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七上)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8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七上)。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七上)”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知道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2、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三、情感目标

明确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通过此学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这是继春秋、秦汉之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们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板书设计

原因

北方长期战乱,大批人口南迁

农业: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进步、多种经营农副结合

手工业:丝织业重心由北南移

商业:建康等商业城市兴盛

路线

西:巴蜀东:江浙

南:两湖、江西

作用

劳动力大增及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人口大量南迁

一是指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造成的,同时,“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二是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路线的大致情况。

三是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资料]

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往往与战争有关。从东汉末军阀混战开始,虽中间有三国的局部缓和、西晋短暂统一的间歇,但“八王之乱”后接着更是出现空前的大混乱、大破坏,内乱不已,战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移形成的人口流动,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史所罕见。

西晋后期,经过东晋,直到南朝,北方战乱频仍,流民避乱到江南的十居六七。大体自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时为琅邪王,移镇建业时的前后,就有大批北民南迁。如祖逖迁居淮泅,后再南渡。及洛阳失守,石勒南至葛陂(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桓温北伐关中和败退前后,也有许多人民南迁。桓温即曾迁关中、洛阳数千家到南方。及至荷坚南下,淝水之战时,也有许多北方流民渡江。东晋未年,刘裕北伐,中途退回,关中、河南得而复失,流民南渡者也很多。所以东晋一代,南渡百姓的数量是很大的。

这一历史时期北方居民逃移的路线,除少数逃往西北边区和渡海赴辽东外,南下的主要路线有三条:一是关中难民,初奔汉中,继往巴蜀;二是中州难民逾襄、樊流入荆州;三是幽、冀、并、青、徐、充、豫以及齐鲁两淮难民,渡淮南逃,散居江东。三路难民,以最后一路人数为最多。后两路移民,在南朝时期更有继续向南移动的,以至扩展到了闽广。

西晋元康八年(208年)至刘宋大明八年(464年)的166年流移人口作了估算,以侨居今江苏省为最多,约26万,山东约21万,安徽约17万,四川约10万,湖北约6万,陕西约5万,河南约3万,江西、河南各1万,合计90万。在上述数字中把淮河以北以及陕西、四川的数字扣除,可得出过淮而南的人口约50万。

以上还仅是有文字记载的,实际人数一定大大超过这一估计。如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流民实在太多,东晋侨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侨民甚至超过了土著人口。如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共有人口42万,其中22万为南迁人口,可见南迁人口之多。又如刘宋时清查士族隐藏的人口,余姚县一次就清查出10000多人,而那时全县在籍人口不过三四万。

许多北民的南迁,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也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对于发展南方的社会经济,无疑是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二、江南经济开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1、农业经济

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地方已逐渐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且有逐渐追赶黄河流域之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肇始于此。其标志就是隋朝为了使南方财富流入北方,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从此,南北经济联为一体,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进入了更繁荣的时期。

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田的开拓垦殖,发展很是迅速。东晋立国江南后,中原士民像潮水般尾随而来。出于政局稳定和人口增加这两大因素使开发江南耕地的社会需求空前强烈,江南农业遂进入全面开发的新时期。坪田、湖田和沙田的垦殖,蔚然成风。海滨滩涂地的开垦,尤以江浙地带成就较大。另外,山区河谷之地的辟造,也很有特色。土地垦殖在南方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大抵长江下游、山地平原优于长江中游,而长江中游又优于巴蜀等地区,说明土地垦殖尚有很大的潜力。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也很大,一方面是水稻的种植的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则是从北方移植麦、粟等作物获得很大的成功。前者只是承袭原有的传统继续发展,后者则改变了南方农业生产结构,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规模地推广麦类等旱地作物,是在六朝中后期。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使南方的农业结构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水田农业,向水旱并营、稻麦兼济的方向转变,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达到早晚连作、春秋互补的目的,而且也利于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开拓荒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丘陵高亢之区,也可以各尽其利。

