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小学诵读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诵读宿建德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小编推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一)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满腔“愁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宿”为题的古诗导入

1、师:同学们,古诗诗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了,你最喜欢的古诗是哪一首?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两首,大家也学过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分别指名读两首诗

你有什么发现?(这两首诗的诗题里都有“宿”字)

2、同学们可真会观察!(PPT动作突出“宿”字)

3、小结:很多古诗,都是作者来到某一处地方,看到一些景物,触动情怀,由此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诗人孟浩然建德江后作下的一首诗。诗题就叫做--(宿建德江)(板书诗题、作者)

二、了解背景,奠定情感

1、解诗题

一起来读读诗题。“宿”字是什么意思?

诗题的意思就是--孟浩然留宿在建德江。

介绍建德江(出示图片资料)

再读诗题

2、知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写的,说说你们对他的了解吧。

(孟浩然(公元689年--公元740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

孟浩然从小聪颖好学,20多岁时就作诗多首,非常有名。在40多岁的时候,来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一心想考取功名,这样可以做官实现自己的远大的抱负。你们想想啊,孟浩然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满天下了,一个科举考试难得住他吗?可是,没想到孟浩然竟然没有考上。这可太让他伤心了。出了京城,他自处游走,就来到浙江建德江这一带,住了一晚,写下了这首诗。(教师口述,不出示ppt)

三、学习古诗

一)、诵读-入文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互相评价

师评价: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刚才的状态,非常好!

2、现在,谁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得真好,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你读准了吗?“泊”在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念作bó,一起读一遍。

好,还有谁想读?请你来。非常不错,读得很准确。(真像个小诗人啊)

比如,“泊烟渚”的“渚”是个翘舌音,他读准了吗?还有“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我们来读一读。同学们还要注意最后一行,“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读读这行诗。

真好,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现在咱们一起来读。每行的前两个字,你们一起读,后三个字,王老师读。明白了吗?我读题目和作者,开始。好的,我们反过来,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你们一起读,要读得像老师这样。准备。

读得棒极了!

三)、悟意---入画

1、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在干什么,在想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

(如遇到学生齐读:我特别欣赏这位同学,他读得跟别人不一样。其他人都是齐读,可是这个时间是属于你自己的,你可以读得比别人快,也可以读得比别人慢,只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都可以。)

3、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4、谁来给我们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的沙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空旷的原野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5、全班齐读古诗

6、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情?

(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四)、想像---入境。

品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前两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你读懂了什么?

2、品读:移舟泊烟渚

“移舟”是划动小船。“泊”是停靠的意思。

重点理解“烟渚”:烟雾弥漫的小岛

请你来读读这个词:烟渚

(PPT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里风景怎么样?

(美、浪漫)

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这行诗吗?

我能听出美来,不过还可以更优美、浪漫一些,谁来读?

哇,你读得可真美啊!

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诗人开心吗?(不开心,愁)

3、品读:日暮客愁新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代表晚上,朝是早晨,咱们古代的许多诗人都喜欢写早上的太阳,因为早上的太阳代表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可是太阳落山呢?

(没有希望,令人伤感)(板书:日暮)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有新愁就说明诗人还有旧愁呢?诗人的旧愁是什么?

(科举考试没考上,很伤心)

如果你们考试没考好,你的心情怎么样?

是啊,名落孙山的孟浩然怀着深深的忧愁来到建德江,看着落日,心中又涌起了新的忧愁。这新愁是什么?

引导:当你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会怎么做?

(希望有朋友的陪伴,有爸爸妈妈的安慰)

此时的孟浩然,有人陪伴和安慰吗?(没有)

所以此时的他是多么地孤独、寂寞啊,他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这新愁就是深深的思乡之愁啊!

5、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这行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

“客”是什么意思?(作客,身在异乡)

“客”指谁?(诗人自己)

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身在他乡总是让人格外思念亲人,所以有--(ppt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才华横溢的孟浩然名落孙山,此时的他多么地伤心啊?

谁来读?

本来就已经惆怅满怀的孟浩然,独自一人漂泊在他乡,没有亲人的陪伴,该有多么忧愁啊!

谁来读?

