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2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计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独立完成第1、2题。
2反馈。
3补充练习。
第1题的第1小题可以一盘两算。以外圈的数做被除数,中圈的数做除数,算一算商是多少。
第1题的第2小题可以一盘三算。以中圈的数做被除数,外圈的数做除数,算一算商是多少。再把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乘,算一算积是多少。
视算,听算。(以9的乘法口诀求商为主)
二文字题
172是9的多少倍?
求倍数。用除法计算。
29的6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应用题。
1独立完成第4、5题。
2比较两类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3同桌互查解答情况。
四思考题。
题目中的时间,是指从敲第一下到敲最后一下中间相隔的时间,敲8下有7个相隔(8-1),所以平均敲1下要56÷7=8(秒)。
教学内容: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各自填乘法口诀表,同桌互查,及时订正。
2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每项都先自背,再同桌互背。
3观察发现:
每个横行的最后一句或每个竖行的第一句或最上面一个斜行中的每一句只可用来计算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
二练一练。
1把乘法口诀表里的得数用纸条盖住,任意指一句口诀,很快说出得数。
2把乘法口诀表里的任意指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或第二个数盖住,很快背出这句口诀。
3看卡片上的数,说说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
633524423691627
4转动圆盘,说出两个对齐的数相乘的积。再转动。再算。
5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6完成课本第5题。
第1小题独立完成。第2、3小题在老师指导下审题并完成。
7补充练习。□÷1、2、3、4、5、6、7、8、9=□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p37]
教学目标: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的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成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让学生摆4个○,要求人人参与。
思考:○的3倍就是3个4,就是12个。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二教学例3
1画出和○的个数。
2讨论:有12个,是○个数的3倍,○有几个?(4个)
你是怎么知道○是4个的?(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说的个数有3个○的个数那样多,所以求○的个数,就是把的个数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12÷3=4(个)如图:
每份的个数与○同样多。
三教学例4。
红花有8朵,是黄花的4倍。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题目中是哪良种花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红花......是黄花的4倍)
2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说题意。以黄花的朵数作标准,先画出黄花的朵数的线段,再想一想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画多长?标上条件和问题。画后全班交流画线段图的思考过程。
3分析数量关系。从线段图上看,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4倍是8朵,1倍是几朵?从图上看,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是哪一部分?(把红花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和黄花同样多。)
4各自看书上的例4,说说解答过程。
5引申。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求黄花。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8倍,求黄花。
6小结。
看图,知道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要怎么想?引导学生再次归纳出: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说思考过程。
2练一练第1、2题。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练一练第3-6题。学生独立完成。说思考过程。
4比较第5题。
相同;两题都是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办法来解答的。
不同:(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属1份数和总数之间的份总关系。1份数可以直接从总数中求得。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属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另一个数不能直接从一个数中求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中求倍数与求1倍数的两类简单应用题的对比[P41]
教学目标:知道求倍数和求1倍数的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比较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讨论对比:
相同:都知道小船有20只。
不同:(1)求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几倍,也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
(2)知道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4倍,求大船有多少只,只要把20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和大船的只数同样多。二练习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说说这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一练:第1、2题,同桌口答。
第3、4、5题独立笔答。
第6题计算。
同桌两人轮流算,或视算,听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中求几倍数和求倍数的两类简单应用题的对比[P41]
教学目的: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比较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讨论对比:
相同:都是熊猫和小猴在比,比的结果是: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
不同:(1)知道熊猫有3只,求猴子有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3是多少。
(2)知道猴子有多少只,求熊猫有多少只,只要把18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就和熊猫的只数同样多。二练习试一试: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如有困难,可以同桌讨论。解答。说说这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一练:第1、2题,同桌口答。
第3、4、5题独立笔答。
第6题计算。
同桌两人轮流算,或视算,听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三类应用题的对比[P43]
教学目标:进一步知道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搞清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3个条件:①白兔有45只;②灰兔有9只;③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
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画线段图,说说数量关系。
3比较:
相同:都把灰兔有9只作为标准,看做1份数;
不同:(1)求白兔有多少只,就是求5个9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求灰兔有多少只,就是把45平均分成5份,求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就是求45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巩固
1试一试
同桌合作,说说思考过程。
2练一练
第1题直接从条件和问题的关系上分析、解答。
第2题先看条件,说说能解决什么问题。再看问题,说说要求出这样的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最后,连线,独立解答。
第3题独立解答。分析数量关系。
改编成另外两种应用题,再解答。
教学内容:练习九[P45]
教学目的:提高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的计算能力,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教学重点: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应用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视算,听算
9×342÷76×981÷9
18÷29×548÷84×8
7×99÷95×736÷6
口头补充有关9的相对应的乘除法计算。
二重点练习
第2、3、4题。
1让学生独立审题,边画线段图,边解答。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订正。
4老师小结:求倍数,用除法做;求1倍数,用除法做;求几倍数,用乘法做。
三提高练习
第5题根据一、二两组做风筝的只数,从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两方面去考虑补条件。
先由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编应用题,并解答。
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把各种答案一一列出。
鼓励不同的想法。
第6题从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两方面去考虑补条件。
先独立思考,再口头交流。
第7题看图编应用题。
6只蜜蜂3只蝴蝶
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两道除法应用题。
先自由编,再小组编,最后写下来并解答。
教学内容:乘法竖式[P46]
教学目标:知道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乘法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用乘法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独立完成后,说说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先写加数、加号、横线,再写和。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二教学例8
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出示:4×2=8
1让学生试一试。
2集体交流。板书:
说说乘法竖式怎么写。
3看图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4把4×2改成4×7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板演,反馈时说说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补充改错练习。
第2题用竖式计算。
强调,计算后必须在横式后面写上得数。
第3到5题不用列竖式计算。
第6题放手让学生填完后交流思考过程。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P46]
教学目标:知道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例96÷3=□1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同。
2一边板书一边讲解,ㄏ表示除号,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把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然后把除数写在除号的左边,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再从被除数里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余数是0,表示除法计算完成。
3学生小结.自由说.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48÷820÷5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强调商的个位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练一练
在书本上完成第一、二题.
指名八位学生在小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对换批改订正.
