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说不尽的狗

小学的说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8

说不尽的狗。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说不尽的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知识与技能
1、思路安排,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地结构。
2、仔细揣摩、分析文章幽默轻松地语言,体味幽默(包括通感)所产生地艺术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品地细节,了解、品味作者地语言魅力。
2、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地内涵。
3、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与感悟地思想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西方文化地深刻理解,对学问地谦虚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以揣摩、分析文章幽默风趣地语言未重点;以把握作品所涉及地中西方文化差异未难点。
五、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六、教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搜索关于带有狗或犬的熟语。
2、导入:同学们,在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你们知道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他们会穿着颜色不同的衣服,就其原因,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因中西方地文化差异而令人陷入思考的文章……
3、作者简介: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4、由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狗或犬的熟语,教师归纳订正。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人模狗样】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亦作狗肺狼心。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含“狗”(“犬”)的其它熟语: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狗眼看人低、虎父无犬子、卖狗皮膏药、狗改不了吃屎、虎落平原被犬欺、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癞狗扶不上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穷抖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5、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西方人把狗视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视狗为卑贱、对狗深有成见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指出再不同的文化背景峡,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视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6、研读课文
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是什么?
明确: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从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写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请作者作个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说,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
阅读思考(2):通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份。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拓展:谁能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相关的故事?
学生谈,教师加以订正。
附:
A、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邻座阿昂达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达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你们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我们法国人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你们胖呢?
B、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是个医生,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千块的东西。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来买东西。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可老太太挑中3个总价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儿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欢,为何不爽快买下?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等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噢,原来是老太太实在没钱。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难怪美国人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一点孝心,付一点小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培养出了个有钱的儿子,父母却沾不到一点光。
C、香港版《倩女幽魂》有两条预告片,一条香港版,一条英国版。香港版的预告片把重点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恋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聂小倩和宁采臣。而英国版的预告片却把重点全放在人鬼大战上,那段人鬼恋根本没提及,短短几分钟预告片里全是打斗镜头,主角也变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这个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人鬼恋故事在外国人眼里原来只是部动作神怪片而已,在我们眼里是全片神髓的爱情戏也变得可有可无?!
阅读思考(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阅读思考(4):此文落笔肆意汪洋,看似随情人性,然而前后照应,结构谨严。试举例说明。
明确:此文视野开阔,选材丰富,看似随意落笔,信马由缰,但实际上上下连贯,结构谨严。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衔接和结构的照应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最后一段的照应开头,都清楚地显示出文章的严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
7、总结
8、靓点点击:
(1)、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大胆泼辣的行文风格。
(3)、看是随意实则严谨的逻辑结构。
9、课外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这一活动主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到语文活动课上来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说不尽的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说不尽的狗》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不尽的狗》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而在《圣经》里,龙是凶恶的,比利时的蒙斯市更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前两年,就“龙”是否应该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网络曾上演了一出文化激战。那么,对于狗呢,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又有怎样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

二、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是《美女危险论》。
孙绍振14岁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在求学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勤奋创作,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学术专著。在学术方面他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了“幽默散文”的写作。他的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世界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与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从文章题目看,似是一篇写“狗”的文章,但文章却意不在“狗”,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意图。
第一自然段: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我实在心有惴惴,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和彩,翻译最难。难不难在从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第十自然段:话回到本题上来,光翻译一个“狗”字就足以折腾掉我半条命,还敢谈什么比较文化。
第十一自然段:当陈德鸿博士请我去讲比较文学时……就没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大讲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了。
2.教师点拨。
本文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以翻译最难作为引子,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所以作者论述的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翻译文学、比较文化这些学问最难。从而提醒我们做学问要严谨。

