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分析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八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分析。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分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个特殊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

这是一个什么日子?

2、接着老师要来写今天的课题:开国大典

指名学生读

二、初读

1、引导语:开国大典,场面巨大、气势恢宏,参加的人数又是众多。自读,把相关场景的内容合并,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的场面?

2、生字新词

出示:协商城楼檐下汇集毛泽东宣布电钮徐徐升起瞻仰旗帜领袖

指名读齐读

3、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板书:入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根据这四部分,给课文分段

三、研读

1、读一读典礼部分,找出深深地感动你的地方。

2、说说典礼中都有哪些环节?

板书:宣布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国旗宣布公告

回顾旧中国是什么样的?

师: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预设:

第7自然段

重点:庄严雄伟一齐

感情朗读

第8自然段

重点:瞻仰(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一齐(心连在一起)升起来站起来(中国人当家作主,不再受帝国主义欺凌)

四、深入体悟

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悟,再读一读课题。

相关推荐

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英语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目标八英语年级上册的教材紧紧围绕《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级要求与目标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SectionA部分:是每单元基本的语言内容,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1a:注重学生对短语的积累,即看到图片能够写下相应的短语或联想到更多,类似“Brainstorming”。例如:P.1Unit1中让学生写出多种周末的活动;P.13Unit3根据图片写出假期活动或更多;P.19Unit4通过所给图片搜集交通方式;P.47Unit8让学生写出各种学校的活动;Unit9让学生写出国际运动明星等。Section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1a: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判断力,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然后在1b中以Pairwork形式落实,与同学交流想法。例如:P.34Unit6征询学生作为好朋友哪些方面很重要,从六个方面排序;P.44Unit7让学生选择自己吃的三明治中所需的东西;P.50Unit8让学生选择不喜欢的活动等。Self-check部分单词的实际运用,每单元5个重要单词选择填空,再让学生模拟造句。第二部分则是写作练习。
表一:八上各单元单词量分布
单元生词数词组黑体Unit141830Unit259539Unit3315
16Unit437532Unit517213Unit629416Reviewofunits1-612211Unit736612Unit829418Unit944614Unit1029518Unit111689Unit1244221Reviewofunits7-121939合计44365258表二:八上各单元话题、功能和语法项目单元话题功能语法Unit1日常活动:学生的日常活动描述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一般现在时Unit2健康(1)询问身体不适一般现在时should/shouldn’t
(2)描述身体不适(3)提出建议Unit3计划与愿望:假期计划谈论假期活动的计划安排现在进行时Unit4旅游和交通:交通谈论日常活动的交通行程一般现在时Unit5人际关系:聚会活动与约请邀请与回应can;havetoUnit6个人情况:个人外貌与个性特点描述个人外貌特征及个性特点比较级、最高级Unit7饮食:食品的烹制谈论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一般现在时Unit8学校生活:关于过去的活动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一般过去时Unit9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关于自己崇拜的名人谈论自己崇拜的名人的生活和成就一般过去时Unit10计划与愿望:关于未来的职业谈论未来的职业规划begoingtoUnit11人际关系:关于家庭生活(1)提出请求及回答(2)请求允许及回答couldUnit12兴趣与爱好:关于喜好运用比较、最高级表达自己的喜好并陈述理由比较级、最高级
表三:各单元语言技能目标
编写者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目的;学习自信心;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之我见
我所任教的地区现在九年级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目标(Goforit)英语,本版九年级教材共有十四个单元,现在我对这版教材简单作以下分析:一:教材的主要特点1、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套教材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并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突破传统的单层次的教学编排,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2、语言与文化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本套教材在系统编排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由浅入深地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情趣,寓思想、情感教育于语言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在实际情景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语言。
3、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编写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就是用所学过的语言去做事情。但它并不排斥语法教学,而是在准确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所从事的活动。但任务型教学也遵循一定的特点:(1)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是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材充分考虑到中学生所关注的人、事件和事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如讨论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谈论个人的嗜好等;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如,列举学生们不同的衣着习惯,引发学生谈自己的衣着习惯,并询问同学的衣着习惯;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事情,如,让学生探究算盘、雨伞、照相机等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写一封应聘学校报刊记者的自我推荐信等。(2)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本套教材对于活动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每一个单元教材都设计了相应的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互动,并优化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提供合作学习的语言示范,充实合作学习的真实内容和实施合作学习的行动指导,使教师能够从这些活动设计中得到具体的启示,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二、发展学习策略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过程。本套教材在编写的体例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每个阶段均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包括帮助学习者做出决策,即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同时,在教师用书的编写
undefined
中,详尽地指导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教材结构和体例《英语(新目标)》是一套以学生用书为核心,以配套用书和音像制品为支持的立体化配套教材,具有整体规划、整体设计、整体编写的特点。本教材的配套系统有学生用书、教师参考书、配套录音磁带,教学挂图等。本套教材的分为15个单元,除了第5,10,复习单元外,每个单元都有sectionA,sectionB,Selfcheck和reading四部分构成。同时,教材里还附有语法聚焦。四、教材的优缺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目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习策略、任务型语言学习成分以及语篇材料等多项内容,通过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认为该套教材的优点在于:1、教材编写理念新颖,编排体例活泼;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且富有时代气息;全书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与每单元话题相配套的任务活动设计比较合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3、每个单元内学习的板块较多,信息量与词汇量很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然而该套教材相对难以把握,使用这套教材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难度很大,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多而杂,会让教师感觉不知从哪里入手和如何确定重点。其次是教材中的生词量太大,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有些难度。第三,SectionA和SectionB中的阅读材料不仅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语言使用特别灵活,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法的视角来看非常“不规范”。总的来说由于教材信息量大、词汇量大以及任务型活动多,这套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帮助。通过对新目标英语的学习,不少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英语很好地表达自己;但是,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快就会被分化出来,即使教师努力帮助他们,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仍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以上是我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教材的简单分析,也就是我对教材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八年级上册《老王》教案分析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老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好一堂课,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前提。而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这对老师来说是颇费思量的。本文想借人教课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中的《老王》的设计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谈一点浅薄的想法

