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高中辛亥革命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8

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十月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进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意义。

2、知识拓展:

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那些革命的条件?

①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低限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的各种落后性使其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促成了革命条件的成熟。

③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早在十月革命前期,列宁就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落后的俄国爆发并取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重点难点:

1、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

②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2、比较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②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不同点:

①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②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十月革命则有广泛的群众支持。

③革命取得胜利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胜利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④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一战期间,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思想,其基本含义为()

A、把帝国主义战争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战争

B、变帝国主义战争为民族解放战争

C、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利用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的危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20世纪初,俄国一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

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战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这个条件

4、下面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推翻了沙皇统治

D、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举行武装起义

D、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B、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革命性质基本相同D、产生结果基本相同

7、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8、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相同点不包括()

A、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

B、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

C、都是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和他的几位助手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的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何不负责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进行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那些主张?(2)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3)依据材料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材料二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国大本营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出一份照会威胁说:“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最严重的后果。”材料三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霍宁将军组织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军留在前线。材料四11月27日,德军总司令部的答复来了,他表示同意和平谈判。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其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四反映了德国的态度,德国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4)材料一、四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材料二的态度是怎样表现在行动上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C4、B5、D6、B7、C8、D

二、材料题:

1、

(1)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完成。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

2、(1)进行停战谈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2)帝国主义列强胁迫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代表不要退出战争,一方面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害怕削弱协约国的力量,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

(3)德国可借此减少东线压力,得到喘息机会。

(4)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大战。协约国协同白军,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延伸阅读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

探究十月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问题探究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影响

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问题探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场景,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坚决拥护,成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引言中称俄国十月革命点明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指出了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一目内容主要叙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第二,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主观条件:第一,俄国的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第二,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第三,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革命后的俄国向何处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目主要讲述十月革命的经过。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亲自领导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伟大的开端”一目主要讲述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第一,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加速了苏联的现代化进程。第二,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和意义:它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它把人类历史带入一个新时代,世界从此进入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①请学生回忆上一课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状况。进入20世纪,人类将在探索理想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如何行进,引出题目,开始本课学习。

②从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入手,指出正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将这一伟大理论成功地付诸实践,引出导言中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照片,并以此为起点展开全文。

③利用本课导言,以(照片)1917年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列宁喊出口号“社会主义革命万岁”时,“在沉寂了几秒钟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回顾十月革命之前俄国革命的状况,展开本课的学习。

“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一目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资料,概括并分析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回答“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爆发革命是历史的必然?”利用教材相关材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对二月革命爆发,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短短几天被推翻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二月革命的作用,可为下一子目的学习做准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四个:《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教师可以以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为线索,串讲十月革命的过程;补充引言部分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场景,带领同学们分析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讨论分析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是如何巩固政权的。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是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以往史学界常较注重其国际影响和意义,关于十月革命对俄国自身的影响谈及不多,教师应予以重视。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从多角度分析评价十月革命的影响。同时也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立足今天,回首历史,应该对其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

鉴于本课是本单元内容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成功案例,因此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特别与本单元第一课中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加以对照分析,同时为学习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铺垫,以利于结合俄、中两国案例总结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成功建立的一些共性。

2.教学案例

案例一导入

请同学们来看课本第163页左上的照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引向高潮。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

板书:第2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案例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帝国主义国家具有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师)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讨论、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以上资料反映的是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师: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材料四: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第26卷

(师)这段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生:回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一战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一战中俄国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使俄国反动统治摇摇欲坠。

(师:总结)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总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俄国革命当时还具备以下主观条件:具有较强革命性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列宁认为,当统治阶级再也统治不下去,当被统治阶级再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

案例三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师)请同学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将是怎样一副情景?

(生:讨论、回答)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溃败、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继续把人民当炮灰,国内局势不断恶化。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失去了保存民族、国家惟一机会,更提不到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实现工业化了。

(师)再请同学们大胆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将是怎样的状况?

