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7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1.第八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信心失败抵抗战斗招集动员侵略成功打仗受伤并且磨坊(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坊、猛、仗、伤”是后鼻音。“侵、信”是前鼻音。多音字:几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四、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描红

3.反馈评比

五、布置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第八次

第一段(1、2)起因

第二段(3、4)经过

第三段(5)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复述,突现重点。

1、昨天,老师让同学门根据蜘蛛结网的故事画几幅连环画,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2、展示作品(使用实物投影),复述故事。

教师从旁发问:你为什么不说:“网破了,丝断了”?……

3、教师:你的画真棒,能谈谈自己的成功经验吗?(引导学生说:做几次终于成功。)

4、出示动画(蜘蛛结网),学生配音。

过渡:大家知道布鲁斯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蜘蛛结网的吗?

二、以点辐射,读悟课文。

(一)课件: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1、布鲁斯对什么几乎失去了信心?

2、“这场战争”指哪场战争?从书上找出相关句子来读。

师:老师听出你把“英勇”读得挺重,为什么?(表现了布鲁斯勇敢、爱国)

指名读,齐读。

3、布鲁斯和他的军队这么英勇的抗击外国侵略军,为什么对这场战争他还要失去信心?

4、指图:这就是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说的?

谁来学一学布鲁斯“唉声叹气”?(注意:要突出“不断”)

现在老师当一回战地记者,采访布鲁斯王子:尊敬的布鲁斯王子,我是“蓓蕾教育”报社记者,对您的遭遇我深表同情,请问此时此刻您的心情怎样?想些什么?

(师:布鲁斯王子,不要伤心过度,可要保重身体呀!)

5、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师:把带小黑点的那个词去掉,读一读,行吗?为什么?

6、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就在布鲁斯打了七次败仗,即将失去信心的时候,他看到了蜘蛛结网的情景——蜘蛛七结七断,但它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直到第八次,终于结成了一张网。看到后,他的心情怎样?又有什么样的表现?(生答)

(二)课件: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1、自由读。

2、谁来演一演布鲁斯“感动极了”的样子?(师生合作:师读生演。)

(师问:你为什么握起拳头?)

再次采访:尊敬的布鲁斯王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又怎样?想些什么?

(师: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我代表城北小学三6班全体同学祝愿你能够成功!)

3、同桌互相配合表演。

4、师读生齐演。(老师听得出你们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过渡:布鲁斯第八次抵抗,结果怎样?

(三)课件: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1、齐读。

2、“终于”说明了什么?

3、布鲁斯第八次成功容易吗?从哪儿看出?

4、谁能“不容易”地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引导说话,拓展思维

1、同学们,布鲁斯终于成功了,你想对布鲁斯说什么?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你在生活中遭遇过失败吗?你是怎么做的?今后又会怎么做?)

2、老师送同学们三句名人名言。

课件:(略)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读一读。

你也会说几句名言吗?

3、学生质疑。(师质疑:如果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他会怎么做?)

四、课后作业。(加星题)

课件:作业

☆题:读读记记。

抗击失败重新抵抗战斗

招集信心动员侵略成功

☆☆题: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1、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2、以“第二次”、“第三次”……为题,写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通过努力终于做成的一件事。

12.卧薪尝胆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这幅图,你觉得像什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这人图案画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钺。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后来,这个像“王”字的图案就成为权力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就称为--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和两个王有关的故事--《卧薪尝胆》。

2、(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卧”的笔顺。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4、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先带着刚刚提出的问题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再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师范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5、生字学习刚才同学们读书特别投入。生字你会读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投影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请学生领读。注意正音。)这里面有两个字老师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吴”字是上下结构,写的时候,上边要让着下边。“免”字,长撇贯穿“口”字部件,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竖弯钩”,“弯钩”部分要向外延伸。下面老师增加难度,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指名读,全班齐读)[生字描红,视情况。]

三、再读课文。

6、字词都会读了,课文也就能读得更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卧薪尝胆》这个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7、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①谁来读第一段?(指名读)你读得很流畅!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呢?对了,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板书: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②那么,起初,谁先征服了谁呢?谁来读读第二段。故事的第二段告诉我们什么了呢?是啊,勾践刚开始的时候打了败仗,只好求和,到吴国做奴仆了。(板书:勾践战败求和)

③到吴国做奴仆的勾践,又有怎样的经历呢?谁来读读第三段。勾践夫妇在吴国的三年生活过得怎样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是,这三年,勾践夫妇受尽了屈辱。(板书:受尽屈辱)

④三年以屈辱的生活结束了,骄傲的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他们回国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第四段话。同学们,勾践回国后的作为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哪个词呢?想一想。是的,就是课题“卧薪尝胆”。开始有同学问,什么是“卧薪尝胆”,那么,第四段话中,哪个几个句子解释了这个问题呢?用笔画一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投影句子。)“薪”指的是什么东西?“胆”呢?(齐读句子)

⑤同学们,越王勾践放弃了本来可以享受的国君的舒适生活,选择了卧薪尝胆的苦日子,那么,他的付出得到了怎样的回报呢?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故事的大结局是怎样的呢?谁来说一说?是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羽翼丰满的越王勾践终于报仇雪恨了。(板书: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四、三读课文故事我们已经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结合老师的书,想想怎样用简短的几句话给别人说说“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指名说)

五、小结

同学们,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令人感动,勾践发奋图强的精神催人奋进。明天我们继续学习《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去感受勾践不屈的灵魂!六、作业课后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3、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并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2、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出示)谁能大声地把它们读准确。

兵败会稽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2、指名读,齐读。点评:你读得真响亮!读准确了,还读出了感情!

3、同学们,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一讲《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评: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二、质疑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读)(出示)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可二十年之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读)(出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指生读)

越国为什么能在二十年后灭了吴国,实现他转弱为强的目标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

三、学习课文2、3、4自然段,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一)理解“兵败求和”的深意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指名读,出示:)

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2)勾践真的愿意去给吴王当奴仆?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万般无奈只好)

万般无奈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吗?(实在没有办法)

带着你的理解读好“万般无奈”

(评:只有百般无奈,谁再来,嗯,千般无奈,对这才是万般无奈)

同学们,“万般无奈”“只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勾践昔日为王,今日被迫为奴的无奈,可见作者的用词多准确啊。

(3)你们知道勾践为什么非向吴王求和不可吗?(学生自由说)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如果与吴王决一死战,就会牺牲更多的越国士兵,百姓的生活会更惨,国家也就会灭亡。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用你的朗读来再现勾践内心痛苦的决择。(齐读)

(4)这样屈辱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也就是他实施转弱为强迈出的第一步。但他报仇雪恨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

(出示):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当时的吴王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听大家的建议,老师建议同学们想象说说谋臣们都向吴王说了些什么。

我们知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这里的“建议”就是表示提议的内容,而老师这里的“建议”就是一个动词,表示提出自己的意见。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吗?

好了,继续我们的话题。这样骄傲的吴王,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必定会遭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找到了吗。

(二)感受“忍辱负重”的艰辛

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评:读书很用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1)(舂米推磨,你见过吗?舂米”呢?(图片)你看,“舂”字下面的“臼”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在石臼里捣稻谷,捣成米。

这就是推磨,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勾践夫妇)师:你再来比较一下:

出示: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根据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粗布衣、石头房等)

(2)师:作为曾今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落到这种境界,这就是屈辱。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你想象得出吗?

(他们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服侍吴王。)

他们要被吴国的大臣取笑,大臣们都来讽刺挖苦勾践,说他无能。

他们还要做牛马不如的事情,比如倒马桶什么的。

吴王他们可以随时打骂勾践夫妇。)

……

甚至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竟然----------让人来尝,而这个人就是勾践。(奇耻大辱啊)

(3)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文中并没一一道来,但有5个字包容了一切。(受尽了屈辱)。这是饱含血泪的5个字,你读。这是无尽无止的屈辱,你读,这是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这些屈辱说不完,道不尽,但勾践夫妇却一一承受,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不要说出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魏子涵读)

(4)过渡:就这样他们(引读)

(点击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他们在吴国(引读)——整整干了三年。连读三遍。

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勾践夫妇硬是坚持下来了,这就叫——(板书: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带着内心的感触一起来读。(齐读)尽管勾践三年里受尽屈辱,度日如年,但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三)体会“卧薪尝胆”的内涵

也正是三年中勾践所做的一切,让吴王放松了警惕,相信勾践完全诚服于自己了,所以吴王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但是勾践是否从此好好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因为他要报仇

(1)师:哪个词语能看出他报仇的决心大呢?