《老王》是一篇以作者内心反思写成的回忆人的散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阅历和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只感受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老王是一个善良不幸的人,但并不明白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对老王产生愧疚。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打算从学生最初的感受入手,去体察老王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善良,着重品味文章中“老王生前去送香油和鸡蛋”这部分,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让学生体会到对不幸之人需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

教学设计一

以走近老王——品味老王——关注老王——怀念老王为线索,把课文的重心放在对老王人物的鉴赏上,分别由以下几个环节:

1、走近老王:自由阅读课文。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怎么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__人,表现在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

(这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事件,能说出关于老王生活的苦和为人的善的特点。)

2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抓住老王送鸡蛋香油的事情进一步品味老王丑陋的外表下那颗善良的心,与他最后悲惨的死形成的强烈反差而去打动学生的心)

3、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他面对着老王的遗像时会说什么?假如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愧疚之情,学生答案很精彩,但由于前面只是提及作者对老王的帮助,没有去体会作者的帮助中蕴含对老王的情怀,因此学生谈及愧疚的情感的较少)

4、关注“老王”:社会上还有好多像老王这样的不幸的人,我们应如何对待他们呢?

以课堂观看教学设计,听课老师反映:教材的处理太平面,没有进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基于这个建议,设计了第二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二:

1、朗读、感知:A、感知老王的形象(苦、善的把握);

B、作者对老王有哪些帮助?

过渡:老王是善良的,不幸的,作者是善良的,而极力地帮助老王,但文章最后为什么还要产生愧疚之情呢?让学生分析作者对老王的帮助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讨论结果:老王的苦让作者觉得他是需要帮助的人,同情的对象。老王的善让作者认为值得去帮助。而且帮助的基本是物质上。

过渡:其实作者对老王的这些帮帮不管是出于怎么样的情感,但都还没有愧疚之情,直到老王临死来送香油和鸡蛋。

2、研读讨论: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这一片断

A、作者给了钱意味着什么,他为什么要惭愧呢?

B、假如你是不幸的老王,你当时会向作者说什么?

讨论结果:老王临死前还拿鸡蛋香油送给我,我却拿钱去感谢。错在老王不是为了要钱,而作者拿了钱感谢。作者没有询问原因,以自已的意思去揣测老王的来意。作者以为给钱,自己受礼就心安理得,无意间却伤害了老王。

主题归结:作者愧疚的原因是没有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情中只是有点可怜。

过渡:在品味中我们感受到一个不幸者的善良与纯朴,作为幸运者的作者因没有理解不幸者的用意,拿钱去侮辱它,这让作者深深地自责自已,并向我们读者提出思考。

3、课外思索: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该做些什么呢?

