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幼儿园五官五官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7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直至1279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本阶段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阶段中国古代纺织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棉花种植推广,棉纺织工艺水平提高。到元朝棉花种植地区进一步扩大,棉纺织业逐渐取代丝织业成为纺织业的重心。


★民族关系:本阶段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尽管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这突出表现在战后的议和活动上,例如北宋和辽订立的“澶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因此和平共处仍是本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元朝统一后,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并出现了汉族外迁、形成新民族等新特点。

★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汉族政权相对弱小,控制区域有限,与外国的内陆贸易受阻,“丝绸之路”不复畅通。南宋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扶植,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经济繁荣等便利条件,海路成为对外交流、贸易的重心。元朝时期,陆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均很发达,再次出现了对外交往繁荣发达的情况。

★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历法、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⑹明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期(1368-1840年):本阶段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政治: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其突出特点即为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统治者在中央废丞相,在地方废除省制,设三司;清朝统治者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以上中央或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均加强了君主权力。明清统治者均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维护统治,加强君主权威。如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严密监视和控制官员、百姓,并以八股取士作为科举考试的形式,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清朝统治者则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恶劣局面。这些措施的出台,恰恰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经济:本阶段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初年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恢复发展生产,为此些他们调整统治措施,以缓和矛盾,稳定小农。如明太祖奖励垦荒,减免租税;清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开始松弛,从而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均达到繁荣。在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基础上,明朝由后期,在江南的丝织业等部门中,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萌芽。清朝前期有缓慢发展,但受到腐朽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但新生产关系的出现,毕竟可以反映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没落。

★民族关系:本阶段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巩固时期。特别是清前期,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还周到地安置了回归的土尔扈特部,使其为开发边疆作出贡献。清政府还通过册封西藏宗教首领和派驻藏大臣,紧密控制了西藏。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并使其拓展了疆域。

★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后,统治者即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前期统治者效法之。该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茫然无知,是中国落伍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同时,本阶段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早期殖民活动的骚扰,如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这也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延伸阅读

五代十国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代十国”,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一节五代十国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五代的更替;十国;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周世宗改革。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比较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阐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世宗改革促使后周强大的史实,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这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五代十国2.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三、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改革

1.统一趋势的加强2.周世宗改革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

二、阅读或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本章引言内容。通过分析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时期东西方国家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在经历了鼎盛的隋唐之后,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多民族政权并立和元朝再度统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的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民族关系上,尽管这一时期各族政权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和战争,但各族之间不断融合成为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同时,这个时期各族政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民族交流的措施,都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也为后来元、明、清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对外贸易上,海外贸易发达兴旺;科技文化成就突出,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一目,教学时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五代十国的概念。其中包括时间概念(907~960)、空间概念(北方、南方)和朝代更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使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地图。向学生讲明,黄河流域的五代是相继建立的,并且位置基本相同(除南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在开封);十国则是先后并存的,除北汉地处北方的山西以外,其他都在南方。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是前后相继的。

2.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特点,可让学生回忆唐末以来的政治形势和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小字的具体事例概括总结。然后教师指出这一时期统治的主要特点,即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是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的。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因此,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和统治,正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小字中的例子说明这一时期北方各派军阀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征战频繁,赋税苛重,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因而痛苦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四、“南方经济的发展”一目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一是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让学生阅读、回答的形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包括文献资料),然后思考三个问题: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是什么?③南方经济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让学生结合史料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事的次数和规模,远不及北方,也未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受破坏较小。像西蜀、吴越、南汉、南唐等都能保持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内没有战事,这是当时北方所没有的。这种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二,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不仅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第三,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文献资料中提到的闽王王审知。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补充,南方经济是在唐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唐末农民战争横扫了南方各地主豪强的势力,也推动了这里生产的发展。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让学生结合小字内容,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成就。其中,农业方面,一是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材所举事例说明了这一点。二是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都市。楚国商业活跃,各小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一是要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有关内容,认识我国南方经济自西晋末年起开始呈上升趋势,经过南朝,隋唐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五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北两方在政治上虽然是分裂对立的,在经济上却有密切联系。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南北经济的交流必然要求和促进南北的政治统一。到后周时,南北政治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二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目内容后认识: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因此经济能获得较大的发展,这充分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获得发展的前提。

五、“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的改革”一目,应指导学生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1.周世宗改革的背景。统一趋势的加强既是战乱中逐渐孕育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结果,也是周世宗改革的历史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时期,也是藩镇割据势力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又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经过五十年的兼并战争,其中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逐渐转化为统一的力量。后周建立前后,全国的政治形势正处在上述的变化之中。而契丹的不断南扰,又促使中原人民要求统一,以加强抵抗的力量。后周的改革,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

2.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出身贫寒的郭威在后周建立之初,为巩固其统治,就着手进行一些改革,诸如提倡节俭,严惩贪官,取消一些杂税等。这些措施对巩固统治,恢复北方经济,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郭威称帝后仅三年就死去了。养子柴荣继位,这就是周世宗。他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雄心壮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努力革除五代的弊政,采取了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强化中央政权;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军事上,整顿军队,严肃军纪。

