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爱问的霍金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29

爱问的霍金。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问的霍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6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非常、特别、十分的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平时多留心观察事物,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平时多留心观察事物,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非常、特别、十分的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从小就非常刻 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我们看看他 小时候又是怎样的?

2.简单介绍霍金的生平。

3.出示课题爱问的霍金。

4.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 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每个字组两个词),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观察,读记生字(在本子上练习)。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 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手势表示有 6 个自然段。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请读 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 错字,不添字掉字)。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 说话)。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6.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题是爱问的霍金,请同学们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很爱问的?

2.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组合,自由讨论。学生汇报。

3.学习课文。

(1)小时侯的霍金就很爱问,第一段里就说了。 出示句子他还特别喜欢问这问那(强调特别,更加突出霍金小时候喜欢提问 题)

(2)学习第 2、3 自然段。霍金都爱问什么问题呢?自己找出霍金的问题仔细读 读。

(3)学生找出问题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学生自由练读 (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会唱歌呢? 什么是能量?)

(4)爸爸妈妈对待霍金的问题又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互相练读。 (妈妈说 :你去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爸爸说:许多东西,必须通过自 己的学习与思考,才会找到答案。)

(5)男女生练读(问题加回答)。师生对读。 霍金 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会唱歌呢?(疑问的语气) 妈妈 你去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霍金 什么是能量? 爸爸 许多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思考,才会找到答案。(激励的语气)

(6)霍金听了爸爸的话后,他有什么感想呢? (种子在句中是指一种决心,说明霍金此时已下定决心通过自己的学习去探 求科学知识。)

(7)全班齐读第六段。

(8)齐读课文,学生谈感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正是由于霍金遇到不懂的问题善于思考、用 于提问,所以长大后才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 要像霍金那样,不懂就问,勤于探索,长大后,也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 献的人。)

二、课后练习

1.出示三组句子 张衡非常认真地数星星。 霍金特别喜欢问这问那。 徐悲鸿画马十分刻苦。 自由读句子,比较这几组句子里带点的词语,教师讲解。

2.近义词 霍金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举世闻名) 他小时候特别喜欢问这问那。(非常)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爱问的霍金

特别喜欢问这问那 问妈妈

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会唱歌呢?

问爸爸 能量是什么?

爸爸的话 深埋知识的种子

小编推荐

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重难点:

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

一、 观看视频,导入。

伦敦残奥会开幕式的一幕,霍金。今天的课堂就走近他,了解他,板题。齐读课题。

二、 识字写字,打开课堂。

1、 听写词语。

撰写 一页 顶礼膜拜 木牌 打扰 科学巨匠。

撰字写得时候注意,右上是两个巳,范写一个。

顶礼膜拜什么意思?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不如--------在这句中表达的是谁对谁的敬意呢?

看图,用佛教中的膜拜理解词语。再读句子。

再看牌字,有没有人写成碑?注意区别,写一个。

对照屏幕批改。

2、课文读熟了吗?你读了几遍?这篇课文特别长,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来读。

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余同学评价。

三、感知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浏览课文,想一想,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

学生讲,教师概括并板书:命运残酷 探索科学 答记者问

2、哪些场景和细节触动了你,细读课文,勾画出来。

学生交流自己关注的细节,用关键的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评价:揣摩词句体会人物内心。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一读。

3、学贵有疑,课文中有没有你还不懂的地方,请你默读课文,想一想。

学生交流疑问。

看看课题,你有什么疑惑?

作者以轮椅上的霍金为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下节课继续。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围绕霍金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学习本文,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呢?除了充分感受霍金身上那乐观勇敢的人生态度和对科学执着探索的精神外,我回忆起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师:(出示插图)谁来说说你眼中的霍金是什么样子的?生:他歪着头,肩膀一高一低,好像很累的样子。生: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握着拟声器键盘,很认真地看着大家。……师:课文是如何描述的呢?(出示内容、指名生读)师:看一看,文中描写霍金标志性动作的时候,是怎么写的?生:好像是从头到脚的顺序。生:可是最后还特意写了霍金的嘴巴。师:既然是按从头到脚的顺序,为什么要把对于嘴的描写放到最后呢?你能结合插图,谈谈你的体会吗?生:我看到插图,第一个印象就是霍金在对着我笑,他的嘴也是比较有标志性的,所以才放在最后。师:你看到了霍金在对着你笑,那你透过这个微笑看到了什么呢?生:看到了他面对命运的折磨,依然乐观的态度。生:他仿佛在告诉大家,他不惧人生中的遭遇,只要勇敢,可以战胜命运!生:他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脑子没有残疾,他的微笑让我看到了他就是生活的强者!我十分佩服他!……

问银河


《望庐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人云》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金波远逐行人云,

疏星时作银河渡。

花影卧秋千,

更长人不瞑。

玉筝弹未彻,

凤髻鸾钗脱。

忆梦翠蛾低,

微风凉绣衣。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浪淘沙》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圆圆曲》

