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2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一)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3、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4、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00
千百十个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对计数单位“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三、教学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00粒黄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10个一是()
2、10个十是()
3、一个三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数是()位。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一小桶黄豆,请同学们估一估有多少粒豆子?
生自由发言。
2、如果想知道有多少粒豆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最好的方法?(先数出十粒,再分出十个这么多放在一个杯里,大约就是一百,然后再盛十个这么多就是一千了。)
学生用总结的方法再试一遍,感受一下一千粒豆子有多少。
三.律动(我们来交换)
仿照21页第7题小组游戏
3、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用一千表示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合上,这本书大约有50张纸,几本摞起来会是一千呢?(学生独立思考)
4、出示10个这样由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
5、出示一张有100个笑脸的贴纸,几张笑脸可以呈现一千个笑脸。板书(10个一百是1000)
四、巩固练习
1、我们数数到900时,10个一百是多少?
2、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3、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4.完成21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二)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潘越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十个呢?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练一练第四题
(六)板书设计
数一数(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就是一万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一拨(第一课时)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刘春娟
指导检查人北票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内容: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看一看上的数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拨一拨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995、1005、()、1025
997、()、()、1000、1001、()
3800、()、4000、4100、()、()
板书设计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第二课时
主备人:第一小学刘春娟
指导、检查责任人: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内容: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00+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比一比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张喜凤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也是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最高?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六)提高训练: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比一比
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试一试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张喜凤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教学站重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比较大小981()10006980()7897083()7208
1378()23412980()34083920()3980
二、试一试
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最便宜,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七、板书设计:
试一试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
主备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潘越
指导、检查责任人:北票市第一小学杨文双
教学目标:
1.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
2.初步了解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段小故事,请看。(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的小故事)学生自由阅读小故事。
课件出示:小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延伸: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如果你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就要热爱读书,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实现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借助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教育学生爱读书,好好学习。)
(二)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读的这个小故事,篇幅并不是太长,那有多少个字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多少个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只要一个大概数据或无法细数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总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进行估计。
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你觉得刚刚我们读过的小故事有多少个字呢?
学生汇报估计结果。
总结:“估计”并不是盲目地猜测,也是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
刚才大家估计的相差的太大了,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估计的准确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几行,就能估计每段的字数,最后就可以估算整个故事的字数。
2、按每行约10个字,估算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2倍,大约有100个字,这样整个故事大约有150个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估一估,填一填)
出示问题:你能估计出杯中有多少粒黄豆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本领。)
(三)巩固练习
1、第31页2题比一比,估一估。
2、第31页3题估一估,有多少颗糖豆?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估计呢?学生汇报。
(五)课后作业
第31页1题估一估,说一说,大约有多少个字?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个字
每行约10个
右栏约50个
左栏约100个
合计约150个字Jab88.Com

小编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测量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
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
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10米100米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最大能填几?
3×()<258×()<36
7×()<29()×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64÷8=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搭一搭(一)(认识余数)
实验小学---郭艳辉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把学生摆小棒的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2.认一认,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竖式算一算,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想一想,结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合作并填写表格。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错题解析:26÷4=5……632÷4=7……8
五、课堂检测:
1、把16块西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还剩()块。()÷()=()(块)……()(块)
2、有23条鱼,每7条放在1个鱼缸里,可以放()个鱼缸,还剩()条。()÷()=()……(条)
集体订正答案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竖式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北票市实验小学集智备课
学科:数学二年二班主备课人:孙丽梅
课题
搭一搭(二)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意见
教学
内容
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
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
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
用具
小棒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意见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
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
反思
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北票市实验小学集智备课
学科:数学二年二班主备人:孙丽梅
课题
分草莓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意见
教学
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
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
教学
用具
PPT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9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9“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说收获。
板书
设计
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教学
反思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入手,介绍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接着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如何列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本课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位同学大约分几张卡片,然后组织教学活动,探讨怎样判断估计得正确与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要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前面所讲的内容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一些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或图形的不同形状,从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单元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难点是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课题

看一看看一看(一)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重点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教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实践

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小结

1.认真思考问题,无法确定答案。

2.认真观察讲台。

3.讲述自己看到的讲台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观察书本上的图画,结合自己的体验,正确完成习题,初步建立自己的空间观念。

1.分组实践观察,兴趣大增。

2.积极讨论、交流,代表发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桌子的不同几个面。

3.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问。

4.认真听老师讲解,结合观察,体会结论。

1.仔细观察,认真听讲,正确理解人为规定:一般朝上的那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2.将实物与平面图形相结合,体会对面的理解,正确完成练习。1.引导提问: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2.请学生坐在位置上观察讲台。

3.请坐在教室不同方位的同学描述所看到的讲台形状。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连一连”的内容。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桌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3.引导提问:从不同位置分别看到桌子的几个面呢?

4.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借助实物讲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含义。

2.板书,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亲自实践体验数学的乐趣

培养合作精神,相互探讨,自行摸索求知

运用到实践,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一.观察物体二.认识物体的面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看一看(二)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能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并能识别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物体。教学难点辨认描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具)准备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积木或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实践应用

小结

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按照老师讲台上的模型进行拼、摆物体。

1.观察自己摆的物体,得出: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能够都是长方形,侧面是正方形。

2.根据结论,很快完成练习题。

3.动手实践,相互交流,小组代表总结

正确地完成练习,学有所获。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看个图形

2.按照教材中“看一看”中的图形,引导学生拼、摆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拼摆的物体,并说说观察的结果。

2.请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3.以小组为单位,用三个正方体搭图形,然后进行观察与交流。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困难时拼摆实物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动手能力

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加学习的兴趣

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一.看一看

二.观察物体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节日广场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小结

学生看图并回答

积极讲述自己看到的节日广场见闻

生:有多少花盆?