独立完成第四五题,不用列竖式计算.说说思考过程.
第六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填,填后同桌交流.
教学内容:练习十【P.49】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乘除法竖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先复习加,减,乘,除的四种竖式,
想一想,哪一种竖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用除法计算的竖式步骤怎样?
改错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同桌互查.
2第2题同桌合作,并说说思考过程.
二应用题
第3题提供4个算式:9÷3,9×3,27÷3,27÷9,让学生选择算式,算出得数。
第4、5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6题有两种补法:①吃面粉几袋,吃大米多少袋?②吃大米几袋,吃面粉多少袋/
第7题小组合作完成。
三思考题
根据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可知,求今年母亲年龄是小华的几倍,就要知道母亲和小华今年各多少岁;要求母亲2年前多少岁,就要知道2年前小华多少岁及母亲年龄是小华的多少倍。得2年前,小华岁数:8-2=6(岁)
2年前,母亲岁数:6×5=30(岁)
今年,母亲岁数:30+2=32(岁)
今年,母亲岁数是小华的倍数:32÷8=4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一)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3、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4、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00
千百十个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对计数单位“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三、教学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00粒黄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
3、一个三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数是()位。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一小桶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发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最好的方法?(先数出十粒,再分出十个这么多放在一个杯里,大约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个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学生用总结的方法再试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三.律动(我们来交换)
仿照21页第7题小组游戏
3、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合上,这本书大约有50张纸,几本摞起来会是一千呢?(学生独立思考)
4、出示10个这样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
5、出示一张有100个笑脸的贴纸,几张笑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板书(10个一百是1000)
四、巩固练习
1、我们数数到900时,10个一百是多少?
2、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3、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4.完成21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二)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潘越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十个呢?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练一练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一拨(第一课时)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刘春娟
指导检查人北票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内容: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看一看上的数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拨一拨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995、1005、()、1025
997、()、()、1000、1001、()
3800、()、4000、4100、()、()
板书设计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第二课时
主备人:第一小学刘春娟
指导、检查责任人: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内容: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00+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比一比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张喜凤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也是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最高?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六)提高训练: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比一比
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试一试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张喜凤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教学站重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981()10006980()7897083()7208
1378()23412980()34083920()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最便宜,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七、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潘越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
2.初步了解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段小故事,请看。(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小故事)学生自由阅读小故事。
课件出示:小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延伸: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就要热爱读书,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实现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借助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教育学生爱读书,好好学习。)
(二)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读的这个小故事,篇幅并不是太长,那有多少个字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多少个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总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你觉得刚刚我们读过的小故事有多少个字呢?
学生汇报估计结果。
总结:“估计”并不是盲目地猜测,也是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
刚才大家估计的相差的太大了,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估计的准确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几行,就能估计每段的字数,最后就可以估算整个故事的字数。
2、按每行约10个字,估算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2倍,大约有100个字,这样整个故事大约有150个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估一估,填一填)
出示问题:你能估计出杯中有多少粒黄豆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本领。)
(三)巩固练习
1、第31页2题比一比,估一估。
2、第31页3题估一估,有多少颗糖豆?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估计呢?学生汇报。
(五)课后作业
第31页1题估一估,说一说,大约有多少个字?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字
每行约10个
右栏约50个
左栏约100个
合计约150个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4×3=2×5=3×3=
2.填空。
2×()=43×()=64×()=8
()×3=12()×4=20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学生初步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学习过程: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3=38÷4=2
12÷3=4l2÷6=2
4、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的第1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2题请学生先从鸽子归巢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6、第3、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7、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8、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9、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
10、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2等于几怎样想?用哪句口诀?在口诀的括号里应填什么?商是几?那么,12除以2等于几?在此基础上独立做12÷6=□。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体订正。
11、第11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
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13、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反思: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教学反思:看图写算式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对于说理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的透彻的学生先说,然后让其他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达到掌握的目的。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目的: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10÷5=212÷3=4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
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算式是什么?(15÷5=3)
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
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
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圈了几个圈?(4个。)
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
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
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三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S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S版

