经济、资源、人口、科技、环保、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16—18世纪的萌芽时期:(1)、背景:①、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少数国家确立;②、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2)、表现:①、欧洲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②、市场上商品种类明显增多,世界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③、欧洲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影响:①、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②、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③、各大洲的孤立状态打破坏,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1)、背景: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各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③、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2)、表现:①、欧美列强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甚至直接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影响: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③、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1)、背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表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影响:①、推动了欧美各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殖民地国家遭到残酷的经济剥削,民族危机更加严峻;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即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被削弱;(2)、原因: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3)影响:①、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大部份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渐建立。
2、经济区域化:(1)、原因:①、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②、由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国际经济交流日益扩大,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就促使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集团;(2)、主要区域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
3、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高二历史教案: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尼德兰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1)革命前尼德兰的概况:尼德兰的地理概念;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2)尼德兰人民争取独立的历史过程:圣像破坏运动;反西班牙统治的武装斗争;南方与北方的分裂和荷兰共和国的建立。(3)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方面:(1)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再认、再现相关的历史事实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和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的能力。(2)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对与尼德兰革命相关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封建专制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暴行的认识,引导学生发展痛恨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感。(2)通过了解尼德兰人民独立斗争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珍爱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感情和不畏强暴,敢于对恶势力抗争的精神。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方法,区分出导致尼德兰革命的几对矛盾,以此深化学生对尼德兰革命的起因和实质的认识。(2)使用年代列表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尼德兰革命的基本进程。本节的大部分篇幅是历史事件的过程性叙事,学生应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但是,不必记年代,年代列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统观全过程。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