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教材分析
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我们展示的“戈雷岛”和“奥斯威辛集中营”与积淀了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大自然的馈赠,人类的创造这一类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同,这些具有警示文化遗产记述的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遗忘的历史悲痛,宗旨是呼唤人类的正义和平和人权的尊严。
《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第九单元第二课。《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德国法西斯的种族灭绝罪行,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作出的努力,形成民族平等、珍视人的生命权利、珍爱和平的意识。”本课有3个子目,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主要讲述的是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大屠杀的根源----纳粹的种族主义;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以及分布情况,着重介绍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杀戮真相;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介绍的是奥斯威辛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和意义以及战后德国的深刻反省。
学生对选修3二战的历史相对比较熟悉,而本课的内容又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点,注意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老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突破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同时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下跪的图片)同学们,这是发生在1970年的一幕,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向谁下跪?(学生讨论)教师指出,勃兰特总理的下跪震惊了世界!1793年,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来华,在乾隆皇帝面前无论如何也不肯下跪。而1970年的勃兰特贵为德国总理,却为了犹太人而双膝下跪!二战时,勃兰特是一位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本不该由他来下跪谢罪。“不必要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做的人下跪了。”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之无愧。“二战”后德国如此深刻、持续不断的悔过、反思,说明了当年纳粹德国罪孽深重。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2005年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四)、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课前导学与课后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人类历史上实行的一个例证。
2、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加以保护。
3、德国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所制造的理论依据是()
A、种族主义B、民族主义C、排犹主义D、达尔文主义
4、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惨遭杀害的犹太人至少多达()
A、三十万B、五十万C、一百五十万D、二百五十万
5、目前记念二次世界大战警示文化世界遗产申报成功的项目有:()
A、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广岛原子弹和平纪念公园
B、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华沙起义纪念遗址
C、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斯大林格勒战争遗址
D、奥斯威辛集中营和柏林国会大厦遗址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置世界警示文化遗产的宗旨是()
A、杜绝人类社会彼此杀戮的罪恶行径
B、批判种族主义的反动谬论
C、呼唤人类珍惜生命权,反省重蹈覆辙
D、追悼在人类杀戮中蒙难的亡灵
7、我国欲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日军七三一细菌战遗址联合申报世界警示文化遗产的宗旨是()
A、批判日本右翼政客对侵华罪行的抹杀
B、激发全球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追悼二次世界大战中蒙难的同胞
D、永志不忘历史遗痛,揭露日本反人类罪行
8、非洲大陆上爆发的卢旺达民族大仇杀事件,证明了()
A、种族主义的历史遗痛至今未被人们普遍认清
B、非洲大陆种族主义矛盾激化
C、生命价值在非洲不受重视
D、联合国对非洲大陆人权问题重视不够
9、1970年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的是()
A、勃兰特B、科尔C、施罗德D、阿登纳
10、日本前首相小泉五次参拜晋国神社,暴露了()
A、日本政府打扮自己是战争受害者以取同情
B、日本政府追悼二次世界大战中蒙难的同胞
C、日本政府通定思过
D、日本政府拒不接受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

《正义之剑-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冯存诚著
摘录
大屠杀之集大成者——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上述各个集中营、劳动营和灭绝营当中,对于揭示纳粹分子丧尽天良和人性混灭的众多罪恶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灭绝营。在上万个各类集中营中,奥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最大的,每天有18万一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二战后,波兰和苏联的官方报告曾认定,玛伊达奈克集中营一灭绝营杀害了136万名囚犯;但80年代以来,包括波兰在内的欧洲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数字明显偏高;该营遇难人数估计只有50万上下。)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大概只有3——5%。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相比之下,玛伊达奈克、格罗斯罗森、斯图特霍夫等设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杀人规模均未突破50万。

一、由来与概况。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希姆莱根据党卫军驻波兰弗劳茨瓦夫地区最高司令官兼保安警察管理局局长艾利希。冯。巴赫一杰列夫斯基于1940年2月的建议而批准兴建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上西里西亚地区小镇奥斯维辛,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东北距华沙200多公里,距古都、第二大城克拉科夫只有30多公里。它地处维斯瓦河上游,一面靠山地,三面都是开阔的平原。这里交通便捷,是西欧通往东欧的道路交汇处,有铁路通往欧洲各主要国家,便于纳粹实施放逐各国犹太人到集中营的罪恶计划。然而,这里的自然环境又恶劣到极点:春秋两季连日里刮着大风;夏天浓雾弥漫,酷暑难当;冬天严寒刺骨,滴水成冰,气温低到零下20多度。流经奥斯维辛的维斯瓦河区段的河水已被严重污染,河中密布有毒的化学物质,使得河水与附近的空气均被毒化。前集中营囚犯奥托。克劳乌斯战后回忆当时的生活环境时,如此这般地描写到:“比克瑙(即奥斯维辛的第二分营)位于沼泽地带中,气候恶劣,死神在那里到处向人们招手,疟疾、伤寒、痢疾及其他疾病无情地折磨着骨瘦如柴的囚犯们。重病人遭受着高烧的折磨,却哪儿也找不到可以饮用的水。酷暑季节,蚊虫云集,包围着奥斯维辛沼泽群。从早到晚,整个地区都被沼泽中升腾起的蒸汽笼罩着,蒸汽中还包含着焚尸的恶臭气息和焚尸场烟囱冒出的浓烟。囚犯们穿着木鞋,不时陷入滑泞的淤泥中,耗尽他们最后的一点体力。”1941年2月,比克瑙分营动工前夕,希姆莱派遣德国大学教授、工程博士岑卡尔前来奥斯维辛化验水质。他于同年3月26日写的书面报告提出,奥斯维辛集中营所使用的水水质极差,不但不适于饮用,就是连洗漱也不宜。党卫军驻奥斯维辛守备部队长官处为此下发命令:奥斯维辛的水质和空气都有害于健康,因此禁止党卫军官兵饮用未经煮沸的水,也不得用此水洗涤,以免引起严重疾病。尽管如此,纳粹当局仍然坚持在这里建立集中营,其险恶用心不外乎就是尽快加速囚犯们的死亡。

1940年4月,正在达豪集中营任职的党卫军上尉鲁道夫。霍斯,因工作成绩显著,被希姆莱提升为即将成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他的班底包括:从克拉科夫党卫军骑兵队中调来的一批官兵,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要来的几十个德国刑事犯,当地的纳粹占领当局拨给他的200名犹太劳工。不久,以当年奥匈帝国时期的一座火药库的20间平房和前波兰烟草公司下属的一家分公司的建筑为依托,霍斯及其下属开始在奥斯维辛镇外围的扎索拉区兴建这座后来闻名全球的杀人魔窟。两个月后的6月14日,第一列载着700名波兰政治犯的列车抵达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最初的囚犯。一批党卫军中下级军官也到此担任各级管理人员,守备部队也扩充到上百人c同时,纳粹地方当局开始迁移当地居民,1940年11月,扎索拉区的居民全被迁出,巴比迪、布达。雷斯科等远近村庄的居民也被陆续迁出。

mpanel(1);根据中央保安总局的规划,维斯瓦河与索瓦河河汉地带大约40平方公里的大片空间,都属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范围之内。继1940年夏天接见霍斯后,希姆莱又于1941年3月第一次视察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全面巡视了集中营与临近地区后,他指示霍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面积应扩大,以便能够关押3万人;还要在通往比克瑙的铁路两侧建造一座能够关押10万名苏军战俘的新集中营,这个新营要远离奥斯维辛镇。1941年10月,工程博士汉斯。卡姆勒率领的党卫军经济管理总局三处的一批官员来到奥斯维辛。汉斯提出,要在比克瑙建造一座足以容纳20万战俘的大型集中营。计划中的大集中营立即动工,比克瑙铁路两侧的庄园全被拆毁。这个新营包括三个营区,整个可以容纳14万人;第四个营区未及建成,计划容纳6万人。奥斯维辛地区的集中营经过不断扩建,到1943年已经容纳了3万人;而比克瑙分营已经关押了15万人。杀人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集中营当局继续扩建。到战争结束,奥斯维辛已经包括主营(又称1号营)、比克瑙分营(又称2号营)、布纳分营(又称3号营)。此外,主营还管辖着另外39个卫星营,遍及上下西里西亚的广大地区。

