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海与洋》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07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海与洋》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海与洋》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海与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与洋的区别与分类
2、了解世界的四大洋范围、特征以及分界线
教学重难点
四大洋范围、特征以及分界线
教学过程:
投影:七大洲和四大洋
填图:七大洲和四大洋
动动手:两笔画世界
一、海和洋的区分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东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之一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被欧、亚、非大陆包围的地中海
对比项目


占海洋面积比重
89%
11%
水深
一般在3000米以上
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
影响较小
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
不大
比较大
海流系统
有独立的系统
无独立的系统
二、世界四大洋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三、海、海峡、海湾
1.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2.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
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
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
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
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
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
黑海---地中海
举例分析曼德海峡
全称巴布-埃尔-曼德。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为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红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海峡宽约26~32公里,平均深150米,其间分散着一些火山岛,丕林岛最大,面积13平方公里,扼红海南端的门户。1875~1936年间曾是重要的加煤站。岛北部有机场。该岛将海峡分成小峡和大峡,小峡在亚洲一侧宽约3.2公里,水深30米,是曼德海峡中主要航道;大峡在非洲一侧宽约25.8公里,水深323米,多暗礁和一些小火山岛。靠近非洲海岸还有索瓦比群岛,也叫七兄弟群岛。由于海峡内暗礁和浅滩众多,风力强大,给古代航行船只带来很大的危险和困难,使来往的旅客不禁畏惧而泪下,故阿拉伯语意为泪之门。
(2) 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相关知识

2011届高三地理地球上的大气04


第二讲地球上的大气

(必修1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量太阳短波辐射能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大气的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等值线的判读

1.判断气压系统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

3.判断风向4.判断天气状况

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形成过程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大陆上: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

分布海洋上: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大陆上: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

海洋上: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东亚季风环流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

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水热得到交换,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

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

低纬度热带地区: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案例分析中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中高纬度温带地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出现的一个倾斜

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天气晴朗

天气变化过境中:阴天、下雨、刮风、降水等天气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湿度小、天气晴朗

天气变化过境中: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湿度升高,天气晴朗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天气变化:形成长时间持续的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低气压

气流运动垂直方向:上升

低压系统(气旋)水平方向: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方向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高气压

气流运动垂直方向:下沉

高压系统(反气旋)水平方向:辐散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以上

台风源地台风:西北太平洋

飓风:印度洋、大西洋

灾害性天气灾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形成: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寒潮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

灾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等造成

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气候变化概念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

分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过去1万年的气温变化:波动上升

全球:气温升高,平均上升0.6℃

近百年的气温变化整体:与全球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

我国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增温最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

季节:冬季增温最明显

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农业生产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有可能增加

水循环蒸发加剧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策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手段实行直接控制

应用经济手段

鼓励公众参与

技术节能技术

生物能技术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1.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是地面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地面是近地面(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所以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递减:-6℃/1000米)。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大部分得以到达地面→地面获得太阳能量后→地面长波辐射把能量传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增温

(是否需要把大气分层,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等知识粗略讲解?)

例题.1..在“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知识的联系图上注出各代号所代表的相关内容,以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性。

A辐射B辐射C辐射D辐射

E作用F辐射

2.关于地球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正确叙述是

A.热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B.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

C.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a太阳辐射传到地面使得地面增温;b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增温;c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案例: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阴天比晴天温差小——阴天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

3.简单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地表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纬度高低;海拔高低;海陆差异(下垫面性质)等。

练习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D.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2.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关于水平气压的问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判断;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的变化与比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区别;

例题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2.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大或小)。

5.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

等压线判读

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高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二、(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三、等压线图的判读规律

1.判断气压系统

(1).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

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3.判断风向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如图:A点的风向为东南风,B点的风向为西北风。 

4.判断天气状况

(1).低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2).高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3).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

(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

例题读图“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分布图”,读图后成下列各题: 

1. (1)在气压场中,D是气压中心,M是气压中心,B处于上。

(2)此时,E处吹风,F处吹风

(3)图中HD是锋,KD是锋

(4)此时,A地天气是。C地天气是。

(5)按风力强弱,E较F处,依据是。 

2.(1)该地可能处于()

A.北半球B.南半球

C.赤道上空D.无法判断

(2).下列说法符合上图的是()