时刻:你能换种说法吗?(每分每秒)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评:A听出了你的决心。B你能咬牙切齿地重读“时刻”“报仇雪恨”这两个词,这仇恨才刻骨铭心啊!)

(2)文中还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进一步说明他是每分每秒都想着报仇。

白天,亲自下田耕种。

晚上,睡在柴草上。睡在柴草上是什么感觉?

(硬、潮湿、有虫子等等)(提示,这就是卧薪)

(每顿饭前)(这就是尝胆)

你尝过的最苦的东西是什么?

胆的苦味可比你尝过的()还要苦上百倍。

师:勾践为什么这样对自己。(提醒)是啊,常有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而勾践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提醒着自己。

(3)、出示图:这就是忙碌了一天的勾践,他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夜深了,忙碌了一天的勾践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他想:我不会忘了,一定要。”(学生思考过程中,师适当提示:使自己的国家……,带领老百姓……带领军队……)(4)这就是——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勾践所做的这一切使得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四拓展“卧薪尝胆”的深远意义

(1)师:而这一步步正是整整三年的忍辱负重,每天卧薪尝胆后的发愤图强,还有那长达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是同学们大声的告知天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2)故事学到这里,大家对“卧薪尝胆”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难道它仅仅指的是越王勾践睡柴草尝苦胆吗?(不是,这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谁能说到文字的里面?(指名说)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就是指: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奋图强

(3)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在当今社会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A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载人飞船送入了太空。你说,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B是的,我们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那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五、作业

(1)的确,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激励了无数的人奋发进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象勾践一样发奋图强最终取得成功的。你知道哪些人呢?(运动员、科学家)

老师建议你们回家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2)另外回家生动形象地给爸爸妈妈讲述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

板书设计: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坚持不懈转弱为强

发奋图强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2.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教学策略

1、质疑中激趣导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发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

2、层次阅读中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交流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

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教学过程

一、实物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

边板书:听诊器,边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

2.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明?怎样发明的?……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

3.揭题,读题。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实物揭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听诊器的感性认识,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为学习后文作铺垫。然后再以实物质疑,学生自然会对“谁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的发明过程”等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形状。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上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朗读(采用轮读的方式),根据朗读的情况适时正音、正句,思: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

3.交流:

⑴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

②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

②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4.小结: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认真阅读的结果。

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目的比较明确,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同时,以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例,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还占上风,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再介绍的方式,对第一个听诊器的外形有了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

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

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

《课标》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找出内容相应的段落,能增强读书的针对性,而教师适时的小结,又暗示了课文的条理清晰,叙述清楚。常此以往,对学生的习作有潜移默化之作用。

四、读第一部分,弄清起因。

1.指读,思考原因。

2讨论:

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⑴理解:异常。

⑵用“如果……就……”练说话,。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强思辨能力的培养,此环节中,抓住一重点句为生发点,让学生环环相扣地推理,领会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

五、读第二部分,弄清发明的经过。

1.自读,思发明的经过。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组讨论,大堂交流、评议。)

3.同桌配合做游戏:一生用手指轻划桌子,一生用耳朵紧贴课桌听,亲身感受。

4.用“果然”说刚才的游戏。

5.引读第2-4节,并适时启发想象:

6.复述发明的经过。

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而且,体验后,人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做游戏,得到体验,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此时,用“果然”造句,就水到渠成了。而引读想象,则加深了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精神的体会。两次讲述发明的经过,第一次侧重于讲清经过的梗概,第二次,则侧重于创造性的复述,有了质的飞跃。

六、再读,感悟雷奈克的精神,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用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交流,体会、学习雷奈克爱观察,肯动脑,爱百姓,爱事业的精神。

3.小结:任何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偶然的,都需要不懈地观察与研究。小朋友只要勤于观察、研究,就会有收获。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想说些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七、教学生字词。

1.指读。

2.限时默记。

3.交流记字方法,个别正形:状、诊、肺

4.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形,注意占位的特点。

限时学习、限时记忆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中安排学生限时记字,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八、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把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分。

4.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这四个作业的设计有基础,有深层,有书面,有口头,形式多样,能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考虑,达到巩固、扩充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认识了词语,并了解了课文内容。

1、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还记得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听诊器图)它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

二、重点感悟

(一)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读一读,标出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学生读书,标句子,指名说)

1、出示:1816年,法国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的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肺结核病很可怕)读出可怕。

(2)肺结核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谁对这个有点了解,跟大家介绍下。(指名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讲一讲)

出示材料:认识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是由结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患这种病常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发热、乏力,“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19世界时人们称它为“白色瘟疫”,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和朋友。雷奈克六岁那年,他的母亲就因肺结核病去世了。

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3)带着感受读这两句话。

(4)雷奈克是医生,他看到这样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感受?(更加痛苦)

作为医生找不到治疗这种病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的死去,而无能为力。又是多么无奈、多么焦急、多么难过。他的内心比病人还痛苦。

把自己当作医生再来读好这两句话。

2、此时他心里会说什么呢?(指名说)

光难过没有用啊!此时最需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什么?(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对,于是他——(出示:他整日思索着)板书:整日思索

(1)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2)他整日思索什么呢?在文中用用波浪线标出。(指名说,出示: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3)什么是异常?(不同平常,和健康人的不一样)

(4)如果能发现内脏运动出现了异常,就会怎样呢?

(5)现在看来找到及早发现人体内脏运动变化的办法是多么重要啊!因为,他要(再次出示:他整日思索着)

(6)从这里能知道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指名说)

(二)可是,内脏的异常活动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能发现呢?这真是一个难题。可是这么难的问题雷奈克最后解决了!他发明出了一种能听到内脏运动声音的东西,那就是——听诊器。

1、听到这儿,你想知道什么呢?(他是怎么发明的?)

2、读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2——4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真不敢相信,那么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是受两个小孩游戏的启发!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呢?一起去看看。

(出示:第二自然段)

(1)两个小孩玩的是什么游戏?(指名说)板书:贴(清楚)划(轻轻)

(2)你玩过吗?想玩吗?找个同学和我一起玩这个游戏。(师生合作这个游戏要静下来玩。生贴在讲桌上听,师用铁钉划。)你听到了什么?(轻轻的声音这样听起来却非常清楚)神奇吧?

(3)同位合作演示。

你们听到了什么?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4、这么轻的声音声音通过木头一传,就能听得这么清楚吗?雷奈克要试一试。试的结果怎么样?(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哪个词能看出结果和事先预想的一样?(果然)

你能用“果然”说句话吗?

5、发现了这个结果后的雷奈克干什么去了?他又有了什么发现?(指名说)

这一发现可不得了!此时雷奈克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他为什么这样兴奋、激动呢?

发愁的事终于有办法了!你什么时候也有过这种感觉?

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这两句话:啊!呼吸声、心跳声全都听到了!

