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知识点归纳

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0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知识点归纳。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知识点归纳”,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知识点归纳

只要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复习,相信大家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精品学习网编辑了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点,欢迎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4.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5.从特殊性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40年代(英国);从普遍性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则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结束于19世纪中后期。

6.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为大家提供的2017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易错点整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知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原因和条件;英国的侵略扩张及特点;法美的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列强虽然对外扩张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对外侵略的共性,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有着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双重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对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进作用,是以侵略、掠夺和奴役的方式实现的。

教学要点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背景

2.英国的殖民扩张

3.法美对非洲和亚洲的侵略

4.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产生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背景、概况。第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本节的重点是:英俄的侵略扩张及特点;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

本节的难点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影响。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背景。

教材主要写了三点:第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这是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为目的的。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便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来补充自身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只有原料和销售市场才是它的限制”,因此,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便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的原动力。教材资料中所引《共产党宣言》的一段文字,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概括。第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它们所掌握的廉价商品和火枪轮船,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三,提出了资本主义各国在扩张程度和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各自竭尽全力去进行侵略扩张的共同性。

2.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殖民扩张的目的、方式和情况:英国的工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是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要求英国迅速扩大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自19世纪初开始,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大肆进行殖民扩张。英国海外殖民地的面积,也由1800年的1130万平方千米,迅速扩大到1850年的2000万平方千米。到1876年,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相适应,英国对殖民地掠夺和控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公开的暴力掠夺、课征税收和勒索贡赋为主要手段的掠夺方式,转到通过工业资本剥削为主的掠夺方式。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是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其中棉织品的80%全部输往国外;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和粮食则来自国外市场,其中棉花的供应甚至全部来自国外。教材第93页第二段小字中所引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一段话,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既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又从殖民地进行全面掠夺的情况。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扩张,是这一时期英国海外扩张的突出特点。当然,也应当看到,英国的经济扩张是以武力为依托的。19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殖民扩张,都是通过战争和武力来实现的。

3.法美对非洲和亚洲的侵略。

法国的工业革命大体上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基本完成于19世纪中期。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大力加强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侵略和占领。拿破仑政权时期的侵略战争,一度极大地扩充了法国的版图,但第一帝国的覆亡,使法国重新回缩到1790年的疆界。经过十几年的积蓄力量,到30年代,法国再次加强了殖民扩张。从50年代起,法国在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殖民扩张达到高潮。法国殖民地的面积由1820年的5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876年的90万平方千米,同期殖民地人口由40万增长为600万,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

