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3)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历史探究、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情境再现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正面临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解的局面。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光要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更要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一句话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今天让我们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再次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以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哀婉。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一、诗歌——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诗经》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此外,“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2)特点:以四言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影响: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屈原与“楚辞体”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因其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屈原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后来,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2)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该体裁的诗歌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3)代表作:《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抒情诗。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离骚》两千多年来教育、感奋了无数读者,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屈原也成为爱国者的榜样。在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汉赋:
(1)含义:汉代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2)特点: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在国外媒体评出的全球十大经典爱情传奇中,中国有三对情人榜上有名: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杨玉环位列第三,徐志摩陆晓曼位列第十。
司马相如的爱一度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君看后,悲伤之情无语言表。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烧香问苍天,六月摇扇我心寒,五月冷雨浇花端,四月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终是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4、唐诗:
(1)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表现: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2)代表诗人、名句:
①初唐(618~713年):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王勃: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
●陈子昂:力排前代“逶颓靡”的诗风,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主张作诗要有“风骨”,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名句:“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盛唐(713~766年):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史”: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高适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中唐(766~835年):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名作还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④晚唐(836~906年):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1)宋词兴盛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成就:
1)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①北宋柳永:(《雨霖铃》)、(《蝶恋花》)、
②两宋之交李清照:
2)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①北宋苏轼: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代表作及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南宋辛弃疾:(《永遇乐》)、(《摸鱼儿》)、(《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鹧鸪天》)
2、元曲:(1)含义: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
(2)成就: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另两位是郑光祖、白朴)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①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他的悲剧《窦娥冤》“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语)。1958年,关汉卿被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尊称关汉卿为“曲圣”。
②马致远: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
三、明清的小说:
1、小说演变:(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唐代的传记小说: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3)宋代的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宋元话本把我国的小说推到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的繁荣:
(1)产生的背景: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2)繁荣的原因: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②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③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3)四大名著:
书名作者成书时间内容价值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而创作。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出色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是我国第一部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以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而创作。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清朝描写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清朝)——《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
(5)讽刺小说:吴敬梓(清朝)——《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本课小结: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
★作业布置结合语文课本所学的明清小说,谈谈你对明清小说特点的理解。
在艺术结构上,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相关知识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1)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2: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4: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诗歌
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
初唐王勃
陈子昂
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
杜甫诗史现实主义
中唐白居易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李商隐

杜牧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教师总结如下:
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1.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成因:
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C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流派:
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元杂剧的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三)明清小说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1,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A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C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D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概况:
(2)内容:
(3)地位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1)初唐
(2)中唐
(3)晚唐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特点:
(2)成就
(3)成因
2元曲
三:明清小说:
1.繁荣原因
2.代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搞懂。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讲到宋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辛弃疾的经历,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介绍我国的伟大文学成就,是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成就。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提高等共3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教师指导下节课预习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编写人吕兰起审稿人李玉梅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时期文学体裁分期/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先秦
战国
汉西汉
东汉
唐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宋豪放派
婉约派

明清元末明初
明朝
清朝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1)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习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概况:

B内容:

C地位:

2: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特点:

B代表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诗歌
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
初唐王勃
陈子昂
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
杜甫诗史现实主义
中唐白居易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李商隐

杜牧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

成因:

流派: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

豪放派

(三)明清小说
2,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三)反思总结
先秦至清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演变趋势
主要成就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品演变趋势
《诗经》逐渐成熟、完善;逐渐通俗化、大众化。
楚辞屈原《离骚》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唐诗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
宋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四)当堂检测体验高考
1.(2007年高考广东卷)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问题的掌握。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隋唐科举制的实行使下层知识分子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宋词、明清小说的繁荣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一大表现。故答案为A。
2:(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均不正确。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3:(2007年高考上海B组19)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B.林肯C.拿破仑D.屈原
答案:D
辨析:“忧愤之死”,从题中所列历史人物的生平来看,屈原最切合题意。故答案为D。
4:(09安徽文综卷,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答案:B
辨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公元700年前后,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故B项符合。故答案为B。
5:(2009广东历史卷,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答案:D
辨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这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故答案为A。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郭沫若称赞唐代一文学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人是()
A.韩愈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唐诗的繁荣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事业的启示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注意兼收并蓄
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④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3.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歌书画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热烈的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杜甫赞扬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D.郭沫若赞扬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岑参的诗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
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5.下列关于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宋代兴起于宫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②宋代兴起于民间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③便于抒情和叙事
④庄谐杂出,可雅可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
7.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
8.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与李白的诗相近的明清小说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
9.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①李清照②苏轼③柳永④辛弃疾
10.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三打祝家庄图二:黛玉葬花图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图四:大闹天宫
请回答问题:
(1)指出插图这种艺术形式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2)上述四幅图片出自四大古典名著,试判断它们分别出自哪部小说。
(3)明清小说蓬勃发展,试分析其原因。
7.A.材料提供的信息为唐代诗人,诗风有“大胆夸张与奇特想象”。由此判断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故答案为A。
8.B.本题考查对文学风格的理解。解题关键是对李白的诗歌以及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手法风格的了解,李白的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西游记》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描述了孙悟空的形象,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和风格上相近。故答案为B。
9.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故答案为D。
10.解析:第(1)问较简单,由于图片出自四大名著中,而四大名著又成书于明清时期,因而插图出现的时间也就明显了;配有插图是为了图文并茂,据此分析原因。第(2)难度较小;第(3)问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原因。
答案:(1)时间:明清时期。
原因:适应小说、剧本发展的需要;绘画艺术的发展。
(2)图一、二、三、四分别出自《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集体备课)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集体备课)》,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时间