这一时期生产技术的改进,表现为农业工具的改进和牛耕方式的演变。六朝时期由于大量圩田、湖田以及山间丘陵地的开垦,由二牛抬杠式的单长辕犁经改进出现了短辕犁。短辕犁的先进性在于操作灵活,对耕地的选择性小,适应性强。它能够灵活地掌握犁沟的宽窄、耕地的深浅,更便于调转回旋,比长辕犁轻巧省便得多。这为一牛一人牛耕方式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种牛耕方式更适宜于个体小农经济的操作,自从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基本定型后,一千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牛耕方式。

此外,栽桑养蚕以及园艺果树(柑橘、荔枝、龙眼、橄榄、桃李等)、药材种植等业日趋兴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向上升,也构成了东晋南朝时期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多种经营不仅增强了世族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也丰富了整个社会物质生活的内容,使南方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手工业经济

造船业:东晋南朝造船业有较大的发展。建安郡的侯官(今福建闽侯)、番禹(今广州市)都是当时造船业中心。湘州也是制造大船的据点之一。东晋末建康一次风灾,据说损失的船只达10000艘。梁时大船的载重量已达20000斛(约2000吨)。有人认为,南齐时,有个慧深和尚到达了美洲,如果这一说确实,那么中国人到美洲要比哥伦布早一千年。

造纸业:自汉代发明造纸术后,经过500多年,到南朝造纸业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无论在产量、质量、加工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在原料方面,90%仍为麻,此外,又发展到桑皮、藤皮、稻草、麦秸。在品种上,除白纸外,还能制造青、赤、绿、桃花等色纸。白纸比汉纸更平滑、细薄、洁自。南梁萧绎《咏纸》诗云“咬白犹霜雪,方正若市棋”。纸的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梁简文帝萧纲做太子时,把四色纸3万张送人;大书法家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一次赠送谢安纸9万张。东晋南朝时,纸已不再是贵重难得之物。东晋末桓玄曾下令,“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南朝时,纸已完全代替了竹简和绢帛,这对文化、科学乃至书法艺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制瓷业:青瓷是中国瓷的鼻祖。东晋南朝是青瓷发展的成熟阶段,青瓷烧造成为专业。当时的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也最好。越窑的主要产地在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这里是我国最先形成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时已能够大量生产,为南朝上流社会广泛使用。江苏、浙江地区的六朝墓葬都有青瓷出土。宜兴西晋大将周处墓出土的熏炉极为精巧,表现了高超的烧制技术。还有仿生活用品的青瓷米筛、畚箕、水桶等,说明青瓷用途已在生活中十分普及。总之,这时期的瓷器已逐渐代替漆、木、竹、陶、金属制品,显示出它胜过其他材料的优越性。

纺织业:这一时期,用麻织成的布品种增加,质量也提高。其中高级织品甚为精巧,以至刘裕因其“精丽劳人”而下令禁织。随着纺织技术的提高,到南朝末年,出现了晚上浣纱而次日早晨织就的“鸡鸣布”。刘裕灭后秦,曾把关中锦工迁往江南,成立锦署,此后南方高级丝织业有不进一步发展。其织成的纱幔,内外相观,飘着烟雾。不过,此时南方丝织业虽日趋发达,还比不上北方,要赶上和超过北万,则是唐代以后的事了。

3、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4、海上贸易雏形:向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向西至印度、伊朗、大秦,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在这期间,北方处于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分立混乱的局面。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又因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而江南六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知识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郑碧丽 参与者:王柏英、胡婉辉审核人:郑碧丽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我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概况及影响。
2.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请认真阅读课本107-108页“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南迁开始: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高潮: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区,部分移民到达一带。

阅读课本110-111页“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江南经原因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带来了中原
先进的和。
②优越。
③_______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济的发展

表现
农业:开辟大量;江南实行兼作;岭南种植;新建设施。

手工业纺织业:三国时非常有名。
冶铸业: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制瓷业:烧制技术高,使用广。


