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光的颜色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2

光的颜色。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光的颜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一、器材准备

盘子、平面镜、水、放大镜、手电筒、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绘画颜料、调色盘、三棱镜、白纸

二、分组准备

二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见过“雨后彩虹”吗?谈谈你的“发现”或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的发现或提出的问题(摘选)

1.彩虹是七色的,很美,但我不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2.彩虹为什么会消失呢?

3.画画的时候,也有很多颜色的颜料,可以用它来描绘“彩虹”,那么颜料和光有联系吗?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好,让我们先来再现“雨后彩虹”,你想到了哪些办法呢?

二、探究光的色散

1.研讨与发现

学生在这个环节,通过相互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

方案四:透过喷泉喷洒的雾状小水珠,也可以观察到彩虹。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与发现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要得到其中的任意一种色光,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三、探究色光的混合

1.实验与发现

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此实验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

师: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探究与发现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师:设计表格,并将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

红光

绿光

蓝光

红光

红光

绿光

绿光

蓝光

蓝光

(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四、探究颜料的混合

师: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后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学生:将手中的颜料按相同的比例在调色板上混合,并设计表格,记录发现。

表(二)

品红

黄色

蓝色

品红

品红

黄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师:学习了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你有哪些收获呢?(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那些对颜料了解比较多的热爱绘画的学生的积极性,动员他们为教学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五、小结与拓展

学生刚接触到光学知识,兴趣和热情都非常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去自制彩色陀螺实验。制作方法如下: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颜色要尽量浓一些并纯正。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着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陀螺质量要大些,可保证在较长时间内高速转动,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即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以看到多种颜色。

让学生亲手去做一做,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作为相互交流的素材。

【板书设计】

扩展阅读

九年级物理《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复习学案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复习学案苏教版

课时4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复习目标】
了解白光的组成、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知道光能、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知道光速。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复习重点】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课前复习】
一、认真看书复习,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光的色彩颜色
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紫等色光组成的光带.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透明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决定.
这三种色光叫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和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红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物质发光.它的应用是、。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
光源光的直线传播
能够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如:、萤火虫;光源,如篝火、、.月亮本身(会/不会)发光,它(是/不是)光源.
我们常用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如图4-1,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在2的位置看到,在3的位置看到.
小孔成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是m/s=km/s。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
光的反射
光照到物体的表面时,有部分(或全部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条件:反射面.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传播.条件:反射面.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注意: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经典例题】
例1.(2012江苏泰州)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例2.(2012浙江温州)如图4-2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花B.镜中猫的像C.地面上鸽子的影子D.水中树的倒影

例3.(2012山东烟台)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例4.(2012湖北武汉)今年5月21日黎明时刻,在我国许多地方能观察到如图4-3所示的“金环日食”天象,这是由于光沿传播,当月球运行至之间时,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了现象。

例5.(2011·威海)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4-4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2012江苏扬州)如图4-5,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例7.(2012玉林)“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观的最大范围(用线标出

第4课时光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课后巩固
知识梳理

课后巩固
(2011黑龙江)银行的验钞机产生的___________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2011·黄石)王华身高为1.6m,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1.8m,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m。
(2011泉州)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A.红光B.紫光C、红外线D.紫外线
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A.针孔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景物的像
B.潜望镜——在水面下观察到水面上物体的像
C.昆虫观察箱——可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背面和下面的像
D.自制照相机——在半透明纸上承接到远处树木的像

7.(2011新疆)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l)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9.(2012徐州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发生射?
B.光线沿直线传播?
C.
D.反射光线位置有什么规律?
(2)与.
(3)向后折,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和入射光在.
(4)如果想探究光能否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层数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天蚕丝112%225%3化纤128%4214%5全棉T恤(白色)17%6全棉T恤(黑色)14%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11.(2011牡丹江)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颜色之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

3.认识三原色,在此基础上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对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教法建议
本节是选学内容,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说明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让三种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色光.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4.颜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学生展示课本彩图颜料的三原色,使学生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学生用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画,对比展示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课堂总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由于本节是选学内容,可适当创造机会,发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光的三原色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演示太阳光束经玻璃棱镜发生光的色散实验、色光合成实验.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光的色散


第二章光现象
五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光的色散指的是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色光的混合,其核心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学生已经学过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光的色散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还是光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本学科有基础性的地位,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目标解析: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就是指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白光是复色光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认为白光是一种光,误认为是单色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光的色散的教学中,准备使用色散实验。因为使用色散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设计意图:
例1
变式练习
师生活动:(1)
(2)
问题2
设计意图:
例1
变式练习
师生活动:(1)
(2)
例2
六、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