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发表时间:2021-05-07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国家在2003年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总产量占全国的2/5.东北地区的糖类作物是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甜菜生产总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平原。

3、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长足发展

4、大庆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以盛产大豆、高梁、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后,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扩展阅读

《东北地区》学案分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东北地区》学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东北地区》学案分析

《东北地区》教学设计

我国义务教育对“认识区域”部分的课程标准是这样的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某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阐述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某区域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阐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资料,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说明本单元通过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应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要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而具体的学习内容则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求面面俱到。

在北方地区的学习中主要考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地图判断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根据校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复习回顾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3、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给的文字材料,筛选有用的信息条件,总结区域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掌握关于东北地区的基础知识;

2.学生能够根据地理图标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也能根据东北地区资源的分布说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学生能够辨证地发展地认识问题,并能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

2.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1.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辩论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教师提前板图东北地区轮廓图。

多媒体循环播放东北图片,并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教师导入

孩子们,一曲“松花江上”,让我们难忘“九·一八”,难忘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宁舍本土,也不舍满洲”的觊觎之情、贪婪之心;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壮丽的生产情景,让我们感受东北地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复习我国的东北地区。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感受东北的美丽富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同时难忘国耻“9.18”,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进入学习状态。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提出问题,导出目标。提出问题

孩子们我们要认识一个区域,需要从哪些方面着眼呢?

对,我们分析一个区域,需要三个步骤,在认识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然后能够综合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观念(展示多媒体)。

因此,咱们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东北地区的综合分析。学生回答

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树立整体的观念,无论是在学习知识上,还是在区域分析上。利用板图,师生互动。首先,咱们来共同完成第一个环节,

教师板书一、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约位于北纬……,东经……,主要包括的省区有……

因此,咱们既可以利用经纬网定位,也可以利用特殊的地理信息定位,如轮廓、省会位置等,当然还有……(展示多媒体,分界线)学生回答

“北纬40°至54°之间”

“东经120°至130°之间”

“黑、吉、辽及内蒙古的东部”

师生互动,掌握空间定位的技巧。

同桌交流,基础回归。现在由同学们来完成第二个环节,从整体上来汇总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即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教师板书二、地理环境特征

这一部分由同学们和你自己最亲密的学习伙伴也就是你的同桌来完成,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对东北地区的整体认识。1、通过相互交流,活跃学生思维。

2、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的基础知识。

区位分析,把握条件;

注意规范,切中要点。

孩子们,这些地理环境特征是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在咱们就通过区位分析来认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通过问题探究来思考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板书三、区域分析

1、区位分析

农业的区位分析需要从……(展示多媒体)

工业的区位分析需要从……(展示多媒体)

注意在分析时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有所侧重,在工业区位分析时,要从工业的特点出发。

现在请同学们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学生完成后,找出学生的一份学案,投影展示,让学生进行修正和补充,教师略作点评。

过渡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但又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今年高考新课标Ⅱ的第37题的(2)、(3)小题。

教师提问。

现在1、3组为正方,认为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2、4组为反方,认为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请每个小组为自己的立场辩论,看本次对抗赛哪一方获胜?

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学生通过回答,回顾影响工农业的区位因素

2、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学生独立完成高考点击部分。

3、双方学生各抒己见。

1、学生能够用区位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问题。问题探究,对症下药。

点击高考,体会成效。过渡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现在咱们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为例,来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对策。

教师板书2、问题与对策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及德国鲁尔区发展的经验,探究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的措施。

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学生完成后,提问学生作答。展示答案,学生做以修正。学生根据材料思考然后讨论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其相应的措施。

用简练规范的语言概括。培养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启迪人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复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结了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并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乡音的对策。请同学们看高考点击2,你就会发现东北的重工业基地通过改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第(2)小题,有点挑战性,孩子们有没有信心试一试?

由此可见,有问题我们才会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敢于面对问题,我们就会有所提升,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敢于面对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展示多媒体)

请同学们核对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高考点击2。

综合提升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以检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布

中国的四大卫星基地为: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塞汉桃来)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始建于1970年,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总之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始建于1958年,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甘肃西北的戈壁滩中,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常年干燥无雨,光照时间长,周围人迹罕至。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始建于1966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的西北部,距离太原市284公里。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海拔1400-1900米之间,其东部、南部和北部三面环山,西边是黄河。由于海拔高,周围有高山阻隔,缺少海风影响及气候寒冷干燥等特点,由于地处山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空气清新无污染,居民和工业用水来自地下500米处,如矿泉水般清澈,生活环境安静祥和。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海南文昌具有建设航天基地的几大独特优势:一是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落点均小于1000公里,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二是运载效率高。海南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


2017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重要界限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