有多少小朋友在跳舞?

有多少人在照相?

。。。。。。

认真思考、计算

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完成连线题

故事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哪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

出示情境图。

提问:在节日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讲述自己在节日广场中的所见所闻

看这幅情境图,完成智慧老人的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让学生想象图中小鸟、小狗、淘气所看到的“烈士纪念碑”的形状,完成连线题。

总结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观察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及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一、节日广场1.四组气球的个数2.表演节目的人数

二.纪念碑前1.小鸟的个数2.碑前小朋友的人数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
(3)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借助课件,给予学生直观上的演示,加之自己的动手操作,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比较轻松,效果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1、交流预习内容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2、移动房子: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教学反思: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比较熟悉,我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抽屉的抽拉是平移现象,汽车运动是平移现象等,力争表达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辨认方向”、“认识路线”和“练习四”。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图。教材用制作方向板为知识的联系和引入,以帮助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人。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四)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五)教学难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六)教学建议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本地环境(城市、社区、学校等)的方向相结合,了解家、学校的方向与城市方向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题辨认方向教时三113

学习
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
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你认识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
教师巡视。
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面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活动

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学生口头回答后,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

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辨认方位


西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课题认识路线教时三214

学习
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今年我们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春游路线图。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接龙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2)小飞同学回家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
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再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课题练习四教时三315

学习
目标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学习重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这副图充分交流,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叉路口,怎样找交叉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情景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除法
分苹果(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学教材“分苹果”,认识竖式。
2、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呢?
(1)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2)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3)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a.除法横式:20÷6=3(个)……2(个)
b.除法竖式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3)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a)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b)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教学反思:

