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小学音乐教案人音版

发表时间:2021-03-01

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北京市延庆县第二小学朱保俊

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JaB88.com

扩展阅读

1.6.910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6.910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详细介绍:

认知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在分气球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4、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分苹果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校及班级状况分析:班上有多媒体电脑一台,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改变传统的课桌椅的摆放,8位学生围坐分为一小组,共分为8个小组。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有7、8、9加减法的铺垫,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学生在学前班和家庭里也以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借于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10个气球分成两堆,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强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1、游戏练习:如找朋友,小猫变魔术等

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加深10的加减法的记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10的加减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2、开放题的设计

如爬台阶,小熊吹生日蜡烛等,开放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这些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必须凭借10的加减法,又必须考虑到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问题。

三、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动手操作学具,亲身经历了10的加减法形成过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如:只要求学生准备5个苹果图,但实际操作中需要10个苹果图,肯定会有学生提出苹果的个数不够,引导学生两两合作。

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分男女登高比赛,每个楼梯有10台阶,表现好就可以上一个台阶,剩下台阶少的为胜。(运用10的加减法计算)

(2)每小组之间竞赛(每组比谁的红旗多)

(3)学生每个人之间又有竞赛(回答对了得一个金苹果)

(4)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对错牌,对了拍3下手)

教学准备:师在黑板上画一栋房子、彩色卡纸制作的10个气球、课件、学具(5个实物图、对错牌、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6、7、8、9的加减法

1、天小熊就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一个生日Party,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可是有四位好朋友住得很远。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邮递员,帮助小熊给小动物写一封信,邀请他们参加!(师准备分别贴有四个动物头像和标着6、7、8、9等数字的房子。学生拿卡片在音乐声中自由写数学算式并贴在相应的房子上。看谁写的又多又好!)

2、汇报:督察员拿出房子上的信,大声读题学生计算。

二、情境导入,主动探究

大象给小熊带来了10个气球做礼物,小熊想把他们挂在两扇窗子上,请小朋友来设计一下,该怎样挂呢?(师在黑板上贴出10个气球)

三、实践探索、感知体悟

1、学具实物图代替气球,摆一摆(只要求了每个学生准备5个苹果,明显不够,引导两人合作)

2、同桌合作交流,一学生摆图片,一学生说相应算式

3、汇报:全班整理有关10的加减法

(1)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用气球实际操作一下后,师根据学生回答填10的组成表。

(2)其余学生根据摆的情况和同桌说出4个不同算式

(3)请一组学生上台合作,理一理算式(有顺序思考问题)

四、趣味游戏,拓展应用

小动物又唱又跳可高兴了,都为小熊庆祝生日呢!

1、小猫用送给小熊的花变起魔术来,看看有什么奥秘?请小朋友猜猜(个别学生回答,其余的说悄悄话)

电脑显示:四朵美丽的花,点击伴随着音乐显示数字7,接着另一朵花又显示数字3。

师说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两个数合成10)请你接着猜一猜,另外几朵花会开什么?

2、找朋友的游戏

(1)师生互动:找找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来你是几?谁是我的好朋友?(师生拍手唱)

(2)学生互动:每位学生下位找朋友,不论哪种方式都行。

3、小白兔的节目,猜数游戏。

(1)出示积木:小白兔共有10块积木,现在有6块,请问小白兔藏起了几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0-6=4)

(2)有10只小猫在一起玩,现在只有3只小猫,请问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10-3=7)

电脑显示:相应内容

4、小狗的游戏,比赛爬台阶

(1)引导学生看黑板,说一说,谁爬的高?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了?(小组交流)

(3)列算式

(4)如果比赛继续进行,会出现什么情况(讨论)

(5)学生现场操作,边讲故事,后列算式

五、开放性作业

小熊端出精美的生日蛋糕,看看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小熊吹一口,会怎么样?(学生齐唱生日歌)

电脑显示:一个插着10支生日蜡烛的蛋糕,

教后反思:

学中玩乐中学

我和学生在小熊的生日Party上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由于我设计了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的事例出发,创设了10个气球怎么挂在2个窗子上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10的加减法的动机和兴趣。10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经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正确熟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小动物的游戏中,进行了多种有效的练习,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但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给邀请小动物参加生日Party的那个环节,由于场地有限,学生又多而且都要下位,场面有点混乱而且浪费了一些时间。这个活动可以分小组为单位,组员共同想算式,由组长下位贴卡片。

1.6.910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1.6.13加减混合|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

①35=5-2=323=

②8-8=72=10-5-2=

③10-3=54=324=

④46=8-5=7-2-3=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微微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边电脑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教者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