激动时的神呢?带上表情再读

我们在朗读时把自己当成雷奈克,和他一起激动、一起高兴!齐读

6、显然就在一瞬间,一个卷起的纸筒使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这个伟大的瞬间。(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三)就这样,雷奈克每天用这个卷起纸筒给病人检查、诊断。可这还不是真正的听诊器。读最后一段,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为了给病人看病,他不断研究,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因为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回头再看第一自然段,现在你能找到雷奈克能发明出听诊器最关键的一个词语吗?(整日思索)

正因为整日思索,就会带着问题来观察周围的一切;正因为整日思索,他才能从两个小孩的游戏受启发,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正因为整日思索,他才不断改进,做成了喇叭状空心木管,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思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2、他的发明还离不开什么?(同位讨论)观察、尝试、研究

还离不开雷奈克救死扶伤的强烈责任感,因为他是医生,医生的职责络终在魂牵梦绕着他,使他不能停止思索,于是别人习以为常的跷跷板,雷奈克却能从中得到启发。

3、1826年8月举世闻名的医学家雷奈克与世长辞了,他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的遗产是什么呢?(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还有他的爱观察、尽职尽责、潜心研究、攻克难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的这些高贵的品格。)

4、读了雷奈克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偶然的。搜集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感受他们这些高贵的品格。并写简短的读书摘记。

习作4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学生自由练说。

C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板书设计

写--天的景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延伸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13花钟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发现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温度光照
13花钟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14《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试验……确实……飞回来了
无法解释的本领

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理解了“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教学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玩耍伟大的发现(显微镜、微生物)
边玩边想边想边玩
16《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4、学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16找骆驼
右边深,左边浅左脚有点跛
右边有一些米驮的是蜜和米找到了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缺了一颗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6、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谈新发现,把有趣的说的同学听。
2.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准备
1.预先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2.准备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小实验项目。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课时目标
1.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3.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不信咱们当场来试一试。
2.出示游戏一:猜甲骨文或篆书字三个:水、旦、燕。
游戏二、猜藏在图画中的物品。
3.这段时间,你都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游戏导入,一下子便将学生拉进了“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1.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2.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3.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说话中渗透句法训练,了无痕迹。】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充分交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课时(习作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师拿着两个鸡蛋和两杯水走进教室,摆放在讲台上,什么也不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导入: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看、听、说、想、写”几个字,说:“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小相机──眼睛拍下你看到的,用你的小录音机──耳朵记录下你听到的,用你聪明的脑袋瓜子想一想,用你的巧嘴说一说,用你的小手写一写。”
二、引导观察
1.向学生展示两个鸡蛋,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说说特征。
2.(提起两杯看起来没两样的水,事实上也一样,就是两杯白开水。)这两杯水有什么特点?
当学生凭眼睛看后说没什么区别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光用眼睛看看还不行,请个同学来验证一下,来尝一尝这两杯水。
3.师将两个鸡蛋放进水杯,鸡蛋都沉在了水底。现在老师准备向一个杯子里加入盐,请同学们猜猜看,会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议论,发言。
4.教师实验:加盐。
5.让孩子们说观察中的发现。
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但看得仔细,还思考出了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
6.总结观察过程中孩子们用到的方法: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手去感觉、用舌头去尝、用脑袋去思考等等,教孩子如何观察。
7.介绍死海的奇特现象,课件展示死海的奇特现象。
三、指导说话
让孩子们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四、指导写作
把你们今天观察到的实验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五、学生动笔作文
六、互评、批阅、讲评(重点展示优秀习作)
七、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动物、植物、玩具、一种现象都行)进行观察,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2.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3.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看谁最先背下来。背诵比赛。
6.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很多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给这7个字扩词。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
四、宽带网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
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3、《花钟》第一课时

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3、请学生读1、2两段。4、评议。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出示填空:我知道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说体会,谈感想)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5、交流自己的收获。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2、书写生字。(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五、课堂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题。(2)抄写19个词语。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花钟》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2)同桌相互检查。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2、学生自由推测。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2、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6、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板书设计:13花钟湿度温度花钟光照昆虫活动作业:一、形近字组词。内()梦()湿()娇()肉()楚()温()骄()二、近义词凌晨——()艳丽——()适宜——()大致——()三、反义词绽开——()苏醒——()危险——()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蜜蜂》第一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②学习第二自然段。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d.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课堂练习①学习生字。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b.书写后。评议学生写的字。②抄写词语。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蜜蜂》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复习导入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读课文,探究结果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赏读片断,表达感情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②学生自读体会。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⑤教师再引。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指导写字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拓展活动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14、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作业:一、多音字背bēi()闷mēn()尽jǐn()bèi()mèn()jìn()二、近义词准确—()辨认—()几乎—()推测—()三、反义词准确—()减少—()陌生—()超常—()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5、玩出了名堂第一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②学生交流。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c.他玩的是什么?d.怎么玩的?e.他玩出什么名堂?二、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②学生自主读书。③检查自学。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字。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③当堂展评。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5、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

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复习回顾①听写生字词。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③交流讨论。抓住以下要点: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欣赏玩出的名堂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交流玩中收获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练习生字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拓展活动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板书:
15、玩出了名堂磨镜片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轰动世界最早发现微生物
作业:
一、我会比。堂()境()仿()闲()常()镜()坊()阅()二、我能猜出这是什么词。1、细小;微小。()2、形容路途遥远。()3、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4、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6、找骆驼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导入: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二、新课: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自由读)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4、具体学习课文。(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指名分角色读。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5、小结。(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板书:16、找骆驼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缺了一颗牙作业:一、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正确的字(详祥)细蜂(蜜密)脚(印映)究(竞竟)二、多音字组词教学反思:X-k-b-1.-c-o-m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游戏导入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二、自主合作探究

1、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2、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3、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5、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2、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4、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2、分小组练习背诵。3、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第三课时主备人员周振铭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读读认认

1、出示六个词语,让学生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方式指名认读,检测识字的效果。
3、展示人体器官的挂图,由一位学生读词,另一位学生指出图上相应的部位或者器官。
4、说出几个表示人体器官或部位的带有“月”字旁的字来。二、宽带网

1、组织竞赛讲故事活动。
A教师可以先宣布竞赛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B竞赛活动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选出优胜者,然后在班级内在竞赛。C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优胜者,并让优胜者介绍经验。
2、开展推荐读物活动。介绍自己读过的讲科学发明或者发现的图书。向学生推荐并互相借阅。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单元测试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āojíchuǎnqìkūsǐquànshuōjiēshòu
()()()()()
shōushizhāohūshànliánghěnxīnhòuhuǐ
()()()()()
二、组词:10分
使()等()坚()健()抗()便()特()竖()建()航()
三、填空,补足词语。6分
毫不()豫花言()语亡羊补()()疲力尽揠苗()长自言自()
四、选词填空。8分
友情性情感情热情
1、老山羊的()很温和。
2、我们和老师的()特别深。
3、我们()地接得了来自远方的客人。
4、为了我们的(),我原谅了他。
五、照例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8分
例:阳光洒满(美丽的)山村。
1、狼装出一副()模样。
2、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3、()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4、小燕子听完,唱起()歌,向凤凰表示感谢。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掉在陷阱里的狼起先骗老山羊说自己是又又的狗,是为了而掉进陷阱的;当老山羊产生怀疑时,狼又说自己是;当老羊认出它绝不是狗时,狼又说自己会;当老山羊完全识破狼的面目时,狼就露出了,对老山着恶狼狼地叫嚷起来。可见这是一只既又的狼。
七、阅读并回答问题。14分猫头鹰的眼睛与别的鸟不同,不是长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它的瞳(tóng)孔又大又圆,只能放大,不能缩小,起不了调节光线的作用。白天光线强,猫头鹰的眼睛受不住强烈光线的刺激,反倒看不清东西。夜里光线微弱,它的两只眼睛亮极了,闪闪烁烁,就像两盏小电灯,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难怪它白天常常站在树枝上闭目养神,到了夜晚就像一名警惕的哨兵,睁着两只铜铃般的眼睛俯视着田野。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调节(tiáodiào)反倒(dǎodào)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放大——()强烈——()3、上文共有句话。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是第句。
4、文中把猫头鹰的眼睛比作和。
5、猫头鹰的眼睛与别的鸟有什么区别?
八、请你任选几个动物,想象这几个动物之间发生些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30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1《赶海》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的大海)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带着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一、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二、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41】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载zai()zai()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
a.指名读第2句。
b.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
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听课文录音。
三、说话、写话练习
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
3、指名说,评议。
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
5、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
12荷花

[教学要求]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我爱(),
我更爱()。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近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舒畅愉快
门泊东吴万里船。远景

习作4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
3、听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2)讨论交流。
(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4)①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我”和***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
在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第二课时

一迁移仿作
1、辅助练习。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情境二。
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模仿作文。
(1)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2)课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
(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
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
(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
指名说。
(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9)评议修改。

练习4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2、注意韵母“”与“”、“”与“”、“”与“”、“”与“”的写法。
3、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4、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
5、熟记8条成语。
6、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
7、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搜”、“塞”、“藏”3个字。
(2)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书空。
(2)每个字练写两遍。
4、反馈
(1)指名学生板演。
(2)展示写的好的字。
(3)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组。说说它们的韵母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组。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4、反馈
出示投影
下面哪两个字的韵母相似,找出来,分组读一读。
界买卫愧假走六火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词语间的关系。
(3)齐读、指名读。
2、练习
出示投影
为下列词语对对子。
好对()黑对()宽对()表扬对()坚强对()山清对()高楼对()
3、反馈
(1)指名板演
淡对()密对()()对芙蓉()对大海
(2)同桌说一两个有对仗关系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积句子,找出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
(2)描绘情境,请学生用上声音的词。
如:下暴雨了,雨点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你敲门时,发出的声音。
3、练习
(1)学生说说平时都听到哪些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
4、反馈
读自己的句子,说说声音的词。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
(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①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
②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
3、练习
(1)同座进行演练。
(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
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出看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艳、