搭一搭(一)(二)(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4~7搭一搭(一)(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
20÷533÷5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
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是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4×4=16比13大;4×3=12比13小。所有商3。
(4)思考::如果商是2可以吗?
如果商是2,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2,更不能是比2小的数。
(6)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7)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
3、填空:P6“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分草莓(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P8~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继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4)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6)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7)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租船(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10~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寻找信息:每条船限乘4人
3、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4、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a.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坐一船。4×5+2=22。
b.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各坐3人。
4×4+3×2=22。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2、巩固练习:P11~12“练一练”的第1~6题。
其中,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为什么而不是只能做8套衣服,而不是9套衣服。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练习课
教学内容:P13~14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3、第3、4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开火车对答案。
4、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7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我们赢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4—65页(2课时)
(认识时、分的关系)
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已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申奥成功地”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面。通过观察钟面,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在拨一拨,说一说的过程中,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认识钟面的前提下,又引导学生在钟面上读出,拨出不同的时间,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操作,直观感受,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并用。
学情简析:
时、分、秒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由于它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观察钟面,并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亲身体验,理解知识。
目标预设: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
2、在实际情境中,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具体活动中认识钟面。
教学难点: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钟面、挂图、电子表。
学生准备:钟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挂图:
教师提示:中国人盼了多少年了,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了!让我们永远记住申奥成功的这个难忘的日子---(师指图上时间)。
2、教师出示钟面:拨出10时零8分。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二)、探索新知。
A、观察钟面
1、师举钟面:请拿出学具钟面,仔细看一看,钟面上都画有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教师指名汇报: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序地进行板书:
B、拨一拨。
1、老师示范拨:让时针从1走到2,时针走1大格是几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2、老师再拨:让分针从12走1小格是几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让分针从12走到1),走1大格是几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
3、设疑:请自己拨一拨,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多远?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
你能把拨的情况给大家看看吗?
4、引导讨论:(教师边拨弄,边提问)1圈有多少小格?
有12大格,60小格
是多少分钟?
分针走1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钟,时针只走了1小时。
得出结论:1时=()分
C、我拨人认
1、教师在钟面上拨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2、教师引导讨论:你是怎样认的?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时针走到几就是几时
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时分
3、组织活动: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认,再交换。
5、我说你拨:师说一个时间(如9时),学生在学具上拨出来。
6、教师出示电子表,你知道电子表上是如何显示时间的吗?
:(两点)前面的数表示几时,后面的数表示几分。
(三)、练习巩固
1、组织学生观察85页第1题,说一说每副图的意思。
组织分组,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间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再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引导学生看懂85页第2题,再让学生独立连线,再相互检查。
3、独立、快速完成65页第3题,集体评议。
4、游戏:我拨你读。
同桌,一个人拨时间,一个人读出来是多少。
(四)、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一天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睡觉……的时间说给小伙伴听听,并把它记下来,制成简单的日程表。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帮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简单的日程表。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我们赢了——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
1时=()分
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6—67页(1课时)
(感受1分钟的长短)
教材简析: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指皮球等,让学生对1分、1秒亲身感受,了解分,秒之间的进率。教材在创设活动的同时,鼓励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意识到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学情简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认识钟面,知道了时、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秒,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具体感知1分、1秒有多长,理解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体验,玩中掌握知识。
目标预设:
1、通过“一分钟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的长短。
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意义。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学会准确使用时间单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知1分、1秒的长短。
教学难点:估计活动所用的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钟面,计时表。
学生准备:钟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出示实物钟,教师拨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和分,那么,1分钟到底能干些什么呢?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数心跳
1、举手示范:象老师这样摸一摸手腕处的动脉,你感觉到了什么?
感到里面一跳一跳的。
2、解释:对,血管里的血脉一跳一跳的,我们叫它脉搏,它跳的次数和我们心跳一样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计时1分钟,你们默数自己的心跳了多少下?
3、组织交流:告诉大家,你的心跳是多少下?对于数据相差太大的同学,教师帮助其重新感受脉搏,并重新数一次。
活动二:分组体验
1、活动内容:读书、写字、唱歌、画画、跳绳、拍球等,你们组准备选哪一种活动,先商量一下。
2、老师开始计数1分钟,每个小组开始开展你们选择的活动。
3、教师拍手示范时间到,组织学生交流,你1分钟干了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书上66页的“试一试”。
活动三:估一估(书上66页的实践活动)
1、指出活动内容: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计时。
谁来估一估,我们唱这首歌大约用了多少时间?看谁估得最接近。
2、游戏:一个小组的同学站在讲台上,教师把实物钟举给下面的同学看。台上的同学轻轻拍手,估计1分钟到了就停止,台下的同学看钟,评评拍手的同学,谁估计的最准确。
活动四:听一听,拨一拨
1、教师做出安静、倾听的动作与神态,然后将实物钟依次放到每个小组里。
师问:你听到了什么?
滴答滴答的声音。
2、引导观察:你知道这滴嗒声是谁发出来的吗?
秒针
师:对,是这根极细又长的秒针。
秒针滴嗒一声就是1秒,也就是走了一小格。
3、请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拨出1分钟,仔细观察秒针走了多远?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也就是60秒。
得出结论:1分=60秒
(三)、练习巩固
1、出示第67页练一练1题:
自己先小声读一读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再独立填写。
汇报:你是怎么填的?
(特别强调几点过几分的电子表显示方式)
2、学生小组活动:67页第2题: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里的伙伴讨论,互相说一说该怎样填写。
如:1时=60分
60分+30分=90分
1时30分=90分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填写67页第3题。
学生交流:说你填的是什么单位?(引导评价)你觉得他填表的单位合适吗?你有不同的想法吗?
4、教师计时,学生完成67页第4题。
集体交流。
(四)、拓展性学习
1、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带上钟表,记录每个组员1分钟大约能跑多少米?
2、思考:你有办法知道一天一夜内分针和时针相遇多少次吗?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一分钟能干什么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也就是60秒。
1分=60秒
1时=60分
60分+30分=90分
1时30分=90分
月球旅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实践活动70—71页(2课时)
教材简析:
教材借助“月球旅行”这一情境,综合应用1~6单元的知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境设置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题目均以生活化的场景出现,真正将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形象的画面,重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学情简析:
在学生已掌握1~6单元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形象有趣的情境画面,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故事,再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内化,理解与应用,融会贯通,练习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放手,重点指导学习有误差积累的学生。
目标预设:
1、通过具体练习,使学生综合应用1~6单元的知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主题图)。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激趣引入。
1、复习一下和时间有关的知识。
如:1分=()秒…….
2、出示挂图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的故事。
老师小结:是的,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已坐上了火箭,他们即将开始神秘的月球旅行,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月球探险吗?
(板书课题)
3、设置障碍:可是要参加月球旅行必须闯过五关,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只要你集中精力,开动脑筋,你一定能成功的。
(二)、综合练习,巩固应用。
1、请闯第一关
(教师手指图1的发射时间)
现在是8:55。9:15正式发射火箭,还有多少分钟?先估计一下。
汇报:把8:55看做是9点来估计就好办了。
到底还有多少分钟呢?
独立解决:还有20分钟。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面,数小格……
2、出示图2:请走进第二关。
①你能说说图上画的是哪里的情景吗?
走哪个门省钱?你能先估计一吗?
请在小组里讨论。
②组织交流:你们组认为图上小女孩和爸爸从哪道门进去比较省钱?
说说你们的理由。
两边有一样,都是16元钱。
小男孩一家呢?
走①号门要24元,走②门要26元,所以该走①号门。
淘气、笑笑和智慧爷爷呢?
走①号门要24元,走②门要22元,所以该走②号门。
③引导比较:你发现进门省钱的秘密了吗?
大人多的时候最好走①号门,小孩多的时候最好走②号门。
祝贺你们通过了第二关!
3、出示图3:
下来是三个连环关,有没有信心闯过去?
老师手指三个问题:飞4圈需要几分钟?
一共需要几艘飞船?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读三个问题: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解答。
3X4=12(分)
8÷2=4(艘)
票价是5元,智慧老爷爷他们2人要花多少钱?
……
汇报:下面请同学说说他是怎样解答的,如果你认为他做的对,请给手势“v”,反之,打手势“x”。
教师贴出第三颗粒智慧星:发射火箭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聪明的你们都闯过了五关,准备3、2、1,发射,你们已离开了地球,与智慧爷爷一起飞向了太空。
(三)、深入探究与拓展。
1、设问:参加月球旅行的同学们,月球上没有学校,请把附页3中的图剪下来,自由拼贴,设计一所月球学校,看看谁设计得最漂亮。
2、汇报展示:谁愿意把你漂亮的月球学校给大家欣赏欣赏。
投影学生作品,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建筑分别在什么方向?
师贴第四颗发明星:你们可真了不起,个个都是优秀的设计师。
3、老师故作惊讶:咦,淘气怎么不见了?
啊,他在这儿,看看他在干吗?
指图3下面称重量的淘气。
淘气发现了什么?
(月球上的体重变轻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
由于地球引力大约是月球引力的6倍,所以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比地球上轻了许多,有失重的现象。
4、这个问题大家下来之后还可以继续研究!可以向大人请教,可以查资料,看看谁了解到的知识最多,下次我们再进行交流和评比。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还想知道什么?
作息时间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8—69页(1课时)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图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张休息时间表,从而让学生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概念。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时间,借助钟面让学生直观计算经过的时间,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说一说,了解作息时间表的编制格式及方法,学会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学情简析:
学生对时间及钟面已有初步的认识,本课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熟悉的作息时间表,是不困难的。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学生的兴趣会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意识强,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目标预设:
1、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4、小调查: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附近的商店或银行每天营业的时间。
(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关门,经过了多少时间等。)
(五)、总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乘法口诀(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3、4、5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第二册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单元之一,乘法口诀会伴着我们的生活一辈子,因此,在学习上我们肯定要加强。但是对于刚从一年级上来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理解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可能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只是能机械地进行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真实有趣的情境进行引导,我想这个单元的学习还是会很顺利的。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诀。难点:(1)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2)利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1、加强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多采用实物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2、对于他们的作业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速度。3、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模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单元课时计划:10课时。
教学课题数松果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正确应用口诀,较熟练地口算5的乘法算式。教学(具)准备数松果的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并回答。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松果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生:一共有几只松鼠?一共有多少棵松树?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数一数,算一算。(1)1,2,3,4,5…1个1个地数;(2)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3)5,10,15,20…5个5个地数;……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学生说出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积一个比一个大5。学生通过思才得出要用简便的方法来记忆。生:我的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中就有。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口诀都是四五个字。1、提出问题看着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寻找解题思路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老师先出示5个松果,再出示5个松果,又出示5个松果,……每次出示5个松果,共9次,摆成9行。师:1行、2行、3行……各有几个松果?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根据图意来试编口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有谁能从口诀中找到规律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通过直观地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将现实问题与乘法进行连接。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请老师帮助解决。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摘桃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3、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认真倾听谈话: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激发兴趣,调动学习兴趣体验感悟学生独立做,发奖品学生反馈,说出每一个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出示教材12页图画,谈话:男生帮乐乐,女生帮毛毛做的又对又快的老师也奖励一个大桃子,男生女生交换,前五名奖励体验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实践应用3×5=15(人)3+5=8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练一练”第1题:出示题目指导分析第2题:在括号里填适当的符号第3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信息适当指导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做家务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编出2的乘法口诀。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观察回答谈话:小名是一年二班的学生,非常热爱劳动,看,今年他正在做家务板书课题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探究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认真观察操作后,小组交流,完成填表格2.1×2=22×2=4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报4.编制乘法口诀5.对口令游戏1.谈话:小名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名,同学们摆的很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4页的表格?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摆一双筷子怎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3.组织小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4.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5.整理2的乘法口诀6.怎样记住这些口诀7.对口令游戏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实践应用2×99×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做2×4=8(只)做练习1题:计算哪乘法时用二九十八这个口诀?2题: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3题:口算练习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天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做家务