奥斯维辛主营里驻有集中营长官处、管理处,党卫军司令部、政治部,医学试验中心以及为德军服务的军工企业;2号营的主要职能就是杀人,其主体部分是使用现代化技术杀人和焚尸;它下设几个支营——雷斯科蔬菜营、哈尔麦策养禽营、布达农业营和化学试验室,还有主要供对囚犯进行绝育手术的医院;3号营主要由一系列化工企业及相关试验室组成;它也设立了一些小型集中营,囚犯们在此进行合成汽油、人造橡胶、水泥的生产,并从事建筑和采煤等劳动。奥斯维辛集中营最令囚犯和外界犹太人胆战心凉的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使用毒气大规模地杀害重病人和犹太人,这并非奥斯维辛的专利,也不是其他集中营的发明。

因为早在1939年底,T—4行动的医生护士们就已经在打着医院和疗养院招牌的“处决中心”内使用毒气杀害病人了,被结果的受害者人数以万计。奥斯维辛和其他集中营、灭绝营不过是借鉴了“处决中心”的经验,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改进技术而已。奥斯维辛的特色在于,它用来灭绝囚犯的毒气,不是“处决中心”使用过的造价比较昂贵的一氧化碳,也不是特列勃林卡等几家灭绝营使用的汽车废气——它杀死囚犯的速度太慢,而且性能不够稳定;它所使用的是一种名叫齐克隆一B的氢氰酸类杀虫剂。经反复试验证明,它兼具杀人快速和成本低廉的优点。齐克隆—B是一种用剧烈毒剂氢氰酸加工成的化学制剂,主要用于杀虫,形状呈黄豆大小的晶状体颗粒。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它能够将所含的高浓度的氢氰酸成分迅速分解释放。而氢氰酸是一种极为快速高效的毒剂,在1公升空气中只要含有0。12毫克,人体吸人即可致死。氢氰酸一经被人吸入,便能迅速破坏人体内的发酵作用,使红血球不能供氧,造成窒息而死;它同时还能导致并发头晕、呕吐、神经中枢损坏。如果空气中氢氰酸的含量较高,人体一经吸入就会立即死亡。大量向纳粹集中营供应齐克隆—B,可以给原本生意并不红火的杀虫剂生产厂家获得丰厚的利润。

因此,他们积极参与了纳粹集中营对犹太人大屠杀的罪恶活动。向奥斯维辛和玛伊达奈克等集中营提供齐克隆—B的生产企业是总部设在德国拿骚的德国杀虫剂有限公司(简称为德格奇公司)。1942——1943年该公司向奥斯维辛集中营提供的齐克隆—B由7479公斤迅速增加到12174公斤,从中所获纯利也从45736马克增长到127986马克。

二、大部分囚犯的归宿——毒气室。

1941年夏,受艾希曼派遣去特列勃林卡灭绝营考察大规模毒气杀人的霍斯,总结了克里斯蒂安。维尔特、鲁道夫。朗格等毒气专家使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气杀人的经验教训后,决定在第三帝国范围内率先使用齐克隆—B。他于同年9月3日,委派其副手、党卫军上尉弗利奇,在主营11号囚室进行首次试验。试验受害者是从医院里挑出的250名波兰男性重病人,还有政治部送来的600名苏军战俘。

当他们全部被押进11号囚室的地下室后,刽子手们密封上窗户,从门口直接往室内投入齐克隆—B晶体。24小时以后,一名党卫军士兵戴着面具走进室内观察,他发现仍有少数人还活着,便再次投入齐克隆—B晶体。又经过3个小时,所有的受害者才尽数死去。从此,11号四室的地下室,也就成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第一个死刑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苏军战俘也从此开端。霍斯对试验结果并不满意,他要求部下继续提高杀人的效率。至于改进的情况,霍斯4年后在纽伦堡法庭受审时有所交代:“后来有一次对900名苏军战俘的毒杀……,那是在第一次试验后不久,在原先的焚尸场陈尸棚内进行的。当运送苏军战俘的军列到站,战俘们从车上走下来的时候,我们临时在陈尸棚的天花板上凿开几个小孔。战俘被分成几批,安静地走进去,他们以为要接受一次例行的消毒。最后一个战俘进去之后,沉重的门在他身后严严实实地关闭了。接着,一个党卫军士兵通过天花板上的小孔,把氢氰酸晶体投了进去。当我们往室内撒毒剂时,从陈尸棚里传出一阵阵喧哗声。几个战俘叫喊起来:‘毒气,毒气’。接着听见恐怖的喊声,战俘们猛烈地撞门……,几个小时以后,门才被打开”。此时,900名战俘全部变成了僵硬的尸体。霍斯承认,这是他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被毒剂毒死的场面,但他感到“工作上的满足和欣慰。因为我们很快就要开始更大规模地灭绝犹太人,而当时不论是我还是艾希曼,都在为此事发愁;直到那时,我们都还没有找到能够大规模处决囚犯的好办法。我们曾设想,要大规模处决犹太人,最好使用某种毒气,而不采用枪毙的办法。但采用何种毒气,具体使用何种办法,我们还不清楚。这次试验使我们明确了应该使用的毒气与使用它的具体办法……。”此次试验使用的陈尸棚随后变成主营的第二座毒气室。1942年夏天比克瑙的现代化毒气室尚未运转之前,这两座由囚室或陈尸棚改建的毒气室,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以后,霍斯又下令在比克瑙分营建立了两个由木板房改建的毒气室。经过技术改进,到1942年春,这4个毒气室均已达到在15—30分钟内杀死所有人内的受害者的水平。由于杀人规模相对有限,无须大型焚尸设施,故此直到1941年底,奥斯维辛主营才建造成第一座焚烧毒气受害者尸体的焚尸炉。

1942年夏天,希姆莱亲抵奥斯维辛主营视察,杀人规模从此大上档次。希姆莱批评奥斯维辛主营的毒气室过于简陋,大坑焚尸实在原始;他严令霍斯尽快建立现代化的大规模杀人设施,以适宜即将到来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高潮。根据帝国司令官的指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行政、建筑两大办公室急忙投入力量,加班加点地进行部署。他们挑选了德国埃尔富特市的托普夫父子公司作为供应厂家,由它承担在比克瑙分营建造4个特大型毒气室和焚尸炉的项目。根据苏联方面缴获的党卫军总部建工局的档案材料(奥斯维辛集中营自身的档案材料在其撤退前,已全部被销毁),人们可以知晓这笔生意的订货情况:埃尔富特托普夫父子公司接受委托后于1943年2月12日致电奥斯维辛集中营建筑管理处,事关第二集中营(即比克瑙分营)安装焚尸炉:“贵方2月10日来电收悉,……,我们再次收到贵方要求提供5座三层焚尸炉的订货单,其中包括两座运送尸体的电动升降机和一座运送尸体的双层升降机。

列人订单的还有一座以煤气为燃料的加热设备和一座清除骨灰的设备“。回电则是:”贵方应交付3号焚尸炉的全套设备。我们期待贵方即着手建造上述机器和设备,设备务必于1943年4月10日投入使用。“然而,远水不解近渴。订货合同未及签字,从1942年3月起,运送犹太人的火车一列又一列地开到比克瑙。主营和分营的4间毒气室、一个焚尸场很快就显得不敷使用,集中营当局于是采取应急措施,将分营内一座烨树林旁的两家已搬迁的农舍改造为毒气室,即后来的1号库和2号库。在这两座农舍之间修建了两间脱衣室。这两所农舍外面,则圈起高高的围墙。

这样,又设置了4间毒气室,共可同时容纳2000人。为了遮人耳目,防止将被处决的囚犯看穿真相,奋起反抗,集中营当局千方百计巧加掩饰:毒气室的正面立着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消毒站。毒气室的入口则挂着通往淋浴室字样的牌子。