[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

(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生:列式为4-23。(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看书质疑。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投影出示)

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82-5○5

64-9○99-32○982-1○743-1○5

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听,它在谢你们呢!(放猴子的叫声)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电脑演示)

[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通过电教媒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说明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设计上体现了“教—扶—放”的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课伊始,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53-2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在森林中完成例题和练习。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例题和练习题。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伊始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专家评析

全课借助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没有局限于知识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会必需的知识后,及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执教: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西三小刘静

指导教师: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西三小吕珊

1.6.13加减混合|人教课标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他是谁呢?请听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

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

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

(由神医引出课文中的名医一词,并板书)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1)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对于蔡桓公的死,名医扁鹊怎么解释解释?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想结合的方式)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词的方法: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读标点的方法:(分号)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防微杜渐)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及彼地读书,孩子们会越来越聪明。)

3、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前后不过月余,他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让我们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仔细地读,边读边勾画。(学生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体会扁鹊的医德高尚)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从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固执)

固执是他的思想,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时介绍写作方法: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现)

4、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固执,傲慢。)

(四)拓展

如果你就是2000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向蔡桓公进言什么?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学生汇报)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六)结束语:

孩子们从这篇课文里懂得了这样多的道理,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寓言的魅力。

1.6.9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动物头饰、小红花、小红旗等。

教学设计

复习10的组成

1.拍手背儿歌:“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此处采用儿歌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喜闻乐见,边背边做动作,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知识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2.对数组成10。

教师扮作小熊猫:“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通过“对数”游戏,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图片引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82=1028=1010-2=810-8=2

学生齐读一次。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3.师扮成大象,拿出五星图,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37=1010-7=310-3=7

4.出示小旗图,6面红旗,4面蓝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幻灯片集体订正。

5.想一想:

出示:55=□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引入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小猫、小兔、小猴等都找朋友。

[通过组织学生扮成小动物来找朋友的形式,对10的加减法进行巩固练习,儿童喜闻乐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2.室外游戏:“站位”。

教师先讲明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拿着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和外圈上的数字组成10。学生看清地上的图意后,就举着卡片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如下图所示)全部找到位置的小组获得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

[通过这个室外游戏,让学生走出教室,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心情,又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在游戏中结束学习

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复习中的儿歌、对数,巩固练习中的找朋友、站位子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层次分明,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学习等形式,去找到10的减法算式。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推等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与人分享的合作精神。最后,课堂的教学中,力争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独特体验,注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执教:四川省郫县唐昌二小张娟

评析:四川省郫县教研室付强

1.6.9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67的加减法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7的加减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水果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旧知(小游戏):请两个学生上来,伸出手指,使两个学生的手指组成6(7).

2.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小兔子吗?今天啊,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但是呢他给小朋友们设了三关.我们一起努力来迎接挑战,闯过这三关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教学加法1)(第一关)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吧!这图上有什么?

生:小乌龟

师: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5+1=6

师:为什么5+1=6?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5和1可以组成6

师:那从右往左看,你能能用另一个算式吗?

生:1+5=6

师:为什么1+5=6?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和5可以组成6

师:比较看看,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小朋友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小乌龟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乌龟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全班齐读两个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都是加法算式,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

不同点: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小乌龟的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出示一张草莓图,你能列式吗?请小朋友们自己用小花来代替草莓摆一摆,把算式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点名回答.

生:3+3=6

师:为什么只写一道算式啊?

生:从左往右看,和从右往左看,都是3+3=6

师:为什么3+3等于6啊?

生:3和3可以组成6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6根小棒摆一摆,你还可以写出几题结果等于6的加法算式,请写在纸上.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写.

然后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2+4=64+2=60+6=66+0=6)

(教学加法2)(第二关)

3.出示一张小猫图,请小朋友们列式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做一做这题,把算式写在纸上.然后教师投影仪上展示.教学方法同上.3+4=74+3=7

(教学减法)(第三关)

1.仍旧出示乌龟图

师:接着闯第三关,我们加油哦,最后一关了.来说说图的意思?

生:本来有6只小乌龟,后来跑走了一只,还剩5只小乌龟.

师:小兔子说,你能看图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1=5

师:为什么6-1=5?

生:6可以分成1和5

师:如果是那5只跑掉了,你能怎么列式啊?

生:6-5=1

师:到现在为止,关于这张小乌龟的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啊?

生:4道

小结:从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数;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看着这张图,你能列出4道算式吗?

2+5=75+2=77-2=57-5=2

师:闯关成功了,那我们就来做做游戏,轻松一下吧!

2.在小黑板上,贴有7个笑脸,每个笑脸背面都有一道口算,请小朋友们自己举手来解答,答对了把笑脸送给他.