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5.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

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6.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7.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8.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9.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10.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1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1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

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2.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3.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4.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花钟…………………………………………2课时

蜜蜂………………………………………2课时

玩出了名堂…………………………………2课时

找骆驼………………………………………1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本学期总第33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时间:10.14

课题13花钟主备人:复备人:

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本学期总第34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时间:10.15

课题13花钟主备人:复备人: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自制花钟。

板书设计:

13花钟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花钟

(不同的花种在一起)

花的开放跟温度、湿度、光照

本学期总第35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授课时间:10.16

课题14蜜蜂主备人:复备人: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本学期总第36课时本单元第4课时授课时间:10.17

课题14蜜蜂主备人:复备人: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五、板书设计:

14蜜蜂

做记号做事严谨

实验放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

本学期总第37课时本单元第5课时授课时间:10.17

课题:15玩出了名堂主备人:复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

2.过程与方法: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本学期总第38课时本单元第6课时授课时间:10.18

课题:15玩出了名堂主备人:复备人:

一、听写

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

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本学期总第39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时间:10.21

课题:16找骆驼主备人:复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判观

断骆驼察

本学期总第40课时本单元第8课时授课时间:10.22

课题:语文园地四主备人:复备人: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激趣导入

2.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3.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4.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5.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本学期总第41课时本单元第9课时授课时间:10.23

课题:语文园地四主备人:复备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3.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本学期总第42课时本单元第10课时授课时间:10.24

课题:语文园地四主备人:复备人: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7.看谁最先背下来。

8.背诵比赛。

9.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s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s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s版)

13古诗两首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于公元764年在成都写成了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多媒体课件;
4.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
[(二)(展示课件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展示课件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二、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展示课件第四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课件第五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课件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二)初步解题,深入质疑。
[1.读题目,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要求添加主语进行完整叙述.(早晨,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赶回江陵。)]
2.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梳理:
(1)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什么景色?
(2)李白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关键字词解文悟情。
1.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诗歌,想想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有关词语。
(2)同桌交流答案,补充完整。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白帝城、彩云、江陵、猿、舟、山)
(4)(展示课件第六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完整。最后读读补充完整的词组。(5)请运用这些词组串说诗文意思,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1)(展示课件第七屏)读第一、二行诗。
①找出一个表示当时时间的词语?(朝)
[②(展示课件第八屏)教师解说“朝”字字理:“日”字上下的“十”是草,“日”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挂在天边,这就是早晨的景象。]
③白帝城的早晨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彩云)
④谁能说说这两行诗描绘的画面及诗的意思。
[⑤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从“朝辞”、“千里”、“一日还”这些词体会到了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
(2)读第三、四行诗。
①(展示课件第九屏)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几遍,让学生体味当时的情境,指名描述。(长江两岸的猿猴正叫个不停,声音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船已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师随学生的描述板书:轻舟、万重山。
[②离家越来越近了,诗人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感受。]
(四)(展示课件第十屏)寻找熟悉的欢乐曲调来唱这首诗并背诵。(师范例引路,生生合作,赛唱,评价)
(五)识记字形
1.写好“诗”“帝”“岸”三个生字。
[2.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课后延伸交流长江三峡的图片,并在图片上设计一句赞美长江三峡的广告词。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千里一日还轻舟万重山
急切归家离家越来越近高兴激动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早发白帝城》。
[(二)指名学生说这首古诗的诗意。]
(三)师:《早发白帝城》一诗通过描述景物,抒发了诗人李白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激动的心情。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展示课件第十一屏)看看作者杜甫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美景之中。
二、学习《绝句》
(一)(展示课件第十二屏)简介关于“绝句”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课件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点击课件中的喇叭标志,音乐停止)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唱颂、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
2.师:你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
3.师生共同梳理:诗句通过描绘美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找出诗词特点,深入感悟情感。
[1.同桌合作学习:找出诗中表颜色、数量、方位、事物名称的词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找出诗词特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后,闭目想象诗句图画,指名汇报,师生补充评价。
[3.自主编动作诵读诗句,尽量把诗人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
4.集体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多种形式抽读字卡中的字。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翠、窗、岭、船”。]
三、课后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背给大家听,看谁背得好。]
板书设计:
绝句(唐)杜甫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喜爱美景景物
西岭千秋雪远游东吴东吴万里船
[教学反思]
开课之初,安排学生交流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朗读,才能初知大意,为下文解意悟情教学打好基础。。从诗中圈出有关景物词语,再进行扩词、串句说诗意练习,把常规乏味的、冗长的“说诗意”教学形式进行梯度处理,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伊始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想象画面,感悟了诗人心境。
14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本课意境十分优美,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十分独到。在教学设计中,可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再请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散点,扩散到全文。本设计的亮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3.会认“尤、添、览、姿、态、戴、弥、幕、返”等字;会写“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等生字;掌握“景色、秀丽、尤其、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弥漫、云遮雾罩、茫茫、流连忘返”等词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概括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与段落的结构方式,理解并能运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庐山景色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学习卡。
学习卡第2自然段用了()个比喻句,分别描绘了()、()、()、()四个地方的云雾,把不同地方的云雾比作()、()、()、()。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请看!(展示课件第三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知道它赞美什么吗?对,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庐山的云雾。
[(二)板题读题。注意“庐”字的读音。]
(三)据题质疑。
1.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尤、添、茫、幻”几字)]
(六)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五屏)齐读思考题。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笔记。]
3.4人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梳理。
[5.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秀丽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议(展示课件第六屏),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景。]
6.在如此的美景中游览,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
[7.启发想象,体会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9.小结:第1自然段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庐山景色的秀丽。]
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1.独立思考。
2.个别汇报。
[3.评议,梳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二)(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划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个别汇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体会总分的构段结构方式。]
3.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相机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二至步骤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卡。
(3)师生评议,完善学习卡(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展示课件第九屏)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四)自读、个别读,感受并读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
三、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如此美景,你还舍得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
请看:(展示课件第十屏)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这段。
四、配乐齐读全文
五、作业布置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14庐山的云雾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散点,扩散到全文。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设计思路: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享受,注意抓住“感受美、欣赏美,歌颂美”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理解课文。本设计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3.会认“阔、仅、雄、鹰、闲、偶、尔、牧、骑、挥”等字;会写“阔、铺、芒、丹、铃、仅、灵、闲、偶、尔、牧、骑、挥”等生字;掌握“广阔、光芒、山丹丹花、铃铛、不仅、百灵鸟、安闲、偶尔、牧民、骑(马)、挥舞”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卡。
学习卡:因为有雄鹰()地(),百灵鸟()地(),牛羊()地(),小马驹()地(),黄羊()地(),牧民()地()、()地(),所以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展示课件第三屏)图片上是什么地方?对,草原的景色真是太美丽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美景——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板题,读题。
[(三)(展示课件第四屏)师指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位置,并简单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个别汇报。
[3.师生梳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课件第五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铺、偶、闲、散、丹”几字)
(六)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同桌互说。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梳理:
(1)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2)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4.观察文中插图,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和欢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1.同桌交流。
[2.汇报、梳理:第1、2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3、4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1、2自然段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边读边思边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展示。(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展示课件)
(1)野草
A.(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齐读。
[B.(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同桌互相交流。
b.汇报。
c.评议,梳理(体会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d.读出你的理解,感受。]
C.(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三)
[a.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野草的多,到处都是,茂盛。)
b.十来岁有多大?你们几岁?请一名学生站起来。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
c.指名读一读,评议,再读,读出美与趣味。
(2)湖水A.(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
[a.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感受湖水的平静与清澈。
b.里面使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c.观察图片理解“嵌着”的意思。]
B.(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二)
a.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b.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野花
A.(展示课件第八屏)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欣赏图片,体会野花的品种、颜色、清香。
B.学习这两句话的写法:总—分。
[4.点出第2自然段是静态描写,齐读本段,读出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5.指导背诵。]
(二)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语:(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师范读“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再问: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欢腾?
3.简单点出过渡段:本段前半句是承接上段的内容,后半句连接下段的内容,像这样的段落就叫做过渡段,在文中两个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生齐读过渡段。]
5.(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
(1)带着问题自学第4自然段,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一)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学习卡。
(5)师生评议,梳理答案(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
(6)指导朗读。(点出本段是动态描写,读出欢腾、热闹的气氛。)
(7)齐读第4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一)师:看到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它的欢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1.同桌互说。
[2.个别展示。
(二)总结:生活在如此广阔、美丽的草原上,还有这么多动物朋友相伴,牧民们怎能不骄傲地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也和牧民一起赞美草原、歌唱草原吧!(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师生同唱与草原有关的歌曲。]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第2自然段和摘抄本课好词好句。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赞美之情,可以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等。]
板书设计: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静态)(动态)
野草湖水野花动物欢腾牧民
广阔美丽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学贵有疑,有疑则思,依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冀教版)