党卫军刽子手们还假惺惺地发给每个受害者小块肥皂,嘱咐他们千万别弄丢存衣柜的钥匙。如此,杀人的秘密往往能保持到最后一刻,囚犯们一百回会有九十九回顺顺当当地走进“淋浴室”。当时,比克瑙还不通火车,待处决的男女老少犹太人,要靠卡车运到比克瑙。卡车在更衣室前面一停稳,几十个党卫军士兵就把犹太人立即赶下车,并告诉他们必须进行例行的消毒。随后,男子、妇女、儿童被分别领进更衣室或桦树林去脱光衣服,最后是一丝不挂的人群无一例外地走进“淋浴室”。

如果有些犹太人,特别是害羞的少女,拒绝脱衣服,就会遭到枪托驱赶或狂吠不止的大狼狗的威胁。为避免犹太人可能的反抗,党卫军命令男子先进毒气室,抵抗力较小的妇女最后进入。这样,刽子手们关闭毒气室的大门时,就不会有什么障碍。

关门、封窗之后,一名专司此业的党卫军士兵,就熟练地遵照命令,把足够的氢氰酸颗粒从投毒孔扔进去。犹太人在室内一般会喊叫、哭嚎、呻吟10分钟,半小时以后打开大门时,无论如何也见不到活人了。门一打开,特别工作队的囚犯就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把受害者的尸体全部拖出来,送往远处的焚尸坑内焚烧;用高压水龙冲掉地上和墙壁上的血污和粪便,再喷洒香水,把一切又恢复为淋浴室的样子。

根据在焚尸场工作的一些战犯战后交代,灭绝犹太人的全过程——从把他们带进脱衣室,毒死他们,拖走尸体,清理毒气室,总共需要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每次被运到的两三千犹太人,在半天内分做两批,就可以并不费力地被消灭掉。即使如此高效的屠杀速度,仍不能为希姆莱所接受,他依然一再催促特大型灭绝设施尽快完工。

1942年秋天,计划中的现代化杀人工厂破土动工。依照合同,该项特大工程由托普夫公司负责承建,主要由集中营囚犯组成的建筑队负责施工。该项工程的平面图和施工计划是奥斯维辛主营的建筑办公室绘制、提供的,技术图纸早在1937年即已绘制完毕。这充分证明,纳粹高层领导集团灭绝犹太民族的罪恶用心由来已久,他们早就在暗中组织各方面的杀人专家和技术专家,极为详尽地制定了这项种族灭绝计划。

1943年春夏,被集中营当局命名为第二、三、四、五号焚尸场的4所附设毒气室的超大型焚尸场相继投入使用,比克瑙于是变成一座完全按照现代化方式建筑并附以精细装饰的特大型杀人工厂。其中,第二、三号焚尸场靠近囚舍,四周用高压电网与国舍相隔开;第四、五号焚尸场则被一大片高大茂密的白烨树所环绕,外界人们的视线老远就被挡住。前两座焚尸场各有两个地下室,其中一座较大一些,充当脱衣室,有时也临时充做停尸室。更衣室犹如一个大厅,它的墙壁被粉刷得一片雪白。大厅中央每隔4米立起一根水泥支柱,支柱四周和四面墙下摆着不少条凳,条凳上方设有写着号码的固定挂钩。墙上用德、英、法、俄四种文字写着“肃静”

的字样。在出入口的上方也有“消毒站”。“淋浴室”等字样。与更衣室相毗邻的就是伪装成淋浴室的毒气室,它比更衣室面积小一些,室内装有不少淋浴喷头;房间中央除去水泥支柱外,另有两根用铁丝网裹着的铁管。这两根铁管四周钻上许多小孔,一直通过屋顶伸向院子的地面。出口处装上了封闭阀门,党卫军士兵从阀门将氢氰酸颗粒投进毒气室。第一、二焚尸场各有2间毒气室,每间均能同时容纳2000或3000人。毒气室内设有通往焚尸场的双扇门门后装有升降机,以便把受难者的身体就近送到焚尸炉。焚尸炉设在焚尸场内一座楼房的一层。第一、二焚尸场设有15座三级台阶式的焚尸炉,一级鼓风,二级是炉膛,三级上设有砖棚,上面可同时放入3具尸体,20分钟之内即可烧成骨灰;炉口由沉重的铁门关闭。第三、四号焚尸场比前两座面积稍小,二者结构相同:每座设有3个毒气室8个焚尸炉,以后又增设了第四个毒气室。这4个毒气室分别可以容纳1500人、800人、600人和150人。以上4个焚尸场拥有的各个毒气室,总共可以容纳15000人,5——10分钟即可把他们尽数杀害。这种杀人过程,每昼夜可进行3—4次。到1944年夏季超负荷运转时,每天可最多毒死16000多人。4个焚尸场共有46座焚尸炉,在正常条件下,每10分钟即可焚烧掉130—140具尸体;如果一天24小时不熄火,则可烧掉10000具左右尸体。1944年盛夏,奥营的杀人规模达到疯狂的程度,连同原来已停止运转、现在又恢复使用的小型毒气室,最多时每天毒死2万人以上,以至焚尸场无法胜任。

于是,焚尸场的党卫军头目莫尔、索维茨基、穆斯菲尔德等就对刚刚抵达的犹太人进行机枪扫射,随后抛入大坑内或者架在木柴堆上烧掉;或残忍地将行走不便的老妪、儿童直接投入焚烧尸体的火坑中烧死。1944年11月回日全面停止使用毒气杀人时,刽子手至少杀害了100万人以上,其中90O左右是犹太人,仅1944年5—8月被毒杀的匈牙利犹太人即多达40万人。此外,第一、二号库的使命也在继续,被送到这里的犹太人,被党卫军用皮鞭和枪托,再加上狼狗,驱赶进毒气室。他们的身体也是送到焚尸场火化。据苏联国家特别委员会和波兰调查纳粹罪行国家委员会调查统计,仅比克瑙分营,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一日内最多可以处死6万人。

即使对被大批处死的犹太人的尸体,敲骨吸髓的纳粹分子也还要进行最后的掠夺:妇女们的长发被剪下来,编制成绳索或坐垫;人皮被纳粹艺术家精心剥取下来,制成各种艺术精品;死者的金牙被拔下来,回炉炼制为金砖或金条;尸体遭火化后流出的人油,被无孔不人的专家加工成肥皂;甚至被害者的骨灰,也被刽子手们充分利用:刚刚开始,受害者的骨灰被认为属于废物,而抛人维斯瓦河与索瓦河中。从1943年起,集中营当局发现了骨灰的潜在价值,他们把未烧尽的骨头磨碎,出售给德国的施特雷姆公司,作为制作过磷酸钙的原料;或出售给德国农场主充当肥料。

1942年夏以来,由于从毒气室里送来的尸体经常超过焚尸炉的焚烧能力,集中营当局下令,继续使用原来的土办法焚尸:囚犯们遵照命令,挖成一批长25—30米、宽4—6米、深2米的大坑,并在坑底挖沟以供通风之用。受害者的尸体用传送带运送到坑里,横一层、坚一层地交叉码好,再浇上煤油,随即燃起熊熊大火,把尸体烧掉。刽子手们经过反复焚尸,还发现了一些经验,即应把脂肪较多的妇女和胖人的尸体放在下层,而把瘦弱者和儿童的尸体码在上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尸体的脂肪,加大火势,加快焚尸的速度。

比克瑙各个焚尸场中还设有尸体解剖室和死刑执行室。前者显然是供集中营内外的纳粹医生们进行科研之用。借调到比克瑙分营帮助党卫军医生进行“特别行动”的医生克莱默,经常到这里寻宝,趁尸体尚未僵硬,剖开腹腔,取走心脏、肝脏、肾脏以及子宫、卵巢,从而解决了在原单位多年解决不了的难题。后者则是为对付那些觉察到纳粹的杀人阴谋、并敢于进行各种抗争的犹太人。刽子手最害怕他们揭露毒气室的真相,往往好言相劝,甚至做一些小的让步,避免他们扩大事态;再把这些人迅速带到行刑室进行“解释”,在这里用发声较小的手枪杀害,以免自己的阴谋为更多的受害者知悉,进行鱼死网破的暴动。这样的暴动,在比克瑙的焚尸场内确实发生过,而且不正一次。

