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9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复习提纲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也有些学者根据对宇宙空间中物质的研究认为: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原始大气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
5、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该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6、原始生命体产生于原始海洋,有机物产生于原始大气。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资料1比较不同类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顺序,可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资料2比较现代鸟与始祖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说明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资料3比较构成细胞成分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的差异,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向日葵则较远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课本56页技能训练
5、动物进化的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6、植物进化的顺序: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有其他方面,如警戒色、拟态等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护色的形成永远是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
2、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变异,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3、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过度繁殖),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都要生此下去,就的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竞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5、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6、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7、家养动物往往发生较大的变异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8、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这是细菌长期受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精选阅读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的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本课我觉得可抛出一些基本的观点,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较为丰富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授课中最好作些必要的知识和逻辑方面的铺垫。课堂中我为学生介绍了目前有争议的四种唯物主义生命起源说: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化学起源说。介绍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也印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课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而且内容较新的证据,分别支持着化学起源说(包括米勒模拟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和奥巴林模拟的有机大分子演变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宇生说和自然发生说。这样的介绍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将科学推测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样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想像力。至于学生认同哪一种学说,这倒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科学推测,对生命的起源要有自己的看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③教师准备好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

学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②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六、课时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的主导活动

学生的主体活动

旁注

一、创设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

设疑:

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是经过这样的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

学生欣赏并进行质疑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本节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各组收集到的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

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

结论:神创论的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

推测判断二:宇生学说

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对宇生学说作出什么推测?

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推测判断三:自然发生说

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我国古代认为有: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这个观点能证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并提问:“肉汤中的微生物是不是肉汤自己产生的?”

推测判断四:化学进化论学说

引导学生根据5、6两组介绍的情况

讨论交流:

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2、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3、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老师给同学们收集的资料。。

播放有关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景观录像片,然后配合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①资料描述的是什么现象?②这种情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

③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④原始地球和现在的地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⑤现在的地球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⑥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地球上形成生命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看看米勒是怎么回答的?并思考问题:

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

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

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

4.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验证明了什么?

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那么从有机小分子(氨基酸)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有没有可能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结论:通过介绍结晶胰岛素的合成可以理解从有机小分子(氨基酸)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是完全可能的。

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我国的这些成就,不是模拟实验而是人工合成,为将来人工合成新的生命物质,改造和创造生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然而,目前由有机大分子物质到多分子体系再到原始生命的进化过程,人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证据。许多科学家推测在原始海洋当中形成了原始生命。

学生分组进行资料交流,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人类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小组2:学生代表介绍宇生学说资料

小组2分析陨石成分,作出推测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学生的推测判断

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来自星外天体;
2.星外天体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

小组4学生:介绍斯巴兰让尼和巴斯德的鹅颈的肉汤实验的过程、展示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从而证明“自然发生论”是不可信的。

小组5学生介绍:关于化学进化论学说的相关资料

小组6学生介绍展示:原始地球的情况:

学生的推测判断

1.H2O、H2、NH3、CH4、CO2、H2S;

2.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3.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学生观看观看视频分析、讨论问题

学生小组代表交流

小组6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

1、甲烷、氨、氢、水蒸汽等气体

2、闪电

3、多种氨基酸

4、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小分子有机物。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采用教师引导、讲解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测,发散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的有关内容


五、小试身手、展示才智

课件出示练习题

进行练习,交流答案。

及时总结并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

宇生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

自然发生说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

化学进化学说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

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

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简单的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

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


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阅读资料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原始地球的形成学生代表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其余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帮助学生代表准备发言,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指导学生推理、总结
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
从有机物到细胞的过程观察小实验和图片,推理想象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
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其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别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定律等科学核心概念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证实,因而在他们被检验过的那些领域似乎不大容易发生变化。在那些数据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领域(例如人类进化的细节和全球变暖问题),新的证据一旦出现很可能要导致现有概念的变化或当前冲突的解决。在信息依然支离破碎的情况下,科学概念不完整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机会。”(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9~12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