填一填: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需要几个轮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问题探究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为三的乘法口诀做铺垫体验感悟1.摆一个三角形2.1×3=33.一三得三4.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诀,组内交流1.拿小棒摆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3.板书:1×3=3一三得三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实践应用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练一练”1题:找朋友2题:找规律填数3题:动物运动会数学故事反馈信息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3×4=12三四十二

3×5=15三五十五

3×6=18三六十八

3×7=21三七二十一

3×8=24三八二十四

3×9=27三九二十七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可爱的小青蛙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以的口算。2、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口诀。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复习同桌用卡片互相提问。1、对口令。三六()四()二十三四()二四()五八()()九十八2、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连一连2、比一比3、算一算(1)学生独立作答,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反馈。生:小蝌蚪2×3和3+3生:小蝌蚪9×2,6+6+6,3×6,9+9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6+6+6就是三个6相加,所以可以用3×6的口诀来计算。学生口算完,全班核对。并说出每个算式所用的口诀。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生:1个9生:3个9(出示挂图)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丁丁是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他把小朋友们捉到的小蝌蚪放回到河里。小蝌蚪到了水里就到处找妈妈,你知道谁是它们的妈妈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吧。师:6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师:18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有哪些?师:6+6+6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重点关注:相同加数的算法,以及他们与乘法的联系,巩固乘法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将剩下的汇报完。师:小青蛙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比比谁的本领大。快看,两只小青蛙在岸边等待小裁判的枪声,准备比赛过河。我们也加入它们的比赛吧。(引导学生观察2×3和3×2所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二三得六”,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说出2,3,5的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哪些算式。)老师帮助加深理解。师:1只青蛙吃了9只害虫,也可以说有几个9?那3只青蛙吃了几个9呢?3个9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加深相同加数和乘法的联系。熟练运用2,3,5的口诀。运用乘法的意义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生根据第四题的要求,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看懂第2题的图意,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除了完成书上的问题,还可以进行拓展,问“大楼正面有多少个窗户?大楼侧面有多少个窗户?”这里要提醒孩子们看清图画,大楼的底楼有一个门,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门也当成了窗户,还有就是侧面并不是只有看得到的那个,侧面应该有两个。3、引导学生独立弄清第三题的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青蛙过河比赛:2×63×32×74×38×39×25×23×27×36×33×68×22×34×23×53×9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小熊请客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并初步记忆4的口诀。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生:一串有4个。生: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今天,小熊想邀请小伙伴们到自己家做客。它准备了一篮子红果,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老师边说边出示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师:小熊串好的红果每串有多少个?师:小熊在串红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二、新课1、数一数学生数完汇报结果,共九串。学生独立思考,数一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从1数到36。生:我用的是加法。一串红果是4个,2串就是4加4是8个,3串就是8加4是12个……出示红果的串数。师:请热心的小朋友来帮助数一下,这里共有几串红果?师:九串里共有多少个红果?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九串一共有多少个红果?你们刚才是怎么数的呢?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这个办法真好,谁用这个方法接着算?算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观察图自己去寻找方法,这样会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2、填一填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4、说一说生:表示1串红果。生:分别表示红果有2串、3串……9串。生:它表示一串红果4个。生:填在2下面的空格里。1×4=4或4×1=42个4是2×4=8或4×2=8……学生独立编写。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并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学生说一说。“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师:刚才孩子们算的真不错,现在你们能填一填这个表吗?(出示书上的统计表。)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师:那后面的2、3……9呢?师:1下面的4表示什么呢?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填空。并指导孩子们认识一串红果有四个表示1个4,二串红果有8个表示2个4等。1、写乘法算式师:1个4可以写成哪个乘法算式?师: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吗?(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3、引导演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要求全班都会背诵。(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为后面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准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熟记4的乘法口诀。三、巩固练习与小结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第三小题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当学生完成这道题后,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强化,让他们结合图形说一说算式的意义。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回家路上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观察图画数学游戏练一练小结学生认真听老师的导入。学生积极地描述图画的中事物,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又同桌说,再进行全班交流。生:有16只猫在划船。每只船上有4只猫,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4×4=16(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交流提问结果。生: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小鸟?生:一共有15只小鸟。生: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草地上有2个5只小鸟,树上也有5只小鸟,一共就有3个5只小鸟,5乘3等于15只鸟。生:谁知道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呢?生:我知道3乘除等于9。生:为什么?生:因为它们是三个一起走的,这里有3个3,所以算式是3×3=9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第三小题,然后进行全班订正。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重点关注:注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踊跃地发言。)师: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根据画面来提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如:一共有几只猫在划船?(师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追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这时,老师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老师也参与到其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追问。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算式:5×3=15(只)在做这种解决问题的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醒写单位。师:刚才小朋友们问得非常好,答得也很妙。第一个问题问完了,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将问题和算式进行板书,并表扬孩子们这种追问的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后面的问题,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先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再请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追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他们会主动地思考,问个为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3×3=9(只)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派车》学案北师大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派车》学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派车》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题目