三、其他杀人手段。

毒气杀人是奥营当局处死犹太人最普遍的方式,其它杀人手段还包括:对于企图逃跑的囚犯和犯有大过的囚犯,则有经常性的枪决和绞刑在等待着他们。至于因劳累过度造成重病或身体极其虚弱的囚犯,怀孕的女囚,尚不能参加劳动的幼儿,则被送人集中营医院特设的诊室,由党卫军的医生、护士给他们的心脏内用长针注入致命毒剂,使他们在几分钟内命归黄泉。对于犯了重罪的囚犯,不分男女,则使用活活烧死的残忍手段。奥斯维辛主营的7号楼名义上是囚犯医院,实际上却是一个经常性地从囚犯中甄别挑选“特别处理”对象的转运站。在此被确定为需要“特别处理”者,除成批地输送到毒气室杀害外,大多数被零星地送进20号囚室,那里设有令许多囚犯心惊肉跳的死型注射室。凡是到7号楼就诊的病人,一人院就被分成两大类:在纳粹医生看来,经短期治疗即可痊愈者,则给予治疗;其他人编人另一组,送到“注射室”进行“治疗”。不过,医疗的这种分类相当不科学,因为医生只要求病人脱光衣服,然后在他们身上扫上几眼,根本不进行任何诊断,连体温也不量。集中营当局采用注射的方法对病人进行“特别处理”,是因为这种方法简便、省钱、快速。被送人20号楼的囚犯,一进门就被护士扒光衣服;随后逐个被带进死型注射室,由党卫军的医生们给他们进行静脉注射。注射用的药剂是30%的苯酚溶液,剂量为致死的10—12CC;经过注射后,受害者需要经过20多分钟才会死亡。集中营当局认为这种杀人的方法速度仍然较慢,不能适宜大屠杀的需要,因而医生们改进了杀人技术:他们用带有超长针头的注射器,刺人受害者的心脏部位进行苯酚注射。从此,接受注射者进入注射室后,就被接在类似牙科手术椅的注射专用椅上,由两名囚犯护士把他的双手分别摁在椅子扶手上,另一个护士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并用力固定住他的头。这时,党卫军医生走过来,将长针用力刺进受害者的心脏,再把针剂推进去。受害者马上就失去知觉,不到一分钟就断气了。注射室的负责人是集中营医官、党卫军少校弗里德里希。恩特莱斯博士。他曾在4天内,用长针注射的手法杀死了300多个病人。平日给病人进行长针注射的主要是两名党卫军医士:党卫军二级突击队小队长尤赛夫。克莱尔和赫伯特。舍尔拜,辅以三四名德国、波兰的囚犯医生。酷好长针注射的克莱尔,常常认为医生们挑选出来接受注射的病人太少。因而,他在处死所有的由医生们选中的病人之后,还经常到医院去,亲自从候诊的病人群中再次挑选注射对象,即使那些仅仅受了轻伤的病人,也可能被他挑中。自维也纳的犹太人赫波尔,仅仅因为腹部存在一条切除盲肠留下的疤痕,就被克莱尔送去进行死亡注射。经克莱尔用长针注射方法杀害的病人多达万人,他自己亲口供认的数字即达1200多人。他的两名囚犯助手特塞尔和潘辛格,也分别杀死了12000和10000名病人。这种残酷的治疗,使病人把医院视为畏途,他们有时宁可病死,也不愿登医院的大门。可是,凶残的克莱尔仍不肯罢休,如果在医院挑不出足够的病人,他还会深入各个国室,把不幸的中选者强行拉进注射室,—一把他们杀死。以至在很长时间内,整个医院到处充满了恐怖的气氛。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是死亡注射的高峰期。每天上午,当班的纳粹医生都要到医院和各个囚室挑选体弱多病的男女囚犯,少时20多人,多时120多人,而且不容拖延,当天必须到20号楼或13号楼的注射室进行注射。为此,集中营药房遵照医生们的要求,每隔几天就要往注射室输送苯酚,每次5—6磅,而对每个病人的注射致死量不过几十毫升。
1944年春天,为了实施对匈牙利犹太人的空前规模的大屠杀,加快毒杀和焚尸的进度,集中营当局把对元首忠心耿耿的党卫军中士奥托。莫尔派来担任比克瑙四大焚尸场的总负责人。他是个典型的纳粹狂热分子,奉行的座右铭如下:“命令就是命令,必须绝对服从。”即使是元首命令他烧死自己的妻子儿女,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立即照办。
由于他对在焚尸场工作的囚犯和即将被送人毒气室杀害的男女囚犯异常的凶狠、残暴、粗野,囚犯们在暗地里都称他为“魔鬼”。他几乎没有常人的嗜好:喝酒、抽烟。嫖女人、去教堂礼拜……,人们见到的只是他无时无刻地肆意杀人。然而,说他全无嗜好也不是事实;至少他经常饶有乐趣地从事三样勾当:第一是想方设法地把人活活烧死。他刚一接管焚尸场,就对焚尸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更新,命令除使用原有的焚尸方法外,还要在场区内的空地上挖上许多大坑,以便在焚尸炉不敷使用时马上采用土法焚尸。
莫尔的噢觉还很灵,没有多久,3个月内被纳粹医生们挑选出来准备处死的匈牙利犹太人就达到40万人的空前记录,有时医生们一日内竟必须进行5次挑选,接受检查的犹太人数高达2万多。当源源不断的匈牙利犹太人行列走进比克瑙的八大毒气室时,奥斯维辛创下每天毒死16000人的记录,是1943年同期焚尸数量的4倍;而焚尸场即使24小时连轴转,至多也只能烧掉8000具尸体。于是,莫尔备下的焚尸大坑立刻火势熊熊,浓烟滚滚,成百上千具尸体被投入其中。莫尔积极主动地为司令官分忧,他把相当一部分等待进毒气室的候选者,分流到烟火弥漫的焚尸大坑旁边。

对身强力壮的中青年,莫尔及其部下进行排枪扫射。把他们解决以后,再把那些走向焚尸场的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和幼儿,和颜悦色地请过来。或用糖果把他们引诱过来,待他们靠近了焚尸大坑,他便一把抓住他们,推人或抛人坑中,然后双手叉腰地站在一旁,欣赏他们垂死的惨叫。有时,他在集中营内发现了一些被纳粹医生进行了绝育试验后并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年轻女囚,她们从主营10号楼被淘汰到比克瑙女营。因为身体受到爱克司光强辐射或宫内反复注射的严重摧残,体质明显下降,变得周身伤痛,软弱无力,步履蹒跚。没等医生作出生死判决,莫尔就以分配轻工作为诱饵,主动把这些小姐骗到焚尸场,凶残地把她们一个个地推人火坑。在一阵脂肪被烧化的卿卿声中,少女们怀着满腔悲愤,化做缕缕清烟。第二,莫尔骨子里是一个淫虐狂。他多次命令几百个犹太妇女同时在自己面前一起把衣服脱光,待他过足了“裸体艺术”的欣赏瘾之后,再把她们推进毒气室。谁要是对他的欣赏加以拒绝,他就以皮鞭、棍棒和狼狗迫使她们屈从自己。第三,他随时会闯进毒气室的前站——妇女脱衣室,把那些年轻美貌的犹太妇女赤条条地拖出来,但不是豁免她们进毒气室的厄运,只不过是变换一下屠杀的手法。笃信纳粹种族卫生信条的莫尔,自然不会强奸被列为劣等种族的犹太妇女,尽管他承认被他挑出来的个个都是美女。这是他精心策划的打活靶的“奇妙极了”

