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重点知识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08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重点知识。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重点知识”,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重点知识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找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

(2)短除法:用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做除数,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

(1)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成互质关系(即公因数只有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的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的方法:可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步约分,也可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进行一次约分。约分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分数。

6、最简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倍数(一般写6个,加上省略号),然后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2)短除法:用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两个数,除到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乘一边,最小公倍数乘一圈。

9、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1)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成互质关系(即公因数只有1)时,它们的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小于1的有限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和整数部分的0去掉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1、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得数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三位小数。

1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直接把分数的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13、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4、分数加、减法的简算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扩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重点知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重点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数与代数》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在小学阶段属于较难的一册内容,本册内容概念多,易混淆;计算多,易出错;知识点碎,熟练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开始接触方程,与原来解应用题的思路不同,对于习惯了几年都在用算术法的同学来说有所不适应。所以历年考试来看,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现把本册知识点整理如下,以帮助同学们系统的复习本册内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等式的性质:

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性质二: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3、解方程的方法: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x-a=b,ax=b,x÷a=b,ax+bx=c,ax-bx=c类型的方程。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与方程的解的区别: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写答案。

四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重点知识


四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重点知识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奇数、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自然数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

5、质数、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如2、3、5、7、11......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自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分为三类:质数、合数、1.

6、100以内的质数(共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其中20以内的8个需要大家非常熟练的掌握,便于分解质因数

7、质因数: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些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如:6=2×3,2和3都叫做6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要点:合数写在等号左面,分解的数在右面,且分解出的数都是质数。如:8=2×2×2,不能写成8=2×4,也不能写成2×2×2=8.

9、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树枝法(2)短除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重点知识


四年级数学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重点知识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找对称轴的方法:用对折的方法寻找对称轴。

3、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对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

1、平移的意义:物体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2、平移的特点:物体或图形平移后,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

3、画平移图形的方法:(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作参照点或参照线段。(2)按指定方向和格数把参照点或参照线段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或画出线段。(3)把各点按照原图顺序连接起来。

1、旋转的意义:物体绕着某一点转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2、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3、旋转的三个关键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后,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

5、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6、简单图形旋转90°的画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线段或关键点,用三角板做关键线段的垂线段。(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画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3)按照原图形顺次连接所画的对应点。

练习题目

1、判断:物体转动就是旋转。()

此题是错的,旋转要有旋转中心,不能随意转动。

2、填空

(1)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是()现象。

(3)经过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和()完全相同。

(4)正方形ABCD向右平移了5厘米,A点平移了()厘米。

(5)一个等边三角形绕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120°,每个内角是()。

答案:1、三2、平移3、形状、大小4、55、60°

三、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移改变物体的形状B、平移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C、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

(2)将一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4厘米后,得到的图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3)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A、踢毽子B、玩碰碰车C、荡秋千D、捉迷藏

(4)从3:15到3:45这段时间里,钟表的分针旋转了()

A、120°B、180°C、30°D、360°

答案:C、A、C、B

四、思考题:

一个电话号码是七位数,逆时针旋转90°,再旋转90°,是9160619。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

答案:6190916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