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学法指导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研究古代四大发明的优势和缺陷,科学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内容: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影响:

①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3)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①中国是由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③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④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2.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

科技成就(发明)

朝代

历史地位

数学

《九章算术》

东汉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珠算

元末明初

明朝时,珠算法意境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天文

《石氏星表》

战国石申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浑仪

西汉张衡

是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授时历》

元朝郭守敬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立法,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农学

《氾胜之书》

西汉氾胜之

是古代最早的农书

《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著作

《农书》

元朝王祯WwW.jab88.cOM

重点放在生产工具方面

《农政全书》

明朝徐光启

奠定了农书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

医学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关于中国古代科技

(1)领先世界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②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

③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④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⑤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⑥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④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⑤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

4.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它未能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是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史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4)中国古代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张有重要地位。

(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6)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5.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早起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巨

D.领先世界的时间最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答案:B

辨析:C项、D项只是表象,较易排除,四大发明在推动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A项包含在B项中。故答案为B。

例二:关于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

②《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着作

③《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着作

④《本草纲目》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④

答案:A

辨析:《齐民要术》是中国而不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着作;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黄帝内经》。故答案为A。

例三: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段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答案:C

辨析:A项表述错误,世界文明是多元的;B项与题干内容不符;D项表述错误,三大发明是在封建社会产生的;C项科学的体现了马克主义观点。故答案为C。

例四:假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从理论上讲,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

①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

②利用火药开山采矿

③运用指南针航海

④翻阅《授时历》计算日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辨析:《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排除④。故答案为D。

例五:韩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内外,下列关于中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地方法

④《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D

辨析: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伤寒杂病论》。故答案为D。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7年高考广东卷)我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科技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B

辨析:解题时注意抓住“主要”二字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是由农耕经济的发展决定,政府作为组织者对古代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古代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实验。故答案为B。

例二:(2005年上海单科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

答案:A

辨析: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竹、木简或帛。纸出现在西汉前期,大规模用于书写的纸在东汉“蔡侯纸”出现以后。故答案为A。

例三:(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答案:D

辨析:注意活字印刷的活字是篆刻时是反着的。故答案为D。

例四:(2009高考浙江文综)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答案:D

辨析: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纸质文献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具有权威性等优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工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但是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答案为D。

例五:(2008年高考上海卷A组)中国古代由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新课标第一网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答案:A

 辨析:“司南”的发明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纸”的发明是在西汉,“火药”的发明时间是在唐朝,“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是在北宋。故答案为A。

相关阅读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题

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09考纲

科技成就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本课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近年来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出现的几率较高,但基本上是选择题,考察的重点放在与四大发明有关的史实,如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外传的时间,特点等。其他知识点基本上没有涉及,但也要注意这些科技成就的史实。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造纸术

1)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2)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2)印刷术

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868年)是唐代雕版印品中的精美之作。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伟大的贡献。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了。

(4)指南针

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P37图),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

2.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地位)(P38)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最晚在汉武帝的时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浑仪。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

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称为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

(2)成就:

夏朝:《夏小正》商朝:“殷历”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1281年《授时历》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的优点,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2.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医: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医圣”与“坐堂先生”。

2、中药:《本草纲目》(时间、作者、内容、地位)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2009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解析:C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有什么样的缺点?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或是难以保留,或是难于书写,或是太贵重。

火药的发明历程

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火法。

: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拿来当药吃。”

(1)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1)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参考(《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131)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特点,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特点:宋元科技具有开创性、开放性;继续领先于世界。

影响:科技发明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朝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传统的科学技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本草纲目》等几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教学

后记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期末知识点整理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

新课:

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

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学生列举。

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

发明简单过程

教师课件投影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

造纸术、图片两汉(蔡伦)

火药、图片军事始于唐末

活字印刷术、图片北宋毕升

指南针、图片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

(1)这些凝聚着古代中国人民无穷智慧的发明和发现,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2)学思之窗:

(3)学生分析讨论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参考37页)

(4)教师总结:加速了西欧各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形态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飞跃。西欧的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从而奠定了它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火车头。

问题4、利用资料分析探究,16~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思考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命运不同的原因。

(1995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二、其他科学技术成就(以学生设计古代科技成果图表)

1、教师给出表格:古代中国的其他科技成果

门类

成果

数学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农学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2、教师提问,请同学对重点成就作简单介绍,适当补充史料配以图片和投影(超连接)

小结:

1、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划出来)