16吹糖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满着浓浓的乡情和友情。题目是吹糖人,但实际上讲的是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对糖人的企盼,对糖人师傅手艺的惊奇,对糖人的分享,使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吹糖人给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与快乐的享受,学会品味生活中平凡的乐趣与美。

重难点分析:

1.本课生字比较多,主要是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或教师点拨来学习。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可以借助字、词典来理解,还可以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能抓住重点字、词、句读出相应的情感,以语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达到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糖人,搜集吹糖人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教师板书课题:吹糖人。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糖人的资料。

交流预设:

学生可以展示搜集到的糖人图片。

可以展示实物。

可以介绍糖人的制作过程。

可以介绍糖人的色、香、味。

还可以针对糖人的历史进行介绍。

……

(二)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糖人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并展示相关课件。

(三)教师在学生对糖人充分了解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二)教师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出示词语:清脆、脚板下生风、诞生、惊奇、宁静、郑重、羡慕、端详、融化。

3.学生在文中将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学生自由练读词、句,指名练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小组讨论如何记忆本课生字的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出示课件。

例:“脆”字在理解字义后,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看似月照危楼,实是肉块进嘴中;只因肉嫩骨头少,吃起来真酥松。”

“巧”字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记忆。“物件曲曲又弯弯,做工精巧不一般。”

(二)指导重点字的书写。注意本课生字除了“凭”是上下结构,其他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划”字例外是左宽右窄。

(三)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预设:

学生可能要说课文讲的是一件吹糖人的事,还有可能会说课文讲述了孩子们看吹糖人以及分糖人吃的情景……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回答,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进行修正评述,最后归纳为:这篇课文实际讲的是吹糖人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和享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二)采取分组方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一)品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糖人”给乡下孩子带来了哪些快乐和享受?

2.针对这一问题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

交流预设:出示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理解的相关课件

1.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飞起”、“生风”、“不一会儿”、“围”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追看“糖人”的急迫和热切。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当时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糖人师傅手中还可以变出什么?”,引导他们抓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恨不得撬开”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

3.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一个糖人一个故事,会有哪些糖人和有趣的故事呢?”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你有这个时候吗?买了形象的糖人后,会马上就吃吗?”最后抓住“端详”、“舔舔”、“郑重”、“小心”、“不想咬碎”等词语来体会孩子们舍不得吃糖人、对糖人的无比珍爱,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

(二)整体回顾全文,引导理解最后一段“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融化呢”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预设:作者对糖人的回忆,不仅有童年的快乐,还有作者对故乡、对童年伙伴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即可。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品读《吹糖人》,我们品到了“甜”。“甜”在哪里?“甜”在对童年的回忆,有浓浓的深情在里面。“甜”在对故乡的回忆,有浓浓的乡情在里面。糖人粘连起了乡情,粘连起了现实与童年,粘连起了他乡与故乡,粘连起了我与童年的小伙伴。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出示课件

1.读一读有关童年的故事、散文、诗歌等。

2.练习课后生字。

17五月的田野

教材分析:

读《五月的田野》,感受至深的是跃动的童心和贯穿全篇的童趣。课文从对田野风景的勾勒,到对田间孩子们的描摹,让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本文的写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田野这个广阔的背景下,儿童那极纯朴、纯净的日子构成本文独特的意境,田野因孩子们而富有生气,孩子们因田野而快乐;二是作者只通过田野中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麦子”和“豆荚”展开全文,描绘出一幅惬意、自由的童年生活图景,线条简单,语言凝练;三是情景交融,物随情移,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所以笔端流溢出的都是田野带给自己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本文适宜伴着音乐欣赏田野美丽的景象,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情境中。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1.读懂课文,感受五月田野的美丽以及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是本文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画、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地创设语言情境,从而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是本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

引起情感的共鸣,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一)教师板书课题“五月的田野”,学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三)教师课件展示五月的田野的魅力景色,引导学生谈感受。

交流预设:

五月的田野多么美丽、多么惬意、多么有趣、多么神奇、多么广阔……

(四)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五月的田野,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二)教师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田埂、竹管、铁锅、忙碌、喷香、清香、撒欢儿、撵鸭子。

2.学生在文中将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然后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全班进行交流。

例如:“田埂”、“竹管”可以利用图片进行交流。

“喷香”、“清香”、“忙碌”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学生自由练读词、句,指名练读。

4.学生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到《我的采蜜集》中。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先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组内推选一位同学汇报组内讨论结果。

2.教师进行总结:课文从对田野风景的勾勒,到对田间孩子们的描摹,让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一)自读要求:出示课件

1.边读边思考: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全班交流。

五月的田野是一幅广阔的、美丽的、快乐的、有趣的……画面。

交流预设:出示课文段落及相关解释

1.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一句。“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一个“笑”字表面上是写麦子和豆荚的快乐,实际上却更表现了乡下孩子的快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自由练习怎样读才能表现田野的广阔和美丽。

2.第三自然段“光脚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照。可以让学生想象,再通过朗读,抓住“泥土软软的”、“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的乐趣。

从“撵着鸭子”、“赶着羊群”、“为小兔拔草”的语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可以从“那里的草虫最多”、“那里的青草真嫩”体会乡村孩子们的纯朴、善良。

引导想象农村除了养羊和鸭,还会养什么?仿照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

把(),那里();

把(),那里()。

3.第四自然段重点抓“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热爱生活。

4.第五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

5.引导学生体会“!”中所蕴涵的快乐的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文中蕴涵的情感。

三、整体回味。

(一)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五月的田野的喜爱与留恋,伴着优美的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月的田野》。播放音乐,出示课文文字。

(二)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能用词语说一句话。

(二)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三)指导重点字“摘”、“嫩”、“喷”的书写。

(四)学生练习生字。

五、拓展练习,积累实践。出示课件

作者能留心生活,细心体会生活,把五月的田野描绘得如此美妙。我们也可以到田野里去玩耍,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或文字记录下美好的时刻、美妙的感受,再把它珍藏在小本本上。

18*书本里的蚂蚁

教材分析: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童话。这篇作品从形象塑造上来说,非常简单,全篇只有一个形象“蚂蚁”,而且发生在这个形象身上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小字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情节,因为作家的构思非常巧妙,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恰当的比喻,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了必然的故事。“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2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

重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神奇的魅力,成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形式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童话。

2.教师板书课题:书本里的蚂蚁。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书本里的蚂蚁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神奇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二)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2.教师检查认读字词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花蕊、陈旧、细碎、密密麻麻、挺乐意、封面。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教师仍然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学习书写。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如何把字写好看。教师重点指导“喂”和“碎”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同桌互读课文。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全班同学交流。

交流预设:小蚂蚁趴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其中的花采了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被夹得扁扁的,像书本里的一个会走动的小字。

四、整体感知文本,走近童话的人物。

(一)课件出示读文提示:

1.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二)问题预设:课件出示

1.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2.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3.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相机指导。

教师总结:“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这是一种十分灵动的生命的力量的冲击,是一种想象力的张扬。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气息”,书本里的故事才因为有了“小蚂蚁”而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神奇迷人。课件出示教师总结