1.现在,有没有人口流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学习完本课,认为经济的发展关键有哪些因素?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掌握人口的南迁;淝水之战;南方经济的发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从其内容和篇幅上讲都不重要,其中“人口南迁”“淝水之战”“南方经济的发展”三节中,只有“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节是必讲内容。
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此理解此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发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环境上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却能够得以发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重、难点突破方案:教师逐步引导,辅助以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借助挂图或将地图制作成课件)回顾秦汉以前南北方开发的情况,再对比今天南北方发展的情况,提出疑问:什么时候、是什么改变了这一状况?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
教师给出问题提示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设计板书。
(1)东汉末年,南北方的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三国鼎立期间南北方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为什么?
(3)教师补充西晋与东晋的更替和北方的分裂。
淝水之战
请学生讲一讲成语“风声鹤唳”的来历。
讨论:淝水之战中东晋的胜利会给南北方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二、具体表现:
利用课件展示
1.农业:麦稻间作、双季稻
2.纺织业:蜀锦
3.冶铸业:灌钢法
4.制瓷业:青瓷
5.造船业:吴国的船队到达夷州(今天的台湾)
6.城市的发展:建康城
通过图片、史料等直观的多方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了北方人口的大举南迁和淝水之战是促进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这时的南方经济仍然未能超过北方,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南方才全面的超过了北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开发江南地区的主要表现,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开始使用绿肥
B.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
C.生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比欧洲早1900年
D.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
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材料2: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
①材料1中所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情景?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材料2中形容的是什么东西?说明了什么?
答案:
一、1.C2.C
二、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江南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守业,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供给许多郡县。
②这是东晋时的人在诗中称赞白纸的话;说明在东晋时,手工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纸的生产,不仅产量多,而且质量很精美,种类也很多,既有纯洁的白纸,也有染色的色纸。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内容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

②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2.能力培养

①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

②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③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④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

1.重点 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难点 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教学建议〗

1.政权分立的纷乱

①通过阅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大致情况,对长达300年的政权分立混乱的状况有个感性的认识。

②知道这一时期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朝代名称,知道六朝古都南京。明确江南六朝在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和发展地区经济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2.江南经济的发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江南经济开发图表”,使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概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①人口大量南迁

⑴指出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稳定造成的,同时,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⑵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的路线的大致 情况。

⑶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广州地区出土的砖铭)

⑷结合六朝经济开发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讨论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江南经济和开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与三条南下路线相应形成的巴蜀、江浙和两湖、江西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二是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此外,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的倾向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手工业的特色:突出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并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城市的兴起:重点介绍建康、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

海上贸易雏形:向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向西至印度、伊朗、大秦,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提问〕

完成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能攻心反则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什么意思?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了解了有关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情况,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汉末年,社会混乱。从三国鼎立到隋统一全国,中国进入长达370年(220—589)的政权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现在,我们就看一看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情况:

〔传授新课〕

按照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顺序依次写出各政权的名称。(说明:我认为把第17课有关“北朝”在这里说出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①什么叫“六朝”?(P85)

②历史特点:(全国处于分裂混战时期,政权分立,南北对峙;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地区经济走出低谷)

③曾统一北方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说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P89的内容。

补充:西晋末年统一局面被破坏后,北方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前后出现的政权不下30余个,多数都是由南下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立的。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过北方十来年。前秦的苻坚曾南方准备统一全国,来到我们淮南地区,被东晋的军队以少胜数打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同学们应该听说过“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下面我们看本课的课题:南方经济的发展。这里我们要求大家掌握两点内容:原因、表现。

①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⑴为什么说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还远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说:司马迁这为什么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⑵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⑶北方人口南迁的有哪三条主要路线?

⑷为什么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对照课本,标出相关的主要内容)

⑴农业: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的商品化。

要求学生看教材P86的“北方人口南迁图”,把南迁的路线与经济先进的经济结合起来。“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耨(nòu)”

⑵手工业:六朝时期开始,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⑶商业城市:建康(今江苏南京)、京口(今江苏镇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

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广州、鄮县(今浙江宁波)

⑷海上贸易: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P87)

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在这期间,北方处于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分立混乱的局面。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又因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等到开发。面江南六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奠定了基础。

说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本课在教学时,没有采用“布点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