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下册语文写景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高中文言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11

九年级下册语文写景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写景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词语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

通过对文言词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教给学生复习文言词语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理论依据

积累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熟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等知识点,是准确翻译文言文的必要条件,所以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知识系统化,以便更好地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

设计特色

本教学设计,旨在带领学生通过专题的复习,不仅精熟中考文言文的复习方法,而且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期望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复习文言词语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常用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告诉学生复习文言词汇的基本方法。

考纲、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文言实词的积累量在150个左右,《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表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词语的表述是: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考纲推荐的24篇古文,都是经典名篇。为了使复习系统、高效,故将24篇古文分成4个专题,其中本专题(《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三峡》八篇文言文)所占篇幅最大,而且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所掌握知识的最大化,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而且往往是复习了后面的前面复习的又忘记了。大部分学生的复习是被老师牵着走的,没有自己的复习方法。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了解中考文言文基本篇目中本专题重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词语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技能目标

通过归纳、总结八篇文言文里的字、词,把握文言文词语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操,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复习重点

归纳落实本专题文言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常用虚词。

复习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复习文言词汇的方法

复习策略

提问法、小组竞赛法、练习法、归纳法

课前准备

学生的准备

梳理《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三峡》八篇文言文,归纳整理重点实词和常用虚词的;完成导学稿。

教师的准备

吃透八篇文言文的字词,并动手归纳整理好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常用文言虚词,设计导学稿、课堂练习。做好多媒体相关课件。

复习课时

一课时

复习流程

复习环节

教师活动及答案提示

方法导引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经过我们第一轮的复习,我们对中考24篇文言文加深了印象,为了巩固大家的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也为了让大家掌握复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老师把24篇文言文分成了四个专题,期望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大家能用此方法去巩固另外三个专题的知识,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教同学们第一个专题:山水怡情—借景抒情文言文的复习方法,相信对大家是很有帮助的。本节课是我们专题复习的第一课时,首先对文言词语进行归纳整理。

明确老师设计此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纲阐释

方法点拨

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题型为选择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出自文段中,将联系到其他课文中的词语或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方法:

1、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

2、整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

重点关注文言实词,了解常用文言虚词。

让学生明确考点和题型以及从哪些方面入手归纳

“通假字”

归纳整理

 通假字的重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哪位同学把这种格式说出来呢?

明确:“xx”通“xx”,意思是“xx”

幻灯片出示师生课前整理的“通假字”实例(见课件)

从同音、形近方面考虑所通用的字,联系上下文确定是否通假字。

教给学生辨别通假字的方法。

“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教师明确:同样的字,在不同的语句中意思大不一样,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

幻灯片出示师生课前整理的“一词多义”实例(见课件)

先掌握词的本义,再由本义推断其他意思。

教给学生方法。

“古今异义归纳整理”

有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同,我们叫做古今异义词。

幻灯片出示师生课前整理的“古今异义”实例(见课件)

从词义范围的变化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方面考虑

教给学生方法。

“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教师明确:词类活用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幻灯片出示师生课前整理的“词类活用”实例(见课件)

分清是否活用,可凭语感,也可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

“重点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虚词所占的分量不多,大家只需要积累几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即可。

幻灯片出示师生课前整理的“常用虚词”实例(见课件)

课外文言文练习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词语意义要及时积累、分类整理归纳,强化重点记忆,并要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课外迁移〗(见课件)

课内向课外迁移。

常积累、多记忆

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和方法,

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课堂小语

1、平时注意积累、归类、整理和多练习。

2、善于延伸与关联。就是将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课文中的意思、用法进行联想、归纳,对课文的理解和熟知程度是提高该题得分的关键。3、在平时多积累成语。

作业设计

完成拓展性练习(见同步练习卷)