美国自18世纪晚期开展了工业革命。在内战爆发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的东北部地区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内战之后,工业革命在包括南部和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继续迅速发展。19世纪上半期,美国主要致力于在北美大陆扩张领土。但就在这一过程即将结束之时,从对中国、日本的侵略开始,美国也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它积极参加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侵略活动。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两个问题: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其具体体现是: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奥匈帝国、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则进一步发生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其二,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2.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产生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其关键在于对这一体系初步形成后产生影响的认识。总起来说,在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基础之上的,而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是非正义的。第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而客观上起到在世界范围促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第三,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因此,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如果不奋起抗争,如果不在抗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抗争的水平,也是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发展的。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原因和条件;英、法、美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能力要求:(1)对比英、俄两国侵略目的和方式不同并分析原因。(2)讨论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双重性。(3)比较16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侵略扩张同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特点。
3.情感目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侵略扩张具有双重使命——建设和破坏的使命,资产阶级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原因和条件是重点。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也迅速扩00大,国内和原有殖民地商品原料市场日益显得狭小不堪,难以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为了抢占更广阔的商品市场,掠夺更多的廉价原料,取得更高额的利润,资本主义奔走于世界各地。扩张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生命线,此时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工业革命后,采用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才会,也才可能采取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抢占市场的方式,它与新航线开辟以后早期殖民扩张方式截然不同,这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难点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是难点。(联系本章标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实质上是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是由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共同组成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开创时期;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时期;世界领土尚未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课堂教学设计
师:投影课文《共产党宣言》的引文,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现象?这两段材料说明了哪几个问题?
生:(阅读并回答)
师:这段材料反映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历史现象。它说明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为了扩大工业产品的销路,资本主义四处侵略扩张,奔走于全世界;其二,资本主义国家所用的工业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其三,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倾销于世界各地。是什么原因驱使着工业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是如何进行侵略扩张?它们的侵略扩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本节标题)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原因和条件
师:联系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结合刚才材料的内容,请同学们概括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根本原因。
生:(概括回答)
师: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阶级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的多少,销售市场大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生命线,故工业革命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根本原因。
师:资产阶级凭借什么在全球扩张,它们扩张的条件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师:工业革命的成果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对国家的统治,此时期英、法、美等国政治上稳定,又经过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劳动生产力,从物质上大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仅以英国为例请看投影:
19世纪40~70年代英国工业发展简表
生:从表中生铁、原煤产量的变化,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之强大的军事实力构成他们进行资本主义扩张的物质条件。
2.主要资本主义列强扩张概况
(1)英国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师: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扩张中走在最前边的是哪个国家?请说明原因。
生:(回答)
师: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拥有世界第一辆火车机车,第一条铁路和最多、最先进的机器,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有“世界工厂”的称誉。
生:(回顾)
师:在亚洲,早在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到19世纪中期,英国完全占有印度,以此为基地向东侵略缅甸,向西入侵伊朗、阿富汗,沿印度洋南下占领了新加坡,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特殊的商品——鸦片打开中国大门,占领香港岛,九龙司地区。英国侵略者还南侵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在非洲,英国把侵略魔爪伸向埃及,妄图控制由非洲通往亚洲印度的通道。英国侵略者所到之地将其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变成他们商品原料的广阔市场。而且英国还加强对拉美地区的经济渗透。
师:英国侵略者的魔爪伸遍全球,它采取什么扩张方式?目的是什么?与工业革命前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并回答)
师:(归纳)投影: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
目的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方式赤裸裸的掠夺以武力为后盾,进行经济扩张
与此同时和英国采取类似方式,要达到相同目的的还有法国和美国。
(2)法国、美国的侵略扩张
师:法国、美国紧随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他们也紧步英国之后尘,开始对海外进行侵略扩张。
法国在第二帝国,即路易波拿巴统治时期通过连年的侵略战争,在非洲侵占了阿尔及利亚等地,向埃及、突尼斯渗透侵略势力;在亚洲,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侵略越南,征服印度支那,妄图以此为据点进一步侵略中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
19世纪上半期,处于联邦政府时期的美国,首先致力于北美大陆领土的扩张,而后走上海外扩张的道路。1853年美国炮舰敲开日本国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英法的帮凶参与对中国侵略,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扩大其在中国的权益。
(3)俄国的领土扩张
师:请同学们思考俄国侵略扩张采取的方式和它要达到的目的与英国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发言)俄国采取直接进行武装侵略,不断蚕食周边地区的方式。目的是扩大版图,建立世界帝国。英、俄两国采取不同方式是因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革命进程不同,俄国的工业品无力在市场与英法竞争,所以采取挥舞刀枪,直接武装侵略扩大领土的侵略方式。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怎样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阅读、讨论、回答)
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形成原因: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扩展,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②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打破其封闭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③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运输工具使列强大量输出工业品,掠夺原料,甚至投资办厂更为便利。影响: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这一市场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但同时,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世界向整体化发展。
师:(联系本章标题,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一方面是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革命和改革取得了胜利,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另一方面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列强控制了广大亚非拉国家,建立了世界殖民体系。只是世界领土尚未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投影:
生:(观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示意图,理解此概念)
师:(小结)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生产力迅速提高,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列强进行全球扩张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扩张,形成以资本主义市场为纽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体系的建立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它意味着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逐步形成,意味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它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直接导致19世纪中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017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017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教会鼓励传播天主教客观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推动地里的发现,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是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核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和经济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

圈地运动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手工工场的技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

珍妮机蒸汽机

3、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纺织机,蒸汽机,轮船,火车

4、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和标志?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完成5、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手工工场被工厂取代②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③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⑤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发明?

1870年以后,电的发明和应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新交通工具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技术的进步,钢铁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发明?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汽车、飞机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17届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知识主线

时期核心知识史料实证

15世纪末~16世纪新航路开辟——西、葡崛起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

这一现象是从世界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开始的?

答案 新航路开辟。

2.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马克思的话主要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 英国作为相对进步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印度的侵略客观上具有积极影响。

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荷、英崛起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归纳总结 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同时,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1.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

(3)从文明史观看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2.区分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不同特点

(1)工业革命前列强侵略特点

①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②主要方式是抢占殖民地、武力抢劫、欺诈式贸易、贩卖黑奴等。

③殖民侵略的重点在美洲和非洲。

(2)工业革命后列强侵略特点

①主要目的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②主要方式是利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廉价商品的“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以炮舰政策扩大侵略。