年代: 清 作者: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西江月宿云收尽》

年代: 宋 作者: 李之仪

宿云收尽,纤尘不警,万里银河低挂。清冥风露不胜寒,无计学、双鸾并驾。玉徽声断,宝钗香远,空赋红绫小砑。庾郎知有几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

《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记叙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教学中,我觉得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力。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多个语言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语言与想象力的训练,如:当他40年被禁锢在轮椅上,他会想些什么?如:他完全瘫痪,这就意味着他不能怎样?如果你是女记者,当你听完他的回答,你会怎样想?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环境,再现当时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二、有目的品词析句

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比如“21岁、40年、彻底”等词,让学生明白霍金病得很严重,病得很久,年纪轻轻就饱受病痛的折磨。再如“标志性形象、龇牙咧嘴、蚕吃桑叶”等词,让学生通过品读、观察图,明白霍金的坚强乐观、学习的艰难。这样的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朗读技巧还有待提高,比如对于关键词句的品读还不到位,都需要好好反思。

18《学与问》


18《学与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18学与问

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课文理解能者为师、相辅相成等词义。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和善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做学习的主人。

4.初步认识论说文的写作结构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弄懂问的重要性和怎么问的道理。

2.理解学与问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感悟和师生对话等方式领会说理文的一般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奖品(书签)、鼓励阅读内容是勤学好问故事的书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赠送书签,感悟学与问

师:同学们,我读书喜欢用书签,今天就带了几张作为我们的见面礼,请接到的幸运者大声读一读书签上的句子好吗?(师抛书签4张)

生1:我这种书签上的句子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生2:我这张写的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3:我这张写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生4:我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师: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刚才我们听到的句子都是关于学问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请大家大声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大声齐读。)

二、初读体验,感知学与问的道理。

1.初读指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谈礼貌》吗,文章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

生:我记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先讲了太极洞里的石头,被水滴滴出了个大洞,提出滴水穿石的道理。然后讲了李时珍、爱迪生等几个人的事迹来证明。

生:我记得《谈礼貌》开始说讲礼貌是我们传统美德,我们要有礼貌,然后举了岳飞,还有另外一个事例来证明讲礼貌很重要。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对学过的课文能记得这么清楚,真了不起,说明他们上课学得认真,学得用心。我们今天学的《学与问》和这两篇课文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是说理文,或者叫议论文。也许有的同学已经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了,是的,这类文章通常都是开头通过一种现象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用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最后再进行总结。那么《学与问》究竟提的是什么观点,又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明呢?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去阅读解决这个问题?

生(齐):有。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上的学习要求,看明白了就开始吧。

(出示课件,屏幕显示

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自然段或句子是讲道理的,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讲道理三个字(板书:讲道理),哪些地方是摆事实的,在旁边就写上摆事实(板书:摆事实)三个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参看投影或课课通。)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对认真读书、做笔记的给予肯定、鼓励;对阅读有困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给予个别帮助)

3.检查自读情况。

师(拍手示意):我们现在交流一下自学情况。首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看一看阅读中的拦路虎你消灭了没有。

(生读词语略,内容见课件)

师:读顺了课文,那么哪里是讲道理的,哪里是举例子也就是摆事实的呢?

生:第一自然段讲道理,第二自然段举例子,第三自然段讲道理,第四自然段又是举例子,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是讲道理。

师:嗯,你说得很细致,谁愿意讲得概括一点。

生:课文第一、三、五自然段是讲道理的,第二和第四小节是举例子的。

三、再读课文,练习提炼中心论点,感知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师:这次说得简洁概括。那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举了什么例子呢?我们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把代表观点的句子用笔划一划,例子用自己的话试着概括一下好吗?

(生快速浏览,思考)

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勤学好问,好,是爱好,喜欢的意思

(板书:勤学好问)

师:你找得很准确,不过课文好几个地方都有讲道理的,再看看还有没有能代表观点的句子。

生: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看屏幕齐读)

师: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成语注意到里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说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等词语意思,略)

师:我们找出了观点,那么课文举了哪两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的?

生:一个是哥白尼小时候爱问为什么的例子,一个是沈括写诗的例子。

师:你概括得真好,既简洁又清楚。同学们了解这两个人吗?请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上的人物资料,教师有针对性选取其中语句强调)

四、小结,从整体上认识议论文的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学与问》这篇说理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一起跟我说(看大屏幕),《学与问》这篇课文首先提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观点,然后通过哥白尼的故事证明问的重要性,要学会多问,又通过沈括的例子来说明勤学好问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强调了既要学又要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做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个道理。议论文通常在开头就会提出中心论点,最后再进一步强调这个观点,首尾照应。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观察一下生字的结构,再描红临写两遍。请选出你认为最需要注意的两个字上来扮演一下,教师范写一遍。(强调坐姿和写前先观察的习惯)

2.完成《学习指导》中能做的习题。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进一步探讨《学与问》的话题。先来回顾一下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起来读(PPT出示中心论点,略)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与问的道理

(屏幕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这是文章的结尾,谁能把这段话概括得更简洁一些?

