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感知课文结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教学重点)
3.让学生了解没有文字之前人类交流的方式,从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及重要性,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写的一篇说明文。它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这篇课文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因为课文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它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非常有趣味。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
在结构上:学生初读课文会觉得层次不清,线索不明,鉴于年龄特点,他只能关注到部分段落,整篇课文看似零碎,但实际上从题目就能看出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书,一部分是信。
在内容上:了解古代人类记事、通信方式是比较容易的,但感受那时书和信的奇妙之处,进而对比感受今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是比较困难的。
在写法上: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遇到正式的说明文,在学生在读通、读正确课文的基础上,不能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耗去太多的时间,这样会使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变得枯燥无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没有文字之前人类交流的方式,从而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便利及重要性,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巩固,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齐读课题。上节课后,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课文,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清楚,明白,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干。2.读完课文之后,我们的学习伙伴丁丁,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谁来读一读?你能把他不会写的字填上吗?
学习单:
zhuàng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有的书是通过绳结和贝壳的大小、形状、

颜色等来记录人们的经历。不但如此,还能借助,许多事物来宣告战斗的

开始,使它成为一封严厉的信。
(1)学生自由说“历”“厉”的不同。(2)师利用字源指导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区别。
设计意图:利用字源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让学生更形象地分辨两个字的不同,解决第一课时遇到的困难。
3.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字是从画画开始的,那之前呢?我们的书是这样的?(板书:书贴图片)我们的信竟然是这个样子的?(板书:信贴图片)书上称这是一些奇妙的记忆方法,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利用我校校本教研的优势,引导学生利用丰富多样的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清晰明了地掌握了课文脉络。
活动2【活动】二.层层深入,精读课文
(一)书——记事方法
1、结绳记事
那么,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自学提示(课件):
自学提示: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古人是怎样用绳结来记事的?
2.抓住一个重点词与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1)绳结怎么来记事呢?指名说.
(2)帮助学生建立联想
a.大小不同
特小的事?特别大的事呢?哎,你真聪明,由此及彼,你是一个会联想的孩子。(板书:联想)
b.形式各有区别
咱们的古人还会怎么用绳结来记事呢?为什么这么想?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你抓住了绳结形状和事件之间的相似点,成功地进行了联想。
c.你能不能推荐一位读书的同学,他一定能像你一样,体会古人这种联想记事的妙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品读文章,初步感知古人的智慧,认识到绳结和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古人是抓住绳结与事件之间的相似点,进行联想来记事的,形成对联想的初步认知。
(3)看图说事
快来看这幅图,一对年轻的父子正在认真记录最近发生的事,快看看他们打的绳结,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有大的,有小的,三角,圆形,距离短或长……)你能大胆地猜猜他们记了什么事吗?我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指着图,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谁说的最与众不同?你听的最认真,你给评一评,他们说的怎么样?他们联想的很合理,你评价的也很有条理。看来古人结绳记事还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不是随便乱记的。带着你的体会,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过渡:一个个简单的绳结,竟然记录了这么多事。古人怎么样呀?指名说。(聪明,智慧)说得好,绳结之所以能记事,归根到底靠的是古人的智慧,没有古人丰富合理的联想,绳结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疙瘩而已。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古人是怎样记事的”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与印证中,感受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进行联想要合情合理,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