A.东北气流为下沉气流

B.西北气流周围处有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

C.高空没有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该地此时受低压控制

解:(1)D是低压中心M是高压中心B位于高压脊上(2)E处吹西北风F处吹西南风 (3)暖锋冷锋 (4)晴,(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C地阴雨天气,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5)E处风力较F处小。(因为E处等压线疏,F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

6.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形成: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差异,无海拔差异,无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理想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可见,三圈环流的极度理想的一个模式,因为不考虑海陆差异与海拔差异,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可能满足。故而其结果(气压带与风带)在现实中也与大图有着很大的不同。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独立气压场(重点内容,可以放到季风环流处补充)

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尤其是南纬40度到60度,几乎全部是海洋,故而海陆差异很小,相当于满足了三圈环流所假想的条件,气压带状分布也比半球明显得多(等压线近似与纬线平行)。

例题1..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D.④多雨带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7.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总体来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趋势一致

8.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差异,无海拔差异,无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理想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尤其是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独立气压场(掌握考试中常见气压场的名称,位置,及出现的月份)

如1月份,北纬60度,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北美高亚切断;7月份北纬30度,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例题.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

(1)由于的季节移动,导致和

的季节移动,其规律是,就北半球来说,夏

季移,冬季移。

(2)图中北半球节气:ABC

(3)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甲是乙是

(4)下列现象发生的时间与哪一幅图表示的时间相吻合?

①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进入多雨的湿季。()

②上海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时间。()

③西伯利亚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天气。()

9.季风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断裂成气压场不同季节高低压位置转换→季风环流(东亚为代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南亚夏季风为代表)

季风环流出现于陆地东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风向性质

东亚

季风冬季:

夏季:冬季:

夏季:

南亚

季风①;

②冬季:

夏季:冬季:

夏季:

10.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多种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亚热带季风的夏季风形成等等。

案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1.大气环流的气候意义

大气环流主要决定气候里面的降水因子,(当然高低纬之间的气流交换,也能传递热量)

高压带多雨;低压带少雨。西风带湿润,极地东风带、信风带干燥。

气候模式图要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要熟悉。

例题1.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12.锋面的概念、类型。

掌握概念,会画示意图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暖气团运动被迫抬升主动爬升

图示

符号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气温较低。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阴天、大风、雨雪、降温多为连续性降水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降水区主要在锋后锋前

天气实例①冬季的寒潮

②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一场春雨一场暖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13.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冷暖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的不同对比;雨区位位置的判断;锋面气旋知识点的补充;一些典型锋面的代表,如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等。

案例: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

(1)从图中用“高”、“低”分别标注出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

(2)分别填出下列两气团性质:AB

(3)分别填出下列两地的风向:A偏,B偏,A地风力比B地更。

(4)冷暖锋都能引起降水,则甲、乙、丙、丁四地处于雨区的是。

例题1.(1)该锋面按性质来分应为锋,判断理由是。

(2)6月初,上述暖气团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交汇,该地区在江淮静止锋控制下,会出现“”天气。

(3)图中可见降水区处于锋(前或后)。

(4)7、8月间该锋北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天气。

(5)该锋控制的范围还包括()

A.日本B.朝鲜C.南韩D.蒙古

(6)给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带来雨水的夏季风包括()

A.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B.来自内陆的西北季风

C.来自北冰洋的极地东风D.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2.“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据此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①B.②C.③D.④

()7.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4.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会画气流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示意图;高压脊、低压槽处的典型天气,风向的画法等。

气旋反气旋

气压状况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南北球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简图

(北半球)

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

例题1.下图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2..下图是关于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A.天气系统①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

B.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

C.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

D.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

例题: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2)图中实线M表示的含义是,虚线N表示的含义是。

(3)图中①②两处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如果此图所示范围在南半球,则①②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和;若就气压分布而言,又分别被称为,。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原因是。

(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且为锋面。该锋面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思考:低压槽部时有锋面相伴而生,为什么锋面不会出现在高压的脊部?