(1)四大发明

(2)《九章算术》

(3)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4)《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四大发明的影响

3、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落后?(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探究题)

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作出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近代中国发生?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科技本身存在重实用性而少理论探讨;

重文轻技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

……

教学后记: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材分析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本课教材主要从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农学以及医学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与教材前后两个单元关系不大,与本单元的其他课程联系也不深。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的基础,而且初中也曾经学过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一定了解。学生通过看书基本上能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本课难点在于分析古代科技成就巨大的原因,学生应在此下功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养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导入设计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导言,从导言提供的信息——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引出造纸术的发明,提问: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推进新课

第一课时

(板书)一、四大发明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6~37,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请学生简单介绍四大发明。

自主学习1:(展示图片:西汉的纸)这是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历史见证,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这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时代的绘有地图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西汉的纸 汉代的司南(模型)

自主学习2:[展示图片:汉代的司南(模型)]这是汉代的司南。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自主学习3:(展示图片:突火枪、火箭)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代末年战争频仍,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毕升泥活字版(模型)

自主学习4:[展示图片:毕升泥活字版(模型)]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问题情境1:刚才四位同学准确地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展演变过程,那么四大发明在中国和世界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什么作用不一样?请大家阅读教材,然后讨论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了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的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自主学习1:材料一反映造纸术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的普及。

自主学习2:材料二反映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近代化所起的进步作用。

过程评价:两位同学对材料的解读很到位,分析非常详细,材料一、二的确说明了我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两位同学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在中国发挥了什么作用?两者为什么作用不一样?哪位同学能就这点做分析?

自主学习3:四大发明在中国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成分超稳定的强大,在此基础上封建制度不断得到高度强大,在这样的社会和制度框架内,四大发明的先进技术始终得不到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而当四大发明传入西方不久,正好赶上西方国家开始发生社会转型性的演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撕裂原本就不稳定的欧洲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因素正在不断萌生滋长。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推动了这一进程的演进,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此,西方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则相应地逐渐衰落下去。

小结:

回答得很对。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大家学会了用对比的方法来学历史,通过比较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勤勉、聪明的古代中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些发明对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但是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造纸术传入欧洲,结束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指南针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先进的西方火药不仅使欧洲封建贵族走向衰落,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欧洲人采用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地迈入近代社会门槛。总之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过渡: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代中国还有很多科技发明可以与之相媲美,下面我们来学习古代中国同样辉煌的数学成就。

(板书)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7,了解《九章算术》的概况。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数学专著,承先秦数学发展的源流,进入汉朝后又经许多学者的删补才最后成书,这大约是公元1世纪的下半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

《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指导阅读历史纵横,了解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甲骨文中的13个数字

十进,就是以十为基数,逢十进一位。数字符号因其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

古代中国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7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算筹记数摆法

算筹是古代中国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又称为筹、策、算子等。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古代中国数学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是受惠于算筹的。

珠算是古代中国数学在计算方法方面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早在汉代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14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

珠算的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是在明代完成的。当时,由于实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迫切要求计算简捷,速度加快,这就给珠算盘这一计算工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另外,传统的筹算方法从唐宋以来已经逐渐简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用算筹演算时,往往一念口诀就心算出了结果,而手中的算筹却还在慢慢排列,这样便产生了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比较起来,在珠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筹算的排列移动快得多,珠算具有“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

因此,一时间珠算风靡海内,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取代了算筹,并最终把算筹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一致公认,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盘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

过渡:教材中仅列举了古代中国数学方面的两个成就,其实还有许多,如圆周率的计算等,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相关资料。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大家看下面一段材料,回忆和学习我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板书)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多媒体展示材料:

1976年11月12日晚,在美国科学院大厅里,为款待中国天文学代表团,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我们美国人很难想象,拿天文科学来说吧,中国有全世界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日月食、彗星、太阳黑子……的记录,三四千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中国大陆上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

问题情境2:弗里德曼所说的天文学成就主要是指哪些?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是什么?

