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区域经济发展教案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2-02-09

区域经济发展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与变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2课时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与高一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和城市化》是研究城市的区位因素与城市化现象、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本节教材主要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和出现问题及对策。

本节着力于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放眼全国,使各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一、二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来补充理论。

本节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这部分教材主要有三层意思: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精选阅读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商品率:

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阅读

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1.概念:

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料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

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

5.农业分区专业化的深入:二战后,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区,连原来各农户分散经营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

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个农村住户平均每人出售粮食超过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

(1)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点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点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2.商品率: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

水 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 米

五、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1)原则:

(2)目标:

(3)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问题与对策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

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区域经济联系


1.4区域经济联系第1课时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2.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意义。3.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合作
1.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①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②区域经济合作,它是在③区域规划指导下进行,或者通过地方政府、④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实施⑤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
2.表现
(1)⑥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东、西部地区的⑦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调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⑨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⑩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因此可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3.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穿越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21河西走廊、黄土高原、○22华北平原、○23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形区,经过新疆、○24甘肃、宁夏、○25陕西、山西、○26河南、安徽、○27江苏、上海等省、市。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2)意义: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28能源结构,有效治理○29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30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西电东送
指将西部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31广东、上海、○32江苏、浙江和○33北京、天津等地区。我国水能集中在○34西南、中南及○35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且消耗量很大。西电东送工程给我国沿海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探究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多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年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新华网山东频道:2010年3月25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顺利贯通。该工程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和东阿县境内、黄河下游中段,主体工程全长7.87公里,总投资6.13亿元。该项目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
1.我国为什么要跨区域调配资源?
2.南水北调的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为何选择“东线先行”。
3.阐述南水北调工程对“调水区”、“受水区”环境的有利影响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如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资源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同时,区域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与该地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相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资源的赋存量小,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资源的赋存量大,为了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比较而言,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东线工程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较小,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东线工程的受水区为黄、淮、海河流域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
3.南水北调
有利影响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
东线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中线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
西线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
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采取对策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问题
规律总结
1.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路线比较
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
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可调水量地处长江下游,水量大较大较小
水源地水质污染较重,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难度大
 我国“十五”计划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 南水北调是根据中国北方水资源少,南方水资源多这一分布差异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青藏铁路建设毫无疑问属于交通设施建设工程,且全部位于青藏高原区。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则是利用中国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而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能源供不应求这一现状而实施的能源调配工程,这两大工程对上海有重要意义,既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又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环保。
探究点二 西电东送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2000年11月8日,贵州省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和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同时开工,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全面启动。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条通道。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分别是我国哪些重要的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源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4.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珠江支流)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1.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2.首先是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是京津唐地区燃煤大大减少,可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3.为建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使长江上游河道水量增加,通航能力增强,促进了水运发展;水库可养殖水产,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旅游业;建设水电站又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运输业、建筑业及钢铁、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河水流量大;红水河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能同时进行梯级开发,因此水能丰富。

西电东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入区:改善能源结构,既解决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状况,减轻环境污染,而且使西部的能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2)调出区及沿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既可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又可利用剩余电力,结合当地资源,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发展有色冶金业和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通过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带动地区经济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工业化步伐;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3)问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境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B.cdC.deD.ae
(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京津唐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管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山西,最大输入省广东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减少因煤炭大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2)由图可看出,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的西部,六盘水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即位于该区。(3)中路的送电目的地是沪宁杭,南路送电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