16.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台风及其危害: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狂风、风暴潮

寒潮及其危害:冬半年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剧烈的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

注意这些灾害出现的季节,以及一些特殊的地方,如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弱,藏南谷地不受寒潮,也不受台风影响等。

15.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

生产生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16.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影响(如我国中纬度地区将因蒸发量的增加而更加干旱,而俄罗斯等高纬度国家,却因积温上升而受益)

17.减缓全球变暖的基本对策

节能减排,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采用绿色能源替代矿物燃料;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高耗能产业;提高植被覆盖率。

高三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5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5》,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部分 第二章 行星地球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与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选择题
我国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2009年10月搭乘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第1~2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质量体积大气密度大气主要成分表面均温(℃)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地球149.61.001.001.00N2、O22223时56分1年
火星227.90.110.1500.01CO2-2324时37分1.9年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解析: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依图表可知是火星距日较远造成的,A项正确。
答案:A
2.与地球相比,火星()
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C.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大,线速度大
解析:地球体积为1,火星体积为0.150比地球小得多,两天体的自转周期又比较接近,则火星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比地球上小,而角速度相接近,故A项、B项均错误。依火星、地球的日地距离,火日距离,两天体公转周期及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公式可算出火星绕日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均小于地球,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
3.金星呈金黄色,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体,亮度抵得上15颗天狼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晨称“启明星”,处黄昏则称“长庚星”。则下图中出现“长庚星”的是
()
解析:太阳处于行星公转轨道内,且金星距太阳较地球近。图中地球对着太阳的半球为白天,另一半球为黑夜,中间的晨昏线正好是昏线,A选项图中金星接近昏线上空,可以看到“长庚星”。
答案:A
据美国航天局2009年度报告,太阳黑子活动很可能已经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谷。美国科学家警告说,2012年的强太阳风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此回答4~6题。
4.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解析: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和耀斑两种方式,其中黑子是太阳表面的相对低温区,它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周期大致为11年,故黑子和耀斑周期都为11年。
答案:B
5.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解析:太阳风暴是指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向外释放,它会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暴所产生的高能带电离子流与地球磁力线碰撞,在两极地区会产生兴孤,形成美丽的极光;太阳风暴对地球降水量会产生影响;地壳内部的运动,与太阳风暴无关。
答案:D
6.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解析: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中的一小部分能够到达地球,且常被人们利用。化石燃料是地质时代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
答案:D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的卫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我国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探月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回答7~8题。
7.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A.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D.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的时间长
8.“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解析:天文观测受人为光源、电磁波干扰较大,而月球上无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此类影响。月球上无大气和水,也就没有天气状况,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不存在。
答案:7.C 8.A
美国航天局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28°35′11″N,80°39′6″W)于当地时间2009年6月18日17时32分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据此回答9~10题。
9.探测器升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18日21时32分B.18日22时32分
C.19日5时32分D.19日6时32分
解析:根据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经度可以确定该地区位于西五区,西五区的区时比国际标准时间晚了5个小时。
答案:B
10.发射月球探测器选择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B.气候温暖湿润
C.科技水平高D.纬度较低,节省燃料
解析:该地区的纬度较低,有利于节省燃料。
答案:D
读下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B.④⑤C.③⑦D.①④
12.图中的阴影区表示的是()
A.黄道面B.赤道面C.地球公转轨道D.赤道
13.图中箭头显示了()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随意性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天体M与地球一样,也是围绕太阳运转且其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因此它可能是水星或金星;图中阴影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该面即黄道面;图中两大行星公转的箭头方向一致,表明太阳系中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特征。
答案:11.D 12.A 13.B
二、综合题
14.(2010本溪中学考试)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多少?
(2)试分析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差异及其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部________,西北地区应如何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解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理解日照时数的概念,并结合天气、气候因素分析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思考其地区差异的原因。第(1)题,成都和昆明的数据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出。第(2)、(3)题,昆明比贵阳日照时数长得多的原因可以从降水多少(或天气状况)来解释,并由此可判断出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长短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答案:(1)1200小时 2400小时
(2)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得多。昆明与贵阳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
(3)长 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
15.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1天)与公转周期(1年)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都在-200℃以下,条件十分恶劣。据此回答(1)~(4)题。
(1)由上文可看出,生命存在应具有______℃~______℃之间的温度,这是液态水的温度范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4)如果地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0 100
(2)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3)具有适宜的温度
(4)地球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季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季降温过低。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2011届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02


洪家楼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

课题:地球的运动(五)课型:复习课

1、熟悉地球运动的规律

2、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

一、练习基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

(一)选择题

右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完成1~4题:

1.甲地位于丁地的:()