生:学文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大家说他概括得怎么样?很棒。你是怎么想的?

生:其实结尾就是把观点再总结一遍。

师:你已经会学习了!你为什么要把比喻句去掉呢?

生:比喻句就是为了说明勤学好问的好处,还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这个道理的。

师:这样的比喻句文章还有一处,也是为了说明勤学好问的好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大多数找到):还有把勤学好问比作金钥匙,铺路石的。

师:勤学好问还可以比作什么呢?

(生有困难)

师(点拨):有时候我们碰到疑惑,就好像晚上走路看不清,我们需要什么来照亮?

生:手电筒,指路的灯,我们可以把勤学好问比作黑暗当中的指路灯。

师:再想想,如果你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方向,这时你需要什么?

生:指南针。

师:那我们可以把勤学好问当解决疑惑的指南针。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勤学好问这么重要了,但是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他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难得多。那我们该怎么学会提出问题呢?书中还举了一个谁的例子教我们学会问?

生:哥白尼。

师:我们怎么跟哥白尼学?

生:遇事多问几个问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师:谢谢你。我还想多问几个问题。我发现问题后该向谁问这个问题呢?

生:不管,都应该,拜能者为师。

师:哦,,我听懂了,就是说我遇到问题要拜能者为师。那什么样的人是能者呢?谁来帮帮我?

(生再说这句话)

师:谁再来说一遍,把关联词强调一下。

(生说。)

师:我终于听懂什么时能者了。谢谢你。我想起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以后一定要谦虚一点,多向大家请教。好,现在啊,我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老师们。大家愿不愿意来教教我?

生:愿意。

师:我最近不知是天冷还是什么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头有点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谁问问原因。

生(抢答):医生。

师:好,谢谢你,奖励给你书签。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城里的小男孩跟他妈妈来我们郊区玩,他看到地里长的山芋,不知道那是什么庄稼,你说他该问谁呢?

生(抢答):他应该去问庄上的农民伯伯。

师:说得对,我也这么想。不过他问我也可以,因为我也是农民出身,种过山芋。

(生笑。)

师:抓住机会哦,认真听。小红星期天做作业,遇到一个字不会写,她该请教谁?

生:字典。

师:还可以请教谁?

生:家长,哥哥姐姐,邻居

师:如果家里科技条件好一点的话,还可以

生:互联网。

师:说起互联网啊,我看到有的同学玩一些游戏,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想学,我该请教谁呢?

生:请教请教这位同学。

师:说得太好了,谢谢你。

师:同学们充当老师,帮我解决了很多疑问,那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请教的经历呢?大家说出来交流一下。

生:我作业不会写请教姐姐。

生:我作业不会写,请教老师的。

师:我们说的都是学习方面的,有没有在书本学习之外的生活实践的例子的?

(生不会回答。)

师:没有吗?看来我们不能满足于整天读读书本知识,而要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走出书本,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多多在生活中学习哦。

师:为在学习过程中,光问还是不够的,文章又用沈括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用第四小节中的一句话怎么说?

生: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师:沈括遇到问题怎么做的?

生:他对大林寺桃花开得迟不理解,去问妈妈?

师:妈妈的问答她满意了吗?为什么不满意?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生根据书中内容回答,明白不仅要问,更要自己思考探究,略。)

师:事实上沈括观察思考后又找来白居易诗的序言看,终于验证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序言)

师:所以,要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要怎么做?

生(齐读中心论点和板书内容):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

(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最后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最后一小节的话。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文章最后的人称我们你分别指谁,这样说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们指包括作者的所有人,你是作者专门对我们读者来说的。

生:说我们就亲切,用你是为了引起我们注意,让我们听他讲道理。

师:不错,这是说理文常用的人称习惯,我们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你带有强烈的号召性和鼓动性。我们在讲道理的时候要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把课后练习2的句子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做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问学问

生(齐读):略。

三、举一反三,交流搜集到的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师(过渡):哥白尼和沈括这两个事例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勤学好问的重要性以及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的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勤学好问,现在我们就举一反三,交流一下搜集到的其他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诗句。

(奖励的书签背面有教师提供的资料,教师为没有准备好的同学分发资料支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手中的小故事或名言诗句。

(生读,5-6人,略)

师(总结):不仅明白道理,更要落实在平时的行动中,做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延伸,辨析,检查是否理解学与问的关系

师:同学们,老师备课时看到某语文论坛上一位老师建议《学与问》的课题改为《问的重要性》,说说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观点说说学与问的关系。

(生围绕着学与问的道理说,起到巩固迁移的锻炼,回答略。)

