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7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四川地理概况-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环境污染:水污染、酸雨危害严重。JaB88.Com

1、水土流失的原因:(1)从地形上看,四川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起伏大,东部盆地四周山地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较集中,(3)川西林区由于过量采伐,盆地内部农业开发历史悠久,陡坡耕种普遍,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酸雨严重的原因、危害

原因:(1)该地以含S量高的煤为主要的常规能源,燃烧后排放出大量的SO2等酸性气体。

(2)盆地地形,地形闭塞,多逆温天气,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3)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易形成酸雨。

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2)使土壤酸化,危在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2018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是xx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三地理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取得好成绩。

延伸阅读

高三地理下册《生态问题》知识点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地理下册《生态问题》知识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三地理下册《生态问题》知识点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高三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球运动


高三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太原:技术力量强;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运动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运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概况32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概况32》,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部分第一章世界地理

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

月均温在20℃以上可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③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

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 ④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四季气候类型分布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

延伸;本图仅仅是从四季类型方面来划分的,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明显不一致。

答案:B

2.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地的四季类型是全年皆冬,而同纬度其他地区长冬无

夏、春秋相连,说明两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判

断是受寒流的影响。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洋上

B.“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陆地上

C.“四季分明”型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内陆

D.“全年皆冬”型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极地

解析:“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型的地区在南半球海洋分布面积也很大;“四季分

明”型的地区在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全年皆冬”型的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

纬60°附近。

答案:A

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分析并回答4~6题。

4.作为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A.AB.BC.CD.D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分界线。60°E经线穿过乌拉尔山,为亚

欧两洲的分界线。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东西两侧地形不同,主要矿产的种类相同

B.B点附近有一条自北向南的大河注入海洋

C.自C点向南北两侧分布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D.D点东西两侧降水量大致相同

解析:首先需要判断出四点的大致位置。A点位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山,B点位于美国

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新奥尔良附近,C点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金)境内,D点位于

智利和阿根廷交界处的安第斯山。乌拉尔山东西两侧的矿产不同,东部主要有石油,

西部有金属矿。B点附近有北美的密西西比河。C点为刚果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热带

雨林区,从此点向南北两侧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D点为安第斯山,西侧受西风影响,降水多,东侧为阿根廷的巴塔哥尼

亚高原,处于背风坡的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

答案:B

6.关于四个点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A.A点、B点所在国地广人稀

B.B点、D点所在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C点所在国金刚石矿丰富

D.A、B、D点所在国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

解析:俄罗斯由于农业生产不稳定,不能大量出口小麦。

答案:D

(2010北京崇文)下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

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四条河流中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

8.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①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②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 ③入海

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以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是一组知识综合性较强的

能力型试题,难度中等。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亚马孙河、黄河、密西西比河和

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大,同时流域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是

四条河流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在四条河流中,尼罗河流经多个国家。河流入海口

的航运价值是形成城市的重要优势,而甲、乙两河入海口航运价值都不大;乙河入海

口为温带季风气候,过于湿热不是其气候特征。

答案:7.D 8.B

读海陆位置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P地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P地为30°N~40°N大陆西岸。

答案:C

10.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P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P地位于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

答案:B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国界线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C.丙位于俄罗斯地形分界线上

D.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

解析:依据图示山脉走向及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甲为乌拉尔山脉,乙为安第斯山

脉,丙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丁是横断山脉。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

分界线上。

答案:D

12.四幅图中()

A.a、b两地相距约2200千米

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g地和h地内力作用强烈

解析:g地和h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内力作用强

烈。

答案:D

下图为“世界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港口依次濒临①②③④四大洋的是()

A.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科伦坡

B.鹿特丹、旧金山、科伦坡、摩尔曼斯克

C.科伦坡、鹿特丹、旧金山、摩尔曼斯克

D.旧金山、鹿特丹、摩尔曼斯克、科伦坡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定①为大西洋,②为太平洋,③为印度洋,④为北冰洋。鹿

特丹濒临大西洋,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

答案:B

14.连接②③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是()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解析:马六甲海峡是连接②太平洋与③印度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

答案:C

15.海运最为繁忙和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经济发达,它们之间海运最为繁忙;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

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大洋。

答案:A

二、综合题

16.根据下图中地理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

例。

(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

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解析:第(1)题,依据1月气温图例,可以很容易看出西部气温比东部高。60°N和海

陆轮廓及图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可以帮助判断。A图为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该地区

自西向东地形依次为西欧平原、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地区。该地区西部

濒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

及盛行西风的影响,其气候的海洋性较强;而东部地区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的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第(2)题,类似于上题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由气候

的海洋性、大陆性差异而造成的。如西部的气温年较差较东部小、西部的降水变化

较东部小、西部的河流结冰期较东部短、西部的1月海平面气压较东部小等。第(3)

题,20°S和海陆轮廓及图中的其他地理事物如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可以帮助判

断。B图为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地区。该国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南回归线横穿该

国的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干旱少雨,形成了热带

荒漠;东部沿海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加上大分水岭对暖湿气

流的抬升作用,东部发育了湿润的热带森林;随着向内陆的深入,水分逐渐减少,

形成了较干燥的热带森林、草原、荒漠。第(4)题,A图中所示的畜牧业区,在澳大

利亚的东南部、西南部特别是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最为典型。

答案:(1)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西部气温

比东部高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4)东南部;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