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名师教案

高中历史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29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名师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名师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题

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

执教者

指导者

课程内容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会引用史料印证观点、能从传说中提取有效信息;

2.理解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加深民族认同感;

3.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是多元一体的,进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3课。这一主题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上承原始农耕文明的肇兴,下启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课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炎帝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作支撑。小学阶段多版本教材讲述过相关的传说故事,因此,这节课始终坚持直观性教学原则,引入视频、图片等方式调动学生感官,并运用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分三个阶段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重点

炎帝、黄帝的人文始祖地位及其传说。

难点

传说与历史信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宋)李昉等:《太平御览》(第一册)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

(4)(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

(6)(汉)赵晔:《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

(7)(先秦)韩非子著陈秉才译注:《韩非子》中华书局2007年3月版

(8)白寿彝:《中国简明通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版

(9)易中天:《祖先》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13年5月版

(10)徐斌、颜邦逸主编:《帝国的前奏》长春出版社2009年1月

(11)中央电视台:《黄帝》纪录片2012年04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播放视频《黄帝永生》

(2)设计问题:视频中人们称他为“太平凡不过的、伟大的人”,他是谁?视频中不同的人对黄帝有着不同认识,但无一例外的对黄帝表达出崇敬之情,这是为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教师提问。

一、文明肇兴

1.炎黄联盟

(1)向学生展示黄河流域各部落生活区域示意图;

(2)展示部落之间相互征伐的文字材料;

(3)讲述阪泉之战及涿鹿之战的传说故事;

(4)概述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意义。

学生观察地图并阅读课本,回答教师问题。

一、文明肇兴

2.人文始祖

(1)设计问题:为后人创造了哪些文明财富呢?大家试试能否从史料中来寻找一下文明的影迹?出示关于炎帝黄帝发明的传说文本材料。

(2)设计问题:为什么这些发明创造被归于炎帝、黄帝个人呢?你们相信吗?

(3)回应学生的质疑,概述传说的价价值。

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翻看课本补充内容,回答教师问题。

一、文明肇兴

2.人文始祖

(1)展示:铜刀图,对考古发展进行讲解。

(2)设置问题:你还能找出哪些考古发现来印证这些传说?友情提醒,可以参考之前学过的内容哦!

(3)梳理学生答案,引导思考历史和传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设置问题:通过对炎帝黄帝发明创造的梳理,你能总结一下为什么将炎帝和黄帝尊称为“人文始祖”吗?

学生根据已有考古发现印证传说中的信息,回答教师提出问题,适当笔记。

二、制度开创——禅让制

(1)展示炎帝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生活着的部落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的文字材料。并针对材料进行提问。

(2)展示反映尧舜禹精神品质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通过了解尧舜禹,我们至少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3)总结禅让制的定义。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进行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适当进行书本勾画。

小结

(1)简述远古时代的时代特点,并总结关于传说的历史学习的方法。

(2)设置问题:此时你一定对黄帝及其先祖们有了更多的认识,有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3)出示《饮冰室合集》材料,设置问题: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有何特点呢?

(4)总体概述民族形成特点及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相关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说课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远古的传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四、说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11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②河姆渡人骨哨③大汶口陶器刻符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拓展延伸:除本课学习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远古传说人物?请大家在课后搜集他们的故事并互相交流。(投影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料,为学生搜集传说故事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成就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并通过搜集交流传说故事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构建知识结构图,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说教学评价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利用传说故事、考古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创设多组教学活动和问题设计,以此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拓宽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借古喻今的学科意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分析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二、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方法:
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是怎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
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
,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发明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发明了
,他的手下发明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
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6、禅让”是怎么回事?
“禅让”的实质:
“禅让”表现为:
7、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
治水效果:
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三、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
①、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交战双方:黄帝、炎帝对抗蚩尤;地点:涿鹿,所在流域长江流域。
②、结果:蚩尤战败被诛。
③、影响:形成了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尊称黄帝是人文初祖,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水井,还发明了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他的手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3、尧舜禹的禅让
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禅让。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2070年,建立者启,王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影响使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增多,标志:2070年,禹建立夏朝。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曲,等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
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实际上其中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摸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国人自谓“炎黄子孙”。“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并与各少数民族通婚,经过长期发展,慢慢形成了华夏族。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此,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6、禅让”是怎么回事?
“禅让”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禅让”表现为:①、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②、被推举的首领没有特权
7、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疏”、“堵”结合
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没被考古资料证明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涵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事实: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材料一反映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有特权,阶级、阶级压迫开始出现了。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已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
五、巩固小结
炎帝、黄帝和蚩尤以及尧舜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文明社会开始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漫长的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六、课堂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B)
A、炎帝B、黄帝C、舜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
A、黄帝B、尧C、舜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C)
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B)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禹建立了夏朝
C、禅让制被破坏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
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答:元谋人。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答:种植水稻和蔬菜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开始的标志是: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教学后记:
学生自主学习
1、涿鹿之战(阅读课本12页,找出有关涿鹿之战的以下问题):
①、时间:;交战双方:、对抗;地点:
,所在流域。
②、结果:。
③、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尊称黄帝是,他建造,制作,教人,还发明了,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发明了
,他的手下发明了,编出了。
3、尧舜禹的禅让
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
②、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③、夏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王朝的地位
。影响,。
④、原始社会终结:原因、,标志:年,禹建立。影响:原始社会结束,开始。
4、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更科学?
5、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6、禅让”是怎么回事?
“禅让”的实质——
“禅让”表现为:
7、大禹治水
治水方法:
治水效果:
8、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9、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华夏之祖》课堂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A、炎帝B、黄帝C、舜D、尧
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B、尧C、舜D、禹
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
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禅让制被破坏
C、禹建立了夏朝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名师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西欧庄园》教案设计