5、程门立雪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学习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

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

再读课题。

三、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学习词语。

(1)读生字:

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这个字奶奶常用)慈祥容

(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

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3)给“杨、容”组词。

(4)了解“黑”部首。

教师示范写“黑”字部首和“冒”字。

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

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学着读)

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纲,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评点,要求学生读得好。

指名学生背诵。

2、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杨时()

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2)杨时是宋朝()大学问家。

要求用上既……又……

3、齐读第二至五小节。

4、指名学生分别读2-5小节。

5、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

(1)“程”是什么意思?(师简介“程颐”)

(2)“门”是什么意思?“立”是什么意思?

(3)成语中还缺什么?(谁和谁)

6、说话练习。

(1)程门(谁)和(谁)立雪。

(2)要求把“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

程门(谁)和(谁)立雪(),(),()。

(3)学生自由说。

“程门立雪”指的是()。

(4)指名说“程门立雪”指的是什么?

(5)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6)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7、读、背末一小节,完成练习。

(1)指名读最后一小节。(教师评议)

(2)教师示范读最后一小节。

(3)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老师问了三位小朋友,一个小朋友说“久久没有说话”是程老师一直没有说话;另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没有话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程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们说哪一种说法对?

(4)练习:

程老师听了,两眼望着门外飞舞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心里激动地说:“()。”

a、学生自由说后写下来。b、指名学生说上面的话。

(5)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

三、作业。

板书:5、程门立雪

冒鹅毛大雪请教

好学尊师

默地、静静地等

教学反思:

6、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根据自学提纲,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板书:

6、曹冲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大秤、宰(曹冲秤象图)

直摇头曹操点点头

教学反思:

7、岩石书

学习目标

1.会认读“叔”等11个生字,会写“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岩石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根据自学提纲,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

2.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叔叔趴在岩石一册书化石但是

昆虫煤炭铁矿石富饶好像一座一层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认读单个生字,用生字扩词。

3.送生字卡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着这个生字的学生把

生字卡贴到黑板上,然后全体学生读一读)

4.小组内相互听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在读书中巩固生字。

三、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3.感知内容。

a.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b.课文里的叔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有的做简单的讲解;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从要写的字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2.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如:“趴”“铁”都是左窄右宽;“刨”左宽右窄;“埋”“刨”左短右长)

3.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学生临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2.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二、说话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师生角色对话。

师:这岩石怎么会像一本书呢?

生: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这本书上有文字吗?

生:有……

师:这本书上有图画吗?