(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仍将一统天下。

(师)那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将更加残酷,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更加肆无忌惮。

(师:总结)综上所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掀起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四、问题解答

1.阅读上面的资料,请思考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解题关键:论述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必然性。

思路引领:结合课本提供的关于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外交──结束帝国主义战争,农民土地问题──废除土地所有制,不付赎金的决议,思考为什么工兵代表苏维埃在武装起义成功后迅速通过了这样的决议。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得出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答案提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革命前人民的悲惨处境。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统治,紧随其后的临时政府推行的违背人民意愿的战争政策,都使人民不堪忍受。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推翻反革命政权。故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本课测评

1.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解题关键:党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正确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思路引领:应从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作了铺垫和准备、列宁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三个方面展开。

答案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在列宁《四月提纲》要进行社会革命的指导下,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及时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2.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人类社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解题关键:围绕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当时的国内状况和世界环境的影响。

思路引领:十月革命的性质;十月革命的国内状况和所处的世界环境。

答案提示: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就社会制度的发展演进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北京四中王咏梅)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1917年4月)(即《四月提纲》)(节录)

……

2.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刚刚觉醒过来参加政治生活的极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中进行党的工作时必须善于适应这种特殊条件。

3.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指出它的任何诺言,特别是关于放弃兼并的诺言,完全是谎话。要进行揭露,而不是“要求”这个政府即资本家政府不再是帝国主义政府,这种要求是散布幻想,是不能容许的。

4.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暂时还处于较弱的少数地位。

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惟一可能的形式,因此,当这个政府还受资产阶级影响时,我们的任务只能是耐心地、系统地、坚持不懈地、特别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来说明他们的策略的错误。

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5.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

废除警察、军队和官吏。

一切官吏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

──《列宁选集》第三卷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917年10月10日(公历10月23日)会议有关武装起义的决议

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德国海军中的起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全欧洲发展的最高表现;其次,帝国主义者为扼杀俄国革命而媾和的危险),军事形势(俄国资产阶级和克伦斯基之流无疑已经决定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莫斯科的选举)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在准备(军队撤出彼得格勒、哥萨克调往彼得格勒、哥萨克包围明斯克,等等),──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北方区域苏维埃代表大会、军队撤出彼得格勒、莫斯科人和明斯克人发起行动,等等)。

──《列宁选集》第三卷

列宁给中央委员会的信(1917年10月24日〔公历11月6日〕)

同志们:

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

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目前提上日程的问题决不是会议或代表大会(即使是苏维埃代表大会)所能解决的,而只有各族人民,只有群众,只有武装起来的群众的斗争才能解决。

资产阶级通过科尔尼洛夫分子发起的攻击、维尔霍夫斯基的离职都说明不能等待了。无论如何必须在今天晚上,今天夜里逮捕政府成员,解除士官生的武装(如果他们抵抗,就击败他们),如此等等。

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

……

──《列宁选集》第三卷

附:加米涅夫等人反对举行武装起义的声明

1917年10月18日(31日),《新生活报》第156号以《尤·加米涅夫谈“发起行动”》为题发表了列·波·加米涅夫的声明,全文如下:

“弗·巴扎罗夫昨天的文章提到了以两个知名的布尔什维克的名义发出的一份反对发起行动的传单。

尤·加米涅夫就此宣布:鉴于发起行动的问题在加紧讨论,我和季诺维也夫同志给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芬兰的我们党的各大组织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坚决反对我们党在最近期间主动发起任何武装行动。

应当说,我并不知道我们党有什么定于某某时间举行某某行动的决议。

党的这样的决议是没有的。大家懂得,在目前的革命形势下,并不是搞什么类似‘武装游行示威’的事情的问题。问题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而对无产阶级负有责任的人不会不懂得,只有清楚明确地给自己提出了武装起义的任务,才能举行某种群众性‘行动’。不仅仅我和季诺维也夫同志,并且还有许多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都认为,在目前,在现在的社会力量对比下,撇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的前几天,主动发起武装起义,是一种不能允许的、对无产阶级和革命极端危险的步骤。

任何一个党,尤其是我们这个越来越集中着群众希望和信任的党,决不会不力图掌握政权,通过国家政权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纲领。任何一个革命的党,尤其是我们的党,无产阶级、城乡贫民的党,决不会也无权利放弃起义,起誓永不起义。举行起义来反对祸国的政权,是劳动群众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而在某种时刻也是那些得到群众信任的政党的神圣义务。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起义是艺术。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现在,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有责任反对一切主动发起武装起义的企图,因为这种起义是注定要失败的,会给党、给无产阶级、给革命的命运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的。把一切都押在近日发起行动这张牌上,这就是采取绝望的举动。而我们党是强有力的,是有远大前途的,决不会采取这种绝望的举动。”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了。绝大多数苏维埃都派出代表参加这次代表大会。很多农民苏维埃的代表也出席了代表大会。妥协派把持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权力结束了。根据绝大多数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意志,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所举行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政府的大多数成员已被逮捕。

