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1

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

新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平行线的性质(二)学案稿
回顾旧知:
1、平行线性质一:两条__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如图:已知∠1=∠2,∠3=115o,求∠4。

一、探究新知:
1、合作学习:
如图:直线AB∥CD,并被直线EF所截。∠2与∠3相等吗?∠3与∠4的和是多少度?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①回顾我们已知道的平行线的性质,由此能得出图中哪一对相等。
②∠3与∠1有什么关系?∠4与∠2呢?
(1)分析∠2与∠3是否相等:
理由如下:
∵AB∥CD(已知)
∴∠1=∠2()
又∵∠1=∠3()
∴∠2=∠3()
结论:平行线性质二: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3与∠4的和是多少度
理由如下:(请同学们按照上面推理格式自己尝试完成,写明依据)

结论:平行线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一位学生总结平行线三条判定与三条性质;并一起完成下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用途
平行线判定定理
平行线性质定理

3、做一做: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o,则∠2=__()
∠3=___-∠1=___()

二、应用新知:
例3:如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分析:由AB∥CD可以推出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由AD∥BC可以推出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1与∠2是否相等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
解:理由如下(请一位学生板演,学生自己完成推理)

学生练习:如图:已知∠1=∠2,∠3=65o,求∠4的度数?

例4:如图已知∠ABC+∠C=180o,BD平分∠ABC.∠CBD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三、课外拓展:
如图,A、F、C、D四点在一直线上,AF=CD,AB//DE,且AB=DE,判断EF和BC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四、下节预习题:
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作出图中的平行线AD与BC之间的距离.

相关阅读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姓名
【学习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三条性质的推导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由上可知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问题探究】
问题一:议一议
你能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吗?C
1a
3
2b

问题二: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ADE
解:
FBC
【问题评价】

练习:第13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素材:

A组题:
(1)在图中a∥b,计算∠1的度数分别为,,。
(2)如图若AB∥EF,BC∥DE,则∠E+∠B=
a36°AF
b111BC
120°DE

B组题:
(1)已知,如图,a∥b,c∥d,ab
∠1=48°,求∠2,∠3,14
∠4的度数。23

(2)如图,已知AB∥CD,∠B=120°,∠D=130°,求∠BDE的度数。
AB
CD
(3)已知△ABC,试说明∠A+∠B+∠C=180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王振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
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2.3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
假定∠1≠∠2,
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
∴∠1=∠2.
另证:(同一法)
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
∴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
∴∠1=∠2.
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3=∠2.

证明: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3=∠2(等量代换).
说明:如果学生仿照性质一,用反证法或同一法去证,应该给以鼓励.并同时指出,既然性质一已证明正确,那么也可以直接利用性质一的结论,这样常常可以使证明过程简单些.然后介绍或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证法.
平行线的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求学生仿照性质二,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最后对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进行全班订正.
已知:如图2-34,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2+∠4=180°.

证法一: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180°(邻补角),
∴∠2+∠4=180°(等量代换).
证法二:
∵AB∥C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180°(邻补角),
∴∠2+∠4=180°(等量代换).
例已知某零件形如梯形ABCD,现已残破,只能量得∠A=115°,∠D=100°,你能知道下底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根据是什么?(如图2-35).

解:∠B=180°-∠A=65°,
∠C=180°-∠D=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
小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1.从因果关系上看
性质: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所以……;
判定:因为……,所以两条直线平行.
2.从所起作用上看
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两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三、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教后记:.
学生学习了这个平行线的性质后,不能理解它的用途,两直线平行不知道应该是哪些角应该相等,哪些角应该互补,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论不能充分的理解。导致使用的错误。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图形的认识能力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