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技术与文化》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技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技术与文化》单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技术与文化》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科技技术与文化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地指出,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因为四位老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平决策,此时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斗士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埃及、孟加拉、尼日利亚)的前列。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文学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3、走向体育强国: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4、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1)主要变化: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居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相关阅读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下册英语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八单元知识点汇总

get,receive,accept:get有“得到”“获得”的意思,在表示“获得”某物时,可能是被动接受也有可能是主动争取;receive指收到了什么东西,不一定接受,receivealetterfrom…收到…的来信;accept着重指以愉悦的态度或经过自己的争取而得到或取得某物。

情态动词should:1)表示义务,意为“应该,应当,最好”,比must较为委婉;2)与疑问词连用,表示意外,纳闷,惊讶等,意为“究竟是…;到底…”.

表示建议:1)How/Whatabout+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2)Whydon’tyou+动词原形?=Whynot+动词原形?3)Let’s…以let’s开头的祈使句,表示建议对方和自己一起做某事。Let’s后接动词原形。4)Shallwe…?以Shallwe…?开头的疑问句,用于建议对方和自己一起做某事。回答时如赞成,常用Yes,let’s.

too…to……而不能…,to后面接动词原形具有否定含义。这一句型常可以转换成so…that…句型。当这种too…to…句型转换成so…that句型时,为保持句意的一致,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要根据时态用情态动词can’t或couldn’t加动词原形,that从句中的谓语动词要带宾语。

Theboyistooyoungtogotoschool.=Theboyissoyoungthathecan’tgotoschool.

Theboxistoobigformetocarry.=TheboxissobigthatIcan’tcarryit.

当动词不定式和主语在逻辑上构成动宾关系时,该动词后面不能再用it或them作宾语,该动词如果是不及物动词,则必须在其后面加上相当的介词或副词,方可与主语构成搭配。如,Theiceistoothinformetoskateon.

instead,insteadof:instead为副词,在句中独立作状语,insteadof为介词短语,后面一般接名词,代词,介词和接动词-ing形式。

forexample,suchas:forexample例如,诸如。多作插入语,当它表示“例如“时,其后面必须有逗号;suchas相当于like,意思为“象…那样,例如,诸如”,其后面直接加名词。

contest,compete,contend三者都有“竞争”的含义,均为动词:contest指在竞争中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compete指在体育或辩论等需要竞争的活动中,为征服或取胜而进行的努力。有时暗指在奖赏的鼓励或刺激下进行竞争;contend暗示竞争的紧张程度。通常指双方成功的机会相等,所以为取胜或征服对方就需要艰苦的努力。强调奋斗或斗争的必要性。

contest,competition:contest指双方或多方对垒比赛,多指体育比赛,并且在比赛中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个队都力图战胜对方;competition多指能力,技巧,知识等方面的比赛,竞争。

By的用法:by后跟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意思为“乘,坐”;by意思为“凭借,用,靠”,表示方法或手段,常与v.-ing连用;by意思为“在…旁边”,用来表示地点,意义和用法近似于beside;by意思为“按照…,根据…”;by意思为“经过”,后常跟go,run,walk之类的动词;by用于被动语态中,后跟的名词表示行为的执行者,意思为“被,由”;by意思为“按…(计算)”,用来表示计量;byoneself独自;bytheway顺便

aswell的同义词为too,意思是“也”;aswellas意思为“同,和,也”。用来连接名词和代词等。谓语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形式,要根据aswellas前的名词或代词确定。与动词连用时,用v-ing形式;aswellas同义词组为notonly…butalso…但侧重顺序不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
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
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
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
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
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
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
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
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
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我国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怎样形成的?▲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过程:⑴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⑵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重心和金融中心。⑶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⑷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
4、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分三个方面进行:(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适应政企分来,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5、▲列举建国以后,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⑴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了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⑵1953---1956年,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⑶1958年,农村掀起人民公社运动,出现了浮夸风等左的错误,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1961年,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⑷1978年至今,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迅速发展。⑸启发:制定政策要符合中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什么把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⑵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⑷中共“十三大”:1987年,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1992年南巡讲话的内容、意义?
内容: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⑵特区姓社不姓资;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⑷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标准:
⑴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⑵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⑶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小学五年级技术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