2、贝壳记事
不仅结绳能记事,贝壳也能记事!请你用刚刚学到的默读画句子抓重点词的方法,到文中去找一找:两种记事有什么不同?
(1)指导学生发现贝壳记事的好处——丰富
指名说一说。(出示各种颜色贝壳的图片。)我们就抓这个重点词,谁能给她补充补充?他们会选择什么颜色的贝壳,讲述怎样的故事呢?(粉喜事黑哀事)你们和古人一样很会联想。有了各种颜色的贝壳,记录的事情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古人真是?太有办法了!带着你的感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2)通过读古人的记录,感受古人联想丰富的智慧
这位族长正在用贝壳书写本民族的故事,你能读懂他这一天的记录吗?这一天又记录了什么呢?同桌两个人说一说。还有谁读懂了?你们的联想既贴近古人的生活,又很丰富。
但古人真正记录了什么,只有他们本民族自己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局限,才会产生了表达更为明确的文字。但在文字产生之前,这样的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从简单的结绳记事,到颜色、形状更为丰富的贝壳记事,无一不体现古人联想的智慧。如果此时,你已对古人赞不绝口,那接下来一定更加让你惊喜。
设计意图:了解贝壳记事与结绳记事的区别,认识贝壳记事更容易分辨的特点,体会联想不仅要合理,还要丰富和贴近生活,更进一步感受古人智慧是无穷的。同时,体会文字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信——通信方法
1.体会“通信”与“记事”的不同
小声读课文3-5自然段,想一想:古人的通信方法与以往的记事方法有什么不同?谁来借助黑板上的图片,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你很会思考,古人就是把这四样东西关联起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板书:关联)
2.指导批注
向敌人发出警告,一支箭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四样东西呢!大家都来读一读这封信。从这封信中,你读出了这个民族对敌人的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中这段话的旁边。谁来说说你的感受?把你的警告读出来?收到信的民族能飞吗?那就不要自取其辱!不要踏进我们的土地!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吓唬、严厉、警告、恐吓)那你来读一读。(2人)
这封没有文字的信,传递的不仅仅是内容,还有什么?(吓唬、严厉、警告、恐吓等等这些是什么?)(情感情绪)只有把四样东西关联在一起,才能表达这样丰富的情感呀!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朗读,在读书后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从而认识到古人的智慧不仅仅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联想,还能把几个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内容情感上的关联,使表达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准确。
(三)读写结合,创编故事
(1)创设情境,指导创编
古人用联想和关联来传递消息,我们今天还在沿用。我的朋友没有考上研究生,我就给他发了一条不用文字的微信,我的朋友明白了其中的安慰与鼓励,迅速从失落中走了出来。
同学们,你想不想也做个有心人,给身边的人发一条饱含情感的信息,让他感受到你的用心?那你试试看,我很期待你和你身边人的故事。学生试着创编。说给同桌听,互相修改。
(2)展示故事,体会古人联想和关联的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认识到古人是有智慧的,并体会出古人的智慧体现在思维的联想与关联。创编故事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上所学的联想、关联的思维方法应用在创编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学习古人,做了一个有智慧的人。
活动3【讲授】三.总结板书,升华认识
(读板书)绳结、贝壳、枪、箭、死鸟、死老鼠、死青蛙、五支箭,这些都是很普通的物品,它们安静地待在那里不能传递任何信息,是古人联想、关联的智慧,使他们仿佛一下子有了生命一样,具有了记事、通信的功能,变成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虽说文字产生之后他已经很少被应用,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古人这智慧的源头,才有了我们今天发达的通讯,表达准确的文字,甚至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从整体上再次认清“绳结、贝壳、枪、箭、死鸟、死老鼠、死青蛙、五支箭”,这些物品本身并没有记事和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古人的智慧赋予了他们神奇的功能。没有文字的书和信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活动4【作业】四.课下延伸,训练到位
作业:
把自己的微信故事说给别人听,听取建议后改正,发给需要它的人。Jab88.CoM

精选阅读

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一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关键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②指名说说。

(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聪明才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忆、示、历、代、辨、枪、斗、付、邮、递、严、厉”13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

写字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翠鸟》。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忆、示、历、代、辨、枪、斗、付、邮、递、严、厉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奇妙、创造、记忆、分辨、误会、对付()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关键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5、导读: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古人的通信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他们又是怎样通信的呢?