生:……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生:……

师:你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

三、总结谈话

1.回读全文。

2.读课文结句:说一说,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巩固识字,检测反馈

1.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说说哪个字难写,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

3.老师重点指导、范写“像”“叔”“册”三个字。

4.学生临摹,老师注意提示写字姿势。

5.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评议。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填一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正。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词语花篮。

板书:7、岩石书

哪里有书?岩石就是书

有图画吗?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图片)

写着什么?大陆大海高山

有什么用?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教学反思:

8、自己试一试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4、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样做的?

2、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1、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伊伦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和生字宝宝打招呼: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边和字宝宝招手,边叫它们的“名字”。

2、交流识字方法。

3、做“捉迷藏”的巩固生字游戏。

仔细观察贴有生字卡片的小黑板,看准哪个生字宝宝藏起来了,,迅速在自己面前的字卡中找到它,将卡片举起来,大声说出它的“名称”。

4、指导书写。

5、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谁能告诉大家,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学生齐读)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3、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1)小朋友的回答是怎么样的?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一个同学冰,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另一个说,金鱼把水夹在磷片里面,他们的说法都不合理。

(2)伊伦娜也觉得她们说得都不对,她又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

A、读一读妈妈的话:“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你读懂妈妈的话了吗?妈妈给我们大家提了什么建议?

B、伊伦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C、此时此该伊伦娜会怎么想?第二天,伊伦娜又见到了那样科学家,引读:伊伦娜很不高兴地说———

(3)自由读课文结尾科学家说的话,想想这位科学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了吗?

(不应该认为科学家的话都是正确的。当我们有所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伦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读一读

1、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你既然都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你既然都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2、比一比,每组句子的意思相同吗?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五、作业: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板书:8、自己试一试

不会溢出照样溢出

科学家==不正确

教学反思:

识字一:形声结合识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仑、轮”等16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

(2)进一步认识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偏旁扩大识字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难点:大量识记同音字,近音字并能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复习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咪、眯、迷、谜”,让学生读一读,再回忆一下,以前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咪、眯、迷、谜”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字义跟形旁“口、目、辶、讠”有关;音节都是“mi”跟声旁“米”有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的汉字,部分是形声字,象前面那样,利用“形、声结合”的方法,我们将会更容易认识更多的汉字。齐读课题:《形声结合识汉字》。

三、引入游戏,趣味识字

1.闯关游戏。

①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②学生自读,同桌互读互听。

2.闯关夺旗游戏。

①第一关:读准字音我能行。

a、出示带拼音的字,让学生快速拼读。(结合正音)

b、出示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小组同学读。(结合正音)

c、各组派一名代表读。(结合评价)

②第二关:记字我有巧办法。

a、小组交流记字办法。(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字,请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b、指名说出记字的巧办法。(让学生把识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c、问一问,说一说。

如:你知道什么(轮)字是什么(车)旁吗?

d、结合前面学过的字词与书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如:轮,扩词为车轮、轮船、三轮车、齿轮、等词语,理解词意。

抢,扩词为抢夺、抢球、抢救等词语,理解词意。

③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如:句子一:海面上有一艘大轮船,船舱里装满了鱼。

句子二:同学们在讨论问题多激烈呀!

句子三:在抢夺红旗比赛中,第一小组获得第一。

你还能用其它的词语说句子吗?(让学生说一说)

④第三关:寻找秘密大行动。

这些字包含很多秘密,你发现了吗?快来参加寻找秘密、争夺红旗大行动吧。

(学生寻找秘密,说出秘密。)

⑤第四关:巧排生字有理由。

“仓”、“枪”、“苍”、“抢”“轮”、“仑”,这些字你准备怎么排列,说说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多种排列方式,有的以同音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结构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偏旁为排列依据。一定让学生自由地排,再让学生说理由)

四、观察检验,写好汉字。

1.出示田字格的生字:仑、轮、仓、苍、枪、抢。

静态观察: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找出关键笔画。

2.老师范写,提示容易误写的笔画、结构比例。(出示正确的些字姿势图)

动态观察:看老师范写书空。(学生摆好写字姿势。)

3.学生先描红后仿写,老师巡视。

体验观察: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部分。(学生配乐书写)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

对比观察:欣赏、评议。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形声结合识汉字

仑轮仓苍抢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仑”、“仓”的形声字及它们组成的词语,检查认读。

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学习带“尧”字的形声字及儿歌。

二、根据自学提纲,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1.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词语和有关的生字)

2.做采花的游戏。

①每朵花都有它的名字,要叫出它的名字,才真正属于你,谁愿意来采?