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将规定工人监督生产;将保证按时召开立宪会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将保证俄国境内各民族都享有真正的自决权。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

──《列宁选集》第三卷

《和平法令》(10月26日〔公历11月8日〕)

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因战争而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的或民主的和约,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的没有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并别的民族)没有赔款的和约。

俄国政府向一切交战国人民建议立即缔结这种和约,并且决心不等到各国和各民族的享有全权的人民代表会议最后批准这种和约的全部条件,就立即毫不迟延地采取一切果断步骤。

……

──《列宁选集》第三卷

《土地法令》(10月26日〔公历11月8日〕)

(1)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2)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

(3)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在没收地主田庄时遵守最严格的秩序,确定达到多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哪些土地应予没收,编制全部没收财产的清册,并对转归人民所有的、土地上的产业,包括一切建筑物、工具、牲畜和储存产品等等,用革命手段严加保护。

(4)下附农民委托书是由《全俄农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编辑部根据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订的,公布于该报第88号(彼得格勒,1917年8月19日第88号),在立宪会议对伟大的土地改革作出最后决定以前,各地应该以这份委托书作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

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

土地问题只有全民立宪会议才能加以通盘解决。

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公正的办法应该是:

(1)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典押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转让土地。

一切土地:国家的、皇族的、皇室的、寺院的、教会的、工厂占有的、长子继承的、私有的、公共的和农民等等的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因财产变革而受到损失的人,只有在适应新生活条件所必需的时间内,才有权取得社会帮助。

(2)所有地下资源,如矿石、石油、煤炭、盐等等,以及具有全国意义的森林和水流,归国家专用。一切小的河流、湖泊和森林等等交给村社利用,但必须由地方自治机关管理。

(3)经营水平高的农场所占的土地,如果园、种植园、苗圃、养殖场、温室等等,不得分割,而应改为示范农场,并视其规模和作用,归国家或村社专用。

……

这个委托书的全部内容表达了全俄绝大多数觉悟农民的绝对意志,应立即宣布为临时法律,并应在立宪会议召开以前,尽可能立即实行,其中哪些部分必须逐步实行,应由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决定。

(5)普通农民和普通哥萨克的土地概不没收。……

──《列宁选集》第三卷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银行国有化的法令,1917年12月14日(公历12月27日)

为了正确地组织国民经济,为了根除银行投机,为了使工人、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完全摆脱银行资本的剥削,为了组成真正符合人民和贫困阶级利益的俄罗斯共和国统一的人民银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

1.银行事业宣布为国家垄断制。

2.现有的一切私人股份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同国家银行合并。

3.被取消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由国家银行接收。

4.私人银行同国家银行合并的程序另以法令规定。

5.私人银行的一切管理事务完全转交国家银行理事会。

6.充分保障小额存户的利益。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列宁《论我国革命》(节录)(1923年1月)

他们根本不相信任何这样的看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他们甚至没有想到,例如,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场战争最终卷入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即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

例如,他们在西欧社会民主党发展时期背得烂熟的一条论据,已成为他们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这条论据就是:我们还没有成长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或像他们中间各种“博学的”先生们所说的那样,我们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问一问自己: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

……

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那又该怎么办呢?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是不是因此改变了呢?正在卷入和已经卷入世界历史总进程的每个国家的各基本阶级的基本相互关系是不是因此改变了呢?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

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记得拿破仑这样写过:“……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便见分晓。”我们也是首先在1917年10月投入了真正的战斗,然后就看到了像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列宁选集》第四卷

毛泽东论十月革命

“……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来,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世界各国的广大人民热情地庆祝十月革命的40周年,因为这40年的历史使他们确信,无产阶级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被压迫民族必然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当然,在人民面前还有困难和曲折。但是,列宁在36年前说得好,‘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船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2.课文注释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及由来

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时获多数,故名。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代称。

苏维埃

俄语Coвет的音译,原意为会议,后特指苏联的政权机关──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为领导起义的机关首次出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它成为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立的第二个政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它成了全国各级国家机关。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简要过程