五、布置作业

1.利用网上买来的本课道具奖品书签产生的卖家失误二十四节气有一张重复,意味着漏掉了一个节气,全班合作,拜能者为师,找出被漏掉的是什么节气。

2.练习写说理文的读后感,练习概括能力,促进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说理文结构的了解,也照应了习作7要求写读后感的习作要求。(出示PPT,提示最基本的习作提纲,给写有困难的同学帮助)

板书设计:

学与问

讲道理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真知

摆事实

做学习的主人

《爱的教育》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爱的教育”系列丛书或文章的推荐,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学会表达爱,同时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学会表达爱,同时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爱的教育”系列丛书或文章的推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1、话题1:你需要爱吗?
冰心有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关于爱的思想与观念,贯穿了每一个人的一生,爱母亲,爱父亲,爱弟弟,爱一切人;爱小猫、小狗和一切小动物;爱星星,爱大海,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爱祖国,爱人民,爱整个地球……
2.话题2:但是,怎么去爱呢?
我常常碰到看到听到一些人由于不会爱而引起误会,造成痛苦的事。比如有的同学痛苦的说:“我是爱你的呀,为什么你不明白我的爱,反而怪罪我呢?”那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社会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怎样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当我们有了困难,犯了错误,又应该怎样对待,对贫困的、残疾的、学习困难的、学习优秀的等等不同的人又应该怎样对待呢?这不仅使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家长的问题,
3.小调查:你会爱吗?
二.好书推荐
1.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做我们的老师。那就是——《爱的教育》,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不同的人读这本书有不同的推荐理由。
⑴孙老师的推荐理由:
A.以故事形式进行爱的教育,是一本写给儿童的做人的教科书。
B.用孩子的日记讲述故事,仿佛事情就在我们中间。
C.读故事让我们做真正的人。
⑵听听作者、译者的话: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自然之爱、家乡之爱、祖国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此书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学习范本.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⑶同学的推荐理由:让学生自由说说(略)
三.分享好书
四.读后送话
1.爱祖国;2.爱人民;3.爱父母;4.爱兄弟姐妹;5.爱老师、同学、他人;6.爱自己;7.爱大自然;8.让好书教会我们爱,教会我们做人!
五.课堂总结
读书的好习惯:A边读边想;B联系实际;C认真摘抄;D天天读书。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投影片出示(最好使用复合覆盖式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演示课件“应用题”]

(1)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2.导入语: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新授

1.讲解例5

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问:第二问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现在指的就是在原来的15只白兔和7只黑兔和的基础上,又生了8只小兔,兔子的总只数.]

小组讨论:第二问只有一个已知条件,想想看,该怎样解答这道题呢?

小结:解答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已知条件,如果要解答的问题只有一个条件,就要先想一想,解答这个问题都需要哪些条件,再把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两个条件找齐,然后,再用这两个条件来解答所求的问题.

2.讲解例6

(1)出示例6

例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你们要先解答哪一问?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应该先解答第一问.]

(3)问: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解答第一问?

[第一问求车上还剩多少人,从30人中去掉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4)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因为用车上还剩的23人,和上来的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在解答第二问时,因为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我们把这种应用题叫做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1)做第二问时,要用到第一问的结果;(2)做题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三、巩固练习

1.半独立性练习

(1)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学生独立解答.)

(2)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先说出解答第二问要知道什么条件,再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2.学生完全独立练习

小林家养了34只白羊,26只黑羊.一共养了多少只羊?卖掉15只羊,小林家现在有多少只羊?

四、归纳质疑(这个环节不要流于形式,一定要启发学生在这里:总结出有一定水平的收获,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38+25-630-(77-54)54+(7+35)82-50+49

2.同学们听解放军叔叔讲故事.一年级去了42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礼堂里一共有96个座位,还剩多少个空座?

板书设计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应用说明】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解答,并板书列式.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指着例题说明,这样的应用题有两个有联系的问题,是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板书).解答第二问时,要把第一问求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在第一问答语前面板书“条件”)才能求出第二问所求的问题.

板书时应注意条理性,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地跟上新授课的节拍.

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二年级语文上9爱问的李四光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9爱问的李四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通过诵读,了解李四光是个爱问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事物,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李四光“爱问”的特点及指导阅读对话。

教学难点:课文中“他把这个问题一直藏在心里,希望有一天把它弄明白。”的理解及情感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通过读课文了解李四光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导入,激发兴趣。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星星的孩子》,知道了张衡小时候在动脑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科学家——李四光,他小时候也是一个爱动脑筋、爱发问的孩子,看看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9爱问的李四光)

3.(课件出示2)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检查预习,解决读音。

1.出示含有本课会认字的词语,指名学生拼读。(课件出示3)