自主学习1:弗里德曼所说的最系统、最完整的日食记录要属《春秋》中记录的公元前770~前476年中的37次日食。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春秋》中记载的公元前613年“有星孛于北斗”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汉武帝时期制订了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至于精美的天文仪器我们可以知道有浑仪和郭守敬革新浑仪创制的简仪等。

自主学习2:一是古代天象观测记录。《石氏星表》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编写的,它用赤道坐标记录了800多颗恒星的位置,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200年。

自主学习3:二是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是中国的浑仪,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已经有这种仪器,后来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制作了更为简化、更为精密的简仪。

过程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所作出的贡献,还有与之相媲美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

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领域

内容

地位或意义

四大发明

数学成就

天文学成就

第二课时

导入设计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表格,课件展示答案:

领域

内容

地位或意义

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经济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

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

首创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珠算

方便、快捷

天文学成就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

古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这是我们上节课所介绍的杰出的古代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我国古代科技的其他方面的成就。

推进新课

(板书)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最早的历书。

阅读历史纵横,了解天干地支。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六十甲子顺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2月3~5日交节)

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5月5~7日交节)

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11月7~8日交节)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授时历》。

自主学习:1277年左右,郭守敬等人接受了编制新历法的任务,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元世祖接受了建议,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个地点进行了几项重要的天文观测,历史上把这项活动称为“四海测验”,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间的长度,为编制新历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数据。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春天,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创造,例如,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6秒,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按照《授时历》的推断,大德三年(1299年)八月己酉朔巳时,应有日食,“日食二分有奇”。但到了那一天,“至期不食”。是否《授时历》错了?根据现代天文学推算,那天确实有日食发生,是一次路线经过西伯利亚极东部的日环食。只是食分太小,加之时近中午,阳光很亮,肉眼没能观察到罢了。《授时历》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它在我国沿用了300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现行公历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利里奥在1582年提出的,比《授时历》晚了整整300年。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有名、世界有名、天上也有名的伟大科学家,196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绘有郭守敬半身像与简仪两枚纪念邮票。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隆重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四大农书。

自主学习1:《氾胜之书》是中国农业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该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学专著。

《氾胜之书》共18篇,全书总结了西汉后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关中地区的农作技术。书中内容涉及早禾、晚禾、麦、稻、稗、黍、大豆、小豆、麻、瓠、桑等农作物。还记载有耕田、种麦、种瓜、压桑、选种、嫁接、轮作、间作、混作等耕作技术,并且大都符合科学原理。其中“区田法”和“溲种法”最为有名。

《氾胜之书》总结了关中地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对后世的农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主学习2:《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它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自主学习3:《农书》系由三部分(这三部分本是各自独立的,后来合成一书)组成的,第一部分共有6卷,19篇。名为“农桑通诀”,即农业通论;第二部分“百谷谱”,共有4卷11篇,这部分属于作物栽培个论;第三部分“农器图谱”是《农书》的重点,这部分共有12卷之多,篇幅上占全书的4/5,收集了306幅图,分作20门。

《农书》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它第一次将南北农业技术写在同一本农书之中。二是“农器图谱”的写作。这不仅是以前历代无法比拟的,而且后世农书和类书所记载的农具也大部分以它为范本。

自主学习4:《农政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本书不同于前代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板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单介绍《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自主学习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它总结了前人医疗的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四诊法和针灸疗法,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自主学习2: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在公元200~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自主学习3: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还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阅读历史纵横,了解针灸疗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北宋针灸铜人,根据中国古代医学经络学说,经络遍布人体各个部位,有运送全身气血、沟通身体上下、内外之功能。穴位则是经络系统控制机关,刺激穴位可以起调节经络系统的作用。北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铜人上总穴位有657个,穴名354个,开创了应用铜人进行教学的先河,在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但是后来亡失。围绕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铜人到底在哪儿的问题,学术界已争论了近百年,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铜人,都曾被部分学者誉为最早的正统仿宋针灸铜人,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组成的专家组通过人形姿势、服饰、比对文献等鉴别措施,从10个方面证明了现藏于圣彼得堡冬宫的明代中国针灸铜人才是现存最早的明正统年间仿宋铜人。课题组经过查阅文献,最终补齐了所有穴名,并对这具铜人进行了成功复制,目前复制品已经摆进中国中医研究院内的中国针灸博物馆。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古代农学和医学的成就,并且介绍了各成就的价值和意义,下面针对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我们来探讨几个问题。

问题情境3: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互动:老师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最后老师总结。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本国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古代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问题情境4: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互动:老师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最后老师总结。

(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中国“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农学成就和医学成就,其实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还有许多,不是我们一两节课就可以介绍完的,请大家课后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其他方面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

板书设计

领域

内容

地位或意义

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经济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

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

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珠算

方便、快捷

天文学成就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浑仪

古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农学

《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布早300年

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著作

医学

《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