五、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来复述课文。

六、拓展阅读。课件出示

1.阅读一些经典童话。

2.对比一下这篇童话和以往的童话有什么不同。

19带雨的花

教材分析:

《带雨的花》是一首叙事诗。诗的第一句就写出了孩子的率真:“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第一小节首先概述“我”因为受到美好世界的诱惑而偷偷跑出家,尽情地玩耍。第二、第三小节具体地讲了“我”淘气地追赶蝴蝶,好奇地看叔叔钓鱼,看爷爷捉虾。第六小节写出了“我”淘气后的心虚和害怕。文中字字洋溢着童心,体现着诗人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深沉的爱:一是对母亲的爱,在担忧“挨一顿打,还是一顿骂”时,还想着给妈妈采一束带雨的花;二是对生活的爱,“妈妈最爱带雨的花”;三是诗人对儿童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这首诗歌与孩子的生活非常贴近,需要孩子在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感受诗的韵律美,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重难点分析:

1.课文中有几个字例如“诱”“躲”等比较难写,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留意这些字,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它的意思,以便更好地记忆,也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读,并及时指导背诵,由此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作家金波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一)教师板书课题:带雨的花。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金波的作品,例如《春的消息》。

(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作家金波的资料。

(三)教师针对学生介绍资料的情况加以总结及补充。课件出示作者介绍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小朋友都跑到哪里玩了?

(二)教师检查初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诱饵、尽情、原谅、香甜、鱼缸。

“诱饵”“鱼缸”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或者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

“尽情”“原谅”“香甜”等词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交流预设:

课文讲述了“我”偷偷跑出了家的经历。学生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

“我”去追赶蝴蝶,在湖边看叔叔钓鱼,看爷爷网小虾,在雨中采野花……

(四)指导书写。

本课大部分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要注意书写时笔画间的紧凑。

1.偷、请、谅、诱、虾、顿在书写时注意都是左窄右宽。

2.躲、叔在书写时注意左右宽窄差不多。

3.疼字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一)听写本课生字。

(二)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读文本,情感体验。

(一)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小声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说明理由。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二)交流预设:课件出示每一小节,及导读提示。

1.学习第一小节。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偷偷地”、“尽情”、“忘记”等词语进行理解。

(2)联系实际,学生谈一谈:你有没有偷跑出去尽情地玩耍过?当时的心情如何?

(3)总结:文中的孩子是一个贪玩的、不听话的、淘气的、无忧无虑的孩子……

2.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小节。

(1)教师重点抓住“香甜”、“鲜嫩”、“蹦蹦跳跳”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我”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热爱小动物的孩子。

3.学习第五、第六小节。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太贪玩,以至于下雨了才想起家。下雨了“我”还想着给妈妈采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妈妈的孩子。

4.学习第七、第八小节

(1)“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的心情如何?

(2)由此体会出“我”在做错事后的心虚和害怕。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时,要注意适时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可以指导背诵。

三、情感朗读,加深理解。

(一)学生练习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

(二)扮演文中不听话的孩子,伴着音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课件出示

(三)试着背诵诗歌。

四、补充金波其他作品。

(一)阅读《雨》、《红蜻蜓》两篇文章。课件出示两篇文章

(二)体会其中与课文的异曲同工之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出示课件

(一)小练笔:回到家里,“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写几句话吧。

(二)阅读金波其他作品。

20珍贵的教科书

教材分析:

《珍贵的教科书》记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记述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全文突出了“珍贵”,从写缺书、取书、护书到最后的嘱咐,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所发生的真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明白了这教科书的珍贵,懂得了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新词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在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这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3.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忆过去,说现在,谈未来,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升华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重难点分析:

1.理解教科书的珍贵是课文的重点,主要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本文重点。

2.理解教科书的珍贵也是课文的难点,通过拓展活动,忆过去,说现在,谈未来,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背景,走进文本。

(一)教师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二)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并课件展示。

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3月中旬放弃延安,之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

(三)教师在学生对背景充分了解后,引导学生理解“珍贵”的意思。

(四)质疑课题,走进文本。

交流预设:

教科书为什么这么珍贵?

教科书珍贵在什么地方?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一)课件出示初读课文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把它弄明白。

(二)教师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文中“持、刷、抄、睁”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课件出示词语:珍贵、炮火连天、渴望、振奋人心、争先恐后、俯冲、叨念。

3、学生在文中将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指导本课生字的书写。

书写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找出字的偏旁;学习书写,知道每个生字的笔顺笔画。

三、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一)再读课文要求:出示相关课件

1.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二)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重点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

(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交流预设:缺书——取书——护书——最后的嘱咐。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解释“珍贵”这个词的含义。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情感。

(一)精读学习要求:出示课件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围绕“教科书为什么这么珍贵?”这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预设:

1.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的?”自己找出要学习的段落。

(2)根据课文填空,理解当时条件的艰苦。课件出示

没有(),就();

没有(),就();

没有(),就();

没有(),就()。

教师总结:填写的内容,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当时的困难和同学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突出的困难是没有书,从而使同学们体会渴望得到教科书的迫切心情。

(3)理解“渴望”一词,与“盼望”、“希望”两词进行对比,更好地理解战争年代教科书的奇缺。课件出示

2.学习二至七自然段。出示课件

(1)“我们”领到教科书回村时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2)在路上“我”和指导员会说些什么呢?大家猜猜。

在充分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后,引导学生怀着“渴望”得到书和听到有书以后的兴奋心情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回到村里”这些词句,体会指导员和我在领到书后的高兴心情。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第7自然段。

3.学习第八至十一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示课件

(2)讨论并体会第九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用法,教师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交流预设:

“快卧倒……”(表示说话声音被打断,因为当时情况非常紧急,非常危险,指导员的喊声刚出口,就被炸弹的爆炸声打断了。)

“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我”被炸伤昏迷后发生的事情。)

(3)在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指导员受伤的句子,重点理解、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感受张指导员用生命护书的崇高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提问来完成这一段的学习:课件出示

①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子?

②这捆书是什么情况下完整无缺的?

③这捆书怎么会压在张指导员的身子下面?

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希望是什么?

(4)理解第十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书……书……”引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因为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没有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气,指导朗读。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前两个表示指导员伤势严重,说话断断续续,后一个表示话没有说完就牺牲了。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要说的话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指导员的崇高精神。

(6)教师引导学生总体回顾“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出示课件

交流预设:

在艰苦条件下得到的书。

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党中央节省文件用纸而印制的。

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

那捆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三、拓展活动。出示课件

可以在班上举行一次专题活动,主题为“我和先辈比童年”。忆过去,说现在,谈未来,激发学生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整组教材,通过导语、课文和后面的语文园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会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文

13、和时间赛跑

14、检阅

15、争吵

16、绝招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4、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5、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6、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7、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8、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9、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培养学生交际中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

10、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中蕴含的启示。

2、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5、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6、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7、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课题:13、和时间赛跑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中蕴含的启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教学准备:珍惜时间的格言、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趣导入

童年像一条小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本文的作者对于时间有自己的看法。出示课题:和时间赛跑齐读读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分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

同桌互查

自由发言

读中识字,读通课文。10分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

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

3、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赛读

开火车读

扩词,造句

4、生字观察:“梭”、“赢”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学生观察,分析。

写字,教师巡视。

指名分段读课文

生字连线

读生字

男女生比赛

自主组词造句

观察、交流、书写

自主识字,规范写字。5分5分8分10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组词语。复习生字,导入新课。5分二、自读课文,学会质疑

1、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整理学生提问。

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自读自悟,学会质疑。5分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的话什么意思?2、画出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分组讨论。3、读第8自然段,“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4、读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读边听边想自己画句,小组分析,共同理解。边读边想,发表想法。读课文后,说说自己领悟到的道理。解重点句,感悟道理。20分四、背诵积累

你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内容,试着背一背。

练习背诵,积累语言。依据喜好,背诵积累。5分五、积累格言

“你们都收集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快交流一下吧!”说说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积累格言。5分板书:

13、和时间赛跑

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课后小结:

课题:14、检阅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提出问题,讨论导入

在集体活动中,当个人与集体活动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出示课题:检阅自由发言齐读课题讨论问题,导入新课。5分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相互检查。选择段落,互听互查。说后教师帮忙整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0分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扩词,造句4、生字观察:“截”、“慕”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学生观察,分析。写字,教师巡视。分自然段朗读。生字、拼音连线。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自主组词造句观察、交流、书写自主识字,规范写字。5分5分7分8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学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组词。复习字词。5分二、读中理解,讨论感悟