1.了解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的知识。

2.通过分析庄园经济、庄园法庭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庄园经济的特点、庄园法庭的知识;难点:庄园经济、庄园法庭的实质。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出现:世纪开始。

2.性质:经济组织形式。

3.发展: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4.特征:庄园是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居民均是领主的,分为自由的

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土地分为和“份地”,佃户领取份地的条件是领主的“直领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庄园周围是按照规定共同使用;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其土地的自由权利受法庭保护。

二:庄园法庭

1.人员设置: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主持法庭的是和他的管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2.职责:维护领主的利益,同时也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3.执法形式: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全部归领主所有。

4.审判依据:依据是习惯法或。

5.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但它从根本上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材料一:“这些杰出人物(庄官们)并不仅是忙于维护领主的利益和增加他的个人收益。他们非常关注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偷窃和沟渠阻塞对农民的影响远大于对领主的影响。”

材料二:11世纪以前的英国,村庄的管理人员是由村民共同选举产生,11世纪以后,伴随着庄园化的盛行,原有的村社的管理人员大多被庄园的庄官们所取代,这就是英国村庄共同体历史上“庄官制度”的开始。

(1)材料一中“庄官们”要维护的庄园内土地分为哪几部分?为什么说“对农民的影响远大于对领主的影响”?

(2)材料二中“村庄的管理人员”11世纪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0世纪的西欧,经济发展最大特色是?()

A.个体农耕经济B.手工业和商业经济

C.庄园经济D.游牧业经济

3.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中的磨坊、桥梁、牲畜等都属于庄园主。庄园里的村民们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话说明了()

A.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B.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

C.庄园里的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D.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

4.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

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

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

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下列有关11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经济的表述,错误的是()

A.庄园里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B.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C.教会要求居民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交给教会

D.庄园土地又直接领地和份地之分

6.庄园设有法庭,主持法庭的是()

①自由农民②领主③佃农④领主的管家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中世纪英格兰常常被描绘为“一个邻里亲情的世界”,但村民之间总是避免不了磨擦,庄园法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对庄园法庭叙述有误的是()

A.惩罚方式通常是罚金

B.审判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8.材料题:

材料一:在庄园化盛行的阶段,庄园法庭成为了村庄共同体的新的立法机构,在庄园法庭之中仍然保有着原有的村民可以参与立法的权利。而村民们的立法活动一般仍会得到领主的承认,因为领主知道,如果农民所提请的问题被置之不理的话,他的法庭就不能确保农民们履行各项义务。

材料二:在诺福克郡的克雷辛厄姆村规定:“他们(十户长和陪审团)为他们自己,也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制定出如下的村规,即从秋末到圣・马丁节期间,无论领主的牧羊人是谁,都不能在佃农们的耕地上放牧,因为这些耕地应该保留给佃农们放牧使用,以维持和放养他们自己的牲畜。”

(1)据材料一说明庄园的立法机构是?拥有立法权的是?

(2)据材料二说明村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9、农业、佃户、农民、“直领地”、义务耕种、“份地”、“公用地”

二:庄园法庭、领主、罚金、村法

(1)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虽然是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但根本目的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2)11世纪以前由村民共同选举产生,11世纪以后被庄园的庄官们所取代。

1.C

2.D

3.A

4.B

5.A

6.C

7.D

8.(1)庄园法庭;村民、领主。(2)对村民和领主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