的游戏:他命令这些少女和少妇在场区内的草地上狂跑,欺骗她们说只要跑足里程即可免死。当她们跑得筋疲力尽,速度越来越慢时,莫尔随即掏出手枪向她们射击,把她们一个个击倒。过一会,再穿过一片片血迹,走来猛踢她们的裸体,并向那些还在喘息的妇女补上几枪。饱受他折磨的囚犯们当然不会忘记他,战后在奥斯维辛和他曾供职的其他集中营的审判中,莫尔都被判处死刑。最后,他罪有应得地走上了绞架。

据被迫在比克瑙分营医院担任门格尔医生助手的匈牙利囚犯医生尼斯利揭发,奥斯维辛的刽子手们还有一种经常性的杀人方法:每天晚上挑出70名失去劳动能力的女囚,命令她们逐个脱衣走进诊室进行“体格检查”。她们刚一走进房间,刽子手就用大口径手枪向她们的后脑射击,一枪即可毕命。被这种方法杀害的妇女足有数万人。

总计,被纳粹用毒气以外手段杀害的各国居民也在60万人以上。奥斯维辛已成为160—200万欧洲各国人民的坟墓。1945年1月27日,当苏军解放奥斯维辛主营和两个分营时,总共只有7600名囚犯还活着(其中比克瑙分营5000人,内3000多个是女囚),而且其中不少人已经奄奄一息。这无疑可以载人吉尼斯记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
前世今生
当年纳粹后代集中营原址忏悔前辈罪行
“奥斯维辛博物馆是迄今为止最详细记录下纳粹所犯罪恶的地方,也是当今世界保存最为完整的纳粹德国灭绝营。”
原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目前已经成为波兰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内基本保留着原来集中营中的原貌。本报记者今晨连线专访了博物馆历史学家特瑞莎华恩托希切(音译)。
特瑞莎华恩托说,2004年约有50多万人参观了博物馆,其中包括1670名来自中国的游客。她说:“参观者中有不少是当年参加集中营的纳粹德军和他们的后代,他们来到这块当年犯下罪行的国际墓地,悼念在集中营中遇难的受害者,以及深深地忏悔自己或自己的前辈所犯下的不可弥补的罪行。”
特瑞莎华恩托介绍,博物馆目前尽可能地保存着里面的历史物品,维护焚化炉和毒气室,保护遇难者遗留下的物品,以及对各种设施和建筑进行修复,使集中营最大程度地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特瑞莎华恩托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汇集在这里,参加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的周年庆典。不少当年被关押在此的幸存者也带着家人来到这里,当年的幸存者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
特瑞莎华恩托说,不少幸存者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仔细观看博物馆里的每一件物品和每一个角落,仿佛历史在这些物品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当年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再次重现在眼前,许多人不禁痛苦失色。
集中营那段痛苦的记忆给很多人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一些人看到狗就恐怖不已,因为想起了纳粹德军手中牵着的猎犬;有些人一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就浑身直哆嗦,当年在集中营中经常是一大堆囚犯挤在一个小地方接受苦役。
特瑞莎华恩托说,在这座种族灭绝的纪念碑面前,无论是那段惨痛历史的受害者,还是当年犯下罪行的施暴者,此刻都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目的和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铭记历史,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悲戚回眸
历史上最大规模“杀人工厂”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里面还有7000多人,个个表情呆滞,瘦弱不堪。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
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希特勒纳粹把从欧洲各国抓来的人用闷罐子货车运到集中营,从中挑出极少数身强力壮者去做苦役,其他的,包括儿童甚至初生婴儿都被送进毒气室杀死,然后送入焚尸焚化。1940─1945年,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多万人死于该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
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时,这里堆放着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和5000双女鞋。1947年,波兰政府宣布这里成为国家博物馆。
史海钩沉
纳粹集中营五名同胞遇难
除了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纳粹在二战期间还建立了其他几个“著名”的“杀人工厂”,在奥地利的毛特豪森集中营,有五名中国人遇难。
1.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附近,先后关押过22万名囚犯,其中有10万人惨遭杀害或死于劳累与疾病。
2.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坐落在德国魏玛附近,大约100万人死于饥饿和其他原因。1945年4月,美国军队解放了那里的大约2万名幸存者。
3.奥地利毛特豪森集中营
1938年修建,囚禁过20万人,其中10万多人被枪杀、毒死或折磨致死。美国军队1945年5月夺取这座死亡营。二战结束后,该集中营被改建为纪念馆。在该集中营的遇害者中有5位中国人。
4.德国达豪集中营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南部小城达豪市建立。1933-1945年间共关押了大约20万人,其中至少有34000人死亡。现在的达豪集中营故址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5.波兰马伊达内克集中营
继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当时欧洲第二大纳粹集中营。当年共有23万人死在这个集中营里。目前该旧址已建成博物馆。
6.伯根贝尔森集中营
该集中营位于德国,曾关押了著名的《安妮日记》的主人安尼弗兰克。文/寒山
“这里是地球上最令人伤感的地方。人们抱着种种期望,甚至深深的忏悔,来到此地。”奥斯维辛博物馆副馆长奥勒斯基这样说。
奥斯维辛原本是波兰南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二战期间,纳粹在这里设立了最大的集中营,杀害了400多万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
60年后的这个日子,让我们重新翻开这无比悲惨的一页,祈祷世界远离战争、饥饿与贫穷。
掠夺
人皮做灯罩脂肪做肥皂
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
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连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
奥斯维辛的一个党卫军军官弗立兹鲍曼战后受审时交代说,从奥斯维辛的囚犯那里掠夺的贵重物品至少价值10亿马克。但事实上,被掠夺的死难者的财物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鲍曼的估计,纳粹光是在奥斯维辛就修建了35个特别仓库来分类储藏他们从囚犯身上抢来的赃物。
毒气室
“进来就别想活着出去”
据记载,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曾经担任该集中营长官的鲁道夫盖斯在纽伦堡法庭供认,他所使用的毒气是剧毒的氰化氢,施放后只需3至15分钟便可将室内的人全部毒死,每次可毒死2000人。在奥斯维辛,光是被毒气屠杀的就多达200万人之多。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最令人胆战心惊的地方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氰化氢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些建筑物上方的高高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
一位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对一批又一批新来的囚犯说过这样的话:“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
每天,一列又一列火车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开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从火车站月台到毒气室中间还有一段路,这段路永远被囚犯的行列占据着,因为人们得等待毒气室里的尸体被清理出来。路中间还有卡车来往,专门搭载那些老、幼、病、弱的人。路旁两边的沟里站着许多纳粹党卫军,他们用机关枪对着囚犯瞄准。
一个党卫军大声对囚犯们说,他们身上太脏,必须进浴室去洗澡消毒,才可以到集中营里居住。
脱完衣服,囚犯们又被带到一条走廊上去,这就是通往毒气室的走廊了。这时纳粹党卫军就露出了真面目,用棍棒打人,驱使狗咬人,强迫2000个囚犯挤在一个只有209平方米的地方。毒气室的天花板上也装有淋浴用的喷头,可是从来没有水从那里流下来。天花板上另外开有4个特别的洞,门一关上,房里的空气也被抽出去了,剧毒的氰化氢就从那4个洞里放进来。毒死一个房间的人最初需要25分钟,到1944年夏天减少为10分钟。
等到门再打开时,死者都呈现一种半坐的姿势。尸体是淡红色的,身上显现出红色和绿色的点子。有的人嘴上带着白沫,有的人鼻孔流血。许多的死尸睁着眼睛,紧紧搂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堆在门口,只有少数人留在毒气洞底下。
女人
罪恶纳粹的活人试验品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10号楼是专门拿女人当作试验品的地方,在这里面经常关着150个女人,纳粹的医生和教授们就用她们来做各种医学上的试验。
在集中营里进行活人试验的主要负责人是德国妇科专家格劳贝格。他和他的一个同事做这种试验的目的是发明X光透不过的新物质。他向集中营买了150个女人来做这种试验。
这些不幸的女人被放在一种特别的手术台上,然后用一个带电的注射器把一种又浓又厚的、像水泥一样的东西塞进她们的阴道里面去。这种残酷的手术是借着X光来控制的,过后便开始照相。这些不幸的女人痛得在手术台上翻来扭去,满身都是鲜血。每一个女人在三四个星期里面要经过这样的手术3到6次,这以后她们就得了子宫炎、卵巢炎、腹膜炎和输卵管炎等疾病。
这些女人经过一次大手术以后,就不能再用来作试验品了,被直接送到毒气室。文/韩非
脚下滴滴血泪
奥斯维辛,60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
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
我们悄悄记录,免得打扰到那些历经伤害的人。为了死难者,为了幸存者,还有和平。