ɡuóhuānkuàipínɡxiàoběnfùnònɡ

我国喜欢一块平地好笑本来父亲弄明白

重点指导:“欢、本”是前鼻音,“平、弄”是后鼻音。

2.出示含有本课会写字的词语,指名学生拼读。(课件出示4)

zhìyòufèntèxǐcánɡmǎnqiúzhuī

地质年幼勤奋特别喜欢捉迷藏满意地球追问

重点指导:“藏”是平舌音,“质、追”是翘舌音,“奋、满”是前鼻音,“藏”是后鼻音。

3.出示长句子,引导学生读好句子中重点字的读音以及句子节奏:

(课件出示4):李四光/常常/和小伙伴/围着/这块/大石头/捉迷藏。

指导读好长句,读好停顿和节奏。注意“藏”是个多音字,还读“zàng”,组词为“宝藏”。“围着”的“着”,“石头”的“头”都是轻声。

(课件出示5):李四光/对/父亲的/回答/还是/不满意,他/把/这个/问题/一直/藏/在心里,希望/有一天/把它/弄明白。

指导读准“这个”,这里的“个”字读轻声,“明白”的“白”读轻声,“的”也是轻声。还要读准节奏和读音。

三、通读课文,讨论交流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填空:(课件出示6)

本文写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小时候(),(),特别喜欢()。有一次,他看到一块(),又一次产生了疑问,但是周围的所有人的回答都不能令他满意,他决心长大后()。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7)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国欢块平笑本父弄”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课件出示8、9)(1)加一加:“口”加“玉”是“国”。“又”加“欠”是“欢”。“王”加“廾”是“弄”,“亻”子”是“仔”,“氵”加“又”就是“汉”,“艹”加“古”就是“苦”。

(2)减一减:“爸”减去“巴”,就是“父”,“笨”减去“”就是“本”。

(3)换一换:“快”去掉“忄”,换上“土”是“块”。“哭”去掉两个“口”,换上“”,就是“笑”。

(4)猜谜语:“六十不够,八十有余,不高不低,刚刚适宜。”就是“平”。“十大”就是“本”。

4.师指导书写。(课件出示10)

“欢”字右面是“欠”,不能写成“攵”。

“笑”字,下面是“夭”,不是“天”。

“弄”的下面是“廾”,不是“开”。

另外,注意:“笑”、“弄”都是上窄下宽。“欢”“块”字是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找到本课出现的新词,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并抄写下来。

2.课下搜集李四光的相关资料,读读他的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的字:()()()

写带有“土”的字:()()()

2.看拼音,写汉字。

ɡuóhuānkuàipínɡxiào

我()喜()一()()地好()

běnfùnònɡ

()来()亲()清

3.抄词生字各一行。

参考答案

1.“”字头的字:笑、篮、筐“土”字底的字:块坡埋

2.国欢块平笑本父弄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2.抓住李四光“爱问”的特点及指导阅读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事物,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课,问题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下同学们对李四光相关资料的搜集,相信同学们对李四光这个人物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李四光幼年时候的故事。你知道课文写了李四光小时候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吗?他问了哪些人?找到答案了吗?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12: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介绍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板书:地质学家)

预设:介绍李四光幼年勤奋好学,爱动脑筋,特别喜欢问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李四光在什么情况下向谁提过问题?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3)“为什么平地上会有这块大石头?”(板书:为什么平地上会有这块大石头?)

这是李四光在什么情况下发问?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吗?指导读出好奇的语气。

2.师:小伙伴是怎么回答好问的李四光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小伙伴的话,注意读出小伙伴的觉得“好笑”的语气。

3.对于小伙伴的答案不满意,李四光又去问谁?老师是怎么回答好问的李四光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老师的话,注意读出老师的不确定的语气。

4.对于老师的答案,李四光很好奇,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谁呢?他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句子:李四光很奇怪,天上怎么会掉下石头呢?(课件出示14)

(板书:天上怎么会掉下石头呢?)

父亲怎么跟他说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父亲的话,注意读出父亲的“不确定”。

接着,李四光又是怎么追问父亲的呢?

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5)那么,这块石头是不是陨石呢?

(板书:这块石头是不是陨石呢?)

父亲是怎么回答的呢?

5.父亲的回答,李四光满意了吗?(不满意。)

6.学生互相读,看谁读得好。

7.小结:

(1)分角色朗读对话:分别请学生扮演小伙伴、老师、爸爸、李四光。

(2)(课件出示16)从三次提问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什么样的孩子呢?

(李四光是一个爱动脑筋,爱问问题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爱问问题)

8.解决疑难点:

(课件出示17)“他把这个问题一直藏在心里,希望有一天把它弄明白。”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李四光此时已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学习去探求科学知识。

三、拓展练习

1.畅谈读后心得。

2.你还能说说哪些科学家爱问问题的事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我们要向李四光学习些什么?

3.课下搜集有关陨石的知识读一读。

参考答案

1.略

2.例如:爱动脑筋,爱问问题。

3.答案见“备课资料”。

【板书设计】

9爱问的李四光

为什么平地上会有这块大石头?