看一看(一)

备课人

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看一看(二)

备课人

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师: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右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师: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师: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右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体的正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右面是一个小正方形;上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师: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师: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
(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师: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师:(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师:(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师: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右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师: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语音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可以这样搭:(图略)
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可以这样搭:(图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五)思维拓展
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个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三个面分别画下来,送给今天的老寿星――智慧老人,感谢他帮我们学会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节日广场

备课人

丁香香

教学目标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生1:我和家人到倘甸玩,发现钓鱼、游泳的特别多,非常热闹。
生2:我们全家出去旅游,一路上我都感到节日的气氛,我想说:祖国妈妈,您的生日真美丽!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评析由学生感兴趣的事说起,引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话题。学生争相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表现欲望非常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节日广场上空飘着气球,各种鲜花张开笑脸。
生2:我看到人民在载歌载舞,许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还看到有些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生1:空中有4把气球,每把有8个,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4个8。4×8=32或8×4=32。一共有32个气球。
师:(指正)应该说“4束气球”,不要说“4把气球”。
(评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用错的数量词,规范数学语言。)
生2: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个8,用4×8或8×4来算。
生3:不对。只能说围在外面的花有几盆。因为方框内的花与外面的花不一样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说围方框的花有几盆,就是4个8,可以用乘法。还可以再问方框内花有几盆,就是求3个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师:大家讨论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大家讨论后,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
(评析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4:跳舞的有多少人?横看是3个6,列式6×3=18人,竖看是6个3,列式相同。
生5:我求跳舞的人是用2×9=18,我是把跳舞的人从中间分开,每边都有蓝、黄、红三种颜色的人。
生6:照相的有几人?求3个4用乘法。
生7:空中飞的小鸟有几只?求3个5,列式3×5=15。
生8:纪念碑前有多少少先队员?2个8,8×2=16。
生9:纪念碑前的鲜花有多少朵?5个6,6×5=30。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评析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观察仔细,主动积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节日场景,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评析教师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第二幅是从侧面,第三幅是从上面看到的。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生1:每辆出租车有4个轮子,6辆出租车有几个轮子?4×6=24(个)或6×4=24(个)。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结婚,请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来宾?可以列为10×25或25×10,结果我不会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寻找身边的乘法问题,把它记在成长袋里,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乘法,可暂时存进问题银行,也可以请教父母或与老师讨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学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学案北师大版

课题
租船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情感目标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舍”问题。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同学们踊跃发言
2分
探究
玩中学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其次,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3、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唱所欲言,有多种不同的思路。
1、21÷4=5(条)…1(人)
5+1=6(条)
2、4×5=20(人)
5+1=(6条)
15分
巩固与拓展
1、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
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
讨论:通过以上对“租船”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或体会?
2、练习:书第6页1—5题
10÷3=3(时)…1(元)
最多划3时,因为余下的1元就不够再划1时了。
10分
总结
有余数除法问题很有趣,有时余数可以舍去,最后结果就是商;有时余数还可以考虑进来,最后结果应该是商+1,要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决定。
学生说本节课的感想
3分
板书设计
租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括思考对于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主要内容有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在回顾乘法意义及2~5的乘法口诀时,引出这个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这个单元的大体内容。学生好动,注重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进而探究新知。

单元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会用除法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14课时

教学课题分桃子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利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

教学(具)准备

挂图,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体验感悟

实际应用

小结

认真倾听

思考怎么分

分小棒

第一堆分4个,第二堆分4个

第一堆分3个,第二堆分5个

第一堆分1个,第二堆分7个

。。。。。。

汇总:两堆分的同样多

用小棒分一分

同桌交流分法

上台展示分法,怎么想的

动手画

思考怎么分的

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挂图

讲述故事,深林里住着小猴吉吉一家,猴爸爸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全部分给两只猴宝宝,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

用小棒代替桃子分成2堆。想想你是正面分的?

板书分法

提问:对于这些分法,你有自己的看法吗?