②在每一朵花上贴本课所学的生字,然后请同学们来做采花的游戏

③采完花后,在讲台前站好师:呀!你采的花真漂亮!能告诉同学,你采到的是什么花?如:出示生字烧,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是什么吗?告诉大家。“我采到的花叫烧。”这朵花想让大家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开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这位同学,你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告诉同学们,好不好?(也可以叫别的同学说)

④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在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好。

⑤师范写生字,讲明在田字格的位置,笔顺,再指导书写,你认为自己哪个字写得最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一夸。

⑥把你喜欢的词语摘采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三、展示交流,有情有趣读儿歌。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词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送一首儿歌给你们,使刚学过的生字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出示儿歌与挂图)

1.生自读儿歌,同桌互读互听。

2.指名朗读,结合正音、评价。

3.指导有情趣的朗读。

4.熟读成诵,把儿歌背出来。

5.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同学们自由组合学习伙伴,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列出同族字,试编识字歌。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写出带有指定声旁的字。

2.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之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3.仿例给人物的语言加提示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5、看图认真听故事、展开想象、编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偏旁的方法,巩固汉字。

2、通过听、复述、想象、编写,培养听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读一读。

1、将字卡“工”,“良”贴在黑板上,教师:小小工字真奇妙,变换身体有绝招,你若不信别着急,看我把它变一变。(给“工”加“三点水”、“力字旁”;给“良”加三点水。

2、师生对口令(“工”字加三点水变呀变成江,其它字处理方法相同)

3、学生自己动手加一加,将“变”出来的新字填入书中。

4、小组合作,将自己填的字给同桌看。

5、拓展性练习,出示“青”“马”等字,让学生说说这几个字能加上哪些偏旁,变出哪些新字。

二、展示交流,读读比比

1、自己读一读这六组词语,读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2、用各种形式认读、正音。

3、想一想,你还能说几组这样的词。

4、(如:喜欢、欢喜、彩色、色彩、爱心、心爱)

三、检测反馈,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1、出示句子,笋芽儿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2、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3、出示句子:笋芽儿高声地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4、指名学生再读。

5、想一想哪一句更容易让人读出笋芽儿急切想出土的心情?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6、出示后面几句的练习,让学习小组合作读一读,讨论可以填上哪些合适的词语。

7、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读儿歌

1、请学生讲讲自己的愿望。

2、学生自由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流利、有感情。

3、指名读儿歌,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4、出示挂图,学生看图,说主图意。

5、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6、老师领读儿歌。

7、齐读儿歌。

8、仿照文章编一段。

二、能说会道

1、创设情境导入。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上有什么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3、老师讲故事。

三、作业:把自己编的《聪明的小羊》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1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完成统计表。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2年秋季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有关角的一些知识。能正确辨别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正确画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前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欣赏图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个角,(指两条边夹一个角,画弧)剪子的两片刀口形成一个角(指)凳子的每两根木条形成一个角(指)。指一指,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龙头)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想,说说,你看到过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学们请你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对,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点叫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顶点

3、做一做。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条做出一个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边和顶点。
三、巩固练习
1、1、完成P40页的1、2、题。
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四、课堂小结
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旋转》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旋转》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
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
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三)

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含义。

2.通过“熊猫分竹笋”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难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具 电子白板、课件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探究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都说你们是刚出升的太阳,最有朝气最有生命力,拿出你们的热情告诉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声音真洪亮保持住这份热情进入今天的数学课。(上课)

今天的数学课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以猜谜语的方式请它出来,小朋友们认真听。

“大眼睛,黑眼圈,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的快,竹笋野果当饭菜”

1. 有谁猜到他是谁了吗?

二、复习旧知

2. 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看看它来了(课件)

3. 孩子你们敢不敢接受宝根的挑战呢?看看宝根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难题?

(1)老师需要一位勇敢的小朋友来给教师读一下宝根出的题.(课件展示)

(2)在题在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表扬: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那快利用你手中的教具,拿出相同数量的彩笔,解决这个问题。

(3)谁想来帮宝根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老师不给予判断,你们做的是否正确,看看宝根留给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课件展示)孩子你们你们的分法同宝根是一样的,那转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这种分法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个知识?

