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29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5.学会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策略

1.图示教学法。采用图示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以外,用图片再归纳、概括三国鼎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2.表格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通过表格,整体把握全部或部分历史知识。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下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

3.识图教学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曹操赤脚迎许攸”图可看出曹操重视人才。根据“曹操慌忙逃跑”图,结合苏轼《前赤壁赋》所描绘的情景,讲述双方交战的经过,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

4.情景模拟法。通过历史情景模拟,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如探究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原因,可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通过历史剧场:①学生先自我介绍;②老师作旁白,学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结合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自然可得出结论: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的典故及成语故事,课堂上补充给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及积极性;收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这两次战役的概况及影响。收集这一时期主要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如诸葛亮、周瑜等,引导学生评价这一历史人物,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将空白处的谚语补充完整。(可小组合作回答)

1.三个臭皮匠,;

2.司马昭之心,;

3.过五关,;

4.万事俱备,;

5.周瑜打黄盖,。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谚语引出这些谚语所属的时代,引出本课要学习的三国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官渡之战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官渡之战”一目,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是什么?

2.曹操实力强大的原因有哪些?(让同学们谈一谈“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等几个概念,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及影响分别是什么?(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下曹操的《蒿里行》: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请大家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形势图,大家认为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

学生:打仗。(由此引入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互相混战。在北方,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曹操实力强大的原因:依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196年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了优势;“唯才是举”;实行屯田,势力日益强大;占据黄河以南的许多地方。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特点、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影响: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北方。

(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路线图,简单讲述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阅读教材;结合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与强调,突出重点与难点,尤其是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赤壁之战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75─P76“赤壁之战”一目,小组合作学习以下问题:Jab88.Com

1.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2.赤壁之战爆发于哪一年?曹操发动此次战役的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结果怎样?

3.简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教师:曹操统一北方前后,孙权占据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势力也逐渐扩大。

多媒体播放曹操的几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曹操想一统全国的壮志。

教师:赤壁之战爆发于208年,曹操发动此次战役的目的是吞并南方,统一天下。结果是孙权、刘备结成联军,以少胜多,重创曹军。

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路线图,并简单讲述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以官渡之战为范例,小组合作学习赤壁之战,归纳战役学习的基本要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纳。后许攸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出袭击袁军屯粮处的计策。

材料二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之后教师总结提升答案要点)

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官渡之战中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实力、战略战术等方面来分析)

2.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3.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以巩固,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并且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同类问题比较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因素。

教师:作为优秀军事将领的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失败呢?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骄兵必败,这个是一个规律性的道理,鲁迅先生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阐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国鼎立

我国在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定都建业,国号为吴,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在统治区内努力经营,北方地区的经济比汉末有所恢复,东南和西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以后的统一局面奠定基础。

(1)曹魏重视农耕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2)诸葛亮治蜀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

(3)吴国开发江南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小组合作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三国演义》和戏曲舞台上的曹操,由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把他写成了一个篡夺汉室天下的奸臣。鲁迅说:曹操在戏剧舞台上是一个白脸奸雄,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正确?试谈谈你的看法。(提示:结合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分析)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有一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品往往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虚构,有时候和历史真实是有区别的。我们对历史和文学作品要加以区别,并对人物的评价也要有一种客观的眼光。

六、板书设计

精选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学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学案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①情境法:创设历史情境,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探究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

③其他方法: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等。

学案导学→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点拨→总结归纳

(设疑预习)(静心独学)(交流互动)(板书、口述、或表演)(适当点拨)(知识梳理)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来记忆。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兴趣)

学案导学(我学习,我思考,我展示,我快乐!)(仿宋体字部分是学生供学生使用的学案)

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并把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独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

活动一:知战役,以少胜多

步骤一:归纳比较两次战役比较表

名称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兵力情况
结果
胜方战术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步骤二:分析探究

为什么曹操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呢?