1、分组,以儿童队员的身份讨论:参加检阅的事2、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3、有什么棘手的事?怎样解决的?4、为什么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5、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分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课文中找到语句读出来。读课文后说一说。体会句子,说说想法。理解交流,加深感悟。25分三、小练笔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读了课文,你想对博莱克说些什么?3、把这些话写下来。和同桌有感情的朗读。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想好后,写下来。体会理解,习作练习。10分板书:

14、检阅

不愿开口——排在第一排——热烈鼓掌课后小结:

课题:15、争吵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提出问题,讨论导入

当你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出示课题:争吵说说自己的想法。齐读课题。问题讨论,导入新学。5分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听检查。选择段落,互听评价。说说后,教师帮忙整理。读中正音,整体感知。10分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扩词,造句4、生字观察:“截”、“慕”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学生观察,分析。写字,教师巡视。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字与拼音连线。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自主组词造句观察、交流、书写自主识字,规范写字。5分5分7分8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组词。复习字词。5分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读1-6自然段,他们因为什么争吵?各自的表现是什么?2、分角色朗读这部分。3、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4、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任选),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5、读后面的内容,“挨”什么意思?他们各自的表现是什么?6、分角色朗读这部分。7、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任选),你觉得他又会想些什么?8、读父亲的话,什么意思?自读,回答问题。指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想象回答读文,全班交流小组分角色朗读这部分想象回答边读边思考,想好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交流,引导感悟。25分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想想,你和同学发生过什么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把过程写具体。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想好后写一写。练习生活,拓展习作。10分板书:

15、争吵

|

犯错

|

内心活动

|

和好

课后小结:

课题:16*绝招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总结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同学间的争吵,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总结已学,导入新课。2分二、理解“绝招”

你怎样理解“绝招”?查查字典再看看“绝招”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查字典读出解释。自由发言。理解词语,审视题目。8分三、自读课文,自读自悟

边读边思考: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自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分析边想象。根据提示,自读自悟。10分四、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汇报发表自己的想法。分组讨论,汇报交流。15分五、交流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发表自己的意见。感悟课文,交流想法。5分板书:

16*绝招

要练有用的绝招

课后小结:

课题:语文园地四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1、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培养学生交际中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2、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通过观察,发现每组词中加点字的音同形似义不同的特点,巩固对字的掌握。4、积累成语,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趣导入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拿手本领。激发兴趣,乐于交流。2分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要求:这一招怎么好?是怎么做的?可以边说边演。听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听清要求,准备口语交际。明确要求,提示内容。5分三、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分成小组,轮流讲述自己的拿手本领。派代表在班中展示。评选最佳同学。讲述自己的本领。认真听,进行评价。评出心目中的好同学。交流学习,评价欣赏。30分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发兴趣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习作激趣2分二、交流学习,说中修改

提示:会做些什么?学哪样本领印象最深?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学习时,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根据提示,准备习作内容,请同学帮忙修改。确定内容,交流修改。20分三、习作,修改,欣赏

提示:

选一样写下来。把过程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后读一读,请同学帮助修改。根据提示进行习作,交流学习修改习作,共同学习欣赏佳作。独自习作,交流修改,欣赏佳作。30分10分15分

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我的发现

出示卡片:“普通”、“曲谱”读词,发现了什么?出示“我的发现”一题中的词语,读词,说发现了什么。用加点的字组词。各种形式比赛读词。自读,说说自己的发现。看卡片读,交流发现。自主组词。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观察发现,构字特点。10分二、我会填

读词,用自己的话说词语的意思。填空(说)填空(写)自由读,说词义。说写正确使用“的地得”10分三、读读背背

自己读词,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解决。指名读词。各种形式比赛读,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试着背一背。自学词语开火车读词读词,说感受同桌练习背积累词语10分四、看图说成语

图一:是什么成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用自己的方法猜成语。请同学说答案,写下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猜出来的同桌猜成语写答案趣味学习,积累成语。10分课后小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重要词句汇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重要词句汇总