扩展阅读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种族灭绝政策。

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通过比较“种族”与“民族”概念的不同,分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从根本上认识纳粹的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与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最后解决”方案。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结合史实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情景再现体验感悟。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警惕历史的重演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

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通过对比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和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感悟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情景再现对照比较问题探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的罪恶;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作用。

难点

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简单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给世界的共同警示。

本课讲授1课时,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集中营建立的背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中营里的罪恶;集中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警示意义。

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本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德国法西斯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这一历史悲剧产生的思想根源;第二部分: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为主要活动的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种种罪行中,最令人发指的,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发生的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宣扬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了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利。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而在那些“劣等民族”中,犹太人又是最为劣等的民族。在德国,种族主义思想由来已久,主要来源于德籍英国人豪斯张伯伦和戈平瑙宣扬的反犹太主义、“亚利安人种族优越论”。希特勒完全继承了张伯伦之流思想的衣钵,不但大反犹太人,而且将反犹太人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极力宣扬犹太人是德国人生活“堕落”的根源,是威胁德国人民的危险的敌人。这样,他们必须被根除。“选择”和“淘汰”是希特勒种族思想的指导原则,即所谓优胜劣汰。在他看来,德意志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有权生存;犹太民族是劣等人种,自然应该被淘汰,以此确保“优等民族”的地位和生存。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出示有关“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种族与民族的异同。出示有关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及根源等材料,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建立的背景,从而认识到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以及在历史上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即在本国建立了大批用于关押和虐待犹太人的集中营,大肆迫害犹太人。1935年9月15日,纳粹政府制定了反对犹太人的《纽伦堡法》,公然剥夺了犹太人自19世纪开始以来享有的公民的平等权利,取消了犹太人的国籍,不允许犹太人担任公职。此后,反犹太人运动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实行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把种族主义理论在占领区实施,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奴役,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大屠杀。

此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

本目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第二部分:集中营里的罪恶。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的奥斯威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当时有七千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滞,瘦弱不堪,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为外人所知。到苏军解放时为止,已有四百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奥斯威辛原本是波兰南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人占领,这里处于当时德国控制区的中心地带,有许多铁路在此衔接,交通便利。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一千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野蛮黑暗的一页。它由三个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残酷虐待和杀戮犹太人的人间地狱。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一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二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三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这里经过多次扩建,最终形成了以奥斯威辛一号、二号、三号集中营为主营的庞大的集中营群。

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①“最后解决”方案。早在1939年,希特勒就开始谈论“全部消灭”欧洲犹太人的可能性。最早提出“最后解决”的是纳粹党和国家的第二把手赫尔曼戈林。1941年7月31日,他致信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海德利希,委托他尽快制定出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计划,当年年底,海德利希向希特勒和戈林呈交了对犹太人进行最后解决的详尽方案。1942年1月20日召开给欧洲犹太人带来悲剧性后果的万湖会议。会上海德利希阐明了“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能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这次会议使纳粹党政军各部门统一了思想,决定尽快从肉体上灭绝全欧洲的犹太人,首先是灭绝犹太人当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老少病弱。他们一致通过了海德里希提出的一个把全欧洲犹太人一律关押到波兰东部集中营加以灭绝的秘密计划。万湖会议确定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成了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欧洲犹太人的代名词。在这一方案的指示下,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纪录。“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只是由于盟军的快速挺进,一些犹太囚徒才幸免于难。纳粹的暴行究竟使多少犹太人丧生?对这个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掌中。20世纪30年代全世界约有1800万犹太人,其中1200万生活在欧洲。这就是说,希特勒“消灭”了全部犹太人的1/3,欧洲犹太人的1/2!这不仅是犹太民族遭遇的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建议教师出示海德里希关于“最后解决”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及阅读,设置问题,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罪恶目的。

②监禁。波兰奥斯威辛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学家日前发布研究报告说,大约有110万人被关押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有约40万人到集中营后登记过。大部分关到集中营的犹太人遇难。此外,集中营还关押着大批波兰等国的政治犯,苏联、波兰等国战俘,囚犯共来自30多个国家。仅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通常就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

③灭绝。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禁犯人的规模是所有集中营里最大的,每天有18万—25万名囚犯在这里生活(其实是在受罪),到1944年夏最盛时,高达43万人以上;它杀害囚犯的数量也是最大的,是唯一一个杀人逾百万的灭绝营。它处死犹太人的方式是最为骇人听闻的,它折磨囚犯的手段是最惨无人道的,它给予囚犯的生活待遇是最为恶劣的,因此奥营中囚犯的残存率也是最低的。这不仅低于设在德国的各个集中营,也低于设在波兰和其他占领国的集中营。据记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曾经担任该集中营长官的鲁道夫盖斯在纽伦堡法庭供认,他所使用的毒气是剧毒的氰化氢,施放后只需3至15分钟便可将室内的人全部毒死,每次可毒死2000人。在奥斯威辛,光是被毒气屠杀的人就多达200万人之多。奥斯威辛集中营里,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号称“死亡工厂”的氰化氢毒气室和焚尸炉,这些建筑物上方的高高的烟囱,终日不停地向外面排放烟雾,也就意味着又有许多人被杀害。集中营的纳粹头子在囚犯们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④掠夺。所有被关押到这里的犹太人以及其他无辜平民百姓和战俘的最终命运除了惨遭屠杀之外,他们的随身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就连死者身上的牙齿、头发及至皮肤都不放过。纳粹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成手套和灯罩、用头发做成褥垫、把死者假牙上镶的金子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囚犯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脂肪,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作肥料,头发都被做成人发毛毯。奥斯威辛的一个党卫军军官弗立兹鲍曼战后受审时交代说,从奥斯威辛的囚犯那里掠夺的贵重物品至少价值10亿马克。但事实上,被掠夺的死难者的财物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鲍曼的估计,纳粹光是在奥斯威辛就修建了35个特别仓库来分类储藏他们从囚犯身上抢来的赃物。

⑤奴役。希特勒提出:对于“全部具有劳动能力的犹太男子和妇女”暂时予以豁免。这一原则成为纳粹集中营、灭绝营对犹太人进行“挑选”,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德国法西斯在大量灭绝犹太人的同时,又暂时留下为数不少的犹太人服苦役。每当新来到一批囚犯,党卫军的医生就会赶到火车站台上,对他们进行挑选:适合从事繁重劳动的青壮年男女被挑出来排成一队,走向劳役营。在集中营里,犹太人被强迫做苦力,制造军需品。纳粹分子只是出于劳动力紧缺,才暂时放过他们,对其执行慢性的处决──让超负荷的苦役、营养不良、寒冷与瘟疫在无形中夺取他们的性命,当他们不再能够劳动了,就会被送到灭绝营里,被毒气毒死。

⑥实验。在奥斯威辛等集中营,纳粹医生还允许一些年轻的犹太男女、吉卜塞人和非犹太政治犯不从事苦役,也不杀死他们,但他们的命运却往往比迅即被毒杀者更悲惨。他们将像试验用的豚鼠一样,被纳粹医生多次进行活体试验。即使在惨无人道的手术中没有因难以忍受的痛苦死去,也往往会在失去试验价值后被杀害。就算极少数幸运者苟全了性命,也必然会变成终身残废或至少丧失掉生育能力。