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苦农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社会矛盾加深,革命形势成熟。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年4月,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准备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于7月采用武力镇压。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此后,各地苏维埃纷纷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工农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革命形势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号召革命群众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首都各重要据点。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炮声响后,工人和士兵立即发起攻击,次日凌晨占领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成员。10月25日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第二天,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还组成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从1917年10月到第二年2月,全国各地起义相继胜利,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全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1870年4月22—1924年1月21)的生平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原姓乌里扬诺夫,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早年因从事革命活动,曾被逮捕和流放。1903年在伦敦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努力下,大会通过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在大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分歧,列宁派在会上占多数,称为“布尔什维克”派,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派占少数,称为“孟什维克”派。1912年在布拉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于4月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后来制定了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次日,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8月被刺受重伤。1918~1920年内战中,领导苏俄党和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2年列宁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病情恶化。1924年病逝。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如下一些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20世纪初,俄国虽然是号称世界第五的工业国家,但是,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比,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产量,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国家经济格局来说,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5。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严重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据统计,1900年,俄国全部股份资本的47%以上是外国资本,其中,电气工业总资本的90%由外国控制。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业的总投资达10亿卢布,几乎控制了当时俄国所有最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部门。同时,由于政府财政经常入不敷出,沙皇政府不得不向外国大举借债,1903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超过30亿卢布,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3亿卢布。1914年,俄国的外债总额高达60亿卢布,俄国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过及其意义

1905年1月16日,也就是俄历1月3日,俄国首都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一万多名工人为反对工厂主开除4名工人举行罢工。其他工厂的工人也群起响应,几天内罢工工人人数达到15万人。1月22日,这一天是星期天,14万罢工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前往冬宫广场,准备向沙皇呈递请愿书。请愿书中提出了言论出版自由、八小时工作制、土地归农民、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召开立宪会议等要求。他们幻想着“至高无上”的沙皇能体恤下情,接受他们的要求。然而,事与愿违,在游行队伍的前进途中,早已埋伏好的军警野蛮地向和平请愿的工人们开枪射击,一千多人遭到杀害,数千人受伤。历史上把这一惨剧称为“流血的星期天”。

军警的暴行激起了人们更大的愤怒,莫斯科等许多城市的工人也举行总罢工。到这一年的8月,全国的罢工人数达到80万人。在罢工斗争中,工人们日益成熟,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这一组织形式,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县出现了农民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同时,士兵中的不满情绪增加。6月,俄国黑海舰队的装甲舰“波将金”号的水兵自发举行起义,击毙反对起义的军官,把军舰开到正在举行总罢工的敖德萨。10月20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司机开始罢工,全俄政治罢工开始。25日,全俄有75万铁路工人参加罢工。此后罢工逐渐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政治罢工,二百多万工人参加罢工。沙皇见势不妙,颁布诏书,答应了工人的一些要求。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号召人民把革命推向深入,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2月20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莫斯科工人代表苏维埃举行政治总罢工,成立了工人义勇队。工人们武装起来,同军警进行斗争,一度占领了几乎所有的车站。其他许多地方也发生了武装起义。由于缺乏统一指挥,起义力量比较分散,起义很快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在1905年革命中,俄国的工人阶级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锻炼。这次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总演习”。

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

1613年1月,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1596—1645)被俄罗斯贵族、大商人和高级僧侣等推举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继位,男嗣断绝,外戚当权,但仍袭用罗曼诺夫王朝的名号。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期间,对内实行专制的农奴制度,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镇压各国人民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三百多年,共经历了16个沙皇,著名的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位沙皇。1917年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克拉二世被迫退位,次年7月17日,沙皇一家被处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怎样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在大战期间,沙皇政府不断加强反动统治,工会组织大部分被解散,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家议会中的代表被逮捕,党的报刊全部被查封。大战还给俄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极端混乱的局面,约1400万青壮劳动力脱离生产,被拉去当兵。由于燃料不足,工厂减少了生产,1916年有30多座高炉熄火。农村大片土地荒芜,物价飞涨,食品奇缺。为了应付战争开支,沙皇政府大借外债,仅在军需订货方面,就欠英、法、美三国的债务达77.69亿卢布。俄国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1916年,许多城市开始发生饥荒,工人运动急剧高涨。这一年罢工有1500起,参加人数超过100万。1917年初,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运动在彼得格勒发生,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等大城市。