3.周世宗改革的作用。周世宗的改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后周强大起来。从955年起周世宗开始南征北战,完成统一大业。先取后蜀一部分土地,解除后顾之忧。接着又三次亲征南唐,经过三年的战争,取得南唐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14州60县,长江以北尽归后周占有。随后又北上收复了石敬瑭割让的十六州中的瀛、莫、易三州之地。正当后周经济、军事顺利发展时,周世宗不幸病故。周世宗虽未完成统一大业,但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条件。周世宗是五代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

学习本目后,可组织学生对周世宗或周世宗改革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六、在学习本节教材内容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小结: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国家再度分裂,这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这一时期,虽然分裂割据带来了连年战争,产生一些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后期,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1)活字印刷术。11世纪,平民毕升,泥活字。东传至朝鲜、日本,西传至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宋时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纪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科技条件。
(3)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与火器。南宋时出现“突火枪”。“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金制造火器较发达,曾以此击败蒙古进攻。
2.建筑。
(1)李诫《营造法式》。北宋末年。对建筑材料、样式、结构有记载和精致的样图。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2)辽代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古代木结构建筑著名。
(3)金代建造卢沟桥。
(4)元大都。有排水系统。
3.沈括《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为英国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历法。
(1)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2)郭守敬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工作。
(3)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今公历基本相同,早今公历300年。
二.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为集大成者。理为宇宙万物之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将天理与人欲对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资料]朱熹。徽州骛源人,寓居福建。与程颐程颢合称“程朱理学”。另稍前有周敦颐,曾有《爱莲说》一文著名并相传。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书院,从事教育五十余年。主张抵抗,为权臣排挤。留有《四书章句集注》与《朱子语类》等。后为权臣害,先诬蔑朱子之道学为伪学,后诬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财产和引诱两个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罢而去。
三.书院兴起。北宋兴起,南宋大盛。著名者有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等。以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鼓励讨论,辩难和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资料]五大书院。
四.《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写。略。
五.文学。
1.词。
(1)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有很高文学价值。
[资料]
(2)宋词繁荣的条件。一是经济有一定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丰富,不能以韵律严格的诗来表达。二是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发感情。
(3)苏轼。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4)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5)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人物。
[资料]
(6)辛弃疾。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资料]
(7)陆游。南宋人,诗词均佳,豪放与婉约兼而有之。
[资料]
(8)
2.话本。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记录整理,在流传中不断补充,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高。
3.元曲。
(1)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将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形式,并产生韵文与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包括小令与套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
(2)关汉卿。代表作为《窦娥冤》。
[资料]蒙古人不重科举,灭金后只举行过一次科举,此后80余年废科举。社会上许多读书人将科举作为唯一目标,不免失落。且元工商业发展畸形,王公贵族与官僚聚居城市,为元剧流行提供土壤。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他们不得不踏入此间,寻得一席之地。关汉卿,北京人,长期创作戏剧,被称“梨园领袖”。《窦》剧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958年关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有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等。另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六.绘画艺术。代表作品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另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也很出名。
[课堂小结]

宋辽夏金元时期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宋辽夏金元时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宏观掌控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

(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趋向统一。(2)北宋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强中央集权。(3)元朝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元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台湾、西藏等我国周边地区正式归辖于中央政权。

2、经济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封建制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3、民族关系

(1)汉族政权衰微,少数民族发展迅速。(2)民族间战争一度频繁,但通过议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经济文化交流密切。(3)民族融合出现新高潮,形成新民族--回族。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6318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科学技术;理学;教育;文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这一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我国三大发明的传播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通过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说明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发明、沈括和郭守敬、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基本概念:理学、元杂剧、散曲。

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回答:

在“隋唐盛世”基础上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我国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各族人民善于继承和发展隋唐的文化成果。

讲授新课

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

印刷术

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

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指南针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

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金的火器制造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2.建筑技术的提高

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金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其坚固实用、美丽壮观而闻名中外。

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3.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

沈括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

学史的里程碑”。

4.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的贡献:

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

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主持编定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理学

1.理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2.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材料,是第二性的。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他的学说还被介绍到日本。

三、文学

宋词

1.五代杰出词人李煜

五代、辽、宋、复、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他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宋词繁荣的原因

由于宋代的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繁荣;

市民队伍的扩大;

只用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于是词广为流行。

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使得一些作家采用词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

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苏轼

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苏轼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苏轼的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辛弃疾

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水平。

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他的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4.婉约派词人柳永和李清照

柳永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有《雨霖铃》等。

柳永的词作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因此流传很广。

李清照

李清照是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

李清照的词,属于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

李清照因金军南下流落南方,她的作品渗透了忧伤和怀念故土的感情。

5.陆游的诗词

陆游的词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坚决抗金、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

陆游的词不乏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充满了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悲愤激情。

陆游也有一些婉丽飘逸的词作,他的名作《钗头凤》,写得缠绵悱恻,一往情深。

陆游临终时写的《示儿》诗,突出地反映出渴望祖国统一的急切情怀。

6.话本

话本是宋代新兴的一种世俗文学,适应了城市的发展需要。

话本先是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传授,后经记录整理而成,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很有

影响。

元曲

1.元曲

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

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

2.关汉卿的创作

关汉卿是元代剧作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