三、看拼音写词语。
shìyàntuīcèjiǎncháqīnɡxiánchāochánɡxìwēi
()()()()()()
jiāonènchuánbōsūxǐnɡlùxùzhēnɡqídòuyàn
()()()()()
二、比一比,组词。
湿()试()适()阅()境()
温()式()括()说()镜()
验()阻()娇()播()楚()
脸()祖()骄()插()梦()
闷mēn()磨mó()调diào()
mèn()mò()tiáo()
三、写反义词
浪费()缩小()喜欢()困难()复杂()
繁忙()热闹()失败()危险()朋友()
酷暑()微小()黑暗()模模糊糊()
四、加偏旁成字,组词。
仑()()正()()乔()()
()()()()()()
吴()()寺()()平()()
()()()()()()
五、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
红彤彤()()()()
千里迢迢()()()()
不慌不忙()()()()
六、把下面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云雾。
()一转眼,鲜红的太阳跳了出来,射出万道光芒。
()天边的云慢慢地变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边看日出。
()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
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雪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式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3、作者从、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
5、用“”画出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
7、为什么说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4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4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练习4》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6、通过处处留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语文,积累词语,提高对生活的体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字词:边读边想象12个词串,以“过电影”的方式,将词与景相连。
掌握与课文《卧薪尝胆》相关的8个成语
写好钢笔字,注意右边竖比左边竖写得长
2、句:为图配上诗句,可引用名家的,也可以自己写
劝学篇的名言警句要求熟记于心
3、篇:掌握“留言条”这种应用文的基本写法。能再生活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处处留心”和“写好钢笔字”。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第一部分
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你头脑中想到了哪些词语?
有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它?
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部分。
审题:指名读。
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认识要写的字。
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三、我的十分钟
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说说写写”。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
以屈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翼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
学生练写长撇。
三、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四、我的十分钟
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交流纠错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四单元
听写:
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展示需要昆虫传播修建
陆续大致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
检查迷失沿途超常本能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细微阅读随意
调节简单拜访拜年玩具做梦娇气广播随便简直礼堂访问休闲大腿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植物学家准确无误确确实实挤来挤去记忆力微生物显微镜
近义词:
留心——留意适宜——适合大致——大概观察——观看舒展——伸展
辨认——辨别试验——实验证实——证明推测——猜测包括——包含
看守——看管清闲——空闲随意——随便浪费——挥霍详细——详尽
反义词:
艳丽——素雅苏醒——沉睡危险——安全推测——断定陌生——熟悉
浪费——节约清闲——忙碌密切——疏远娇嫩——粗壮减少——增加
超常——平常准确——错误浪费——节约清闲——忙碌细微——庞大
简单——复杂详细——粗略千里迢迢——近在咫尺
多音字:
几:几(jī)乎茶几(jī)几(jǐ)何
看:看(kān)守看(kān)大门看(kān)管看(kàn)见看(kàn)电视
薄:薄(báo)板薄(báo)片薄(báo)膜薄(bó)礼薄(bó)弱厚古薄(bó)今
待:待(dāi)在家里待(dāi)着没事等待(dài)
调:空调(tiáo)调(tiáo)皮调(diào)动调(diào)换
形近字组词:
湿(潮湿)娇(娇气)致(大致)验(试验)论(无论)证(证明)阻(阻力)忆(回忆)
温(温度)骄(骄傲)到(来到)检(检查)轮(车轮)征(长征)组(小组)亿(亿万人民)
镜(眼镜)闲(休闲)访(访问)脸(笑脸)播(广播)郊(郊外)试(考试)
境(环境)闭(关闭)坊(磨坊)捡(捡拾)插(插花)胶(胶卷)拭(拭目以待)
重点词语解释:
争奇斗艳:花朵竞相开放,好像在比美。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欣然怒放:愉快地盛开。几乎:差不多,非常接近,接近于。
准确无误: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没有差错。确确实实:真实可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很远。迢迢:遥远的样子。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指不慌不忙的样子。
含笑一现:面带笑容短时间出现,课文中形容昙花开花的时间极短。
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如初生的婴儿会哭会吃奶,蜜蜂会酿蜜等。
课文要点:(熟读每篇课文)
《花钟》:背诵第1-2段
1、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4、原来“花开了”可以有那么多的表达方法,让我也来写一写:
桂花(散发出一缕缕淡淡的清香)。
荷花像一个个穿着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桃花一朵紧挨着一朵在枝头冲我微笑。
《蜜蜂》:背诵重点句子
(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他被誉为“昆虫诗人”,他的代表作为《昆虫记》。)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作者用“听说”一词,表明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所以作者才要做这个试验,也体现了“我”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科学态度。
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3、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5、在这篇课文里,作者用上了“我想”、“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这些词语,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6、蜜蜂是勤劳的昆虫。它们会通过跳舞来传递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是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玩出了名堂》: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告诉了我们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能勤于动手、善于观察、思考,才能玩出震惊世界的名堂。“名堂”是指发明和创造,成就;
这里的“名堂”指: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答: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再次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而且还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2、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3、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真想不到,玩也能玩出名堂。)
4、“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国”是指“微观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
5、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玩具”是指显微镜。
《找骆驼》:背诵第10段《找骆驼》这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
1.“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2.“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3.“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4.“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5.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老人真会仔细观察!)
6、老人不紧不慢地说……这句话里的“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特点,又体现了老人当时的胸有成竹。
背诵P64:《蔬菜瓜果歌》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词语归类
ABB:笑呵呵、孤零零、懒洋洋、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乐陶陶、喜滋滋、气呼呼、慢吞吞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油亮亮、亮晶晶、滑溜溜
AABB: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清清楚楚、飘飘摇摇、祖祖辈辈密密层层、痛痛快快、仔仔细细、丁丁当当、吵吵闹闹、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ABCC:白发苍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喜气洋洋、议论纷纷、兴致勃勃、生机勃勃
AABC:彬彬有礼、恋恋不舍、头头是道、多多益善、高高在上、津津有味、井井有条、斤斤计较、
闷闷不乐、依依不舍、欣欣向荣
ABAC:自言自语、自由自在、自高自大、转来转去、挤来挤去、游来游去、
各种各样、糊里糊涂、无边无际、一模一样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又高又壮、又矮又胖、又细又直、又惊又喜、又高又大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不明不白、不干不净、不三不四、不上不下、不折不扣
ABAB:了解了解、打听打听、打扮打扮、讨论讨论、商量商量、学习学习、休息休息、尝试尝试、练习练习
包含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日夜兼程
取长补短、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小题大做
表示颜色的词: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淡黄
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紫红、枣红、鲜红
绿:嫩绿、翠绿、碧绿、墨绿、浅绿、
蓝:宝蓝、碧蓝、蔚蓝、湛蓝、深蓝、天蓝
白:雪白、乳白、银白、灰白、苍白
与身体有关的字词:肩膀、手臂、胸膛、腹部、肠胃、脊背
形声字:(草坪、评价、苹果)(分辨、辫子、花瓣、辩论)(干燥、急躁、做操)
(俄国、嫦娥、饥饿、大白鹅)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
古老的铜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凤尾竹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共有____个民族,_____个少数民族,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朵张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朵合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再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叫人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向峰顶爬去,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稚子,莓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
6、公园里有一个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________________,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_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_____。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_______________,还经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奇怪的大石头》告诉我们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
9、“请你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一句看似矛盾的话反映了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0、“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小男孩在说这话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才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任何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世上无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夜书所见》是____代________写的,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代______写的,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饰都是描写诗人在_______季节里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九月九日是______节,又叫____________。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常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_______和________的向往。______________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20、《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扇哪扇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_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凌晨四点,牵牛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点,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午三点,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傍晚六点,烟草化_____________;月光花在七点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来香在晚上八点__________________;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有关。
23、蜜蜂能安全回家,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列文虎克玩出了________,他发明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从列文虎克的身上,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
25、天对___,____对风,大陆对______,________对海树,_____对苍穹。白,红,水绕对。山果落,灯下。
26、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六月;七月,八月;九月,白菜家家有,蒜苗正泛青。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赛、疼、忧、慰、梭、虽、狂、赢、暑、益、穷、将、若”13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课件。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全文初探,整体感知,重点探讨课文1-8自然段。
教学目标:
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方案二:教师放课前录制好的钟表嘀嗒、嘀嗒响的录音,让学生认真听,教师问:“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能回答:“听到了钟表走动的声音,感受到时间一直往前走,不断流逝。”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以上全文初探过程,教师了解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重点探究做了准备]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帮助理解。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帮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1)教师出示课件:画面的左上方一个钟表,右边有初升的太阳,随着钟表时间走动(比实际钟表要快),太阳慢慢移动,由东方升到当空,再到日落,天气由暗到明,再逐渐变暗。教师操作可循环两次三次表示时间过去了两天三天,课件设计太阳颜色、位置、天空中云彩每天可稍微有些不同,让学生观察后感觉每天太阳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时间不同了,从而明白“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是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
(2)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3)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长叶、开花到枯萎,明年虽然还会这样生长,却不是这棵花而是另一棵花了。
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这里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板书:
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永远不回――――可怕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着急悲伤
赢得时间――――高兴激动
养成习惯――――受益不浅

14、检阅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伍、洪、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教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真棒、主席台、观众、纠正、沉默、羡慕、博士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14、检阅

准备检阅——欢庆国庆节
(1)
如何安排博莱克——尊重
讨论决定
(2—9)把他放在第一排——爱护

忘记——拐杖(自信)
参加检阅
(10—16)观众——“真棒”(称赞)

15、争吵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二)、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6、绝招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⑶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⑷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板书设计】
16绝招
三胖憋气时间长先天禀赋
二福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我会写生字:
艳内梦醒苏湿娇嫩强适昆播修致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
二、我会认生字:
钥匙趁柿菠喇衔裳怒暮燥雅昆播吻致
试验证阻测括误途陌超阅固调皇俄拜
肩臂膛腹胃脊
三、词语积累:
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
适宜适应展示需要昆虫传播修建
陆续大致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
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
检查迷失沿途超常本能名堂浪费
镜片看守定时清闲细微阅读随意
调节简单拜访玩具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植物学家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记忆力放大镜显微镜
挤来挤去微生物
四、我的发现:
草坪评价苹果
分辨辨字花瓣
干燥急躁做操
俄国嫦娥饥饿
五、读读认认:
肩膀手臂胸膛腹部肠胃
脊背胳膊大腿双脚大脑
六、读读背背: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称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七、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闷几看磨
八、词组积累: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美丽的笑脸
四面飞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含笑一现)
十、《花钟》一课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十一、口语交际:
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十二、习作
把观察到的事物与同学交流后写进日记里。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1、听写第四单元的生字和词语。
2、欣然怒放:①生气,愤怒;②形容气势很盛。
含笑一现:①现在,此刻;②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适合)。
晚上九点左右,昙花向人们(展示展现)美丽的笑脸。
我们(留心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部分要求默写。
4、几()()尽()()称()()
看()()待()()磨()()
5、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
(尽管)它们逆风而行,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地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孩子对关联词的掌握。
从《蜜蜂》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法布尔是一个做事严谨,实事求是的人。
6、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会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详见课文后的资料袋)
7、《玩出了名堂》中的“小人国”指的是(微生物的世界),“居民”指的是(微生物),“玩具”指的是(显微镜)。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我知道了(在玩耍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了这篇文章,我知道(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详见课文后的资料袋)
8、读了《找骆驼》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人,他通过观察发现了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左脚跛)、(左边驼蜜右边驮米)、(缺了一颗牙齿)。他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就知道骆驼左边驼蜜右边驮米)。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9、具()侧()正()湿()
真()测()证()温()
简()访()播()蜜()
筒()坊()插()密()
评()辫()燥()俄()
坪()辨()躁()饿()
苹()瓣()操()娥()
10、“月”旁的字一般和()有关,例如()。
“”旁的字一般和()有关,例如()。
“”的字一般和()有关,例如()。
以上两道题目自己举例。
12、(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茶壶,发明了(蒸汽机)。(详见语文园地四宽带网)
1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拿出了一本练习册。
我把一本练习册拿出来了。
1.商人找到了骆驼。
商人把骆驼找到了。
骆驼被商人找到了。
2.我写完了3.我打扫干净了教室。
14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显微镜一()本能一()小蜜蜂一()图画一()汗水一()骆驼
15、默写语文园地四读读背背。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