两个教学设计,对课文两种不同的诠释,但两堂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满意,这给了我很多的认识与思考,也许在这两个设计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解读文本主题的偏差。

文本丰富的主题意向往往向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想象的空间。《老王》这篇文章虽然在主题的理解上不会产生很多分歧,但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侧重点却很多。在设计第一教案时,笔者以为只要把老王这个人物读透,读深,学生理所当然地就会去关爱那些不幸的人。殊不知课堂上,问学生如果你看到了那些不幸的人会怎么做?学生都说会关心这些人,会给他更多的关爱,但既而当我问拿些钱、物之类的东西给乞丐,你觉得是关爱了吗?学生无言语。我意识到了学生学了这篇文章,只是意识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不幸的人,而没有意识到关爱他人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平等观念和责任感。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教师自己在与文本对话时只关注了文本本身的意义,而没有仔细地去考虑“除了这点,我还得让学生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没有着眼于作者的真正地的意图。

第二个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对不幸者既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该给予精神上的关爱,从这点上学生的认识比第一堂课更进了一层。然而因强调了作者的帮助只是物质上的帮助,尤其是品读“送香油和鸡蛋”的环节时,把作者的给钱分析成了“侮辱了老王”,从而使学生对老王有了深切的同情而对作者产生了轻视。这在本文的价值取向上又是一个错误。因为作者杨绛是那么的善良,她的善良本该是让人肃然起敬和沉思的,但在教师的引导中反而把作者倒打一耙,这样的引导又是有失偏颇。

2、在主题带动下语言品味的不足。

文本内容当然要探究,但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因而,在探讨思想内容的同时,必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位语言。当我上完这两堂课来看我的两个教学设计时,发现我只注重了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只想着把文章思想挖深挖透,在琐碎的提问中竟没有让学生好好的从语言中体会,怪不得学生对作者反思中的自责,善良中的人道,关爱中的遗憾都无法真正的体悟。没有朗读,不对文字仔细咀嚼,怎么能知其中原委呢?

尤其是第二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其实无法从文章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是出于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去帮助老王”和“给钱意味着什么?”因为文章的语言是平淡、从容,典雅,是“微笑中含着眼泪”写下的,为了主题的分析而硬邦邦地从平实的语言中去发现作者情感的锋芒,这其实是破坏了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

基于以上这样的思考,于是形成了第三个教学设计。

以上的教学设计是对《老王》这篇课文一层进一层的揣摩玩味而提炼出来的。这或多或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要完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结合: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两头并进: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

1、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之于心”的彻悟。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所以最后决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如今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在对《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于济南的“慈善”“温情”的特点展开辩论。这其实就是在教学整体风格中的“设巧”环节。教学的内容的个性理解就有了个性的切入。

2、有效的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

新课标理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语文课上不能少了语言的品味,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都有感悟品味语言这一环节,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观。但在设计这一环节时,现在好多的教师都“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这样的提问来设置这一环节,我总是有这样的疑惑和担心。怎么样才算好?这是比较模糊的。虽然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对语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点感悟,但这样的品总显得有点零碎,这样的说总有点东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许多学生的鉴赏因为没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而成了昙花一现。

我以为在品味语言教学这一环节中,必须在“情”“质”的带动下品,去感受、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萧山的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一老师在《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引导这是北方的语言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儿化音。学生读了之后马上就感觉有了儿化很软,感觉上很亲切,很温暖,这是老舍对济南有感情,去掉就会觉得冷冰冰。这种语言教学的设计才是有效的,实在的。学生明白了爱济南可以爱济南的山山水水,也可爱它特有的方言并运用它。所以品语言,要让学生在品中体会作者不用那个词而偏要用这个词的原因与情感。如果这样去考虑品味语言的教学设计,那肯定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语言的推敲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这样无论侧重哪点,都会让你的教学设计略胜一筹。值得注意的是:以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设计时挖深挖透,语言品足品够,过于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顺畅、教得轻松,即为“教”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内容,关注语言,教出自己的个性,不忘给学生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样,任何的教学设计都是一个好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

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2、朗读第七段开头至“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还是“伟丈夫”?

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部分。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

四、探究二:本文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

(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

(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色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语言凝练优美,又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

(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找出来加以品赏。

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色”“淡青色”写树皮的颜色。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

(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找出来品赏。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

(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仔细品味。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五、布置作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3、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