天上怎么会掉下石头呢?爱动脑筋、

这块石头是不是陨石呢?爱问问题

【课后反思】

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爱问的孩子。

今天,我领学生一起去了解了李四光和他的勤学好问。我便让学生自由朗读,读的时候让他们拿笔圈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来检查预习成果。从会写字、会认的字,再到长句子,最后到课文的朗读。再到书写和识记生字的指导。层层推进,彻底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从分析李四光提出的问题入手,分析李四光的“爱问”。鼓励大家像李四光学习。

今后,我会多思考、设计能让课堂更加活泼,学生能更愿意积极举手发言。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爱问的李四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彻底扫清语言障碍。解决掉生字、课文的问题,并达到初读的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从小就非常刻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我们看看他小时候又是怎样的?

2.简单介绍李四光的生平。

3.出示课题“爱问的李四光”

4.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2)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题是爱问的李四光,请同学们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四光金是很爱问的?

2.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组合,自由讨论。

3.学生汇报。

4.学习课文。

(1)小时候的李四光就很爱问,第一段里就说了。

出示句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

(2)李四光都爱问什么问题呢?自己找出李四光的问题仔细读读。

(3)学生找出问题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卡片。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伙伴、老师和父亲对待李四光的问题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己找出来。

(6)同座位互相练读。

(7)男女生练读。

(8)师生对读。

(9)李四光听了父亲的话后,他有什么感想呢?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精彩片段】

《爱问的李四光》精彩片段

学习课文的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到李四光是个爱问的孩子。

1.师:同学们,我们继续来学习后面的课文,相信你们会学得更好。你们先自由地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哪儿又体会到李四光是个爱问的孩子?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生自由地读课文、画词句,师巡视)

师:把你们体会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

(生组内说的说,演的演,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师:刚才你们在小组内学得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

(生跃跃欲试)

师:李四光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你们小组能不能替李四光问一下?

(生读“为什么平地上会有这块大石头?”)

师:小伙伴怎么回答?

(“这还用问,本来就有的呗!”)

师:他又去问谁?(老师)老师怎么说?

出示:“听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老师的话,注意读出老师的不确定的语气。

2.对于老师的答案,李四光很好奇,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谁呢?(他的父亲)他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b.出示句子:李四光很奇怪,天上怎么会掉下石头呢?

父亲怎么跟他说的呢?

出示句子:“天上有的星星会掉到地球上,变成陨石。”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父亲的话,注意读出父亲的“不确定”。

接着,李四光又是怎么追问父亲的呢?

C.示句子:那么,这块石头是不是陨石呢?

父亲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句子:“有没有这样大的陨石,我也不知道。”

3.父亲的回答,李四光满意了吗?(不满意。)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角色演读2自然段?(一小组分角色演读2自然段)

师:哪个小组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生:(一小组代表)李四光提的第二个问题,他们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生:(又一小组代表)他们读出了慈祥的父亲。

师:你们真会听人读书。同学们,爱问的李四光只问了这两件事吗?

生:(全班举手)不是。……?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1自然段写了“他小时侯特别喜欢问为什么。”

师:你真会读书。知道把前后课文联系起来读。

师:你觉得从此李四光会怎样做?

生1:他不懂就问。

生2:他还动脑筋思考。

生3:不会的多看书,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去找到真正的答案。

生4:他还要动手做。

3.师:是啊,小李四光知道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思考,才能找到答案。于是他下定决心,从小好好学习,打下基础,用科学知识来解决自己的疑惑,最后他成了一名世界闻名的地质学家。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爱问的李四光》这篇课文写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提出了疑问,经过小伙伴、老师、父亲的回答后,仍没有找到满意答案,于是把问题藏在心里,希望有一天弄明白的故事,是一篇容语文知识、思想启迪、地质常识于一体的好文章。

学习本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作者介绍】

作者金本简介

金本原名李金本。山东龙口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第二师范二附小、宣武区少年之家教师,《中国少年报》记者、主编,高级编辑。中国和平出版社副总编辑。196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小溪,小溪》、《木舟树》、《告诉你》、《树眼睛》,散文集《生命的新吻》、《爱星满天》、《同在蓝天下》(三本,合作),童话集《我是一条鱼》、《小花狗打工》(新加坡版)等。

歌词《小主人之歌》、《大海,再见》、《绿水湖边来钓鱼》均获全国第一届少年儿童优秀歌曲奖,散文《录取的日子》获1988年全国红烛奖、散文征文优秀奖,歌词《明天再说》获1985年全国少年儿童小百灵赛歌优秀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的首任院长。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关于陨石

陨石是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碎片,绝大多数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少数来自月球(40块)和火星(40块)。全世界已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样品,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大部分陨石是球粒陨石(占总数的91.5%),其中普通球粒陨石最多(占总数的80%)。球粒陨石的特点是其内部含有大量毫米到亚毫米大小的硅酸盐球体。球粒陨石是太阳系内最原始的物质,是从原始太阳星云中直接凝聚出来的产物,它们的平均化学成分代表了太阳系的化学组分。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是1976年陨落在我国吉林省的吉林普通球粒陨石,其中1号陨石重约1770公斤。