3.教学在田字格里写算式.:教师出示写有算式的田字格的黑板,边演示边讲:每一个数占一格,加号,减号也要各占一格;加号的横要与横线重合,加号的竖要写在横线的中间,要直;等号的横要分别画在横线的两边,要平.

平面图形的转换 人教课标版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转换 人教课标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

教学设计: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计算机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

(学生回答,计算机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

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计算机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师: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计算机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师:好!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师: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计算机演示: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师: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

(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反馈结果。)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就说什么。你说哪个图形?

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

板书:对边相等

师: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板书:四边相等

师: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师: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师: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

(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

(出示圆和正方形。)

师: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

(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师: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操作,反馈。)

课间活动

放音乐。

做风车活动。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一起去图形王国吧!

计算机演示:配音乐,豆豆送风车。

师:豆豆的风车可真美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做风车呀?

我们先来看看豆豆是怎么做风车的。

计算机演示风车制作过程。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下面大家每人做一个风车奖励给自己吧!

师:小组长拿出绿色学具盆里的东西,这里面有不同形状的纸,你可以选一张来做一个风车。

放音乐,学生做风车,教师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吹一吹,引导观察:风车转起来像什么?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教学设计说明

图形的转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中的内容。这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球、圆柱)了,这里主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节课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平面图形间、立体图形间、平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体现新理念、新课程、新设计,体现自主探索、多元开放的设计思路,我们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开放教材、活用教材。

按照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编排意图,本节课应完成例1──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包括一个做风车活动),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的教学内容,课题为图形的拼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征,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大胆地冲破了教材和教参的束缚,依据新理念重组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节课内容分解为两课时,也就是将教科书中规定选用的一页半教材内容,改为只用半页教材内容,删去了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拼组活动),而增加了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按感知特征探究关系做风车这样的顺序来呈现教材,课题也做了相应调整,叫图形的转换。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教材内容,力求做到开放教材、活用教材,使教材为我所用。

2.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

自主性的操作活动有别于机械性的操作活动。前者努力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思维的广阔性;而后者学生进行的只是简单的模仿与记忆,思维只能停留在老师规定的套路中,很难有所创新。本课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地尝试:如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一步步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完成做风车活动为只提供完成活动的必需材料:各种图形的彩色纸(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形)、吸管、铅笔、图钉、大头针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材料,创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进行充满个性的探究活动。

探究方显创新本色。为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感知长(正)方形边的特征时,做了如下尝试:完全摈弃了讲解对折的方法,而让学生充分利用准备的一些材料:吸管、毛线(绳子)、铅笔等,几人一组合作交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活动中允许下位、允许讨论、允许质疑、允许请求帮助,特别是可以不用这些材料而想出其它什么方法(如对折),努力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专家评析

图形的转换是在原课题图形的拼组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年龄特征,将一节课内容分解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教材、用活教材。

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大胆冲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依据新理念重组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层次清楚,结构紧凑。

2.尊重学生,体现个性。

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征上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具,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物体去探究不同的图形特征,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实践等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个性得到发展。

3.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做风车的过程,教师改变了按教材呈现做风车的步骤,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详细介绍: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123=6

222=624=6

111111=6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9

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4、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从而优化算法。

四、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师:刚刚美猴王一直关注着我们小朋友,觉得学习很有趣,他也要与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瞧!你想到数学问题了吗?(出示9个桃子,8个苹果,6个梨的图片)。

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

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

指名汇报:生1:我解决…98=17,我是这样想的…

生2:我解决…86=14,我是这样想的…

(练习稍有梯度,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让知识更具系统性)

2.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创造了什么数学知识?(9加几)

师:现在小朋友用自豪地语气说说你都会9加几。

老师祝贺你们研究成功,这节课满意吗?不过有一点点美中不足,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有办法?

99=1894=1395=1497=16

98=1793=1292=1196=15

1)有序的排列;

2)找规律:(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等规律)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帮老师用数学方法解决了饮料问题,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在小朋友的平时生活中有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把它记录下来,作成数学知识小卡片。

六、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是本着以下几个理念进行地: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而服务,感受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其次追求算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课堂实践中不乏有精彩的火花,例如:有学生在计算98时会这样计算:9可以分成4和5,8可以分成3和5,先算55=10,再算34=7。同时又应该看到算法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在练习设计上,注重人文,面向全体,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参加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还要深入挖掘教材,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升华到数学思想的高度。

1.9.1“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9.2《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1.9.2《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P90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教路为:基本训练搭桥铺路——创设情境造成悬念——动像启发探究规律——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搭桥铺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听算:(开火车)

8()=10821=823=825=92=98=(最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个桃子,晚上又摘了7个桃子。这个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83=,再问:8加3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7个桃子中的2个桃子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5个,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吗?(不行,因为8和3,8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教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

(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索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四层次:让学生通过摆小圆片算出得数,再到脱离图和学具操作计算得数。

(1)动手摆小圆片算出84”的结果。

(2)想一想:85=86=89=怎样想很快说出得数?