总结:把东西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猫小狗是怎么分它们喜欢的食物的。

打开书第32页

用小棒帮小猫分一分。每只小猫到底分几条鱼,他们分到的结果才会同样多

小狗也来凑热闹了,刚才是4只猫,现在是3只狗,用铅笔画出分法

“练一练”

1,2,3,4,5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增强学习的兴趣

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平分”

思考总结的能力

训练动手、动脑能力

巩固练习新知

反馈信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桃子一.摆一摆,分桃子

二.分一分每只小猫分到3条每只小狗分到6条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分分苹果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3.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

如何对发散性问题的探讨

教学(具)准备

苹果、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认真倾听提问:小朋友,你知道笑笑和淘气今天在做什么吗?增强兴趣体验感悟

1.独立观察、思考应该怎么分,用小棒分意分,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演示

1.出示情境图

提问:他们在干嘛?

仔细观察,再仔细想想应该怎么分?

2.组织学生汇报,演示培养学生合作意思

体验感悟

(1).数数共有几个苹果,用小棒分分,独立填空。反馈

(2),同桌交流,集体订正时说出思考过程

(3)讨论说分法,用小帮分

小组汇报分的结果1.完成练习1,2,3

(1)第一题:看图说出题意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先观察图,有几根胡萝卜,说说怎么分,动手操作

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信息

实践应用

1.看图,列式求人数

2.小组讨论排法,用小棒操作

1.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数数或用乘法)

2.还可以怎么排反馈信息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苹果一.分苹果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每个盘子放两个,可以放6盘

二.有24个小朋友排队,每排4人,可以排几排。摆一摆,数一数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分糖果

课时进度第3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个步骤完成数量较多的“分一分”活动。教学难点如何平均分数量较多的物体。教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同学们都喜欢吃糖果吗?今天你们只要闯过课本设置的三道难关,就可以得到胜利品——糖果用外物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探究

思考解决的方法

4人一组讨论、分一分

小组反馈

第一次每个小朋友分3块

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1块

正好分完

。。。。。。

2.同学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一人负责分,另一人负责记录每次的过程。

述说分法

3.审题

看老师的示范,听要求

同桌游戏

小组反馈

1.打开课本看第一关(智慧老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4人一组讨论、分一分

请一小组进行反馈,说出是怎么分的

先估计大约每人可以分几块,在进行分的

分的次数减少,分的更快

2.顺利的闯过第一关,看37页的第二关(小组活动)

同学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全班反馈

有计划的安排(分法多样化,不够简便的方法提出更好的建议

4.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难关了,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

读题,弄清题意

先做示范,在示范过程中讲清游戏规则

同桌游戏

小组反馈训练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

小结

今天,同学们勇敢地闯过了三道难关,在闯关的过程中学会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你们都是最优秀的。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糖果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分香蕉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

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小棒,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1.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份了许多物品,如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分到4个桃子;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3个,都是把东西分成几盘,几堆,也可以说分成几份。

2.说明:像这样的分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但我们每次都拿小棒来分会感到很麻烦,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简便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提示课题

问题探究

1.独立观察画面,在小组内说说观察到的内容

2.汇报数学问题: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根香蕉?

动手操作,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反馈

3.认真倾听,读除法算式,了解个部分名称

1.(出示挂图)看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数学知识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说说

用小棒分一分

总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把一堆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在数学里面要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

12÷2=6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个部分名称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解新知

体验感悟

独立解决“试一试”

汇报思考过程以及所列的除法算式

一起审题

列出算式,组内交流

组织学生汇报,板书评价

巩固知识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养成总结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香蕉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2=6(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1)18÷2=9(根)(2)18÷6=3(份)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飞行表演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并计算。体会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体会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出示挂图)飞行员们在大队长的指挥下进行了精彩的分组飞行表演。这次表演非常成功,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这个飞行大队的大队长,亲自指挥一次飞行表演好吗?增强学习兴趣

体验感悟

1.观察图,独立列出算式

反馈

2.思考,得出:一共有12架飞机,每3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几组?

动手圈一圈,然后反馈

独立解答

一共有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几组

3.12架飞机,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独立解答,反馈

1.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多少架飞机正在等候你的命令

列出(1)的乘法算式,集体订正

2.提问:请你提出一个除法问题

圈一圈,看看可以编几组

列出除法算式,巡视

12÷3=4中12,3,4各代表什么?

12÷4=3

3.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除法问题?

列式,订正,板书

培养观察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

独立思考列式

汇报思考结果及列的算式

审题,说出已给的条件

引导学生汇报

集体订正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养成总结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飞行表演一、乘除法间的联系二、除法算式(1)3×4=12(架)12÷2=6(组)

(2)12÷3=4(组)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3)12÷4=3(组)(4)12÷6=2(架)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小熊开店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除法运算的含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除法运算的含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正确选择用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进行解答

教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认真倾听

仔细观察

汇报:布娃娃每个6元

。。。。。。

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了个大早,原来今天是它的店第一天开张。(出示挂图)

我们来看看小熊店里有些什么?

现在小动物们都来买东西了

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

实践运用

1.同学动手算

汇报思考的内容

口诀

2.小组讨论,写算式

集体交流反馈

用同一口诀:四五二十

3.根据题意列式,

反馈

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色算式分别贴在相应的家的下面

1.小猴想买4辆玩具坦克,应付给小熊多少钱呢?

汇报,订正5×4=20(元)

2.机灵狗想考小熊,因为它知道小熊算术不好,它出了这个题目——我有20元钱,能买几辆坦克呢?

