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光的颜色色散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光的颜色色散。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光的颜色色散”,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选修3-4第十三章第4节《光的颜色色散》
一、教材分析
《光的颜色色散》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认识光的颜色和几种不同的色散现象,本节是对前面学的光的折射和干涉的应用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棱镜能使射向棱镜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的道理.
(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成因.
(4)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5)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2、能力目标
(1)会应用棱镜进行有关的光路控制.
(2)会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判断白光色散的结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成因.
难点: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不同色光通过同一介质后的偏折情况.
四、学情分析(根据个人情况写)
五、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理论分析、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同上节课的光学演示仪,三棱镜若干.CAI课件(单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白色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虹霓的形成)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看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吗?
(学生有的回答看过,有的回答没看过)
(教师用课件播放彩虹图片,学生惊叹其美丽)
[师]彩虹的美丽一直是为人们所赞叹的,但是在座的有谁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无人回答]我们学完这一节的内容大家就会知道了,想知道吗?[生回答想]那就好好的跟我学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1.介绍棱镜
教师出示若干个棱镜(大约十几个)给学生传着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棱镜.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a.在黑板上画出棱镜的截面如图19—44,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在光线从空气入射到AC面时的折射光.再请一位同学画出从棱镜进入空气时在AB面上的折射情况.

b.用实验演示验证一下同学画的对不对.
c.归纳结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发生折射时,每次折射都使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d.让学生猜想出入射光的偏折程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与折射率有关.
e.入射光方向不变,若折射率比原来大,再让一位学生画出此时光线的两次偏折情况.得出折射率越大,偏折越大的结论.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
[教师]刚才我们是用红光做的实验.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你能想象出将是什么样的吗?
[生甲]还是白色.(其他学生犹豫)
[教师]猜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刚才红光折射后出来时还是红光嘛.但是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心里才踏实对不对?
(1)实验演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2)再让学生用发给他们的棱镜对着太阳光转动.可在教室墙壁上看到鲜艳的彩色亮带.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白光是复色光.
(4)给出光的色散定义及光谱概念.
2.光的色散原因分析
(1)重做课本图19—25甲所示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光屏上最上端是红色,最下端是紫色.
(2)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性原因.
[教师引导]白光通过棱镜后变成了彩色光除了说明白光是复色光外,还说明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是…
[学生]不同的.
[教师]折射率不同.说明不同色光在棱镜中传播时速度是…
[学生]不同的.
[教师]红光在屏上最上端,表明红光的偏折程度…
[学生]最小.
[教师]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
[学生]最小.
[教师]对紫光的折射率…
[学生]最大.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教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光是太阳现在发出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如果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则将先后到达地球.那么我们看到的还是白光吗?
[学生]不是?
[教师]因此可以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c=3×108m/s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n=)
(4)归纳总结如下表
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频率ν低高
折射率n小大
介质中速度v大小
临界角C大小
课堂巩固训练
1.课本练习四第(1)题.
2.如图19—45,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截面,一束光MN垂直AB射入,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射出,则在屏PQ上的彩带DE的D点是________光,E点是________光.(填颜色)

3.在上题中,若∠MNB变小,最先从AC透出的是________光.
参考答案:1.略2.紫红3.红
知识拓展——虹霓的形成
虹的形成
雨后初霁,我们常常看见天上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引起的比较复杂的折射和反射所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如图19—46(a),假设太阳光水平射向一水珠,光线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全反射后射出水珠.
霓的形成经过了二次折射和二次全反射,如图19—46(b).虹和霓一般同时出现.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虹霓有两个弓形彩带,内彩带较亮,其外圈是红色,内圈是紫色,称为虹;外彩带较暗,有时看不见.其颜色分布与虹恰好相反,即外紫内红,称为霓.