俄国二月革命及其后果

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1917年初,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巴库等俄国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彼得格勒的工人罢工运动最为突出。俄历2月18日,即公历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开始罢工;很快,罢工浪潮遍及全城。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女工和妇女为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举行政治罢工、集会和示威游行,高呼“面包”、“打倒战争”和“打倒专制制度”;很多男工也加入游行行列,罢工总人数达到九万多人。次日,彼得格勒的罢工人数增加到二十多万人,涉及224家企业。俄历2月25日,整个彼得格勒到处都是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罢工人数增加到25万人,罢工发展为政治总罢工。当晚,沙皇赶紧命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准备镇压。大批军警占领了市中心和各主要交通要道,在屋顶上和角楼里架起了机枪,准备向参加游行和示威的群众射击,密探们也四处搜查和逮捕革命者,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遭到破坏,5人被捕。广大人民没有被沙皇的镇压所吓倒,继续坚持斗争。26日,在兹纳缅斯克广场,集会群众遭到警察镇压,四十多人被杀。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号召进行反对沙皇制度的武装斗争,建立临时革命政府。这一号召得到了工人的响应,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27日,起义席卷全城。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长期在军队中做宣传工作,彼得格勒卫戍部队中的广大士兵拒绝向起义群众开枪,并掉转枪口,参加起义。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夺取了彼得格勒的主要军火库──兵工总厂,缴获了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的弹药。起义者占领了火车站、发电站等许多重要部门,逮捕了沙皇政府的大臣和将军,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地方沙皇政权。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退位诏书,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天,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下,资产阶级组成了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四月提纲》的重要意义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了更好地领导革命,1917年4月16日夜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从国外回到首都彼得格勒。次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指明了方向。4月20日,《真理报》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为题发表了列宁这篇报告的提纲,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在这篇提纲中,列宁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就是资产阶级已经从沙皇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就应该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认为,由于当时苏维埃还对临时政府持支持态度,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临时政府,夺取政权的方式是:只要苏维埃能掌握全部政权,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无产阶级可以在苏维埃内部展开斗争,逐步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挤出苏维埃,最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列宁号召人民“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同时,列宁还认为,革命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当时气氛比较浓厚的革命护国主义。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许多人都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也就必须继续进行战争。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力量,伺机反扑。针对这种情况,列宁指出当时仍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只有苏维埃掌握了全部政权,才能以民主的、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列宁的这些主张遭到了孟什维克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直到5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上,列宁的主张才获得通过,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行动纲领。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什么反对举行武装起义

1917年10月11日(公历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举行武装起义决议的次日,格·叶·季诺维也夫和列·波·加米涅夫向中央提出一个声明,并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堡委员会、莫斯科委员会、莫斯科区域委员会、芬兰区域委员会以及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北方区域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布尔什维克党团写了一封名为《论时局》的信,申述他们反对立即举行起义的理由。他们的信曾在10月15日(公历28日)彼得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宣读过。但是,不论在彼得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还是在10月16日(公历29日)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他们都没有得到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仍坚持自己的错误立场。加米涅夫于10月18日(31日)在孟什维克报纸《新生活报》上用他们两人名义发表了反对武装起义的声明。列宁对此极为愤慨,当天写了《给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的信》,第二天又写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信》。在这两封信中,列宁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称作工贼,要求把他们开除出党。

1917年10月20日(公历11月2日),党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列宁《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信》,决定接受加米涅夫退出中央委员会的辞呈,并责成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不得发表任何反对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和它规定的工作路线的声明。中央委员会还决定,任何中央委员都不得反对中央通过的决议。

列宁不同意中央关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决定。在给斯维尔德洛夫的信中,他把这个决定称作妥协。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经过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临时政府封闭了《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并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形势万分危急。当晚,列宁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指出:“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及其同党把持政权到25日,一定要今晚解决问题。”根据列宁的指示,党中央决定提前起义。列宁于当天深夜越过敌人封锁线,秘密地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7日凌晨l时起义部队占领了邮政总局。2时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了。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但临时政府仍负隅顽抗,两千多名军官和士官生继续盘踞着冬宫。下午5~6时,两万多名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9辆军车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于6时20分缴械投降。8时过后,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下达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书,遭到拒绝。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弹射击,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赤卫队员和士兵们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迅猛地冲向冬宫。在117级云石阶梯上同敌人短兵相接。接着,在1005个房间里展开了白刃战。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1900年建成下水。1916年因作战受伤到造船厂修理。1917年二月革命时,舰上水兵起义,参加推翻沙皇的斗争。1917年11月6日,它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开进涅瓦河,停泊在尼古拉桥下,把炮口对准了冬宫。11月7日晚,彼得格勒的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除冬宫以外的重要据点,但盘踞冬宫的临时政府还在负隅顽抗。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政委别里什夫下令开炮,发出向冬宫进攻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舰上水兵还参加了莫斯科武装起义和国内战争。1923年起改为练习舰。1948年,列宁格勒市的苏维埃政府做出决定,将该舰永久性地固定在涅瓦河上供游客参观。1957年,成为中央海军博物分馆。