四、研读课文(小组研究讨论)
本文通过比较人们对狗乃至动物的不同态度和感情,引发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特征的思考。
1.默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西方人对狗非常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东西方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2.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五、课堂拓展
1.谈谈你所了解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现象。(学生交流)
①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的一对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我说颜色都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大概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我反问他们,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们说西方人认为,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
②接受礼物:在过年期间某某邀请了他的一位外国朋友来家里吃饭,外国朋友送了一件礼物给他,并要求他当面拆开礼物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是不习惯当面拆开礼物的,而西方国家则不同。外国朋友对于他的反应感到不可理解。
③在吃饭时,餐桌上准备了一桌的菜而中国人则习惯客气说没什么菜,而外国朋友则无法理解,觉得很奇怪。
④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⑤绘画:中国画大开大阖、泼墨写意和欧洲油画讲究的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等完全是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范畴,似乎很难有共同语言。欧洲人有时不太能够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欧洲人的艺术技巧过于写实本分,缺乏灵气。看多了欧洲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国人有时在感叹其技法写实细腻的同时,也会感慨欧洲大师们想象力的贫乏: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非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而我们的祖先不也画了几千年了吗,在那些美丽的仙女旁边加上几朵白云,她们不就飞起来了吗?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间啊。
2.对文化的升格认识。(教师点拨)
《辞源》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很多专家认为大致可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
 《说不尽的狗》原文第五自然段,细想起来,这可能是出于一种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历史积累。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
3.讨论:对待众多的文化差异现象,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学生讨论)
①文化需要沟通、交流,从而对它有个客观的认识。
②世界是丰富、多元的,要包容、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
③对优秀的文化,应合理地接受,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六、课外练习
1.围绕“文化差异之研究”这一活动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研究角度,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经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
2.查词典搜集有关狗(犬)的熟语,并能准确解释其含义。
附:有关狗或犬的熟语: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人模狗样】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含“狗”(“犬”)的其他熟语: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狗眼看人低、虎父无犬子、卖狗皮膏药、狗改不了吃屎、虎落平原被犬欺、画虎不成反类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贫、癞狗扶不上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落水狗上岸——穷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狗之歌》教案


《狗之歌》教案
(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理解母狗的形象。
2、体味诗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感受作者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3、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作者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教学过程
1.你能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解析:叙述了母狗生子、失子和念子的一天。
2.文中处处都能体现母狗对小狗的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分析划线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
01.母狗整天抚爱着它们,用舌头舔遍它们的全身。
解析:表示舔的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
02.母狗从一个个雪堆边跑过,紧紧地跟着自己的主人……
解析:表示和主人的距离近,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
03.它觉得房顶上面的月牙儿正像是它的一条小狗。
解析:月牙儿是美的,自己的小狗也是美的。把思念小狗之情寄托于月牙儿,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4.只有一颗颗金色的星星滚动在眼中,滴落在雪上。
解析:用金色的星星比作眼泪纯洁而晶莹,更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

3.文中除了母狗,还出现了哪些形象?
解析:还有主人和人们。
4.主人和人们对母狗的态度是怎样的?
解析:主人和人们都是:残忍,冷酷无情的。如:主人板着脸,把小狗抓来,塞进了一条口袋。人们嘲弄地向它扔石头。
5.小结
写母狗的遭遇和悲痛,写人们的冷酷和残暴,实际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诗人表现出对母狗的真挚的爱,也寄托了对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的真挚的爱。

总结
诗的艺术特点
(1)诗人善用对比,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
(2)笔触细腻的刻画了母狗的形象。
(3)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4)巧妙插入两处景物描写,以哀景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

练习
1.第一二节写母狗得子之喜,联系起来看,两个表时间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析:“早晨”“和黄昏”两个词语,突出母狗舔小狗的时间之长,充分表达母狗的爱子之情。
2.结合语境说说“踉跄”一词表达了母狗怎样的心情。
解析:表达了母狗失去狗崽的极度悲痛之情。
3.母狗望着高空,发出悲鸣时,月牙儿有怎样的表现?
解析:细细的月牙儿“溜过天顶,偷偷躲进田野和丘陵”。
4.月牙儿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解析:“溜”“躲”两个动作活画出深受感动的心情,十分传神。圣洁的母爱感天动地,月牙儿怎么忍心看下去呢?