2、指名反馈。(借助特定的事物表达一定的意思。)

3、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指名反馈)

4、学生读课文相关的句子。

5、引导学生想像,他们如果是报平安会怎么表示呢?(学生大胆想像,自由发言)

6、教师小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通信,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发言,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人类生活知识。

四、拓展延伸,说现代的通信

1、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知道我们现代都有哪些通信方式。

2、集体反馈。

3、鼓励探究: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的通信方式可多了,只是不及我们现在的迅速。[教师可以将一两个关于过去人类通信的方式告诉学生,(例如长城烟火台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会10个生字,写会12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3、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亿()历()辨()枪()

忆()厉()辩()抢()

2、按要求写词语。

写反义词:误会——()严厉——()

写近义词:奇妙——()分辨——()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分别收集有关人类早期文字的通讯资料,以及有关现代的通讯资料,体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化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理解课文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通讯的资料,哪些同学收集的是人类早期的通讯资料?请展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共睹一下。

2、指名学生展示资料,可读,可谈,可演示,可介绍……

3、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人类创造了文字,那么人类一定先于文字出现。那么在文字被创造之前,人类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认会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认生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5个自然段,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划分一下。

三、细读课文,领悟文意

(一)学习“记事”部分。

1、请自由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是用什么方法记事的?这些方法如何使用?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完善?

提醒学生一些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动笔等。

2、交流阅读收获,重点了解“贝壳记事”的方法,注意发散学生思维,想象不同的贝壳可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理解“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通信”部分。

1、请自由阅读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创造文字之前,不同的民族是怎样互通信息的?除了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通信方法?

2、汇报交流。

3、发散思维:除了通过课文及课外资料了解到的不用文字的通信方法外,想象一下,有的民族还有可能怎样互通书信?比如:送一块猪肉给对方,可能是什么意思?送一块手帕呢?一坛酒呢?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奇思异想。)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很多知识,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许多许多记事和通信的方法。那么面对早期人类的种种创造,你想说什么?

2、在创造文字之后,你知道历史上人类使用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如:驿站、烽火台、鸿雁传书等。)

3、现代社会,人们多采用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你所知道的最新最先进的通讯方式是什么?

4、对比以上三种截然不同的通讯方式,你体会到了什么?

5、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在互联网上》”,说一说“互联网”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学习生字: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记。

2、积累词语:不仅仅局限于生字新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生字组词北师大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生字组词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生字组词北师大版

【类】

读音:lèi

巧记:“大”“米”。

字义:①种,好多相似事物的综合②类似,好像

组词:①人类分类类别②类人猿画虎类犬

造字:形声

造句:劳动创造了人类。

笔顺:“米”捺变点;“大”横稍长,撇、捺舒展。

字歌:

类别很清晰

土粪需堆积

谁在捅娄子

老鼠爱大米

2【历】

读音:lì

巧记:在“厂”出了“力”,它把经过记。

字义:①经过了的②经历,经过③遍,逐一

组词:①历次历史历代历年②历尽甘苦历时十年③历览

造字:形声

造句:在历次竞赛中他都表现得很突出。

笔顺:“厂”要包住“力”;“”起笔右上,左下折出。

3【状】

读音:zhuàng

巧记:将后头去掉(丬)还“大”一点(丶)。

字义:①形态②事情表现出来的情形③叙述事件的文字

组词:①形状奇形怪状②状态状况③诉状

造字:形声法

造句:病人现在处于昏迷状态。

笔顺:左部竖直,为垂露竖;右部捺画伸展。

字歌:得奖状穿新装状态好巧梳妆

4【斗】

读音:dòu

巧记:“十”字街头西北角,两个小点比高低。

字义:【dòu】①对打②比赛胜负【dǒu】①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②量粮食的器具,容量是1斗,多为方形

组词:【dòu】①战斗搏斗斗殴格斗龙争虎斗②斗智斗力斗嘴争奇斗艳【dǒu】①泰斗北斗星②一斗斗量

造字:象形

造句:【dòu】这场战斗我军胜利了。【dǒu】北斗星的形状像一把勺子。

笔顺:上下点不要重叠,重心在一条线上。

字歌:

战斗到天明

抖擞向前行

科目都过硬

料定能成功

5【藏】

读音:cáng

巧记:草(艹)下躲小“臣”,反片(爿)“戈”来帮。

字义:①隐蔽②收存

组词:①躲藏捉迷藏藏龙卧虎东躲西藏藏头露尾②藏书储藏珍藏收藏冷藏

造字:形声法

造句:课间,我经常和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

笔顺:“艹”横略长;“戈”斜钩带弯势,与撇相协调。

字歌:捉迷藏(cáng)找宝藏(zàng)巧藏(cáng)身会躲藏(cáng)