冬宫

原为沙皇皇宫,位于俄国彼得堡市的涅瓦河畔。建于1754~1762年,由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设计。冬宫为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规模宏大、豪华。整个冬宫有上千个房间,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四面是房屋,中心是一个庭院。冬宫建筑外立面分上下两部分,采用混合式柱式,上部柱式两层通高,内部为大厅。细部处理采用了大量的壁柱、窗框和各式山花、雕像、花瓶等装饰,节奏复杂,效果丰富而强烈。从外观看,冬宫和周围环境也很协调,临河一面两翼体形略向前突出,中间部分适当强调入口,由河上看去,有横向延伸的效果。建筑物的另一侧体形突出较多。冬宫正院入口前面是一个过街楼,入口处在正院深处的中央。面向海军部广场的一面,两个侧翼向前延伸,中间部分退收较深。这种布局充分突出了前后两立面的重要性。十月革命以后,冬宫被辟为博物馆。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10点40分,正当起义部队攻打冬宫时,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到会的共有673名代表,代表全国400多个苏维埃组织。其中布尔什维克党人占多数(390名),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处于孤立地位。第二天清晨5时左右,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同日晚11时左右,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法令。它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滔天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9日2时左右,通过《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陆海军、外交、财政、司法、内务、民族事务等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清晨5点钟,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3.学术观点

中国史学界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把十月革命的情况介绍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8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工作者对十月革命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并开拓了许多新的课题。主要有:

1.关于十月革命的前提。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一直传播说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纯粹是“历史的偶然”。傅树政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从整体上看,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经济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主要地位,农业人口占多数。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经济上又依赖更发达的国家。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傅树政:《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几个问题》,《史学集刊》1984年第2期。)。夏景才指出,俄国不仅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条件,而且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明显、最全面、最集中。此外,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广大的革命群众。所以,西方人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夏景才:《试论十月革命的前提和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

2.关于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和特点。杨存堂根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其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国内各个领域存在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正是这种落后性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从而为革命埋下了火种。其二,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里。由于俄国参加了大战,并多次遭到失败,损失惨重,国家面临崩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执政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不顾国家安危、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样就把社会主义革命推上日程(杨存堂:《论十月革命的特殊性》,《苏联历史问题》1982年第2期。)。

3.张培义具体分析了十月革命本身的特点。他指出,从内容上看,十月革命是城市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村的民主革命相结合;从斗争方式看,十月革命是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从革命进程看,十月革命进展十分迅速、顺利,“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上述特点是由俄国的国情、国际环境以及各种力量对比情况决定的(张培义:《试论十月革命的特点》,《齐鲁学刊》1982年第6期。)。

4.关于十月革命时期工农联盟问题。徐天新指出,斯大林说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口号是“联合贫穷农民、中立中农、反对城乡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这个提法值得商榷。实际上,布尔什维克党在2月至10月的革命准备时期,并不是中立中农,而是联合全体劳动农民(包括贫农和中农)一起夺取政权的。这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土地纲领,从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农村工作,从布尔什维克党对待农民的政策中都可以看到(徐天新:《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张培义分析说,十月革命时期由于存在着农奴制度,农民还是一个阶级而没有分裂。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了1905年制定的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使无产阶级和全体农民结成了联盟,这是十月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张培义:《十月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

5.关于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王春良认为,1919~1922年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的出现,无论从根本原因或者导火线来看,都不是十月革命的影响,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各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战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至于十月革命对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开始,革命性质和革命范畴发生了新的变化,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被赋予新纪元的含义(王春良:《正确认识十月革命对1919~1922年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山东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李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以埃及的具体实例说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埃及一些城市和农村都爆发了起义,有些地方建立了以苏维埃命名的政权,公开表明要以俄国人为榜样(李伟:《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徐州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4.图画说明

