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7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的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本课我觉得可抛出一些基本的观点,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较为丰富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授课中最好作些必要的知识和逻辑方面的铺垫。课堂中我为学生介绍了目前有争议的四种唯物主义生命起源说: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化学起源说。介绍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也印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课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而且内容较新的证据,分别支持着化学起源说(包括米勒模拟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和奥巴林模拟的有机大分子演变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宇生说和自然发生说。这样的介绍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将科学推测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样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想像力。至于学生认同哪一种学说,这倒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科学推测,对生命的起源要有自己的看法。

精选阅读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备课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备课教案

课前检测:
1、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通过和发育,和
,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绎着绵延不断、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
2、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几种假说:
一、神创论
十八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神创论还认为,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自然发生说
千百年来,普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该学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腐肉生蛆,腐草化萤)。总之,生物可以从他们所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而没有上代。1668年意大利宫廷医生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成员F.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蝇类产卵的结果,首先对自然发生说提出异议。
三、化学起源说
化学起源说是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1、原始大气:甲烷、氨、氢、氰、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是无游离氧(O2)
地球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刚形成的地球,地壳薄弱,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天空中火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喷出的一些气体组成原始大气。一般认为,原始大气含有甲烷、氨、氢、氰、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是无游离氧(O2)的还原性大气。
2、米勒实验:。
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奥巴林等人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例如,团聚体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地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体能从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为反应物,还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特定的生化反应,反应的产物也能从团聚体中释放出去。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和脂球体等其他的一些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原始生命。所以说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四、宇生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于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持这种假说的学者认为,某些微生物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落入地球,从而使地球有了初始的生命。但我们知道,宇宙空间的物理条件,如紫外线等各种高能射线以及温度等条件对生命都是致命的,而且,即使有这些生命,在它们随着陨石穿越大气层到达地球的过程中,也会因温度太高而被杀死。因此,像微生物孢子这一水平的生命形态看来是不大可能从天外飞来的。但是,一些学者认为,一些构成生命的有机物完全有可能来自宇宙空间。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所必须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分子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陨石带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变为原始的生命。
五、生生论
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朝上;而第二个烧瓶,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瓶子都没有用塞子塞住瓶口,而是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他将两个烧瓶放置一边。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酒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他把第二个瓶子继续放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直至四年后,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和产生生命.
这是为什么呢?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入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板书设计: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几种假说:
一、神创论
二、自然发生说
三、化学起源说
原始大气:甲烷、氨、氢、氰、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是无游离氧(O2)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米勒实验)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四、宇生说
五、生生论
课后巩固:
1、原始大气层与现在大气层成分明显不同的是没有()。
A.水蒸气B.氨气C.氧气C.甲烷
2、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A.8亿年B.12亿年 C.10亿年 D.46亿年
3、原始生命分别形成原始的藻类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主要是由于()不同。
A.生殖方式 B.营养方式 C.生活环境 D.营养物质
4、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物质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火山附近
5、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最初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和陆地
6、在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我国学者分析找到的氨基酸等多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这项研究结果可间接证明()
A原始生命可能来自于宇宙其他星球B原始地球上能够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于46亿年前后D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7、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
C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提供的能量D原始海洋
8、生命的起源有如下几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A神创论B自然发生说C宇生论D化学起源说
9、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大气条件,在实验室用甲烷、氢、水蒸气等气体合成了()
A核酸B果酸C氨基酸D脂肪酸
10、用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论的人是()
A意大利宫廷医生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成员F.雷迪B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C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D美国科学家米勒
11、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课题。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S.L.Miller)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下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等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装置。将装置内抽真空后,从a处泵入气体于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利用电极模拟火花放电,经过b冷却后,形成的产物沉积在C中。请根据上述说明,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闪电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吗?
他做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
他搜集到的证据是:通过实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他得出的结论是:原始大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2)指出以下资料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吗?请简要说明。
资料一: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经研究揭示,月球表面的许多环形山是陨石坑。它们是在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会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CH4和NH3放出,也会立刻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辐射裂解为CO2、H2和N2。
答:资料一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等物质,因此,这一资料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
资料二:天文学家已发现了数十种星际分子(是指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它们大多是有机物。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氨基酸……
答:资料二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有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也不支持米勒实验证实的结论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


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阅读资料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原始地球的形成学生代表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其余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帮助学生代表准备发言,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指导学生推理、总结
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
从有机物到细胞的过程观察小实验和图片,推理想象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
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其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别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在信息依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9~12年级)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也有些学者根据对宇宙空间中物质的研究认为: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原始大气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
5、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该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6、原始生命体产生于原始海洋,有机物产生于原始大气。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资料1比较不同类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顺序,可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资料2比较现代鸟与始祖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说明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资料3比较构成细胞成分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的差异,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向日葵则较远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课本56页技能训练
5、动物进化的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6、植物进化的顺序: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有其他方面,如警戒色、拟态等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护色的形成永远是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
2、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变异,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3、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过度繁殖),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都要生此下去,就的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竞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5、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6、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7、家养动物往往发生较大的变异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8、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这是细菌长期受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