步骤三:历史感悟

是非成败,都会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活动要点:

1、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做好标记或作答;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

3、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

此活动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活动综合性较强,教师要在学生活动中多设台阶,多点拨。

点拨(或追加问题):

1、引导学生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让学生探讨曹操最终统一北方的主要原因。

2、学生在展示两次战役学习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讲述战役的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假如你是曹操,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打算。”的问题设计,过渡到“赤壁之战”。

4、学生在探究学生展示时“为什么曹操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呢?”可能只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尽量把思维打开,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5、谈启示时不要只拘泥于战役,可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谈具体一些。

活动二:话三国,三足鼎立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下列三国鼎立知识表:

1、图中的A、B、C表示三国的国名,a、b、c表示三国的都城,请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的位置填出三国的国名、都城和建立者。

国名
都城
建立者
经济发展
A_____
a_____
B_____
b_____
C_____
c_____

2、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不是历史的进步?

活动要点:

1、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

3、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

设计图旨在通过图片的直观性以用表格的比较性,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提高学史的兴趣,也为学生掌握、记忆知识提供了一种方法。

点拨(或追加问题):

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三国”建立的概况

2、全班交流“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不是历史的进步?”使学生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

3、通过“三国建立后,首要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设计,过渡到“三国经济的发展”。学生了解其基本情况即可。

4、了解三国经济的发展时,追问:三国时哪一政权与夷洲有往来?夷洲就是今天的哪里?让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活动三:品文化,精彩纷呈

襄阳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活动期间,一外宾想参观襄阳地区与三国相关的名胜古迹,他想参观几个地方,大饱眼福,你能帮帮他吗?

活动要点:

1、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

2、重点展示襄樊地区与“三国”有关的历史知识

设计说明:

此活动设计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从而热爱襄樊,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四:评人物,各抒己见

1、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2、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E、他是人,不是神。

活动要点:

1、老师提醒大家: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2、全班积极讨论交流,能有理有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设计说明:

此活动方案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由于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面相对较窄,此活动设计时,对人物评价特从几个方面进行提示,以此降低学习降度,更好达成情感目标落实。

活动五:谈感悟,学史增智

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活动要点:

1、大家积极思考,大胆交流。

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谈学习后的收获: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③从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过台湾谈我的启示;④从对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的比较中,我认识到什么;⑤纵观历史发展长河,你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总结归纳,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随堂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做下面的问题,以检测本课的学习是否取得了成功)

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历史上最早进入三国的时间是

A、220年B、221年C、222年D、229年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课堂延伸(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2、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3、搜集曹操的诗词。读读有关“三国”的故事书。

初一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6课三国鼎立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第二部分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
战役名称发生时间交战双方影响特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
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史学家)
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周瑜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材料二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材料三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你是如何评价三国鼎立这一政治格局的?



1.(2015襄阳)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
2.(2015郴州)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A.曹操洛阳B.刘备成都
C.孙权建业D.曹丕洛阳
3.(2015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2015玉林)右边的示意图是
A.春秋争霸图B.赤壁之战图
C.人口南迁图D.三国鼎立图
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
6.(2013江苏省无锡市)《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7.(2013山东省德州市)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8.(2013云南省昭通市)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
2.(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优势;唯才是举;实行屯田
(2)骄傲轻敌,不习水战,孙刘联军使用火攻
(3)都是以少胜多;胜方都是指挥得当,败方都是骄傲轻敌;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4)略
3.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
2.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1—8CDCDDCAC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备课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备课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备课教案

第20课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学习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2、学习重点:通过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3、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1-----P105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名称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新课标第一网

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否定者多,肯定者少,在戏剧中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样子,有的甚至认为他是一代奸雄,请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你的疑点、难点:

一、单项选择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

A.曹操B.周瑜C.刘备D.诸葛亮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4.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鼎立局面,三国当时的国号分别是()

①魏②蜀③吴④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

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7930.html

上一篇:摘月亮 下一篇:2020石榴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