板书设计

写景抒情文言文词语复习方法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课内迁移课外

4.词类活用

5.常用虚词

相关知识

九年级下册化学总复习教案(人教课标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化学总复习教案(人教课标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推断题(第1课时教案)
【复习目标】
1.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题眼与突破口
2.通过精练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思路与方法
【复习要点】
1、通过2010-2012中山市中考考题,认识推断题的题型特征
2、通过推断题复习,掌握有关物质结构、性质、用途等基础知识。
【教学思路】
知识整理→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习题评讲
【教学过程】
四、例题精讲:
PPT:【突破口一】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黑色MnO2、C、Fe3O4、CuO、Fe
红色Cu、Fe2O3
蓝色:含Cu2+
2、溶液颜色浅绿色:含Fe2+
黄色:含Fe3+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3、沉淀颜色溶于稀硝酸的并产生气泡白色沉淀:CaCO3、BaCO3
溶于稀硝酸的无气泡产生白色沉淀:Mg(OH)2、Al(OH)3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例1】A、D均为黑色固体(D为常见金属),B为胃酸的主要成分,C为蓝色溶液,D、E、F均为单质。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F。
(2)反应①除了生成E,另一生成物的化学式为,该反
应的基本类型是。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点拨】1、从物质的颜色去找突跛口,因为D为金属,并且为黑色,为铁单质,因此推精心策划本反应与还原有关:2、从物质溶液颜色去找突跛口,蓝色溶液C一定有Cu2+。则D和C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3、从物质用途去找突跛口,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为盐酸,那么A就是黑色的氧化铜。
PPT:【突破口二】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1、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2、高温:①CaCO3分解;②还原;
3、加热:①KClO3、KMnO4分解;②H2还原CuO、CO还原CuO;
4、通电(电解H2O);
5、催化剂(KClO3、H2O2分解制O2).
【例2】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B,G;
⑵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点拨】1、考核对条件“高温”的两种反应:①高温煅烧石灰石、②还原反应;2、考核CO2与CO、C之间的转化关系。
【突破口三】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CO、H2,固体是C。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是H2O。
(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
(6)在O2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物质是Mg
(7)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
【突破口四】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5)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6)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8)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Fe
(9)元素组成相同的化合物:H2O和H2O2;CO和CO2;Fe2O3和Fe3O4;KMnO4和K2MnO4
【突破口五】常见的几种转化关系:
1、碳三角:2、钙三角3、铁三角

【练习1】(2011湛江)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
【思路点拨】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就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就是熟石灰,C的反应条件通电,就是水,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说明CJF的反应是铁生锈,E为氢的,J为铁,F为氧气,D是氯化钙,I为无色气体,是氨气。
【推断题解题方法归纳】
一般思路:
1、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酸,则试着用HCl或H2SO4进行推导;
2、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碱,则试着用NaOH或Ca(OH)2进行推导;
3、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盐,则试着用NaCl或Na2CO3或CaCO3进行推导;
4、若指出某物质为生成的气体,则试着用CO2或进行推导,不行再试用O2或H2进行推导。
方法要点
1、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
2、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尽量先写在题目上,进而全面答案。
3、把推出的答案放回原题去进行检验,确立答案的正确性。
【布置作业】《冲刺》第145页~147页:第1、2、3、9题(附题目)
1.(2007广东)下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丙。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
丙和丁: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又称为____反应。
2、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
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ABCDE
3.(2008广东)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碱。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9.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F、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题(第2课时教案)
【复习目标】
1.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题眼与突破口
2.通过精练使学生掌握做推断题的思路与方法
【复习要点】
1.巩固和加深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的理解
2.重点对酸、碱的通性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思路】
复习引入→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习题评讲
【教学过程】
投影PPT,请同学们复习2分钟
做推断题的一般方法:
一、“找题眼”(即题目的突破口),在题中标注,作为已知条件;
二、主动出击,顺题推导下去,确实不能推导下去,则改变思路,反推,切不可光看不动手推导。
三、根据题目的说法,进行相应的推导
1、常见的酸,则试带H2SO4或HCl进行推导
2、常见的碱,则试带NaOH或Ca(OH)2进行推导
3、常见的盐,则试带NaCl或Na2CO3或CaCO3或其他根据现象可能物质进行推导
4、酸碱盐推断题中,若有产生气体,先试带CO2进行推导。
例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B的化学式:A,B。
(2)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点拨】根据发酵粉获知A是碳酸钠,根据E、F的俗名是熟石灰、纯碱逆推得出C是水,D是二氧化碳。
【方法归纳】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酸、碱、盐及氧化物要熟悉它们的用途和俗名,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有些推断题正推不妥就换成逆推,重要的是将物质推完要放回原题验证下整体是否符合逻辑,确保答案正确。
例2.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A是红色固体,它们与稀HCl、Ca(OH)2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____”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物质A、B、C的名称:A、B、C,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⑶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可推知它们只能是单质、氧化物、盐这三类物质,然后结合物质的颜色,可知A是氧化铁或铜,但酸不能与铜反应,所以A是氧化铁,B只能是铁,右边C、D则根据碱的通性,可推知C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D是碳酸钠
【方法归纳】遇到酸的连线图则根据酸的五点通性去推(一般酸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碱的连线图则根据碱的四点通性去推(碱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盐为中心的连线图,则想到酸碱盐的通性中有八点可以生成盐的途径。
【课堂练习】
1.(2011年中考题第20题)右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一般是酸,结合溶液的颜色推出各物质
【方法总结】在推断题中,物质或溶液的颜色是判断物质的突破口,关键的节点,争取要熟记
2.(2012年中考题第20题)
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下图箭头所示。请回答:
(1)Na2SO4→NaCl的转化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这一类型反应能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填一种)。
(2)NaOH→Na2SO4;
NaCl→NaNO3。
(3)在图中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有的可以逆向转化。
他们分别是:→;→(填化学式)。
【思路点拨】碱生成盐往往优先考虑酸碱中和反应,根据盐的组成判断酸的组成,酸、碱、盐之间相互转化要充分考虑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方法总结】碱和盐、盐和盐两类的反应要符合两个条件,反应物要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布置作业】冲刺第148页12、13、14三题(附题目)
12.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2)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13.下图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变化关系:
(1)写出氧化铜与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4.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右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1)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
组成,C是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写出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2)若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且每个D分子中含有七个原子。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②写出C与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推断题测试题
1.右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
(1)若X为气体,Y为红色固体,则甲为;乙为。
(2)若X为黑色固体,Y为气体,则乙为。
(3)若Y为气体,乙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X为;
反应方程式可能为,反应类型是。
(4)若X为红色固体,Y为银白色固体,则甲可能为。
2、为了鉴别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这三种溶液,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现象。
(1)A为溶液,B为溶液,C为溶液。
(2)子晴同学提出用测PH的方法也可以鉴别,测得PH=7的溶液是
(3)咏喻同学认为可以用试剂(填写试剂名称)更简单地鉴别这三中溶液。
3、甲、乙、A、B是初中化学中四种常见的物质存在如图的反应关系。,
(1)若乙是二氧化碳,B是红色金属,则C属于;(单质或化合物)
(2)若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A、B是常见的两种碱溶液,
据图推断:
A可以用于农业上改良(酸性或碱性)土壤;
B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为钠盐,X、Y均为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单质,F在常温下为液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含三种元素,则A的俗名是_________;
若A含四种元素,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3)若E→F为中和反应,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写出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
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G是组
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若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
剂,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反应①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
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
类别是________。(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7、A~H都是常见的物质。已知A、B均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H为蓝色的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B和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可能是_______(写一个化学式),根据H的化学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孙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墨子,名,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的辑录。