四、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练习的目的在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和拓展新知。为此,从两方面设计练习:

1、为了巩固新知,进行了基本练习,完成P91页“做一做”第1、2题。

2、为了强化新知,形成技能,进行了游戏练习:

(1)在数学医院里,数学医生给数学病人治病。

88=835=1685=814=14

(2)找朋友:(放《找朋友》录音歌曲)

(3)接力赛。

(4)放鞭炮: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学会了“8加几”的加法,为了表示庆祝,老师为小朋友特制了“一串鞭炮”,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个个地放,看谁放得响,算对了大家齐说一声“叭!”,算错了大家齐说一声“扑!”,并再换一位放,直到放响为止。

[课后小记]

本节课,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动脑、动口,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渐进法在动像启发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通过音乐渲染、游戏活动等形式把课本上的练习综合处理,当堂解决,让学生享受到计算的乐趣。

永福县广福乡中心小学王黎娟

1.9.2《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0的加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2+8=10
l0-2=810-8=2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3+7=lOl0-7=310-3=7
6+4=104+6=1010-6=410-4=6
4、想一想。
出示:5+5=口10一5=口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
3、练习十三第5题。孔雀开屏。

89的加减法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89的加减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小游戏(8和9的组成)

二.传授新知

1.8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老鼠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左边有6只老鼠,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板书:6+2=82+6=8

为什么?

学生说出减法的意思.8-2=68-6=2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小朋友你还能列出哪些数相加等于8?

2.9的加减法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左边有7只熊,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

板书:7+2=92+7=9

为什么?

9-2=79-7=2

你还能列出哪些数相加等于9?

三练习

1.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2.P617,8

3.口算卡练习

3.6.17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3.6.17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2、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准确的记忆口诀、应用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指名2个组的学生顺次口算。)

(1)5×42×36×66×5

2×55×65×56×2

6×43×64×34×4

(2)出示卡片“三六十八”提问:用这句口诀可以列出哪两个乘法算式?

2、让学生独立完成P64页、准备题.(全体在书上填写)

3、提问:1个7是多少?2个7相加是多少?3个7连加是多少?4个7、5个7、6个7、7个7连加是多少?28里有几个7?35、42呢?

二、新授

1、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

2、讲解例1。

(1)讲解7×1=7

问:这是什么图形?

问:这条鱼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问:7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小鱼,也就是1个7.求1个7是多少该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7×1=7)

师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分别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7、1、7各表示什么?

根据这个算式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师:(板书:一七得七).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一七得七的意思?

(2)讲解7×2=14.

让学生们看着屏幕上的2条小鱼,启发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现在一共有几条小鱼?是几个几?

怎样列乘法算式?

口诀怎样编?

口诀的意思与乘法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出:7×2=14二七十四。

(3)学习7×3至7×7的算式、口诀。

引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教师提示:

在思考时,可以联系前边的准备题,也可以看小鱼的实物图,也可以自己推算。

①学生自学后订正提问:

②指名说填写结果。

③4个7是多少?7、4、28分别表示什么?

④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中的六、七、四十二分别表示什么?

⑤7×5=35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算式7×7=49中,两个因数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4)掌握算式和口诀。

①自己记一遍算式和口诀。

②找一找,这7句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怎样可以准确迅速的记住口诀?

③说一说哪几句口诀难记?(学生说的同时,教师用色笔在口诀旁边画上“*”)

④同桌的两人互相说一说,考一考对方7的乘法口诀。

⑤完成P65页上面的做一做、2

3、学习例2.7×4=28,4×7=□

提问:算式的意思是什么?用哪句口诀想出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口答.(投影出示P651题)

2、对口令。一人出题(口诀的前面一半),一人回答(口诀的积)。(师生互对、生生互对)

3、完成P65页下面的做一做1、2

4、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等)

四、质疑问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3.6.17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10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P61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重点:加强一图四式的理解。初步从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的,从而加强交换换两个加法的位置得数一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师生交流: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61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己一个五角星。
4)学生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1、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2、老师从1~9里面随便抽出一个数字,请你们根据这个数字编出有关10的3道加减法算式。
五、巩固深化
1、第61页做一做第1题。找出哪两张卡片能凑成10。
2、第2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人音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