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0cm

1mm=1000m1m=1000nm

2、时间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小时—h分钟—min秒—s

1h=60min1min=60s1h=3600s

3、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取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5)1m/s=3.6km/h1km/h=1/3.6m/s

(4)(6)平均速度的计算:v=s/t

5、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6、声音的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声音本身的一种性质)。

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7、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雷达、B超、声呐系统

(2)声音传递能量: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清洗物体

8、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阻止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9、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的液泡全部进入液体,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壁部;(2)温度计的液泡放入液体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液面相平。

10、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时0.1。

1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1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的方式:

(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加热。

(2)蒸发:再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地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14、液化: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液化的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5、升华: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16、凝华: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常见自然现象的形成:

雨-----液化露-----液化冰-----凝固雹-----凝华

雾-----液化白气----液化霜-----凝华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3)、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5)、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和真空中的速度相同。

2、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的两种情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同种介质中传播,也会发生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折射的特点: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的实质: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且不同的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其偏折程度不同,这样白光就被分离开了。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7、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8、透镜成像规律:

9、眼睛和眼镜:

1)、眼睛中的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入人眼睛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人眼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可利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来矫正;

远视眼:人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矫正。

10、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是由两组透(目镜和物镜)镜组成,每个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最终人眼看到的相当于被观察的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体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质量

1)、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国家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

放、拨、调、测、读、收。

12、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延伸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
①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②基本结构:
话筒:金属盒、碳粒、膜片
听筒:磁铁、螺线管、薄铁片
③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
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声音)
④电话的种类:录音电话;投币电话;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绳电话。
2、电话交换机
①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②占线:①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②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
③发展:手工交换机;自动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①模拟信号:声音转换为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
二、电磁波的海洋
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2、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108m/s
4、波速c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c=λf
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5、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波也是电磁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
①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
②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见课本P97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接收台
①工作方式: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
②基地台:手持移动电话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③无绳电话: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
④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P98~99科学世界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3×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一站一站地传下去,将信息传向远方。
2、卫星通信:借助地球同步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装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导纤维光不但能够沿直线传播,也可以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还可以沿着玻璃丝进行传播,激光用于实际的通信就是使激光在特殊管道—光导纤维中传播。光纤通信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利用因特网可以收发电子邮件、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视频点播、聊天,还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最频繁的网络通信方式:电子邮件
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
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主要靠导线、光缆、微波来传递。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质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能更换地点再测吗?如果真换了该怎么办呢?)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