以上内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及,出示图片,设置问题,使学生了解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⑦“最后解决”方案的破产。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的集中营。到红军抵达那里时,已经有上百万人死在那里。尽管随着盟军的胜利进军,党卫军企图掩盖他们的罪行,但他们那可怕的“最后解决”方案的真相还是暴露在世人面前。人们本来以为经过了近六年的凶残战争,已经没有什么事让他们震惊了,但仍为这以种族优越和纳粹意识形态的名义所犯的罪行震撼了。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

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本目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1)奥斯威辛虽然位于波兰,但精神遗产属于全人类。解放后,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波兰政府辟为国家博物馆,后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半个多世纪以来,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到这里参观,瞻仰,人数已达近3000万人,其中大约1/4是年轻人。每年这里都举行来自世界各国青年参加的各种主题纪念活动,比如“生者大游行”。他们从一号营地沿着“死亡之路”行进到二号营地,慰藉100多万亡灵。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意义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呼唤: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材料,从中思考“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与意义”。

(2)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奥斯威辛是有关国家敢于正视历史、真诚接受历史教训的例证。战后德国政府历经更迭,但对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都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德国政府通过了有关法律,从法律上铲除纳粹可能滋生的土壤;在国民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展开了公正的历史教育,反对掩饰和美化纳粹历史;无条件支付了约合400多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以示赎罪。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跪下,请求波兰人民的宽恕。在冷战年代,在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阵营对峙时期,这样做需要一个政治家的勇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在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它们自己也饱尝侵略战争的恶果。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奥斯威辛的警钟在欧洲敲响,它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醒。

建议教师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引言,简单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概况。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指出许多犹太人扑向电网自杀,说明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关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一目的教学: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可先后出示关于“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的材料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文字材料,设置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民族?什么是种族?两者有何异同?”

问题二:“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谬误之处在于哪里?它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为:种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族也即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诸如肤色、发色、眼色、血型等一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属于生物学和体质人类学范畴;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范畴。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法西斯的种族思想是视本民族人种为优秀人种,其他民族人种为劣等人种,这实在是一种十分荒谬而又极其危险的论调,它意味着许多民族将丧失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纳粹种族主义的荒谬和危险会给人类造成的极大灾难。正是这种理论构成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背景,它是德国法西斯虐犹、杀犹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根源。

(2)纳粹集中营在德国及其占领区的纷纷建立。此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集中营的性质与用途,出示“德国纳粹集中营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在德国和占领区利用集中营对犹太人犯下罪行的规模。

关于第二目“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的教学:

(1)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与布局。建议教师出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图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分布图和“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牢房、囚室”格局图及毒气室、焚尸炉等图片,使学生了解集中营的地理位置与布局和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悲惨遭遇。

(2)集中营里的罪恶。

关于“最后解决”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的内容,然后出示海德利希关于“最后解决”方案的具体运作办法的材料:“必须加快步伐,把他们迁移到东方去──主要是波兰……这些被迁居的犹太人,可以作为劳动力使用。把有劳动力的犹太人按性别分开,编队送到波兰等地去筑路。许多人在这样的劳动中肯定会受到自然淘汰。剩下能活下来的人,可能是犹太人东山再起的祸根,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设置问题:

问题一:“‘最后解决’方案主张分几步怎样处理犹太人?”

问题二:“‘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最后解决”方案包含了把犹太人进行迁徙、监禁、奴役和灭绝等几个步骤。使学生认识“最后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对犹太人实施最终的种族灭绝。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指导下,奥斯威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虐待和屠杀。这部分内容可收集奥斯威辛集中营虐待和屠杀犹太人的图片,制作成循环播放的ppt演示文稿,以中国记者去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记为旁白,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实验、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的罪恶。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苏联退役上校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罗马茨基的回忆文章,和中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纳粹屠犹’这一历史上空前的种族灭绝惨剧,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示?”可总结归纳为:它给我们的影响和启示是:要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的丑行、唾弃吞并和侵略的野心,尊重其他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权利、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最重要的是要警惕历史的重演,由此导入下一目教学。

关于第三目“警惕历史的重演”: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归纳: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世人牢记这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警惕历史悲剧的重演。意义在于揭露罪行、哀悼死者、反省历史、警惕未来。教师可出示德国在战后对纳粹暴行进行不断反省的大事记,并补充日本掩盖侵略罪行的史实,使学生在比较下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全课结束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详见教学案例三)。

全课结束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学习延伸”:当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时候,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奥斯威辛的时候,当年殉难者的姓名一个个被镌刻在史册上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日本军国主义肆虐的亚洲却没有类似的“奥斯威辛”?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的遗址申报登陆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并查阅相关资料。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本课教学时,可选用图片导入。出示“布满电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图片,图片的解说词是“这座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危险!高压!’但当时确有许多被逼得发疯的囚犯成批的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这一切都说明集中营里的犹太人难以忍受集中营里的非人待遇,设问:“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迫害、灭绝犹太人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第一目“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的教学。

案例二 在揭露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监禁、奴役、灭绝和掠夺犹太人罪恶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精选“通向集中营正门的铁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沾有斑斑血迹的囚服”、“妇女与孩子走向毒气室”、“巨大的焚尸炉”、“毒气罐”、“快要饿死的犹太小孩”、“剃掉了头发的女工”、“大规模射杀犹太妇女”、“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快要饿死的囚犯们”、“堆积如山的尸骨”等几十幅图片按解说词排序制作成ppt演示文稿,边演示,边播放一位中国记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参观记。

解说词如下:

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天气特别阴冷。从波兰南部的克拉克夫驱车1个多小时就到了小镇奥斯威辛。一路上是安静和谐的田园气氛:整齐的农田,干净的农舍,提醒我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然而一想起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幕,一想到这里曾经被称作“杀人工厂”,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有好几处,相隔不太远。我们先参观了规模较小的一处,也就是今天的奥斯威辛纪念馆。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奥斯威辛(1940—1945):最大的纳粹集中营。从1942年起,这里成为欧洲犹太人的受难中心。”据保守估计,在1940—1945年间,至少有130万人被运到这里,其中110万是从欧洲各地抓来的犹太人,此外还有波兰人、吉卜赛人、俄罗斯人等。

这座集中营占地6公顷,由28幢二层的红砖小楼组成。第一幢楼里陈列的是囚犯的遗物。最让我心惊的是一卷看上去很厚实的麻布,上面挂着囚犯的头发。导游说,这些布就是用囚犯的头发做成的。每个囚犯在临刑前,都要先被剃头,为的是把头发加工成布。因为在二战期间,德国在战场上的消耗很大,国内物资非常匮乏。对集中营里的囚犯,照导游的话说,法西斯“不会浪费任何一样可利用的东西”。犯人的衣服、鞋,比较好的他们就拿去给德国兵穿,差一点的就给下一批囚犯用。其他的东西也一样,甚至连有的囚犯身上的油脂,都被刮下来做成肥皂,尸体烧完后就当肥料。至于处决犯人,法西斯也采取成本尽可能少的方法。在另一个房间,我见到堆积如山的毒气罐,大小跟我们煮牛奶用的锅差不多,据说这是比较省钱的杀人方法:5个这样的毒气罐,就可以让2000人当场死亡。

在另一幢楼里,展示的是囚犯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房间是地铺,所谓的褥子只是一个个填充着泥沙的布包,看上去像今天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包。还有的房间里有“床”,是用红砖把空间分成三层,每个小格是一个囚犯的空间,硬邦邦的砖床上只是铺了些稻草而已。在走廊的墙上,挂着住在此地的囚犯的照片。所有的人,不管男女,都已经被剃了头,让人触目难忘的是他们眼中的惊恐和绝望。今天的纪念馆工作人员将他们入狱和被处死的时间都列在照片下面,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发现很少有在集中营中活过一年以上的人。有几个人,入狱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了。

我们又走进一幢楼。这里设置了不少“站牢”,四周都由红砖砌成,大小只能容一个人站着。导游说,囚犯在这里被迫做繁重的苦力,如果干得不好或稍有犯规,就会受到各种残酷的处罚。他们常被皮鞭或钢索抽打,或者被关在站牢里。最惨无人道的是,这种站牢没有门,只在下方开了一个60厘米见方的小洞,犯人必须从这个小洞里钻进去,才能站在站牢里。

接着,导游带我们来到两幢楼中间一个并不宽敞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刑场,囚犯们在这里一字排开,接受枪决。如今我们只看到地上堆着的花圈。

在营地中间,有一段长长的铁轨,想象当年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法西斯用火车押到这里,在月台上,他们被分成两部分,干活的留下,老弱病残的被骗去洗澡,然后送到毒气室毒死。最大的毒气室,一次可以毒死2000人。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波兰境内的犹太人正自发地联合起来,想让这片奥斯威辛集中营及其周边的土地不被征用。他们说,请给我们一个存放苦难记忆的地方吧!然而这何尝仅仅是犹太人的苦难,这何尝不是20世纪文明社会所蒙受的一次羞辱!