2.孟子,名,时期邹人。《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鱼我所欲也》选自。

“四书”指:、、、。

3.庄周,时宋国人,哲学家,家代表人物。《庄子》是

的著作集。

4.《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相传为时期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部书是时期编纂的。

6.《愚公移山》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7.《》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再而衰,三而竭。

5.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6.求之不得,。优哉游哉,。

7.蒹葭萋萋,。所谓伊人,。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三个,其中“人和”

最重要的句子,。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重点说明防御一方地利条

件优越的句子是,,,。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的句子,,,,

,,,。

11.《鱼我所欲也》中点明本文论点的句子

是,;,。,。

12.《曹刿论战》中最能体现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令初下”后情形是

,。

14.《关雎》中用起兴开篇,表明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的句

子是,。,。

15.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通()

2.子墨子九距之()通()

3.子墨子之守圉()通()

4.公输盘诎()通()

5.亲戚畔之()通()

6.曾益其所不能()通()

7.衡于虑()通()

8.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通()

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

15.始一反焉()通()

16.汝之不惠()通()

17.亡以应()通()

18.一厝朔东()通()

四、古今异义词。

1.请献十金金:古义今义

2.荆之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

3.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虽然:古义今义

4.吾之所以距子矣所以:古义今义

5.池非不深也池:古义今义

6.亲戚畔之亲戚:古义今义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古义今义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义今义

9.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古义今义

10.一箪食,一豆羹豆:古义今义

1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义今义

12.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

13.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

14.再而衰再:古义今义

15.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

16.必以情情:古义今义

17.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

18.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20.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必为有窃疾矣。()

以牒为械()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利: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加: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故: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于齐()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伐: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安: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六、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然胡不已乎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必先苦其心志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贤者能勿丧耳

8.蹴尔而与之

9.何间焉

10.神弗福也

11.惧有伏焉

12.朝服衣冠

13.闻寡人之耳者

14.能面刺寡从之过者

15.寒暑易节

七、翻译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1.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2.轲战国孟子及其门人儒《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上》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3.战国道庄周及其后学4.左传左丘明5.战国策西汉刘向6.列子汤问寓言7.诗经风雅颂305诗三百