③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亚洲。

例题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问题

诊断解答本题时,考生易出现的问题是找不到切入点,无从下手,以致回答的要点不全。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通过比较才能得出,从移出地和移入地总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范围的扩大,从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情况来看,数量不断扩大。这些要点是可以直接看出来的。除此之外,还能看出移出地和移入地的内容的变化,人口迁移数量之中从黑奴的参与到不见黑奴的参与;等等。

方向

研判以图表作为原始材料的材料题每年都会出现。解读图表题的基本策略是对图表进行纵横比较,找出发展变化的趋势。在解读完比较明显的信息之后,要挖掘隐含的东西,沉下心来细看,就会发现问题。

答案 (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1.(立意:多种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不包括() 

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

答案 B

解析 革命史观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阶级压迫剥削方面的内容,而这一点在材料评论中没有涉及,故选B。

2.(立意:从数据变化看早期殖民扩张)有研究者通过对英文文献的解读剖析,计算了中国华娄地区(大体相当于今上海市松江区)和荷兰在1823~1829年间劳动生产率(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1823~1829年间(华娄=100)

数据来源LiVanZanden(2012)

A.拥有海外殖民地和投资收入的荷兰,人均GNP会更高于税负沉重的长三角地区

B.当时荷兰是“海上马车夫”,水运生产率远高于受到闭关制约的长三角地区

C.荷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率远远高于长三角地区

D.长三角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与荷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当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荷兰与长三角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但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率远远超过长三角地区,人均GNP会更高于税负沉重的长三角地区,故A项正确;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错误;英国在1840年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29年荷兰不可能完成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长三角地区除了农业,还有第二、三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不能推断出长三角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故D项错误。

3.(立意:从文化的视角看早期殖民扩张)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种“混合”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这些国家遭到早期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这些殖民掠夺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与这些落后地区“混合”语言产生无关,故C项错误;西欧为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荷兰、英国等国加紧早期殖民扩张,故D项正确。

考点2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主线

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1.“英国人……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

英国人产生这种思想意识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包括哪些力量?

答案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圈地运动的开展、海外市场的扩大等。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

答案 发电机、电动机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并制造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归纳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期间最为突出的成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且对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于重工业,对世界改造的力度更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了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也是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导致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例题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问题

诊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题干中的时间判断这一时期是属于哪一时期,1816年之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这一状况的出现肯定是因为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

方向

研判历史科目最大的特点是时间性强,现在的高考题虽然不直接考查时间,但是隐性时间还是会考的。对重要的时间,要十分“敏感”,马上就会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问题。

答案 A

1.(立意:工业化道路的思考)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材料表明()

A.预测到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的差距

B.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

C.不发达工业国家以及非工业国家也将被迫卷入到普遍的竞争的斗争之中

D.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内部也会产生类似于工业发达国家那种内在的矛盾

答案 B

解析 发达国家在向落后国家扩张的同时,也在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落后国家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存在殖民扩张客观上的建设性。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两者间的差距,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表明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两者间的对抗,故C项错误;D项与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无关,故D项错误。

2.(立意:现实热点问题与工业化问题的衔接)什么是工业4.0?“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结合以下图片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历程,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

C.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

D.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

答案 C

解析 工业1.0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2.0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产业很早就有,只是工业3.0即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发展显著而不是促使其产生,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历次科技革命都以创新为手段,引导社会不断前进,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立意:工业革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

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

答案 B

解析 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是指社会生产部门的细化,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稳定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使她们拥有了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后,社会分配更加不合理,资本家榨取更多的工业剩余价值,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男女在经济上逐渐获得平等的地位,离婚率上升,故D项错误。

4.(立意: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综合考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

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欧洲部分国家的关税税率(1913年=100)

食品半成品制成品

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

德国12538095153190183

法国65.518096128153178

意大利75188114198193286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指出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消极影响。

答案 (1)因素:工业化发展的推动(或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列强的侵略扩张。

问题:存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或建立在工业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基础上)

(2)状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大打关税战和货币战。

影响:政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或德意日法西斯上台,走向世界大战)

经济:加剧了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混乱。

解析 (1)第一小问因素,“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体现了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以及能够从农业……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商业金融组织机构”,“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地方经济被破坏”体现了列强的侵略和扩张;第二小问问题,“……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体现了存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

(2)第一小问状况,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各国大打关税战,材料二“政府实行货币贬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体现了各国大打货币战;第二小问消极影响,可以从政治上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紧张,经济上经济危机加剧、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回答。

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尽管新大陆是哥伦布发现的,但新大陆没有命名为“哥伦布洲”,而是采用了一个二流航海者的名字,取名为“亚美利加洲”。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哥伦布仅是发现美洲而没有真正到达美洲