小朋友帮帮小熊

怎样列式计算

20÷5=4

从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完成“试一试”

游戏:小鸟回家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按照要求发给学生,把对应的卡片贴到小鸟的家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发现新知的能力

实践运用

看图列式说结果。独立完成练一练的2,3题

反馈信息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养成总结的习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一、算一算5×4=20(元)20÷5=4(辆)都是用口诀:四五二十

三五十五

三八二十四

五六三十

四九三十六

36÷4

15÷5

24÷3

5×6

24÷8

36÷9

15÷3

30÷5

3×8

30÷6

4×9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运动会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图中的问题。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图中的问题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复习

写在练习本上

1.对口令

四五()五()四十五

三八()二()十八

()三得九四八()

2.求下面各题的商

6÷2=8÷4=9÷3=12÷4=

10÷5=12÷3=5÷5=10÷2=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小组合作,找并记录下自己找到的数学问题,

独立解答,列式,

集体交流反馈

生:有24名运动员赛跑,每组4人,分几组跑完

。。。。。。

(出示挂图)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开始了,操场上一片热闹景象。我们一起找找运动会里的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集体订正

问题共5个,一一讲解

师:说说你找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列式24÷4=6

。。。。。。

小结:原来一个运动会里也能提这么多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你去发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巩固练习

完整叙述题意,口述算式

有35只小鸭,每5只编一组,可以编几组?

想:五七三十五,商是7

2.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反馈

3.小组讨论

独立解答

汇报

做“练一练”1,2,3

1.第一题,

提问:“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要我们求什么?”

板书35÷5

提问:35÷5表示什么意思?

“商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第一题

3.第二题

指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

3.第三题

组织学生讨论

集体订正(思路正确,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在巩固练习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培养组织语言的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运动会一、运动会上24÷4=6(组)21÷3=7(组)9×2=18(人)5×3=15(人)3×3=9(元)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快乐的动物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3.在具体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等分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仔细观察,积极发言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到美丽的河边和一群快乐的动物学习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问题探究

填上数出的只数

小猴3只,111

小鸭6只,111111

看成2份

一份3个,6个可以分成2份,每份3个

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

汇报

小朋友,你们先数数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填在口里

用小棒摆一摆

师:我们一小猴为一份,小鸭可以看成几份?你是怎么想的

上台展示摆法

揭示“倍”

第一行3根小棒看作1份,第二行摆了2份小棒,每份3根,我们就可以说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代表小猴,第二行代表小鸭,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小鸭是小猴的2倍,列式:6÷3=2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

订正,列式

师:8是2的4倍,也就是说8每2个为一份,摆成4份。所以用除法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说一说

读题,思考,相互讨论,列式。

是求小鸭里面有几份小松鼠的只数

提问: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什么?

只有列式?

培养思考问题及语言表述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弄清题意

独立完成,列式

集体反馈

2.独立解答,反馈

小组讨论,把问题写在书上

1.完成练一练1,2,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订正

2.第三题,先把数学问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订正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反馈信息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主要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6÷2=3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3÷1=33.晴天的天数是雨天的多少倍?12÷3=4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文具店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解决“倍”的问题。3.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倍”的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解决“倍”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实物,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认真倾听

生:有书包。。。。。。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的用处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有哪些文具呢?

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具啊!袋鼠妈妈听了可真羡慕呀,于是她决定要在森林开一家文具店,让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一样,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文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增强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

观察图意,获取信息

生:小兔买了1支笔,花了2元钱

。。。。。。

生:我还知道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小组交流,完成填一填

反馈

独立完成,反馈我们一起来看小动物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呢?

你还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

小组汇报,总结

完成“画一画”

培养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反馈

2.审题

小组讨论,摆小棒,列式反馈

1.练一练1,2

集体订正

2.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弄清题意

提问题

集体订正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文具店河马花了多少钱?3×2=6(元)大灰狼花了多少钱?2×4=8(元)小牛买笔的只数是小兔的几倍?3÷1=3。。。。。。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花园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情境与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解决“倍”的问题。3.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巩固对“倍”的意义理解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大量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认真倾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老师带着大家一块去花园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好吗?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探究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生:蝴蝶有4只

。。。。。。

思考,述说列式

一个提问,一个解答

反馈

。。。。。。

审题,独立完成,反馈

(出示挂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大家看到了什么?

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明明和文文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解答吗?

请一位同学说说明明的问题

怎么解答

文文的问题,解答

像明明和文文一样提问。同桌合作,

完成“试一试”,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培养小朋友的观察里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思