[用CAI课件展示虹霓的图景及形成过程]
讲:夏天常常下雷阵雨,雨后半边天空露出了太阳,另外半边天空却仍有厚厚的云层.同时,夏天地面温度较高.蒸发很快,雨后天空还飘浮着水汽和小水滴.因此,当太阳光穿过云层中和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就被折射出七色虹霓来.冬天大多是连绵不断的小雨.而且雨后太阳不会立即出现.同时,冬天气温较低.蒸发较慢,雨后天空中不会像夏天那样充满水汽和小水滴,故冬天不易出现虹霓.
虹霓在地面上看起来是彩色的弧状,但在天空中看起来,却是彩色环状,异常美丽.有时当太阳靠近地平线时,在高山顶上也可以看到虹,如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峨眉山的一大奇景——“峨眉佛光”,其成因与虹霓相似,宝光紫色在内、红色在外,圈中的“佛”实际上是由于日光从人的背后射来,把人的身体投影于云层上.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棱镜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色散原因分析
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频率ν低高
折射率n小大
介质中速度v大小
临界角C大小

十、教学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写)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相关推荐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颜色与色散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颜色与色散”,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颜色与色散
20xx年高考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了,一轮复习重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因此大家要在知识点的记忆上多下功夫,下面xx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xx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光的颜色与色散,希望对大家掌握好高考知识点有帮助。
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
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色太阳光,实际上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紧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下面是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报考有帮助。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以上就是xx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20xx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光的颜色与色散,希望大家能够熟记这些重要知识点,这样就能在高考考试中轻松解题。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三物理教案:《光的色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本文题目:高三物理第一单元教案:光的色散

第二章 光现象

五 光的色散 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光的色散指的是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色光的混合,其核心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学生已经学过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光的色散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还是光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本学科有基础性的地位,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目标解析: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就是指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白光是复色光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认为白光是一种光,误认为是单色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光的色散的教学中,准备使用色散实验。因为使用色散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设计意图:

例1

变式练习

师生活动:(1)

(2)

问题2

设计意图:

例1

变式练习

师生活动:(1)

(2)

例2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色散导学案》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物理教案:《光的色散导学案》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本文题目:高三物理一单元教案:光的色散导学案

光的色散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光谱和色散现象(重点)2、掌握物体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难点)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原 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课前导 学

1、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 、 、 ,颜料的三原色是 、 、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 (填“相同” 或“不相同”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月亮是一个自 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D、蓝色的玻璃片只能通过蓝光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日食 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三、研讨解惑

5、在没有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 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 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该演员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白纸在黄色的灯光的照 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小红是一名摄 影爱好者,她发现当黑白照片在暗室内进行冲洗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是蓝色的,而不是通常的红色,于是她进行 了探究,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不正确的是( )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微显红色,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看清楚

B、温度计的蓝色液注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蓝色液注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红色液注在红光下反射白光

四、巩固应用

8、戴着紫色太阳镜看白纸,白纸是紫色,这是因为(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紫色的镜片时,被染成紫色

B、紫色镜片只能透过紫色的光

C、白纸只能反射紫色的光

D、透过紫 色的镜片看到的物体都是紫色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 ,这说明了 。

10、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 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 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 色。

11、白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红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绿光照射到绿叶上,叶呈 色。

12、有一盆花卉,红色的花,绿色的叶、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与花色相同的红光照明,看见的是( )

A、红花、绿叶、白花盆 B、红花、绿叶、红花盆

C、红花、黑叶、白花盆 D、红花、黑叶、红花盆

13、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 的灯光 B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14、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得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得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字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得本领强

由“光的色散”教学设计谈对教材资源的整合


由“光的色散”--谈对教材资源的整合

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赵永才

“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标准凸现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优化了课程资源的结构,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使教材的作用呈相对降低的趋势。但教材仍是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绝不能否认教材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心理特征、课堂反应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减、改编、重组,深度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资源,个性化、创新化地使用教材,从教材内容加工的层面来改进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功能。

一、教学案例

【课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必加选)第十九章第四节“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棱镜的概念;

(2)掌握棱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

(3)了解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等常识;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棱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

(2)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究欲望;

(2)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用具】

1.实验器材:分光镜片、三棱镜若干个、透射式投影仪、光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1.介绍摄影技术中的一种多重影像效果

多媒体投影常运用此种特殊效果的摄影作品,如图1所示。拍摄时,在镜头前加装分光镜片,即可产生这种效果。

2.展示分光镜镜片

分光镜片如图2所示。投影展示分光镜的结构模拟图,如图3所示。

【问题】分光镜片是如何产生多重影像效果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去繁化简,抽象模型

分析分光镜片的结构特点,以面为单位分解镜片,抽象出棱镜概念。

棱镜定义:透明材料做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镜。常用的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叫三棱镜,简称棱镜。

2.联想类比,设计方案

【诱导】从分光镜片的结构可知:分光镜片可看作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透彻地分析单个棱镜的成像规律,即能揭示分光镜片产生摄影特效的秘密。