小节:旧愁加新愁,即使面对再美的风景,也开心不起来啊!正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说的一样: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全班齐读前两行

品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梳理方法:刚刚咱们用了抓住关键词,结合背景,看插图和想象的方法品读了前两行诗。现在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行诗。

2、默读后两行诗,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愁?边读边用笔勾画重点字词,做上批注。

3、提笔即练字,这位同学头正、身平、臂开、足安,姿势真好看!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做到这些,将来一定能成为书法家!

很多同学已经圈画好了,非常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4、交流感受

5 、诗人夜宿在孤舟上,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出示“野旷天低树”及图片)

空旷的原野上,诗人眺望,远处的天压的很低很低,比树还要低。

这茫茫旷野中,除了诗人还有其他人吗?

6、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

(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

(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7、那他满怀的愁绪又该向谁诉说呢?(月亮)

(在黑板上贴上月亮,出示诗句:江清月近人)

(ppt出示图片)月亮为什么离人这么近?是天上的月亮吗?因为月亮的倒影印在清澈的江水中,月影洒入江水中,倒映在诗人乘坐的小舟旁。月亮就陪伴在诗人身边。(板书:江清)

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8、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诗人有的只是--(愁)

“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月亮上贴上“愁”字)

10、我读“野旷”,你们读“江清”,我读“天低树”,你们读“月近人”,同学们,发现这两行诗在格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偶)这愁却显得如此的美,这就是咱们古诗的魅力,也是咱们中华语言的魅力!

11、小结:通过刚才的品读,咱们仿佛置身在这美丽的江景月夜中,这位愁绪满怀的诗人也仿佛就在我们身旁。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的心声,让我们带着这浓浓的愁,读整首古诗

12、古诗不仅能吟,还能唱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音乐唱出诗人的愁绪吧!

(播放视频,跟随音乐打拍子,跟唱)

13、诗人的这满腔愁绪是如何引起的呢?

全诗除了一个愁字,其他的都是什么?(景)当你开心的时候,仿佛花儿都对你绽开笑脸。当你难过的时候,连小草都是垂头丧气的。古诗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景生情”。

五)、拓展---入心

1、孤身一人的诗人,只有月亮与他亲近,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走近了这一轮明月,这也是李白、杜甫、张九龄曾经守望过的月,是我们共同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因为思念家乡,李白曾经这样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为思念亲人,杜甫曾经这样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因为思念朋友,张继曾经这样写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也是因为满腔愁情,孟浩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让我们将这份愁情托付给江中的月儿,以解诗人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

全班背诵古诗。

3、同学们,我们学古诗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用心体会,课外多积累,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穷魅力。

板书:宿建德江

移舟 借

日暮 景

野旷 生

江清 情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三)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明确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样一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道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看一看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题目)

(二)解题:谁来读一下诗的题目,(生答)他有一个字读的非常准确,“宿”这个字是个多音字,谁来说一下还有什么读音?,跟读。生齐读题目,“宿建德江”中的“宿”是什么意思?我们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什么呢?

(三)介绍诗人

那对于诗人孟浩然你了解多少呢?你能通过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是非常好的方法。正如这位同学所介绍的那样,孟浩然一生只活了52岁,他是襄阳人,因此人们还称他为“孟襄阳”,我们学过他的《春晓》,将来还要学习《过故人庄》,那么现在我们就跟着他的足迹到建德江去看一看,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四)读古诗,体会情感

xx同学读的非常好,我们听一听她读的好不好?她有一个词读得非常准,“烟渚”, “烟渚”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很好,这是个不错的自学方法。接下来大家听一段录音,看看他读的好不好,(PPT音频)那谁能再为大家读一遍古诗呢?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都忍不住参与进来了,下面同学们读每句诗的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师生配合读)交换角色。

(五)解读古诗

我们都知道,读诗要读出感情,读出情绪,下面我来读题目,大家读古诗,看一看,你能读出诗人的什么情绪呢?(师生配合读)PPT:“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压抑吗?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壮阔景象怎么能让人压抑呢!登上高楼遥看远处景色,又怎么能让人压抑呢!那孟浩然在建德江住宿到底看到了哪些景物,让他心情如此压抑呢?接下来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不能描述一下这个画面。日暮客愁新,“愁新”的意思是什么?诗人愁的是什么呢?你怎么知道他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呢?这是新愁,那相对应的就有旧愁,我们看看诗人的旧愁是什么?他寒窗苦读数十年,却以失败告终,他的理想破灭了,能不愁吗?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一遍。(音乐)