二、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入则无法家拂士3.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一鼓作气5.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6.寤寐思服辗转反侧7.白露未晞在水之湄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1.“说”通“悦”高兴2.“距”通“拒”抵抗3.“圉”通“御”抵御4.“诎”通“屈”理屈5.畔:通”叛”背叛6.“曾”通“增”增加7.“衡”通“横”梗塞,不顺8.“拂”通“弼”辅佐9.“辟”通“避”躲避10.“辩”通“辨”辨别11.“得”通“德”,恩惠、感激12.“与”通“欤”,语气助词13.“乡”通“向”从前14.“徧”通“遍”普及,普遍15.“反”通“返”返回16.“惠”通“慧”聪明17.“亡”通“无”没有18.“厝”通“措”放置

四、1.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今专指金子2.土地方圆;今指地区、区域3.虽然如此;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用来……的方法;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护城河;今多指池塘6.内外亲属,包括付息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7.兵器;今多指士兵8.这样;今多用作判断动词9.常常;今多指恒心10.古代一种木质的盛食物的器具;今常为豆子的种类1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12.可以凭借;表可以或能够的能愿动词13.案件;关押罪犯的地方14.第二次;又一次15.参与;中间、空间16.实情;感情17.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18.目光短浅;卑鄙19.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劝说;讥讽、嘲讽20.议论;诽谤、讥讽

五、1.为:给、替;是;当作;接受2.利:有利;锋利3.得:得到、获得;通“德”,感激4.加:虚报;益处、好处;戴5.故:原因;所以6.朝:早晨;朝庭;朝见7.孰:谁;仔细8.美:认为……美;漂亮9.固:顽固;本来10.伐:进攻;砍伐11.安:养;怎么

六、1.为什么2.入侵3.围4.限制5.使……痛苦6.了解7.丢掉8.用脚踢9.参与10.赐福11.埋伏12.穿戴13.使……听到14.当面指责15.交换

七、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因为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衰亡。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4.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5.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

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

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

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

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

溯洄()未晞()湄()芼()厝()

惩()跻()坻()涘()沚()

提示

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

2.重点词义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战

(4)弗敢专也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8)一鼓作气

(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11)邹忌修八尺有余

(12)朝服衣冠

(13)孰视之

(14)臣之妻私臣

(15)王之蔽甚矣

(16)能谤讥于市朝

(17)时时而间进

(18)皆朝于齐

(19)年且九十

(20)惩山北之塞

(21)杂然相许

(22)且焉置土石

(23)寒暑易节

(24)其如土石何

(25)何苦而不平

(26)帝感其诚

(27)君子好逑

(28)寤寐思服

(29)左右芼之

(30)宛在水中央

(31)道阻且长

(32)白露未已

提示

(1)间:参与。

(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以:凭,靠。

(4)弗:不。专:个人专有。

(5)加:虚报。信:实情。

(6)鼓:击鼓进军。

(7)逐:追赶,追击。

(8)作:振作。

(9)测:推测,估计。

(10)靡:倒下。

(11)修:长,这里指身高。

(12)服:穿戴。

(13)孰:仔细。

(14)私:偏爱。

(15)蔽:受蒙蔽。

(16)谤讥:指“议论”。

(17)间:间或,偶然。

(18)朝:朝见。

(19)且:将近。

(20)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21)许:赞同。

(22)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23)易:交换。

(24)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5)苦:愁。

(26)感:被……感动。

(27)逑:配偶。

(28)思服:思念。

(29)芼:挑选。

(30)宛:仿佛、好像。

(31)阻:艰险。

(32)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臣之妻私臣。

私:古义,偏爱;今义,与“公”相对,私下、暗地里。

(2)白露未已。

已:古义,这里是“干,变干”;今义,停止,已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6)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②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古义,虚报;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东西和在一起,增加。

5.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6.词类活用

(1)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3)帝感其诚。

感:动词被动用法,被……感动。

7.文言句式

(1)倒装句式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这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通常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

且焉置土石(就是“且置土石焉”)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

(2)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夫大国,难测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省略句

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宾语“之,这一点”)

何以战(承前省略主语)

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谓语,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理解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帝感其诚。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示

(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作战,要靠勇气。

(5)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6)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7)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10)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1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3)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14)你太不聪明了!

(1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16)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17)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8)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19)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9.文学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多是简笔的勾勒。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今传《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10.名句段梳理

(1)________________,又何间焉?

(2)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________________,四境之内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表明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聚室而谋曰:“________________?”

(12)北山愚公长息曰:“________________?”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1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跻。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16)请你写出《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提示

(1)肉食者谋之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

(9)莫不畏王莫不有求于王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3)窈窕淑女

(14)寤寐思服

(15)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16)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