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统称为分异陨石,它们是由球粒陨石经高温熔融分异和结晶的产物,代表了小行星内部不同层次的样品。这些小行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分三层,中心为铁核(铁陨石),中间为石铁混合幔层(石铁陨石),外部是石质为主的壳层(无球粒石陨石)。世界上最大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Hoba铁陨石,重60吨。在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青沟县境内银牛沟发现的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

最近,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和非洲沙漠地区收集到了大量的陨石样品,其中包括罕见和珍贵的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

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ALH84001)美国科学家1996年报道在这块火星陨石中发现了火星生命的迹象。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ǒguóyíkuàipíngdì

hǎoxiàoběnláifùqīn

二、轻松找朋友(连线)。

yòumǎnqiúzhuīcángfèn

满球幼藏奋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李四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2.他幼年时,特别喜欢问为什么。(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介绍了幼年李四光玩耍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疑问,他

向_________、_________请教,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他把这个问题一直

藏在心里,希望有一天能弄明白。

五、想一想,填一填。

读了课文,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

词语来称赞幼年李四光。

参考答案

一、我国一块平地好笑本来父亲

二、yòu——幼mǎn——满qiú——球zhuī——追cáng——藏fèn——奋

三、1.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2.示例:我特别喜欢看课外书。

四、一块大石头老师父亲

五、示例:勤奋好学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等

爱的奇迹


爱的奇迹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

多音字组词:

强中几尽

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课后小结: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爱的奇迹是什么?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二、新授

通过自己的预习你初步知道了哪些问题?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爱的奇迹是什么。)

教师梳疑,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课文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交流:说明旱情相当严重,不仅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畜的饮用水都很困难了,比利双手捧水喂小鹿的感人故事正是在这样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的。

此时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这一段的描写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3.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比利的为人。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比利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在文中标画有关比利动作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组内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他目不斜视,好像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慢慢地向树林走去,然后快步跑回来”这说明孩子是在极严肃、极认真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孩子一心想着救小鹿。

(做事认真、专注,善良、有爱心)……

(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小比利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上文,说一说第一段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当时水的宝贵以及水对挽救小鹿生命的重要,突出了比利捧水喂小鹿这一行动的意义和小比利的心地善良。

集体讨论,升华主题,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各抒己见)

1、这件事发生在严重干旱的夏季里,在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比利却用宝贵的水挽救野生的小鹿的生命。

2、比例只有6岁,可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了不起的。

3、一个6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描绘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课后小结:先默读课文,以《语文帮你学》中的一道题,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第一个填空完成较好。对于第二个填空,很多学生没有写出是“中暑”的小鹿,此时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体会水对当地人们的重要性。此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且体会出真是奇迹。订正第三个填空时,请同学找到描写比利动作的语句,加以体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为什么是奇迹。这样利用内容引出中心学生感觉到水到渠成,同时更加明确了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是:准确、全面、简洁。

板书设计:爱的奇迹

创造

比利爱心与善良小鹿

(人)(动物)

爱唱歌的大叶杨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考虑到其短小、易读,我希望能在一课时内学完,包括读通读懂课文,学好生字。经常和老师们说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想作一些尝试。

因此,在上课之前,我特意交待胡老师,不要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我要试着让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学习。

为了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我让三个学生分小节朗读全诗。有两个学生读得基本符合要求,有一个学生错音较多且不流利。大部分学生听得很认真,能帮助同学找出错误的地方。学生互评后,我范读了一遍课文。目的一是让学生再一次找准字音,二是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我没有放录音,因为我认为我自己对这首诗的内在节奏把握得更好些。我的朗读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便趁势提出让他们再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一练。自由练读后又齐读了一遍。

经过几番反复,初读课文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读课文的过程应该也是学生字的过程。我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只有一两个学生个别词语读不出来。然后,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抽读了两轮,有一个学生享字读不出,我便让旁边的学生帮他,我说:请旁边的同桌悄悄地告诉他!那位同桌非常高兴,果然附在他耳边教了一番,谁知教出的居然是读成受!看起来是从词到字学习模式的负效应了。当然,要说明的是,出现的是词语和生字都是没带拼音的,学生大部分能够掌握,证明学生确实能在读几遍课文后,凭印象和猜测能够认识生字。至于还有没完全掌握的学生,在后面进一步学习课文时还可以继续学习,不用着急。

学完生字,该进入细读读懂课文的环节了。每一节诗的意思大体是什么?本来我是想安排学生讲大叶杨的故事,因为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同时,讲故事的形式,实质上是对诗歌的一种改写,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训练。但上课后,我发现有些这种形式对学生可能难度大了一点,所以临时改变,降低难度,让学生回答从诗中了解了大叶杨什么?