B.“亚美利加洲”可用来说明哥伦布的贡献

C.当时人们未充分认识到哥伦布航海的价值

D.世人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真实性有疑问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只是最终没有用他的名字命名新大陆有一些遗憾。这也说明其发现新大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可能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哥伦布航海的巨大价值有关,毕竟当时的航海家非常多,最终也未必非要以哥伦布的名字来命名新大陆。C项的解释相对合理。

2.吴于廑在《世界史近代史编》中写道:“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1498年4月,船队……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亦称科泽科德)。”材料中“他”的航行()

A.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B.使资本主义经济曙光出现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1498年”等关键信息,可以确定“他”是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达伽马远航印度,开辟了亚欧贸易的新航线,使欧洲市场商业种类增多、商业中心发生转移,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D项符合题意。

3.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4.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是西班牙不久就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下表表明西班牙逐步走向衰落的经济原因是()

16世纪60~70年代西班牙国家财政预算开支简表

项目行政开支宫廷开支经济建设军费还战争债

所占比例4%~16%4%~13%1%~2%22%~28%51%~62%

A.重税政策导致工商业衰落

B.王室挥霍拖垮社会经济

C.战争造成巨额财政亏空

D.经济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国家财政预算开支情况,与重税政策无关,也无法体现财政亏空,可排除A、C两项;宫廷开支只占4%~13%,不算高,可排除B项;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只占1%~2%,说明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故本题选D。

5.(2016届唐山一中模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资产阶级议会改革的必要

C.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社会贫富分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议会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重在强调社会结构变化,而非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据材料“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可知,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即改变了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6.马克思说:“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力的革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

C.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技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速度加快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可知B项正确。社会关系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正确的关系应为生产力决定社会关系,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7.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而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忽视农业发展

B.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基础

答案 B

解析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土地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自耕农大量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

8.詹姆斯密尔和约翰密尔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联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答案 C

解析 题干明确指出两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同时通过其思想可得出其殖民主义者的身份,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表面上主张自由生产、贸易和竞争,实则凭借经济优势垄断世界市场,与殖民主义有着一致性,而非过渡到殖民主义阶段,B错误,C正确。D本身说法错误。

9.“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的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是“竞争”,四个选项能够体现“竞争”的只有D项,因为“自由市场制度”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10.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答案 C

解析 欧洲进口的是原料:牛肉、羊毛、咖啡等,这说明其他地区变成欧洲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欧洲向海外投资,说明海外成了欧洲资本投资场所。综上可知,当时的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主导的。

11.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了贸易霸权

答案 B

解析 从图表时间1841年到1890年间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工业的发展,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额逐渐超过英国,故选B。从1841年到1890年间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额逐渐超过英国可知,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保,故A错误;英国也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了利益,故C错误;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12.阅读下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

 

A.殖民霸权的建立B.垄断程度较高

C.封建因素的铲除D.欧亚移民涌入

答案 B

解析 据图表可以看出,1900年美国、德国制造业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德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程度较高,推动本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故选B。1900年美国、德国还没有建立殖民霸权,故A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封建因素,故C错误;欧亚移民涌入只符合美国,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是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2)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 示例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经济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在思想文化上,突破了封建社会贵族对思想文化的垄断与禁锢,有利于人类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在对外关系上,资本主义把先进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公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建立在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掠夺、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加深了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入贫穷落后的状态。(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符合设问的答案亦可)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本题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角度1 首先,根据材料中“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证。

角度2 首先,根据材料中“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公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方面分析论证。

14.“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地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历史的演进。认真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公元1年西方人图二 1600年西方人

眼中的世界眼中的世界

图三 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

注:以上图片均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图一和图二中白色部分表示当时西方人所了解的世界范围。

与图一相比,图二、三反映出17、18世纪人类历史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世界各地的联系大大加强,欧洲与亚、非和美洲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粗具雏形,欧洲开始确立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

早期人类社会的几大区域文明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及沟通技术的局限,基本处于独立发展的局面。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后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扩张,欧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也开始了日益活跃的经贸往来;西方人眼中世界的范围也大大地扩展了,由早期的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西北欧、北美和西亚、南亚、东南亚等有限地区及附近海域,扩展到17世纪以大西洋为中心,包括西北欧、非洲和中南美洲广大沿海区域。至18世纪中后期,欧洲几大强国如葡、西、荷、英等国通过殖民扩张及经贸往来已经控制了亚、非、美等广大区域,并逐渐将其纳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欧洲也由此开始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逐渐由分散走向整体,且不同地区间的往来也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注意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