6【乱】

读音:luàn

巧记:“舌”头带钩(乚)。

字义:①没有秩(zhì)序②战争,武装骚扰

组词:①乱箭乱七八糟②动乱战乱

造字:会意法

造句:他越想越没主意,心里乱七八糟的。

笔顺:横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在竖中线上;末笔圆转。

7【付】

读音:fù

巧记:时到落日(寸)人(亻)方回。

字义:交,给

组词:付出付钱付款支付给付付诸实施付之东流付之一笑付之一炬

造字:会意法

造句: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只有付出,从不要求回报。

笔顺:竖钩宜直挺,出钩前先顿笔,钩锋不宜大。

字歌:拿竹做兵符广旁是官府耳旁称依附为人懂付出

8【严】

读音:yán

巧记:转业()进工“厂”。

字义:①程度深,厉害②紧密,没有空隙③认真,不放松

组词:①严冬②严紧③庄严严加管束

造字:形声

造句:天安门广场每天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笔顺:字的重心要稳。最后一笔不要太斜。

字歌:

平时管束严

俨然绷根弦

酽酽浓茶水

清醒一整天

9【厉】

读音:lì

巧记:”万“人工“厂”。

字义:①严厉,严肃②严格,切实③凶猛

组词:①凌厉严厉正言厉色②厉禁厉行节约③厉害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做错事时,爸爸总是正言厉色地批评他。

笔顺:“厂”里面的“万”稍露,撇画宜伸。

字歌:历练严厉老骥伏枥用石磨砺鼓励给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之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之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②指名说说。

(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聪明才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忆、示、历、代、辨、枪、斗、付、邮、递、严、厉”13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翠鸟》。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忆、示、历、代、辨、枪、斗、付、邮、递、严、厉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奇妙、创造、记忆、分辨、误会、对付()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信》教案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三年级上册语文《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雏”、“巢”,理解运用相关词语。

2、积累“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类结构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阅读芳草地”中的两句话。

4、通过因果句式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并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5、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以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简要说明信的重要性

师: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好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诗,记得他的《春望》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由读,抽生读,理解句子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在战乱中,诗人对远方的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可以带给他多少安慰啊!因此

[课件出示]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师:有一位小朋友刚学会写信,心情特别激动……大家看: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给自己,

我也要

写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2、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思考他写信所需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写信为什么要用心?它又为什么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

[课件出示]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我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谁的?

2、生仿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来读一读。

3、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第二节

a、齐读第二节,自学生字“雏”和“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学习)。

雏:谁会读这个字?(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雏”这个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字中也含有这个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雏”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

师:瞧,它们是那么稚嫩,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嘴角还是嫩黄的,走路也摇摇晃晃的。

(幼小)雏鸟、雏

巢:学生交流。(翘舌音、上下结构)

哪里见到过这个生字?

[课件出示]

师:这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就是给小鸟遮风挡雨的窝,更是小鸟温馨的家。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b、理解内容。读后回答:

(1)我替谁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出示句式: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回巢。

(3)师: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小鸟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妈妈回家。假设你是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4)交流后个人竞赛读。(注意读出急切的语气)

C、是啊,它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依恋,小鸟的心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的。师生一起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小节

(1)女生读第三小节。

(2)出示画面,学习姹紫嫣红的意思。(老师指出词语后的1和注释条的1相对应)

(3)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抽生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6、习第四小节。

(1)男生读第四小节。

(2)大海为什么要请小船快去航海呢?

(3)出示句式练习。

(4)出示画面,理解风平浪静的意思。

(5)出示词语练习。

交流小结:它们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慈祥的大海敞开宽广的胸怀,让小船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贴得紧紧的。

小组竞赛读第四小节。

7、习第五小节

(1)分三小组读这三节课文

(2)齐读第五小节,读后体会2、3、4小节和第5小节的句式有什么变化?