数的概念的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数的概念的发展》,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数的概念的发展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概念发展的过程和动力;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简明扼要地对已经学过的数集因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的过程作了概括;然后说明,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使得某些代数方程在新的数集中能够有解。从而引出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接着,将数的范围扩充到复数,并指出复数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
②从解方程的需要推进数的发展
负数分数无理数虚数
(2)重点、难点分析
(一)熟悉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动力
从正整数扩充到整数,从整数扩充到有理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数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产生了整数;由于测量的需要产生了有理数;由于表示量与量的比值(如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边长的比值)的需要产生了无理数(既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解方程的需要。
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引进了负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分数;为了使方程有解,就要引进无理数。
引进无理数后,我们已经能使方程永远有解,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当时,方程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为了使方程()有解,就必须把实数概念进一步扩大,这就必须引进新的数。
(二)注重数的概念在扩大时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中或数学内部的矛盾。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在实数集中,方程无解这一矛盾。
第二,要尽量地保留原有数集(现在是实数集)的性质,非凡是它的运算性质。
(三)正确确熟悉数集之间的关系
①有理数就是一切形如的数,其中,所以有理数集实际就是分数集.
②“循环节不为0的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③{有理数}={分数}={循环小数},{实数}={小数}.
④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之间有如下的包含关系:
2.教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数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每一次发展都来自于生产、生活和计算等需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使学生熟悉到数的发展的两个动力.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本节课要了解扩充实数集的必要性,所以,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科学史,课堂学习的气氛可以营造成一种师生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的气氛。
数的概念的发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数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了解虚数产生历史过程;
2.理解并把握虚数单位的定义及性质;
3.把握复数的定义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虚数单位的定义、性质及复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虚数单位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的全体构成自然数集.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正负数以及表示没有的零,这样将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
有些量与量之间的比值,如用正方形的边长去度量它的对角线所得的结果,无法用有理数表示,为解决这种矛盾,人们又引进了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合并在一起,构成实数集.
数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推动着数的概念的发展,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时刻离不开的科学语言和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虚数的产生
我们知道,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才能解决.对于复数(a、b都是实数)来说,当时,就是实数;当时叫虚数,当时,叫做纯虚数.可是,历史上引进虚数,把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可不是件轻易的事,那么,历史上是如何引进虚数的呢?
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1501—1576)在1545年发表的《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后人称之为“卡当公式”.他是第一个把负数的平方根写到公式中的数学家,并且在讨论是否可能把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他把答案写成,尽管他认为和这两个表示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的、虚无飘渺的,但他还是把10分成了两部分,并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给出“虚数”这一名称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在《几何学》(1637年发表)中使“虚的数’‘与“实的数”相对应,从此,虚数才流传开来.
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德国数学家菜不尼茨(1664—1716)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瑞士数学大师欧拉(1707—1783)说:“一切形如,习的数学式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然而,真理性的东西一定可以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法国数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1747年指出,假如按照多项式的四则运算规则对虚数进行运算,那么它的结果总是的形式(a、b都是实数)(说明:现行教科书中没有使用记号而使用).法国数学家棣莫佛(1667—1754)在1730年发现公式了,这就是闻名的探莫佛定理.欧拉在1748年发现了有名的关系式,并且是他在《微分公式》(1777年)一文中第一次用i来表示1的平方根,首创了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虚数”实际上不是想象出来的,而它是确实存在的.挪威的测量学家未塞尔(1745—1818)在1779年试图给于这种虚数以直观的几何解释,并首先发表其作法,然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在1806年公布了虚数的图象表示法,即所有实数能用一条数轴表示,同样,虚数也能用一个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上取对应实数a的点A,纵轴上取对应实数b的点B,并过这两点引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它们的交点C就表示复数.象这样,由各点都对应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后来又称“高斯平面”.高斯在1831年,用实数组(a,b)代表复数,并建立了复数的某些运算,使得复数的某些运算也象实数一样地“代数化”.他又在1832年第一次提出了“复数”这个名词,还将表示平面上同一点的两种不同方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加以综合.统一于表示同一复数的代数式和三角式两种形式中,并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对应,扩展为平面上的点与复数—一对应.高斯不仅把复数看作平面上的点,而且还看作是一种向量,并利用复数与向量之间—一对应的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至此,复数理论才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经过许多数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深刻探讨并发展了复数理论,才使得在数学领域游荡了200年的幽灵——虚数揭去了神秘的面纱,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原来虚数不虚呵.虚数成为了数系大家庭中一员,从而实数集才扩充到了复数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复数理论已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它不但对于数学本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为证实机翼上升力的基本定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解决堤坝渗水的问题中显示了它的威力,也为建立巨大水电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虚数单位
1.规定i叫虚数单位,并规定:
(1)
(2)实数与它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形如()的数叫复数,常用一个字母z表示,即()
注:(1)()叫复数的代数形式;
(2)以后说复数都有;
(3)a叫复数()的实部记作;b叫复数()的虚部,用表示;
(4)全体复数的所成的集合叫复数集用C表示.
例1.指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
(1(2)(4)(5)
(6)(7)(8)10
3.复数()当时z是实数,当时,z是虚数.
例2.()取什么值时,复数是()
(1)实数(2)纯虚数(3)零
解:∵,∴,
(1)z为实数,则解得:或
(2)z为实数,则解得:
(3)z为零,则解得:2339

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

=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