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校:范县第一初级中学备课人:八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刘月华授课人:班级:姓名: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第一课时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2、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4、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鲲鹏()抟()迁徙()齐谐()正色邪()
(2)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齐谐者,志怪者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通假字北冥有鱼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2.难句质疑,师生共答。
3.翻译重点句子。
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⑵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二课时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故事的寓意。
感知庄子与惠子222、感知庄子和惠子性格、思想上的差异。
楚国郢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徐无鬼》
这是惠子死后,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的一个故事,是感慨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对手了。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濠梁()鯈鱼()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1)解释加点词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鯈鱼出游从容
安知鱼之乐是鱼之乐也
请循其本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鯈鱼之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jAB88.COM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读懂故事,探究寓意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1、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庄子和惠子的性格有何差异?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第1课社戏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第1课社戏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范县第一初级中学备课人:八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刘月华姓名:班级:
第一课《社戏》第一课时
1.疏通文章字、词、句。
2.熟读课文,掌握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精彩的片段,最好能够背诵下来。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熟读课文,掌握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2.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关于社戏
社,原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野外设台演出。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积累字词,理解文意。
(一)扫清字词障碍
1、归省()hang()辈dài()慢撺掇()凫水()弥散()yì()立纠gé()棹()不惮()蹿()絮()叨()潺潺()弥()散蕴()藻()踊()跃家眷()吁()气舀()皎()洁喝()采旺相()桕()树撮()癞()子楫()好歹()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消夏:归省:
行辈:犯上:
惮:撺掇:
凫水:依稀
自失:漂渺:
弥散:棹:
撮:宛转悠扬:
(二)作者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二心集》等。
1.给文章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2.围绕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段—3段):。第二部分(4段—30段):。
第三部分(31段—40段):。
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课文概括为七件事,试概括:
起止段事件详略
1-2
3
4-9
10-13
14-21
22-30
31-40
文章这样选材安排详略,要表现怎样的中心?
第二课时
赏析课文,感受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品质。
1、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社戏》中写到了童年的伙伴,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的乡亲(如六一公公)对“我”又是怎样?(找出原句,读一读,说说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概括性格)
3.本文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有何作用?(找出原句,读一读,从感官、修辞、炼字入手)
明确:作者采用写意的手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4、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结合课后第一题)
试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边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____,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是
2.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前文交代的句子后文相照应的句子
A.似乎听到歌吹了
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3.选文中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有:a.“但我还以为船慢”;b.“然而又自失起来”;c.“果然是渔火”;d.“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心理。
4.对这几段文字写景时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船上仰视B.岸上平视C.船上平眺D.岸上眺望
5.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开的,请把有关语句摘抄在下面。
a.视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b.听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c.嗅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d.触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6.以景物描写衬托“我”急切心情的语句有
7.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2、课题:课《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月日
5、总课时序号:6、主备人:黄续宏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2.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
2.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3.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4.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重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设;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四、精讲释疑: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
2.经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展开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进入伏击圈的1000多日军全部歼灭。
3.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
1.建立
(1)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
(1)军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2)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3)经济:实行,发展生产。
(三)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下半年
2.主要目标:破袭日军,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经过: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4.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的信心。
五、引导点拨:
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1)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3)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4)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5)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六、反馈矫正:
1、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徐州会战
2、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
4、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组织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上对日军主动出击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是()
A.彭德怀B.左权C.朱德D.贺龙
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A.都提高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威望B.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C.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D.都是共产党正面抗战的重大胜利
6.下列四幅影视作品宣传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D )
①《地道战》②《血战台儿庄》③《铁道游击队》④《小兵张嘎》
新课标第一网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杭,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应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请举两个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取得胜利的典型战役。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悲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消息(新闻)的文体特点,理清消息(新闻)的结构组成;
2.能力目标: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
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主席热烈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重点: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
难点:通过对毛主席个人魅力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到六楼上阅读课,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报纸,你首选看什么?······小说和《故事会》似乎比新闻更好看,但其实,如果你善于读新闻,你会发现其实新闻也很好看呢。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主席写的文章——《消息二则》,就要教大家如何读出新闻的独特的味道出来。长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道场,请看大屏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
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
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2.热身运动
自由地大声诵读第一则消息,结合旁批收集整理有关消息的知识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江和三路大军进攻简图,加上导语标志;板书消息的粗略结构图;请一学生完成消息结构图;请全体学生朗读并熟记。)
3.读出消息的结构魅力
挑战一:
东路军很烦恼:因为他们被毛主席他老人家安排在了新闻四个层次的最后一个层次。他们不服气,认为自己的位置完全可以往前移动。
你以为如何呢?你能说服他们理解毛主席的安排吗?
请你用句式说话“东路军啊,你听我说······”
明确: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中路军首先发起进攻,所以先写中路军。又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一样,所遇抵抗非常微弱,所以接着写西路军。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在后边单写。(板书:结构严谨)
4.读出消息的语言魅力
挑战二:
A.你从下列加粗的词语中读出了什么?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明确:通过词语的赏析,突出这则消息表达缜密的语言特点。(板书:表达缜密)
B.请你对照课本,老师可以这样表达吗?
改文:
歼灭一切抵抗之敌,
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占领江阴要塞,
切断长江。
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原文: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突出这则消息动词讲究的语言特点。(板书:动词讲究)
C.请你注意对比以下两句话的表达效果,你更欣赏哪一种?
原文: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改文: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等县的广大地区
已经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诸、业已”这两次词语体现出毛主席深厚的文言功底。(板书:文言典雅)
5.读出消息的情感魅力
挑战三
A.寻宝游戏:
在文本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在许多时候甚至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它不是动词,也不是形容词,它是一个代词,请你找到这个宝藏。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播放视频——百万雄师渡长江)
明确:文章中的“我”代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千千万万受苦的中国老百姓。毛主席反复用“我”来表达,表现了他对解放军的自豪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板书:情怀热烈)
B.小活动:请你也用上这个“我”表达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
明确:我班的同学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是多令人欣喜啊!
C.毛主席受人敬仰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因为他像曹操一样能赋诗写文,有人曾用一句诗来概括: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啊!同学们,看呀,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中感受他博大热烈的情怀。请看《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
《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长征》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6.总结提升
“这一篇”新闻的魅力:
结构谨严
表达缜密
动词讲究
文言典雅
情怀热烈
7.课外延伸:
普利策新闻奖是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此外还有“世界新闻摄影”荷赛奖和罗纳德.里根新闻奖。
我们国内也有“中国新闻奖”“韬奋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和“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四大奖项。
8.板书
标题
消息(新闻)导语
的结构电头(消息头)
主体
结构严谨
表达缜密
文章魅力动词讲究
文言典雅
情怀热烈
9.课后反思:如果学生没有熟读课文,挑战难度就有点高,1606班自主发言较多;品味语言魅力的教学环节的活动还需要设计更好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