攻占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革命的开始,攻占冬宫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高潮。1917年10月20日(俄历10月7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指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拖延就是犯罪,就等于自取灭亡。他还拟订了起义的具体计划。10月23日,党中央举行会议,讨论武装起义问题。会议以10票对2票的多数通过决议,确认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会上成立了由列宁、斯大林等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下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10月29日,在党中央扩大会议上,再次讨论了武装起义问题,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加紧准备武装起义的决议。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双方都加紧准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赤卫队共约二十万人,而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掌握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各军校的士官生、哥萨克部队,约有几万人。11月6日拂晓,临时政府先发制人,派士官生查封布尔什维克党机关报《工人之路》的印刷厂,下令封锁主要交通要道和桥梁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提前发动起义。当晚11时,列宁化装后秘密来到党中央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到7日晨,起义部队已经夺取了主要桥梁、火车站、电话总局、银行等战略据点,控制了全城。只有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少数据点尚未攻克。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下午6时,冬宫被包围。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起义部队向冬宫发起冲击。第二天凌晨2时10分,战斗全部结束。临时政府的16名部长被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最后胜利。这幅油画反映了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简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复习内容: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复习难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自主学习
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改革后,俄国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惨败,经济受到致命打击,社会矛盾激化,制度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2.1917年3月,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推翻了统治,并在首都建立了新政权。
3.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后,发表了《》,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革命指明了方向。
4.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917年11月6日晚,起义开始。起义推翻了,史称“十月革命”
5.在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颁布《》,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并成立了国家中央政府。为了广大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大会通过了《》和《》。
6.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由领导,以建立的社会制度为目的。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变为,开创了国际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合作探究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材料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0年,仅法国在俄投资就达130亿卢布。这一年,外资在全俄股份公司总额中占50%以上,控制了俄国的冶金、煤炭、石油、金融等部门。1914年,沙皇政府举借外债达60亿卢布,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达2.6亿卢布。
材料2到1917年,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加到1917年的500亿卢布,政府只得靠滥发纸币和举借新债度日,从而引起一轮又一轮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在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上涨了8倍半,日用品价格上涨了11倍。
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革命前俄国怎样的国情?

材料3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
材料4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文明的根本条件。
上述两则材料都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作了叙述,你同意其中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材料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四月提纲》
请回答:
(1)《四月提纲》发表于什么时候?

(2)材料中提到的革命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

(3)“革命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革命第二阶段”是如何完成的?

(4)《四月提纲》的发表有何意义?

材料2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是使政权无痛苦地从资产阶级转归工人和农民,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和后来完成的“新高潮”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政权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的?

(3)为“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党在“新高潮”到来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3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材料4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
材料5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上述三则材料有何实际意义?

三、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意义和特点
特点:
意义:

知识检测: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沙皇制度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D.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各种矛盾异常尖锐B.俄国在前线作战失利和经济危机
C.布尔什维克党的发动和领导D.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分裂和对立
4.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俄国在当时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战斗性很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四月提纲》的主要作用在于
A.为“二月革命”起了指导作用
B.它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动员令
C.它鼓舞了广大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信心
D.为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指明了革命方向
6.列宁说:“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导致俄国革命“比较容易”的原因是①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条③工农联盟巩固④一战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的是
A.“阿芙乐尔”号的炮声B.攻占冬宫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论人民民主专政》
8.之所以说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是因为①由无产阶级领导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③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④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9.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10.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领导者不同B.主力军不同C.客观条件不同D.性质不同
11.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1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四月提纲》
材料2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3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式,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试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俄国布尔什维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过渡中策略的变化。要求:内容应包括革命形势、革命策略、结果。

1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理论成果?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4分)

(3)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3分)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条件1、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俄的社会状况: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一战前夕,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2)反映:①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②十月革命是世界范围内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1)原因:俄国封建落后,各种矛盾突出;①俄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严重阻碍了现代化进程;②俄国发展依赖外国资本,资本主义发展不独立;(2)认识:俄国是国际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矛盾尖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3、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日益成熟(1)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队伍集中程度高;(组织纪律性强)(2)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强)(3)有比较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最主要的主观条件)(4)有忠实的革命同盟军——贫苦农民;(5)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政策;4、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1)具体表现:①俄军装备落后、指挥失误,战争接连失利,引发了统治危机;②农田荒芜、工厂倒闭,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2)基本认识:一战是十月革命的催化剂;①战争失利和经济危机激发了革命运动,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②交战双方无暇东顾和俄军主力在前线作战,为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链接材料: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还没有爆发革命。”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革命的准备历程(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两种政权并存;

项目

基本概况

时间地点

1917年3月(俄历2月);彼得格勒;

领导机关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革命结果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②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大战;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的的革命权力机关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发表《四月提纲》: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项目

基本概况

时间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列宁;

原称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内容

①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到重大问题;②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③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意义

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3)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发展的结束;

项目

基本概况

时间

1917年7月;彼得格勒;

俄军前线失利工人士兵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群众,公开反对革命;

①标志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②成为革命发展中的转折,标志革命的和平发展时期结束;(4)十月决议:制定武装起义的策略;①原因: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改变策略;②时间: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③内容:成立革命领导机关,决定近期起义;2、十月革命(1)十一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政权;