【要求】研究三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

【自主探究、汇报结果】学生自主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评估】受初中学习透镜成像规律的影响,学生设计的方案中最常见的是光源(如蜡烛)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成像。此方案并不可行,因为三棱镜成的是虚像,在光屏上无法成像。

【诱导】联想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看到另一侧的大头针的像是位置发生平移的虚像。通过方法类比、思维迁移,得出实验方案:通过人眼直接观察,研究棱镜的成像规律。

3.分组实验,操作观察

学生分组,每组一只教学用的三棱镜。

【学生活动】①观察三棱镜的结构,深化棱镜的概念;②透过三棱镜观察书本上的字或其他物体;③透过三棱镜观察光源,如日光灯。

在实验中为了避免反射成像的干扰,可引导学生把三棱镜的一个面用黑布包住或用黑墨水涂黑。

4.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正立;②虚像;③位置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④像的边缘略带彩色,如观察的是光源,彩色非常明显。

5.逐步引导,深入论证

【诱导】作光路图是几何光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两条光线即能确定物体的像。

(1)一条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图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作好光路图,如图4所示。

【总结】棱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①通过棱镜的光线要向棱镜底面偏折;②棱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改变光束的性质;③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折角。偏折角度跟折射率、入射角有关。

(2)成像光路图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作点光源通过棱镜的成像光路图,如图5所示。

【总结】棱镜的成像规律: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的正立虚像。

6.回归问题,学以致用

摄影中多重影像效果的分析:

【诱导】分光镜片是由多个棱镜组成的,每个面都构成一个独立的三棱镜或部分三棱镜,每个棱镜都会单独成像。

【问题】分光镜片分别是图3中(a)、(b)所示的类型,试分析它们的成像效果。

【回答】(a)将产生三重影像效果;(b)将产生五重影像效果。

7.现象再分析,转换主题

【问题】像边缘的彩色光带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于光带模糊,现象不明显,给探究带来困难,我们用另一个能产生同样现象的实验来代替研究。

8.类似实验,强化现象

【验示】白光色散实验。此实验一般用太阳光做实验用光,但受天气影响,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可用下面的替代实验,效果也很理想。用透射式投影仪作光源,拆下投影仪中的反光镜,把三棱镜用支架固定,使三棱镜与投影仪相距适当距离,平行地放在投影仪上,转动三棱镜至合适位置,在墙上能成一条清晰的彩色光带。

9.分析论证,规律总结

【学生活动】①对实验现象经过观察、交流、总结:在彩色光带中从顶角到底面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②引导学生作出各色光通过棱镜的光路图,如图6所示。

【总结】①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②如表1所示。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工创新,构成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本案例以摄影中的多重影像效果如何实现作为探究问题,并以此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一个源于生活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然后是分割问题,依次分析解决单条光线通过棱镜的光路、单个棱镜的成像、分光镜片(多个棱镜的组合)的成像,由易至难、逐步深入、逼近主题直至问题的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深入本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棱镜的概念、棱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棱镜的成像特点,这样处理教材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的。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本案例中通过三棱镜成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验观察中学生往往只能提出三棱镜成一位置偏向顶角的正立像,而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像的边缘有彩色光带。光的色散即以此问题为线索展开。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将教材内容以问题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处理。

2.教材内容的操作化

本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探究活动,通过主体的体验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提出三棱镜成像规律的问题后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观察书本上的字透过三棱镜后所成像的特点,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分析。使学生不仅用脑思考,而且用眼去看,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自己去亲身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的需要。

科学探究绝不会一帆风顺,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学生在设计三棱镜成像实验时常会想到光源、棱镜和光屏的实验装置。多一步曲折,就多一点教训,通过这个挫折能使学生深记虚像的观察方法。

操作化地处理教材,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增进学生掌握正确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信念和主张。

3.教材内容的最优化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可以对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教材中色散部分的内容是通过观察白光经教学用分光镜所形成的光谱来引入的,考虑到:分光镜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仪器,仪器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的信任度;大部分学校不可能让学生每人一台分光镜来观察操作;分光镜操作复杂。所以案例中对这个实验经行选择性地删减,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实验:一是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边缘的色带,可以更明显地观察光源如日光灯的边缘;二是投影仪作光源,把三棱镜置于其上,墙壁上会出现一条明显的彩色光带。

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处理还体现在教学用具的选择上。如用多媒体投影多重影像的摄影作品、分光镜片的实物投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