(3)出示尝试园,师:聪明的你能否把这两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节一样的形式呢?

(四)拓展

1、师读第六小节。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与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2、师生合作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最真诚的心,老师和你们一齐

3、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4、创意读课文:加学生创作诗朗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一、亮“开门红”——激趣导入

首先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之后我发出这样的感叹: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思路:因为教材安排的课文大都与实际季节相吻合,所以这样熟悉场景的再现,很容易勾起了孩子们对秋的感知,但在他们眼中、心中秋天是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而我借由此过渡到秋天也是引人愁思的季节,与本诗主题吻合,也能在孩子头脑中设下一个小小的悬念:秋天怎么会引起人们愁思呢?这首诗又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愁思?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引人思索。)

二、唱“重头戏”——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了解诗人,理解诗题;初读古诗,学习生字;品读赏析,感悟诗意;游戏练习,加深理解四步。

(一)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老师请诗人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出示作者资料)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读懂诗,这一步就是为读懂诗做了初步的准备,明确诗题的含义,才能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要写些什么。通过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学生可以明确作者写诗的时间——“夜”及内容——“所见”。)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并出示学习提示: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萧萧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们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它们的住所及出色的演唱才华。)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写生字。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由课题的理解很自然地引出了自读提示,这样的提示可以给刚刚迈入三年级的孩子们“一根学习的拐杖”,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诗,避免一头雾水的学习。这首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不多,而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看,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养成他们认真细致的书写习惯,我还是设计了生字的书写指导,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落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想念家乡,思念亲人)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两行诗。

(6)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体悟诗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注重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他们深深地融入到诗中去。)

(四)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考虑到我班的孩子年龄偏小,设计游戏加深理解的方式很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品“音绕梁”——感悟升华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逐句理解诗句之后,带领同学们回顾整首诗感情朗读,我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让孩子反复诵读,提醒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朗读之中,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思乡情感。)

(五)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四、听“窗外音”——拓展延伸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而中华五千年来的诗歌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此环节中刺激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验,让他们吟诵其它有关思乡的古诗,丰富他们的积累。而学后质疑,有利于引发新的思考、新的感受,使孩子们永远处于“学然后知不足”的境地,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五、练“好功底”——个性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个性作业是对全课的一个复习巩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文拓展到实际生活,这样以来,本课的学习就被引入更深更广的空间,体现出“大语文”的理念。)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叶绍翁听:萧萧寒声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三年级上册《信》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课后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国王的信》教案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国王的信》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彼此、条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厌倦、威吓、平心静气”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国王的信。

2.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故事,就是发生在两个国王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理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

彼此调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厌倦威吓平心静气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

(1)胖国王和高个子国王为什么生气?生气的结果怎样?生:互相误解了对方的信,结果就打起仗来。

(2)停战议和后,他们互相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7.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三、老师小结。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情不能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干事情。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5国王的信

bidiaozhangshihengxuebingzhanjieshixifeng

彼调仗尸横血兵战解释惜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一边看多媒体课件,一边听课文录音。

2.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板块推进。

第一板块:

1.两个国王长得怎么样?

生:一个长得很胖,一个个子很高。

2.他们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他们两个国家相邻。

第二板块:

1.当胖国王收到高个子国王的信时,表现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生:没有看完信,就很生气。

2.想一想,当时,胖国王想什么?他是怎样回的信?

生:他想,要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我没有这样的兔子,要是有的话……

3.高个子国王呢?高个子是怎样想的?

生:高个子国王气得拍桌子。

4.最后结果怎么样?他们两国打仗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生:互相生气,最后就打起仗来。

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苦不堪言。

5.后来呢?

只好停战议和。

第三板块:

1.两个国王最后搞清楚信的内容没有?

生:没有,都误解了对方的信的内容。

2.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误会?

生: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干事情。

3.两个国王最后想了些什么?对不对?