我们都知道“日暮”是日落的时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那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你可能正在和小伙伴背着书包说说笑笑地回家去,你可能正在和爸爸妈妈吃着好吃的,聊着一天发生的有趣的事,PPT(画面),这些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感觉?那我们再看一看诗人所处的建德江,如果这个时候你就是诗人孟浩然,你会想些什么?可是现实却只有空旷的原野和比树还低的天空,大家想一想,天空真的会比树还低吗?显然不会,多年苦读,考试落榜,理想破灭了,心情自然苦闷,所以实际上低的不是天空,是什么?诗人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来读一下诗的后两句。

此时此刻,那落日、那原野是愁,那比树还低的天是愁,甚至连那清澈的江水也是愁,诗人满怀愁苦只能向谁倾诉?是啊,独自一人住宿异乡,唯有明月相伴,唯有明月肯听他诉说愁苦,因此觉得“月近人”。

自古以来用月亮寄托情感的诗句数不胜数,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像这样用景物寄托情感的诗还有很多,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些诗以及诗中的景物又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呢?我们课下再继续探讨。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落榜后夜宿建德江有感而发的,茫茫夜色不禁勾起了孟浩然思乡之情,想起自己的经历,心里又忍不住生出无尽愁绪,还好有明月相伴,心里才似乎有了一丝安慰。希望同学们学过之后心里能有所感触。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八、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烟渚”

孤独、压抑

“愁”

思念家乡、亲人

考试失败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宿建德江》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宿”,理解“烟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读诗,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以及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对“客愁新”“野旷天低树”的理解,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介绍背景:

1、上个月我们曾在这里和五年五班的郭老师上过一节古诗课,还记得那首诗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一起背一遍吧!

3、孟浩然与李白告别去扬州那年,他四十岁。孟浩然从二十几岁便离开家乡湖北远赴京城长安,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求得官职,然而在京城十多年间,他在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结果均以落榜告终!心灰意冷的孟浩然便返回襄阳老家开始隐居!三年后,心有不甘的孟浩然决定再次离家,去江南一带游历,他要广交朋友,希望四十岁的自己还能够有机会谋得官职!于是这年春天,他在黄鹤楼与李白挥袖告别满怀希望出发!出去秋来,一转眼半年过去,孟浩然的发展依然很不如意,这天夜晚,他泊船于建德江畔,眼望四周景物想到自己前途渺茫,便提笔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看题目,结合预习

1、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2、认识多音字--宿并理解字义

3、理解建德江关于作者孟浩然还有谁想补充吗?

4、那么孟浩然夜宿建德江边到底看到了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视线去建德江边看一看。

三、出示古诗,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结合预习,用四单元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建议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或小组交流完善。

出示思考问题:

1、诗人夜宿江边看到了什么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逐句汇报

1、看到了什么:看诗句,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以下词语: 烟渚 日暮 野 天 树 江 月

2、重点:“客”“愁新”的理解:出示诗经节选说明,本来不如意夜晚不能回家更增添了一份忧愁

3、拓展借月抒怀的诗句--读读体会

六、

1、看板书,回顾全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些景物的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忧愁。这种情感,诗句中有没有直接体现的字词呢--愁

2、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七、结合这首诗,再提起夜泊人,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孤独、寂寞、忧愁、思念……

八、老师又带来两首描写游子漂泊异乡夜宿在外的古诗,出示课后的两首诗--《枫桥夜泊》《天净沙秋思》

1、自由读你能找到诗中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词语吗?