巩固练习

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馈

1.完成“练一练”1,2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订正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花园蜜蜂有几只?2×4=8(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24÷4=6圆圈的个数是星的几倍?16÷4=4笑脸有多少个?2×4=8(个)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计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独立完成第1、2题。
2反馈。
3补充练习。
第1题的第1小题可以一盘两算。以外圈的数做被除数,中圈的数做除数,算一算商是多少。
第1题的第2小题可以一盘三算。以中圈的数做被除数,外圈的数做除数,算一算商是多少。再把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乘,算一算积是多少。
视算,听算。(以9的乘法口诀求商为主)
二文字题
172是9的多少倍?
求倍数。用除法计算。
29的6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应用题。
1独立完成第4、5题。
2比较两类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3同桌互查解答情况。
四思考题。
题目中的时间,是指从敲第一下到敲最后一下中间相隔的时间,敲8下有7个相隔(8-1),所以平均敲1下要56÷7=8(秒)。
教学内容: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各自填乘法口诀表,同桌互查,及时订正。
2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每项都先自背,再同桌互背。
3观察发现:
每个横行的最后一句或每个竖行的第一句或最上面一个斜行中的每一句只可用来计算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
二练一练。
1把乘法口诀表里的得数用纸条盖住,任意指一句口诀,很快说出得数。
2把乘法口诀表里的任意指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或第二个数盖住,很快背出这句口诀。
3看卡片上的数,说说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
633524423691627
4转动圆盘,说出两个对齐的数相乘的积。再转动。再算。
5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6完成课本第5题。
第1小题独立完成。第2、3小题在老师指导下审题并完成。
7补充练习。□÷1、2、3、4、5、6、7、8、9=□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p37]
教学目标: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的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把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转化成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让学生摆4个○,要求人人参与。
思考:○的3倍就是3个4,就是12个。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二教学例3
1画出和○的个数。
2讨论:有12个,是○个数的3倍,○有几个?(4个)
你是怎么知道○是4个的?(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说的个数有3个○的个数那样多,所以求○的个数,就是把的个数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12÷3=4(个)如图:
每份的个数与○同样多。
三教学例4。
红花有8朵,是黄花的4倍。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题目中是哪良种花在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红花......是黄花的4倍)
2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说题意。以黄花的朵数作标准,先画出黄花的朵数的线段,再想一想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画多长?标上条件和问题。画后全班交流画线段图的思考过程。
3分析数量关系。从线段图上看,红花的朵数和黄花的朵数有什么关系?4倍是8朵,1倍是几朵?从图上看,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是哪一部分?(把红花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和黄花同样多。)
4各自看书上的例4,说说解答过程。
5引申。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求黄花。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8倍,求黄花。
6小结。
看图,知道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要怎么想?引导学生再次归纳出: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互说思考过程。
2练一练第1、2题。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练一练第3-6题。学生独立完成。说思考过程。
4比较第5题。
相同;两题都是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办法来解答的。
不同:(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1份是多少。属1份数和总数之间的份总关系。1份数可以直接从总数中求得。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属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另一个数不能直接从一个数中求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中求倍数与求1倍数的两类简单应用题的对比[P41]
教学目标:知道求倍数和求1倍数的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比较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讨论对比:
相同:都知道小船有20只。
不同:(1)求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几倍,也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
(2)知道小船的只数是大船的4倍,求大船有多少只,只要把20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和大船的只数同样多。二练习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说说这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一练:第1、2题,同桌口答。
第3、4、5题独立笔答。
第6题计算。
同桌两人轮流算,或视算,听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中求几倍数和求倍数的两类简单应用题的对比[P41]
教学目的: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比较两类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讨论对比:
相同:都是熊猫和小猴在比,比的结果是: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
不同:(1)知道熊猫有3只,求猴子有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3是多少。
(2)知道猴子有多少只,求熊猫有多少只,只要把18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就和熊猫的只数同样多。二练习试一试: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如有困难,可以同桌讨论。解答。说说这两道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一练:第1、2题,同桌口答。
第3、4、5题独立笔答。
第6题计算。
同桌两人轮流算,或视算,听算。
教学内容:倍数关系三类应用题的对比[P43]
教学目标:进一步知道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搞清倍数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3个条件:①白兔有45只;②灰兔有9只;③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
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画线段图,说说数量关系。
3比较:
相同:都把灰兔有9只作为标准,看做1份数;
不同:(1)求白兔有多少只,就是求5个9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求灰兔有多少只,就是把45平均分成5份,求1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就是求45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巩固
1试一试
同桌合作,说说思考过程。
2练一练
第1题直接从条件和问题的关系上分析、解答。
第2题先看条件,说说能解决什么问题。再看问题,说说要求出这样的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最后,连线,独立解答。
第3题独立解答。分析数量关系。
改编成另外两种应用题,再解答。
教学内容:练习九[P45]
教学目的:提高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的计算能力,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教学重点: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应用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视算,听算
9×342÷76×981÷9
18÷29×548÷84×8
7×99÷95×736÷6
口头补充有关9的相对应的乘除法计算。
二重点练习
第2、3、4题。
1让学生独立审题,边画线段图,边解答。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订正。
4老师小结:求倍数,用除法做;求1倍数,用除法做;求几倍数,用乘法做。
三提高练习
第5题根据一、二两组做风筝的只数,从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两方面去考虑补条件。
先由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编应用题,并解答。
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把各种答案一一列出。
鼓励不同的想法。
第6题从倍数关系、相差关系两方面去考虑补条件。
先独立思考,再口头交流。
第7题看图编应用题。
6只蜜蜂3只蝴蝶
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两道除法应用题。
先自由编,再小组编,最后写下来并解答。
教学内容:乘法竖式[P46]
教学目标:知道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乘法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用乘法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独立完成后,说说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先写加数、加号、横线,再写和。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二教学例8
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出示:4×2=8
1让学生试一试。
2集体交流。板书:
说说乘法竖式怎么写。
3看图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4把4×2改成4×7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板演,反馈时说说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补充改错练习。
第2题用竖式计算。
强调,计算后必须在横式后面写上得数。
第3到5题不用列竖式计算。
第6题放手让学生填完后交流思考过程。
教学内容:除法竖式[P46]
教学目标:知道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用除法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例96÷3=□1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同。
2一边板书一边讲解,ㄏ表示除号,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把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然后把除数写在除号的左边,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商的个位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再从被除数里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余数是0,表示除法计算完成。
3学生小结.自由说.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48÷820÷5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强调商的个位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练一练
在书本上完成第一、二题.
指名八位学生在小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对换批改订正.
独立完成第四五题,不用列竖式计算.说说思考过程.
第六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填,填后同桌交流.
教学内容:练习十【P.49】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乘除法竖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解答倍数关系的三类简单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先复习加,减,乘,除的四种竖式,
想一想,哪一种竖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用除法计算的竖式步骤怎样?
改错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同桌互查.
2第2题同桌合作,并说说思考过程.
二应用题
第3题提供4个算式:9÷3,9×3,27÷3,27÷9,让学生选择算式,算出得数。
第4、5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6题有两种补法:①吃面粉几袋,吃大米多少袋?②吃大米几袋,吃面粉多少袋/
第7题小组合作完成。
三思考题
根据三类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可知,求今年母亲年龄是小华的几倍,就要知道母亲和小华今年各多少岁;要求母亲2年前多少岁,就要知道2年前小华多少岁及母亲年龄是小华的多少倍。得2年前,小华岁数:8-2=6(岁)
2年前,母亲岁数:6×5=30(岁)
今年,母亲岁数:30+2=32(岁)
今年,母亲岁数是小华的倍数:32÷8=4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