A.东北方B.东南方

C.西北方D.西南方

2.从甲地飞往丁地的最短距离的飞行方向是:()

A.向东北飞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飞

C.向西北飞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飞

3.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迎来新年曙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这天,北极圈上的白昼时间为:()

A.0小时B.6小时C.18小时D.24小时

5.下图能正确表示由于地球自转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右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6~8题。

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该地的经度是()

A.100°EB.110°E

C.125°ED.130°E

8.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23026’ B.66024’ C.900D.450

10.该地的纬度是()

A.23026′B.21034′C.25026′D.68026′S

某日,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太阳高度:在巨型圆靶(下图中的圆是以0为圆心,不同长度为半径的同心圆)上竖了一根竿子,A1、A2、A3、A4、A5分别是秆子顶点A在北京时间10:40、11:20、12:00、12:40、13:20观测时的轨迹)。回答11~12题:

11.在图中以O为原点,兴趣小组成员所画的正南方位(用虚线表示),最合理的是()

A.南1B.南2

C.南3D.南4

12.当上题中竿子的日影子最短时,地球上晨线上的纬度

如下图所示。已知K在H的西南方向,则图中点H

的经度是()

A.125°EB.55°WC.120°ED.130°E

(二)综合题

13.在甲、乙两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的地方时比A点的早,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时,据此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绘在图乙上,再在图乙上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平行线表示)。

(2)图中A、B、E三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处。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处。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伦敦时间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B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E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

(5)该季节,开普敦正值__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巴西的热带草原进入______________季节,尼罗河进入_____________(枯水、丰水)期。

14.(09年浙江文综第36题)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二、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

2011届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03


洪家楼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

课题:地球的运动(一)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2010年9月6日

1、熟悉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

一、自主复习(阅读课本,结合《高考高手》梳理基础知识)

(一)要点扫描

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是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应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填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比较表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运动方向平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周期1恒星日—小时分秒(真正周期,自转3600);

1太阳日—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约为;线速度—由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南北极点线速度、角速度都为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任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样就形成了昼夜现象,而地球自转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判断右图中A点在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1)偏移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

(北右南左赤不偏,并且要落实到图上,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断)

(3)影响:(1)大气的水平运动;(2)水体的水平运动:如北半球河流右岸,左岸。

3.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的概念:因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通常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2)经度每相差,地方时相隔小时;每相差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二)精讲互动

1.如何区别地球自转的两个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

2.如何来判断晨昏线?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公式与方法。

公式——B地的时间=A地的时间±4分钟×两地经度差

区时计算: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公式——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15度(商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加上四舍五入的整数商即为时区数);

某地区时计算:公式——B地的区时=A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

注意:(1)先求两地时区差:为所求地点与已知地点的时区差,时区差计算:同侧减,异侧加;;

(2)再求时间差,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则相差多少个小时;

(3)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

二、练习基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

(一)基础训练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昼夜B.昼夜交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24小时B.一个恒星日C.一个太阳日D.一个恒星年

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D.角速度不相同,线速度相同

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6.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天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

读下面一段资料回答7题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7.英国伦敦的中国学子看到此景的时间是()

A.10月24日10时05分B.10月24日8时05分

C.10月23日10时05分D.10月25日2时05分

8.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日期是月日或月日。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此时地球上除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的东西两侧日期也不相同,这条经线是。

(4)图所示当天地球赤道上日出的地方时是时;北极圈上日落的地方时是时。

(5)从昼夜半球看,图中NAS叫线。

(二)感悟高考

(2010年湖北联考)读世界地图,回答1~2题。

1.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A.6月21日6时

B.6月22日6时

C.12月21日18时

D.12月22日6时

2.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

A.20°W向东至160°E之间

B.0°向东至180°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

D.0°向东至160°E之间

3.(探究创新题)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31°N,103.4°E)发生8级地震。中国政府迅速组织救援队赶赴灾区救援,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伦敦(51.5°N,0°)、莫斯科(55.75°N,37.6°E)、华盛顿(38.9°N,77°W)、堪培拉(35.28°S,149°E)四城市的人们仍在夜里睡梦中的是________。此时,国际标准时为________。

(2)俄罗斯救援队从莫斯科乘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16日下午3时15分到达成都,如果途中用了3小时,救援队出发时当地区时为________。

(3)地震发生时,赤道上处于白天的范围是________,与汶川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________。

三、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