(4)复习“平均分”

表扬:你们真厉害,这么难的问题你们都能轻松的解决,而且把以前的知识运用起来了,太了不起了。

总结:小朋友友都认为是平均分,那宝根的意思就是(课件展示)

那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现在教师就可以告诉大家-------可以,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这种计算方法--------除法(板书)-------齐读课题

三、新授

(1)孩子们让我们把目光留在宝根的问题上,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道关于平均分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以前我们学过了加、减、乘这些运算,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运算符号,看看它来了(课件展示)大家猜一猜它应该叫什么名字呢?说的可真棒,拿出纸和笔和老师来练习一下“除号”的写法:先写一横,再写上下两点,横要直,两点要对齐(教师巡视、抽查、表扬)

(2)运算符号有了,利用题中的数字,你们能把它补充为一个完整的算式呢?

A:自己在本上试写一下

B:同学展示

看看你们的答案和宝根一样吗?(课件展示)

表扬:你们真能干,而且这么聪明,那继续转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来想一想这个式子如何读出来呢?下面就让我们自己去书中找答案,找到后和同桌互相读一下。

强调:读法的完整性,字音是否正确

找同学来读

四、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下面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迎接宝根的下一个挑战,你们有信心吗?(课件展示练习题)

表扬:听你们回答问题真是一种享受,瞧大拇指在向你们点头,说明你们都是好样的,既然是好样的看看下一个问题宝根能不能难住你们(课件展示)

A:分析问题

B:能列几个算式

C:对细心的培养,并出示做题要求

表扬:到现在为止,宝根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每一个难题你们都解决的非常完美,你们用实力证明了二年级的小朋友是最强的,最棒的,你们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把掌声送给最棒的自己。

五、挑战园地

既然是最棒的,那继续发挥你们的潜能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所有知识,迎接更高的光战,你们有信心吗?

看看都谁来了?有聪明的喜洋洋,能通天入地的齐天大圣,憨态可拘的熊二,还有调皮的“tom and jeey”我们来看看第一关是谁呢?

A:美味的青草蛋糕:

1.分析题,找数学信息

2.利用手中彩笔,操作

3.汇报

B:熊二分蜂蜜:

1.读题

2.动手操作

3.汇报

C:动手画一画

1.动手操作

2.汇报

总结:不管怎么变换题型,都难不住你们,看样子你们掌握的很不错,

D:课外拓展:分西瓜

1.读题

2.分析题意

3.同桌讨论

4.汇报

小总结:听你们说的头头是道 ,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不仅把今天的知识掌握 的很好,而且还想到引用乘法想除法,为我们下节课的学习打了下坚定的基础。

现在老师宣布所有的难题我们都解决了,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最棒的呢,保持住这股学习劲头,让我们把书打开13页做一做,快速完成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本课总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谁来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用一句话来夸夸自己的表现。你们总结的很全面,从你们的身上老师看到了你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多学多问肯钻研的学习态度,为了表达老师对你们的鼓励,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希望你们以这首歌为标杆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课件)------(小学生守则之歌)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平均分(一)人教版教材第7页,第8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体境中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知道将物品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能力目标:
(1)将平均分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平均分的知识来解决除法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具体操作平均分。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动手操作,引入,小朋友们老师想请你们帮兔妈妈一个忙可以吗,看,(出示课件),兔妈妈有6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宝宝,每只兔宝宝分几个呢?请同学们用铅笔代替动手分一分,记住一点,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2、讨论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摆一摆,分一分,(2)每只分到几个,为什么这样分?说一说。(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分配情况,展示分的结果,并说明理由。依次出示多媒体课件。(4)小结: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揭示课题)板书。
1举例,感知生活中的平均分。
2理解“份数”的含义。
(多媒体依次显示分法)
(1)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2)有6个平果,每盘放2个,能放几盘?再次强调平均分。
3、考考你
现在老师有道题目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课件)
(1)把9块糖.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块?
(2)有15个梨,3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3)你做对了吗?
七、拓展应用
1、巩固加深
有12个圆片,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呢?
如果4个小朋友呢?分一分
2.应用:
(1).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份。
(3)、独立完成课本第11页的1、2、3题。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九、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教学反思:
1、设计兔妈妈分萝卜的具体情境,通过分
一分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图形表示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替换它,教学时必须人人动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