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数学下(新)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共2课时教案(湘教版)

小学三角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1

八年级数学下(新)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共2课时教案(湘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下(新)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共2课时教案(湘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共2课时
第1课时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掌握“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2、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活动课前、课中反思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二、新授
(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请学生看图形:
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
练习1
(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
(2)在Rt△ABC中,∠C=900,∠A-∠B=300,那么∠A=,
∠B=。
练习2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
(2)与∠A相等的角有。
(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提问:“在△ABC中,∠A+∠B=90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
归纳: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3:若∠A=600,∠B=300,那么△ABC是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l)量一量斜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
(3)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4)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归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巩固训练:
练习4:在△ABC中,∠ACB=90°,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_________。
练习5:已知:∠ABC=∠ADC=90O,E是AC中点。
求证:(1)ED=EB
(2)∠EBD=∠EDB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练习6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M是BC的中点。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O,那么MO与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和一条判定定理?
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课后反思

相关阅读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新)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I)共5课时教案


课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共5课时
第1课时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策略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活动课前、课中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两锐角互余;(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按要求画图:
(1)画∠MON,使∠MON=30°,
(2)在OM上任意取点P,过P作ON的垂线PK,垂足为K,量一量PO,PK的长度,PO,PK有什么关系?
(3)在OM上再取点Q,R,分别过Q,R作ON的垂线QD,RE,垂足分别为D,E,量一量QD,OQ,它们有什么关系?量一量RE,OR,它们有什么关系?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为什么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Rr△ABC中,∠A=30°,BC为什么会等于AB
分析:要判断BC=AB,可以考虑取AB的中点,如果如果BD=BC,那么BC=AB,由于∠A=30°,所以∠B=60°,
如果BD=BC,则△BDC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所以考虑判断△BDC是等边三角形,你会判断吗?
由学生完成
归纳: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这个定理的得出除了上面的方法外,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先让学生交流,得出把△ABC沿着AC翻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2上面定理的逆定理
上面问题中,把条件“∠A=30°”与结论“BC=AB”交换,结论还成立吗?
学生交流
方法(1)取AB的中点,连接CD,判断△B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60°,从而
∠A=30°
(2)沿着AC翻折,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
(3)你能把上面问题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归纳: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度。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定理应用
例1、在△ABC中,△C=90°,∠B=15°,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E,交BC边于点D,BD=16cm,则AC的长为______

例2、如图在△ABC中,若∠BAC=120°,AB=AC,AD⊥AC于点A,BD=3,则BC=______.

2实际应用
例3、(P5)在A岛周围20海里水域有暗礁,一轮船由西向东航行到O处时,发现A岛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且与轮船相距30海里,该轮船如果不改变航向,有触礁的危险吗?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六、作业布置: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课后反思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巩固利用添辅助线证明有关几何问题的方法。
3.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重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难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探索过程及证明思想方法。
三、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回忆:什么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有关内容。
(二)交流探究:
1.如图:Rt△ABC中,∠C=90°,则∠A+∠B=。为什么?
2.△ABC中,若∠A+∠B=90°,判断△ABC的形状。
结论:
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判定定理: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动手操作:
○1画一个Rt△ABC;○2找到斜边的中点D;○3连接CD(CD就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
○4量一量DA、DB、DC的长度,你发现什么结论?
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长度有何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验证:要证CD=1/2AB,即CD=DA=DB
不妨将Rt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与斜边AB交于点D。
则DA=DC,∠A=∠1
因为:∠A+∠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1+∠2=90°()
所以:∠B=∠2()
于是:DC=DB()
所以:DA=DC=DB即点D为AB的中点
因此:CD=1/2AB
结论: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利用这条性质,可以解决很多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三)精导精讲:
例1:Rt△ABC中,∠C=90°,O为AB的中点,若OC=5则AB=
若AB=18则OC=
例2: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F是BC中点,求证:FD=FE学生上台演示
分析:(1)若连接DE,得出什么结论。(△DEF等腰三角形)
(2)若O是DE中点,则FO与DE有何关系?FODE)
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四)应用提升:
如图:D是线段AB中点,C是AB外一点,且DC=DA=DB,连接AC、B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易证:∠A+∠B=90°
或∠1+∠2=90°
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结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六)作业布置:P87练习题
(七)课后反思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的能力.
(3)培养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逻辑思维产生兴趣,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综合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AB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D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2.提出命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证明命题:
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求证:CD=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CD至点E,使DE=CD,易证四边形ACBE是矩形,所以
CE=AB=2CD.
思考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如图,在Rt△ACB中,∠ACB=90°,∠A=30°.
求证:BC=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CD,易证△BD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BD=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CD=4,则AB=______.
2.三角形三个角度度数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是4cm,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______cm.
3.如图,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为垂足.
求证:(1)G是CE的中点;
(2)∠B=2∠BCE.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ABC中,AB=AC,∠C=30°,AB⊥AD,AD=2cm,求BC的长.
【答案】
1.8
2.2
3.证明:(1)连接DE.∵在Rt△ADB中,DE=AB,又∵BE=AB,DC=BE,∴DC=DE.∵DG⊥CE,∴G为CE的中点.
(2)∵BE=ED=DC,∴∠B=∠EDB,∠EDB=2∠BCE,∴∠B=2∠BCE.
4.6cm
【教学说明】可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归纳.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有斜边上的中点,要考虑构造斜边上的中线或中位线.
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4.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本课从复习已学过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入手,通过实验操作、猜想、证明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积极参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综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