项目

基本概况

时间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革命主力

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

革命经过

攻占火车站、国家银行、电话局和冬宫;

①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2)革命胜利: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3)革命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革命目的: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俄国的影响:(1)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2)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2、对世界的影响:(1)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3、对人类历史的影响:(1)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2)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4、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影响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的成立

项目

基本概况

背景

基础

①第二国际已破产;②十月革命胜利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

时间地点

1919年3月,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

重要文件

《共产国际行动纲领》;

性质

特点

①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②各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受共产国际的领导;

与中国革命的联系

①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②指示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③20世纪30年代错误指导,使中共党内左倾错误泛滥;④赞成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总结:1、十月革命进程概况:(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两种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制定了社会变革命路线;(3)七月事件:革命和平发展的结束;(4)十月决议:制定武装起义的策略;(5)十一月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临时政府;(6)高奏凯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1)政权变化: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农苏维埃政府;(2)革命任务变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变化:和平夺权武装起义;(4)国家性质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3、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项目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背景方面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发生;领导方面都是无产阶级领导;

对象方面推翻沙皇专制政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果方面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影响方面结束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了社会性质变化,走了社会主义道路4、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城镇农村的革命道路;(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权。5、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对比:

项目

国家

基本概况

道路不同俄国首先在城市起义夺取政权,再扩展至农村夺权;中国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主要原因俄国俄国大城市工人阶级集中,力量相对强大;中国反动势力大多集结于城市,势力强大;6、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项目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②都是在大规模的战争背景下,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引发;③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④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以列宁为首的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而孤军奋战;建立了忠实的革命同盟军——广大农民;仅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乘胜追击凡尔赛反动势力;胜利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和反动势力;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措施、政权性质、意义。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众多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联系现实认识虽然当今国际形势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但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自觉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条件和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B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C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D教学过程
“红色十月”是前苏联辉煌时代的标志,以“红色”和“十月”命名的商品或活动不胜枚举。“红色十月”巧克力如今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土品牌之一,其厂址依然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历史条件)
1、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让学生把俄国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状况自己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整理归纳,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阐释能力。)
(1)客观上:
①社会经济状况――
1:阅读材料: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请回答: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①社会经济状况――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0世纪初它仍是落后农业国。
过渡:马克思说:“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
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②社会矛盾――俄国社会矛盾尖锐,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不断爆发。
经济上仍然是农业国;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占统治地位。农民与地主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族斗争也不断爆发。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士兵形成强大的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力量。
③国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俄国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俄国参加一战并未改变自己的落后局面,反而带来了极大的危机,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俄国参加一战,使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俄国危机四伏,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为俄国革命提供了历史条件。
④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主观上:革命力量强大
①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封建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
②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③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④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2.二月革命
(1)爆发: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由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过渡: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俄国政治形象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没有满足群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俄国再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四月提纲》
(1)背景原因:
①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时间地点:1917年4月、彼得格勒
(3)内容: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流血事件——导火线
(1)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直接原因是俄军在前线惨败。
(2)经过:1917年7月,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镇压。
(3)影响:临时政府开始大规模搜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革命。
3.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面临的新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威信提高,许多城市的苏维埃政权转入布尔什维克党手中,革命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发生。到11月7日,起义军已占领主要经济部门、交通要塞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炮声,革命工人和士兵向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发动猛攻,并于次日凌晨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成功。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P90“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解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指出: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从性质的变化来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过程来看,又不能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截然分开,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2:阅读下列材料:
P89“历史纵横”P90“学思之窗”
请回答:(1)、材料一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判断它的性质。(2)、材料二的三个文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各有什么作用?(3)、两段材料反映的事件关系如何?
答:(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背景: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7日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也相继起义成功。革命胜利之际,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的三个重要文件。作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通过后,苏俄政府退出大战,新生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3)、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小结: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4、巩固政权——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
1、召开: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
2内容:
(1)政治――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外交――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阅读“学思之窗”)
(4)政权领导――选举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3、意义:会议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
4、结果: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这次大会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
3: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导与练P问题探究1)
三、伟大的开端——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性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
(1)对人类历史: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对世界:
①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②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十月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①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③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④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一战的进行,激化了沙皇俄国国内的矛盾,形成有利于推翻沙皇俄国统治的国内环境。二月革命的成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坚决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二月革命推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6日午夜(俄历10月24日),十月革命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
F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