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7

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源,理解光在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会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多媒体、课件、盛水烧杯、手电筒、激光演示器、水晶玻璃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右手拿手电筒,左手用一本书挡住,问学生:大家能看到我的右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拿开书本再让学

生看,看到了吗?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手电筒吗?如何才能看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我

们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二)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1、光源:

师:光从哪里来的呢?

让手电筒发光、播放一组五彩的发光图片,让学生观看,提问:刚才看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能够发光),这样的物体叫光源,大家能否给光源下一个定义?(生讨论回答)

总结板书: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师:我们大家还见过哪些光源?(生讨论回答)太阳、荧火虫、火把、点燃的蜡烛、电灯、霓虹灯等

师: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2、光的直线传播:

师: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有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下面我们重点探究

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1)可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彩色图片

教师:刚才的画面看到的光有什么特点?(学生稍加讨论回答)。

(2)学生实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水中滴少许墨水)

(3)演示实验:光在水晶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学生观察,并结合课本图5—1,图5-2,图5-3,小组讨论

实际生活中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概括得出结论:

板书:光在均匀物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如何形象的表示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分组讨论:画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在直线上标上箭

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指导学生画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了许多的自然现象:

(1)演示手影的游戏,学生讨论回答影子的形成原因;

(2)播放日食成因的课件,学生讨论回答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知道了日食

的成因后,就不会相信古代人们认为的日食现象是一种凶兆的迷信说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

要有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科学才是战胜迷信的有力武器”。

(3)再请学生举应用实例。学生举例以便引起兴趣:射击时的三点一线、植树、排队、激光准直等。

做游戏:请学生排直队,比比哪队排得更齐,引导学生讨论:这是利用了什么知识?使学生认识物理是

有用的。

4、光速:

从光源发出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提问: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

声,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后,师指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108m/s,教师可作如下比喻,

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5圈,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这个非常接近,在水中的速度为这个

数值的3/4,玻璃中为这个数值的2/3。

(三)归纳总结:小组讨论回忆本节所学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______________叫光源。

2、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m/s。

4、荧火虫、月亮看上去都是亮的,它们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

5、为了检查一块木板的楞是否直,可以闭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楞的长度方向看过去,这是利用了

___________的规律。

(五)作业:巩固本节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

一、光源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二、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四、光速c=3×108m/s

延伸阅读

光的颜色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一、器材准备

盘子、平面镜、水、放大镜、手电筒、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绘画颜料、调色盘、三棱镜、白纸

二、分组准备

二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见过“雨后彩虹”吗?谈谈你的“发现”或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摘选)

1.彩虹是七色的,很美,但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2.彩虹为什么会消失呢?

3.画画的时候,也有很多颜色的颜料,可以用它来描绘“彩虹”,那么颜料和光有联系吗?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好,让我们先来再现“雨后彩虹”,你想到了哪些办法呢?

二、探究光的色散

1.研讨与发现

学生在这个环节,通过相互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

方案四:透过喷泉喷洒的雾状小水珠,也可以观察到彩虹。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与发现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要得到其中的任意一种色光,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三、探究色光的混合

1.实验与发现

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师: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探究与发现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师:设计表格,并将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红光

绿光

蓝光

红光

红光

绿光

绿光

蓝光

蓝光

(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四、探究颜料的混合

师: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学生:将手中的颜料按相同的比例在调色板上混合,并设计表格,记录发现。

表(二)

品红

黄色

蓝色

品红

品红

黄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师:学习了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你有哪些收获呢?(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那些对颜料了解比较多的热爱绘画的学生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教学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五、小结与拓展

学生刚接触到光学知识,兴趣和热情都非常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去自制彩色陀螺实验。制作方法如下: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颜色要尽量浓一些并纯正。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着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陀螺质量要大些,可保证在较长时间内高速转动,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即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以看到多种颜色。

让学生亲手去做一做,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作为相互交流的素材。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光的传播(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光的传播(学案)
组别:姓名:
一、课前练习
1、光在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km/s.在其他透明介质的传播速度____这个速度
2、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太阳、月亮、蜡烛、白炽灯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2)早上起床后小红拉开窗帘,整个房间立刻亮了,可见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3)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也比在空气中快
(4)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5)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可混合出绿色颜料,所以黄光和蓝光可混合出绿光.
4、光源是指能_________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看见光源是由于发光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_________.
二、分组合作交流
三、反馈练习
1、能够____的物体叫光源。①太阳②月亮③星星④碎玻璃片⑤蜡烛的火焰⑥钻石萤火虫⑦小彩灯。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______,一定不是光源的是_____,可能是光源也可能不是光源的是______
2、如果眼睛看见一个物体,那么()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这个物体一定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B、物体一定有光线进入眼睛D、无论什么方向都能看见此物体
3、太阳光照到月球上经过1.28s后反射到地面,则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为()
A、3.84×108mB、3.84×105mC、1.92×108mD、1.92×105m
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表面光滑的金属板B.正在工作的小电珠
C.小镜子D.晴天的月亮
5、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栽小树时用眼检查可栽成一条直线
B.日食现象
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
D.灯光下物体的影子
6、.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
B.是圆形的
C.它是太阳的像
D.是长方形的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
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线
C.夏天树阴下的圆光斑
D.月食的形成

九年级物理《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复习学案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复习学案苏教版

课时4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复习目标】
了解白光的组成、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知道光能、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知道光速。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复习重点】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课前复习】
一、认真看书复习,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光的色彩颜色
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紫等色光组成的光带.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透明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决定.
这三种色光叫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和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物质发光.它的应用是、。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
能够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如:、萤火虫;光源,如篝火、、.月亮本身(会/不会)发光,它(是/不是)光源.
我们常用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如图4-1,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在2的位置看到,在3的位置看到.
小孔成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是m/s=km/s。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
光的反射
光照到物体的表面时,有部分(或全部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条件:反射面.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传播.条件:反射面.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注意: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经典例题】
例1.(2012江苏泰州)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例2.(2012浙江温州)如图4-2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B.镜中猫的像C.地面上鸽子的影子D.水中树的倒影

例3.(2012山东烟台)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例4.(2012湖北武汉)今年5月21日黎明时刻,在我国许多地方能观察到如图4-3所示的“金环日食”天象,这是由于光沿传播,当月球运行至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现象。

例5.(2011·威海)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4-4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2012江苏扬州)如图4-5,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例7.(2012玉林)“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观的最大范围(用线标出

第4课时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后巩固
知识梳理

课后巩固
(2011黑龙江)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___________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2011·黄石)王华身高为1.6m,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1.8m,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m。
(2011泉州)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A.红光B.紫光C、红外线D.紫外线
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7.(2011新疆)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l)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9.(2012徐州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发生射?
B.光线沿直线传播?
C.
D.反射光线位置有什么规律?
(2)与.
(3)向后折,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和入射光在.
(4)如果想探究光能否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层数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天蚕丝112%225%3化纤128%4214%5全棉T恤(白色)17%6全棉T恤(黑色)14%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11.(2011牡丹江)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