2、围绕着这个词语,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找找读读,理解体会。

3、读诗,感受

九、全课总结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古诗诵读:风


古诗诵读:风
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解、能、竿、斜”4个生字。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体会风给自然万物带来的种种变化。
4、欣赏现代诗,并能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识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古诗
教学流程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吹开二月开的花;掠过江面的时候,可以掀起千尺高的大浪;如果吹进竹林,又会使千万竿翠竹被倾倒。它是什么呢?
生:风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风看不见,摸不着,可却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朝诗人李峤的古诗《风》。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听录音,想想风吹过的哪些事物,去过哪些地方?(吹落树叶,吹开春花、吹过江面、吹过树林)
2、听老师读古诗,找出生字,圈出来
三、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
2、“解”让学生编字谜
3、“能”字说一句话,你能干什么?
4、“竿”:积累竹子头的字
5、“斜”找反义词。注意这个字的第二笔是点。
四、品味古诗
1、诵读古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解落三秋叶
(1)这是什么时候的风?为什么?
(2)小组读
3、出示:能开二月花
(1)这又是什么时候的风?
(2)指导朗读
4、出示: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时候的风是怎样的风?
(2)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5、背诵古诗
五、欣赏现代诗,练习说话
1、读叶圣陶的《风》
2、在生活中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风的存在?
3、练习说话并交流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古诗诵读绝句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诵读绝句”,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古诗诵读绝句
教学目标1、能根据拼音读准“绝、迟、泥、睡”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古诗中4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具学具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
2、交流,教师小结:是啊,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绚丽多姿,怪不得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句
3、学习生字:绝
指名读生字,再给“绝”组词
4、简单介绍“绝句”:“绝句”是古时候一种诗的体裁,一般一首是四句。
5、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正读顺,学习生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学生先圈出自己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试着拼读。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提醒:“融”的读音
4、学习生字:迟、泥、睡。
提醒:“迟”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睡”的右边部分“垂”的笔顺,并注意“横”的长短,可以用声音的高低来表示,如:长的横声音响一点,跟老师书空。
5把生字放回到古诗中,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6、男女生对读、齐读。
三、了解诗意,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1、师再次配乐朗读古诗,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或听见了什么?又或闻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对照古诗,逐句描述诗中美景:春天来了,阳光普照大地,清风拂面,送来了白花的芬芳,带来了青草的清香。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化了,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正在衔泥筑巢呢!水暖了,沙子也随之温暖起来,美丽的鸳鸯相依相偎,静静地睡着了。啊,多么明媚的春光啊!
4、感情朗读古诗。
(1)这么美的景色,谁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学生比赛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
(2)表演读古诗。
5、合作绘画,进入诗境。
小组分工合作简笔画“春景图”。学生可以根据诗意展开,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并在旁边加上一个词或一句诗作为主题。
四、巩固生字,尝试背诵。
1、游戏巩固所学生字。
游戏一:听音取卡片。教师选读生字,学生取出相应卡片高高举起,齐读。
游戏二:叫号认读。
游戏三:字宝宝回家。出示古诗填空,请学生从黑板上取下适当的字,贴入古诗的空白处。
()句
唐杜甫
()日江山(),
春风花草()。
()融飞燕子,
沙暖()鸳鸯。
2、两人合作,表演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
五、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和煦的春风,绽放的白花,如茵的草地,浓郁的花香,诗人杜甫用简简单单的几笔勾勒出了春景的绚丽,加上衔泥筑巢的燕子,悠闲自得的鸳鸯,更显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我们反复朗读着古诗,仿佛也沉醉在这迷人的春天中。
2、描写春天的诗歌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制作成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大家一起来欣赏。
教学板书

古诗诵读石灰吟


古诗诵读石灰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局的含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练读这一句。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练读这一句。 

(3)悟诗情。

师: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诵读渔歌子


古诗诵读渔歌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诵读:《悯农》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诗诵读:《悯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古诗诵读•秋思


古诗诵读秋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

古诗诵读约客


古诗诵读约客

【教材简析】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在自然亲切中给淡泊悠闲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两句,尤其有余音绕梁之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开头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几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练读这两句。 

(3)悟诗情。

师: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背诵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渔、者、但、君”4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

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二、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

2.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查出“渔”字的读音,了解意思。

3.开火车,读准字音;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4.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学习“者”。读准音,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5.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二、学习诗句,了解大意。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在品尝着鲜美的鱼,高声笑谈着。

师述: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许许多多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

谁来当一回江上往来的客人,称赞一下鲜美的鲈鱼?

指名朗读前两句诗。

认识新字:“但”,请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

讲述:“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仅仅”。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那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

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舟、,想像: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认识新字“君”,读准字音“没”。

(“君”引导学生复习刚学过的生字“群”;用部首查字法“君”查“口”字底。

出示句子:

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4.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珍惜。

三、诵读和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所学新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学习为主,教学古诗时我让学生结合画面,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又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诵读 四十田园杂兴


古诗诵读 四十田园杂兴
【教材简析】
 范大成的《四十田园杂兴》共六十首,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古诗诵读滁州西涧


古诗诵读滁州西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诵读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