走出奥斯威辛集中营,心中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有些伤痕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永远都没法抹去的。

案例三 在讲“警惕历史的重演”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一个“加入自由论坛”的学生活动。

师:2005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这是联大首次为纪念奥斯威辛解放专门举行会议,会议由本届联大主席、加蓬外长让平主持。在会议开始时,与会者全体起立为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遇难者默哀1分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致开幕词。在会议上发言的有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厄塞尔,以色列、德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亚美尼亚等国的外长,以及来自俄罗斯、波兰和意大利等国的代表。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代表的发言,请同学们阅览。同时也请同学们加入自由论坛,在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发表你的看法。

自由论坛: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联合国安南

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悲剧绝不能重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因意识形态而引起的仇恨以新的形式在今天复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对犹太人的,而是对所有受到这种威胁的人。

德国外长根舍奥斯威辛代表了20世纪反人类的最大罪行,今天,我们低头深深哀悼,这些罪行永远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办今天的特别会议具有双重特殊意义,不仅纪念纳粹集中营的逝者,告慰亡灵,而且再次提醒热爱和平的各国人民,要避免悲剧重演,仅有善良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敦促有关国家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名中学生

高二历史上册《奥斯维辛集中营》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奥斯维辛集中营》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大屠杀暴行;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实质;奥斯威辛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及其对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过程与方法xx
分析纳粹种族主义理解其实质。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内的屠杀史实,理解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亚洲的暴行,培养使用网络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联系日军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族主义、奥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奥斯威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意义
难点:纳粹种族主义的实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xx
(再展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图片)2005年1月,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奥斯威辛,在同一时刻默哀,哀悼二战中遭到屠杀的犹太人无辜的亡灵。60年前那场杀戮,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的人,都会受到人类良知的拷问!那么,60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讲授新课
*集中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突出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点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众多集中营中的典型,也是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简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布局(展示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之一----"重现历史"说一说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加学生感性体会同时通过历史图片简要介绍纳粹党卫军在集中营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悲情氛围,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之二---"共同探究":宣称人道的、尊贵的优等民族却对人类犯下了如此灭绝人性的罪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确奥斯威辛集中营出现大屠杀的理论根源是纳粹的种族主义。突破教学难点---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极端的种族灭绝。种族主义是纳粹民族主义的核心和基础。)师生通过德国纳粹的种种暴行加深对种族主义的理解。
*学生活动三---"亲临其境"如果你现在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前,你会说些什么?(教师根据时间安排,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论从史出,突破重点)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整个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当年,纳粹德国用400万人的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人类证明了,一旦脱离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在那个时候,在这个小镇上,善良的人性从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眷顾。从奥斯威辛开始,人类就不再相信纯粹理想国意义上的幸福。奥斯威辛的历史足以让全人类在其后为和平。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环节:展示1994年卢旺达惨剧的图片。折射出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杀都向人类展示了一个事实:人类有时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集体罪行。我们追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杀的逝者,也不仅仅是为了声讨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让所有的人来体味历史带给我们的警示与思考,尤其让曾经犯下罪行的国家领悟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后人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波兰在1947年决定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之四----"课外延伸"假如中国也要申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申报?理由是什么?如何申报?
3、课堂小结

当人们在追忆奥斯威辛的时候,自然不能不联想到同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杀,那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东方加害国非但不愿直面历史,坦诚承担道义责任,反而试图掩盖与推卸。…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赢得亚洲人民原谅的机会。如果淡漠历史,或者企图污蔑、篡改历史就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俘虏,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必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人类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确的认识这段惨痛历史,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板书设计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建立
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
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滔天罪行
1、屠杀
2、监禁
3、掠夺
4、奴役
5、实验
三、奥斯威辛集中营暴行发生的根源
纳粹种族主义
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警示意义
1、揭露罪行、哀悼死者
2、反省历史、警示未来
3、拒绝战争、维护和平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一节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在“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中,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因而可以必修二中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本节,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本章前三节,已经学习了三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对于本节内容学习方法有一定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以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为线索。首先,在“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标题下,用地理学最重要的区位分析方法,分析了鲁尔区的辉煌和衰落。然后,以“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为题,分析该工业区是如何换发新的生机。第一部分是难点,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为何曾经“辉煌”又步入“衰退”。第二部分是重点,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且在本节内容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通过“辽中南工业区”补充案例的学习,归纳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启发式、探究式

教材、地图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以著名的鲁尔区作为案例来学习。先播放一段鲁尔区视频(1分10秒)。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提问读教材图2-4-3和图2-4-4,回答“鲁尔区在哪?”看图,并回答。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结合工业区位分析方法,读图2-4-3,图2-4-4和图2-4-6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根据你获取的信息,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区位条件具体体现

附学案对应的表格:

看图,看课文,完成学案相应表格。以同桌为小组,选择1个小组的成果展示。锻炼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承转由于鲁尔区具有由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这里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工业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依据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分析鲁尔区可能形成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根据幻灯片上框架图的提示,请学生回答鲁尔区形成了工业部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承转但是鲁尔区到了20世纪中叶,经历100年辉煌之后,鲁尔区开始走向衰退。

三衰退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提示从工业部门和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考虑。

总结学生发言,落实学案相应位置的笔记。

1.生产结构单一

2.能源结构发生变化

3.世界性钢铁过剩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面对困境,鲁尔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结合鲁尔区衰退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请你为鲁尔区提出建议并提供佐证。

总结学生发言。

落实学案相应位置的笔记。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2.科研结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学生以4人小组为

单位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能力。

承转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鲁尔区做的这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经验都是值得推广的。

五判断下面是哪个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2.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3.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生以4人小组为

单位讨论。

知识迁移

小结本节系统分析了鲁尔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致归纳了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学习,我们也要注意到,对鲁尔区的经验不可以全盘照搬,一定要因地制宜。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篇消息报道与一般消息报道的不同。
二、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三、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一、导入
本文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埃姆罗森塔尔的这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二、简介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
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1911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1912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
三、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sǒng)和煦(xù)纳粹(cuì)
废墟(xū)不寒而栗(lì)思绪(xù)
踉跄(liàngqiàng)祈祷(dǎo)呆滞(zhì)嬉戏(xī)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本文共17段,请同学大致复述课文内容。
参考:作者先写布热津卡现在“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进而写到当年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游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重温历史,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女囚绝育实验室、长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2?结合本文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
一般说来,消息写作并不突出强调现场感和大段叙事,尤其不需要文学色彩的描写。比如本题所举的关于美国人口的调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规范式样:有导语、主体部分、事件的结果,此外,无过多的文字加工,无修饰,更无描写。
而本文不仅有叙事,有描写,有几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给读者的印象要形象、具体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讯等新闻形式的各自优点,脉络清楚,没有枯燥感。
3?这篇报道首尾都写到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奥斯威辛没有新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
4?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在记者、在亲历过纳粹在这里暴虐地屠戮妇婴和无辜人民的恶行的人那里,文章开头描写的令人惬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奥斯威辛,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明亮”,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依旧难以清除!
5?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览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
五、教师总结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