对这个问题,学生回答也不理想,几乎是照着书念的。我只得再次调整计划――原来想提一个问题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我还是决定按顺序分节学习。

第一节写大叶杨特别爱唱歌,分别写了大叶杨唱得欢快响亮悄悄地唱的情景,三个层次,非常鲜明。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把第一节确定为指导朗读教学的重点。第一句小鸟叫我们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就确定了快乐的基调。老师通过描述调动学生体验:小鸟呀可是大叶杨的好朋友,声声大叶杨 叫得多亲热呀;从早到晚哗啦啦唱个不停的大叶杨,心中不知有多高兴呢!如此引导学生去体验朗读。读唱得欢快,提醒学生展示欢快的表情;读唱得响亮,提醒学生读的声音要哄亮,要有精神。那么,悄悄地唱该怎样读?为什么?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不仅能读得好,而且能说出道理。

词语学习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解决了。从早到晚就是对成天的说明;展示欢快的样子,学生自然理解了欢快;悄悄地唱的意境也在朗读中领略到了。

第二节容易懂,不准备花太多时间。在理解方面,勤劳让学生练习说话,享受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体会,让学生做一做享受的样子学生也很乐意。设计了三个问题:大叶杨会给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什么?大叶杨为什么唱得很快乐?大叶杨还会唱给谁听?第一个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第二个问题是为了突出大叶杨为带给别人快乐而快乐,第三个问题既是想象训练,又是为进入第三节学习而铺垫――还唱给秋天里金色的太阳听。

第一个问题学生有点茫然。很少的几个学生举手,但有一个学生说的我很喜欢。他说,大叶杨会唱打仗的歌。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的爷爷奶奶都只会唱打仗的歌,大叶杨会唱那些爷爷奶奶也会唱的歌。可爱的孩子,他把大叶杨想得真可爱。

这首诗最难懂的就是第三节的最后一句:感谢秋天里金色的太阳,它使我们的歌声,染上了几分金黄。为什么要感谢太阳?为什么说太阳使歌声染上了几分金黄?课前我反复思考要怎样才能使学生读懂这句。后来,我想到了学生前几天学的第一课《开学第一天》,写了进入二年级的学生年级增高的喜悦。不是吗,秋天意味着收获成长,就像学生在秋天从一年级进入了二年级,他们知识增多了,同样大叶杨到秋天也成长了,太阳是帮助它成长的,所以要感谢太阳。至于说到染,也可以联系第一册学习的《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海岸从粉刷到染,学生也就好理解了。

发散开去,还可让学生说说:大叶杨的成长感谢太阳,你的成长感谢谁呢?既是对感谢一词的运用练习,也是一种感恩教育呀。

很遗憾,还在学习第三节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这节课,如果要学完课文,背诵课文,学完会写字(总共6个字,课堂上只讲了1个),至少还要8分钟时间。

下午,胡老师说,学生大部分能把课文背下来了。

《学与问》阅读材料


一、沈括的趣闻轶事

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开没有错

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桃花都谢了。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弦乐同管乐是不同的。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

二、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22、看不见的爱


22、看不见的爱

教学目标:

5、自学字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体会“安详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7、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8、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赞颂母爱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上一课我们从《父亲的谜语》一文中,感受到了含蓄、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份执着、坚韧的母爱。(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

2、读题,质疑: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二、整体感悟

1、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归纳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励他“总会打中的”,凡事的关键是“做了没有”。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三、品读分析

1、讨论解决: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参考:

(1)因为这是个盲孩子,所以对母亲的爱是“看不见”的。

(2)这是个夏季的傍晚,“看不见”也隐含着故事发生的时间。

(3)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不寻常的爱。

随机解决:

Ⅰ、那妇女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Ⅱ、她为什么顿了一下?我为什么怔住了?我又为什么沉默了?

Ⅲ、体会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感情,再用“安详”造句。

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笑着。

②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4)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切的、伟大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注:交流到某一点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朗读、体会。

四、质疑解难

默读、质疑。

预设:1、男孩打累了,为什么“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

2、“我犹豫了一下”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2、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22、看不见的爱

陪伴、鼓励

妈妈盲孩子(打中了目标)

“总会打中的”

教学效果反馈:

研读课文,理解感悟“看不见的爱”是教学的重点,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沉的、伟大的,它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近母亲,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理解母亲,理解母爱,在教学中分三步进行:1、自读课文,了解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引导学生品读母亲言行的句子,感悟坚韧、执着的母爱。通过用心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关键字词,在说话训练中和反复朗读中体验情感。3、在母爱的感召下,孩子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最后成功了,从孩子的表现再次感悟母爱是伟大、神圣的力量。通过这三步把母爱的含义层层深化,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一种信任,母爱是一种希望,母爱是一种鼓励,母爱更是一种力量。

《爱问的霍金》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健康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