10月14日

地点

南校

学科

历史

主备人

成员

历史组

缺席课题

《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重点解析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

2.宋词及其沿革

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号为“曲子词”。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就有词作问世。词发展至宋代而走向辉煌。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流传至今的仍有两万多首。南宋的词,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增添了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但却如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就在宋代,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进入繁荣阶段,词的创作高潮便过去了。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

(2)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

(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书画同源)

下一次主备人

主备内容

11课12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

一、《诗经》

教师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离骚》

教师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

(1)汉赋

教师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

1、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其中的片段。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产生的背景:

(1)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3)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小结:

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1)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2: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

4: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诗歌
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
初唐王勃
陈子昂
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
杜甫诗史现实主义
中唐白居易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李商隐

杜牧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教师总结如下:
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1.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成因:
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C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流派:
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元杂剧的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后,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三)明清小说
学生依据教材回答预习学案问题:
1,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A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C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D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概况:
(2)内容:
(3)地位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1)初唐
(2)中唐
(3)晚唐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特点:
(2)成就
(3)成因
2元曲
三:明清小说:
1.繁荣原因
2.代表: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搞懂。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讲到宋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辛弃疾的经历,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介绍我国的伟大文学成就,是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成就。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提高等共3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教师指导下节课预习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编写人吕兰起审稿人李玉梅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时期文学体裁分期/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先秦
战国
汉西汉
东汉
唐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宋豪放派
婉约派

明清元末明初
明朝
清朝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1)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习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
A概况:

B内容:

C地位:

2:汉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A特点:

B代表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学生阅读教材第43页,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人物诗歌
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
初唐王勃
陈子昂
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特点: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
岑参
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王维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
杜甫诗史现实主义
中唐白居易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晚唐李商隐

杜牧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的成因、特点和流派
特点:

成因:

流派:

2.元曲的含义和成就

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
婉约派

豪放派

(三)明清小说
2,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繁荣原因:

(三)反思总结
先秦至清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及其演变趋势
主要成就代表人物或代表作品演变趋势
《诗经》逐渐成熟、完善;逐渐通俗化、大众化。
楚辞屈原《离骚》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唐诗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白居易
宋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四)当堂检测体验高考
1.(2007年高考广东卷)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问题的掌握。汉赋多为歌功颂德的“宫廷文学”,隋唐科举制的实行使下层知识分子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宋词、明清小说的繁荣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一大表现。故答案为A。
2:(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均不正确。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3:(2007年高考上海B组19)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B.林肯C.拿破仑D.屈原
答案:D
辨析:“忧愤之死”,从题中所列历史人物的生平来看,屈原最切合题意。故答案为D。
4:(09安徽文综卷,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答案:B
辨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公元700年前后,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故B项符合。故答案为B。
5:(2009广东历史卷,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答案:D
辨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这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故答案为A。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1.郭沫若称赞唐代一文学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人是()
A.韩愈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唐诗的繁荣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事业的启示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注意兼收并蓄
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④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3.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歌书画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热烈的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杜甫赞扬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D.郭沫若赞扬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岑参的诗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
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5.下列关于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宋代兴起于宫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②宋代兴起于民间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③便于抒情和叙事
④庄谐杂出,可雅可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
7.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
8.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与李白的诗相近的明清小说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红楼梦》D.《水浒传》
9.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①李清照②苏轼③柳永④辛弃疾
10.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三打祝家庄图二:黛玉葬花图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图四:大闹天宫
请回答问题:
(1)指出插图这种艺术形式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2)上述四幅图片出自四大古典名著,试判断它们分别出自哪部小说。
(3)明清小说蓬勃发展,试分析其原因。
7.A.材料提供的信息为唐代诗人,诗风有“大胆夸张与奇特想象”。由此判断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故答案为A。
8.B.本题考查对文学风格的理解。解题关键是对李白的诗歌以及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手法风格的了解,李白的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西游记》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描述了孙悟空的形象,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和风格上相近。故答案为B。
9.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故答案为D。
10.解析:第(1)问较简单,由于图片出自四大名著中,而四大名著又成书于明清时期,因而插图出现的时间也就明显了;配有插图是为了图文并茂,据此分析原因。第(2)难度较小;第(3)问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原因。
答案:(1)时间:明清时期。
原因:适应小说、剧本发展的需要;绘画艺术的发展。
(2)图一、二、三、四分别出自《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