生:要是两人都能平心静气,把信看清楚,就可以避免很多痛苦和灾难。对。

四、演读课文,勇敢闯关。

1.三人小组分角色演读全文。

2.汇报演出,评比最佳导演、最佳评论员。

板书设计

25国王的信

胖国王高个子国王

打起仗来

无话可说平心静气

三年级上册《石头书》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上册《石头书》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石头书》学案

17、石头书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板书课题)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⒊检查自学情况。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队员趴在石头上看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1)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2)指导朗读。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点拨: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外形:一一层一层

石头书

内容:有字有画

作用:告诉人们地球的历史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国王的信》同步练习:上册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湘教版三年级语文《国王的信》同步练习:上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整理了三年级语文国王的信同步练习,希望大家练习!

一、基础题 

1.读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彼此()调集()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厌倦()威吓()平心静气()

2.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1.组词

彼()调()仗()

尸()横()血()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两个国王长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精心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语文国王的信同步练习,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大家的学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学案
一、导入新课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时节。同学们,你们发现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
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板:《夜书所见》
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
二、汇报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理解新词。
2.对子交流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的疑难,组内尝试互相释疑。
3.小组长归纳不能解决的疑难。(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主学习(学案引导,读书圈点,发现问题)
1.交流生字新词
2.感悟体会,理解诗意
1)一小组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
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四、探究交流(检测学情,合作探究,更正讨论,生成问题)
(一)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7.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

《石头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石头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A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了解问话提示语表达的不同顺序,理解文中“雨痕、波痕、矿物”等科学名词。

B类

1.初步了解作者采用“对话设问、层层推进”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体会文章中科学推想的严密、合理。

C类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1.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并试着理解。

3.收集有关“化石”方面的资料,准备交流。

4.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

5.文章第10小节是勘探队员根据化石得出的科学推断,你认为他的推断有根据吗,为什么?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疑问导入。【C;3分钟】

1.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石头书》(板书)

2.疑问导入: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大家都想把这些疑问探个明白,弄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板书)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自读课题

自主质疑

轻声读文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理解科学名词,整体把握。【目标A1、A3;1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也轻声读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学问。)

指导:画出文中的主人公(川川、磊磊、勘探队员)

他们在做什么?

3.分角色练习读,边读边想为什么称它为石头书呢?

石头书的外形

石头书上的字

石头书上的画

石头书上画的作用

4.指导理解:“勘探队、雨痕、波痕、矿物、化石、地壳、矿石”等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科学名词

自读课文。

学生交流

动笔圈画

分角色读

感受了解

第三板块——检查生字,了解问话中的提示语【目标A2、A3;15分钟】

1.生字识记。

①二类字——勘、趴、读、秃、壳

②生字

队、怪、矿、煤、叔、印(左右结构)

册、迹、壳、炭(其它结构)

指名学生读,领读,齐读

指导:“壳”是多音字,qiáo、ké

2.指导书写。

指导时重点注意生字各部分的比例和“纵让”关系,如“叔”要左宽右窄、左松右紧;“矿、怪”等则左窄右宽,左紧右松。

“怪”字右下是“土”不是“工”,“壳”下面是“几”不是“儿”,“炭”字下边是“灰”,不能写成“厂”字头。

3.学习问话中的提示语。

出示: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语在前)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提示语在后)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没有提示语)

指导:根据表达的需要,提示语有时放在说话的前面,这时要用冒号(:)提示下文说话内容,再把说话内容用双引号引起来;提示语也可以放在说话内容的后面,这时说话内容需要用双引号引起来,句末只需要句号就可以了;提示语有时也被省略,我们只要将说话内容用双引号引起来就可以了。

出示: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你有什么事情吗?”

指导:提示语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间。

小结:对话中的提示语还是我们说话内容的一个补充,它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读懂人物。我们来看——

川川好奇地问(好奇)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高兴)

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特点)

……

生读生字

学生领读

学生练写生字

自读语句

感受交流

再读有提示语的句子,交流

感受理解

第四版块——课堂作业【目标A2、B1;7分钟】

1.抄写词语。

好奇、足迹、矿物、贝壳、叔叔

奇怪、煤炭、矿石、化石、脚印

2.练习朗读,注意文中的提示语。

3.课堂作业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